目前分類:敗家物 (19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隨身碟幾乎是現代人必備的隨身紀錄3C產品,隨著3C產品的普及,科技的演進及產品入手的門檻較低,大容量高傳輸速度的產品也降到1G不到10元的價格,剛好知名大賣場針對PNY Turbo USB3.0 128GB進行特價促銷(入手價格1,299元),就託有會員卡的老姊一家順道去購物的時候幫忙帶一顆,市面上的隨身碟類產品可說是五花八門,各種訴求的產品幾乎都有,例如防震、防水、高速傳輸、高速寫入、MINI、USB3.0等級隨身碟等,今天要測試分享的是PNY Turbo USB3.0隨身碟採用USB 3.0 技術,擁有超快的傳輸速度,標稱最高可提供達 190MB/s 讀取及 130MB/s 寫入速度 (USB 3.0)。傳輸速度比起一般入門等級的USB3.0隨身碟也確實擁有令人稱許的傳輸效能,能讓您更為快速的儲存及讀取最愛的相片、音樂、學校作業及報告等資料,其採用滑蓋式設計,也可避免保護蓋遺失的狀況,向下相容 USB 2.0 連接埠。比較可惜是台灣僅提供1年保固服務,入手之後當然要與各位分享這支隨身碟的傳輸效能表現。


 隨身碟外包裝 
PNY Turbo USB3.0 128GB 隨身碟外包裝
[XF] 大容量平價高速USB3.0隨身碟  PNY Turbo USB3.0 128GB隨身碟評測

[XF] 大容量平價高速USB3.0隨身碟  PNY Turbo USB3.0 128GB隨身碟評測
隨身碟外包裝採用吊卡式包裝,主打效能的隨身碟產品,標示產品規格及說明、讀取最高可達190MB/s,寫入最高可達130MB/s,美國原裝進口,採用MLC晶片及雙通道的控制器。


外包裝背面
[XF] 大容量平價高速USB3.0隨身碟  PNY Turbo USB3.0 128GB隨身碟評測

[XF] 大容量平價高速USB3.0隨身碟  PNY Turbo USB3.0 128GB隨身碟評測
標示產品規格及說明、讀取最高可達190MB/s,寫入最高可達130MB/s,以標稱速度來說也算是具有高效能表現的隨身碟產品,較為可惜僅提供1年保固。


 隨身碟
PNY Turbo USB3.0 128GB 隨身碟 
[XF] 大容量平價高速USB3.0隨身碟  PNY Turbo USB3.0 128GB隨身碟評測
隨身碟本體可以看出為PNY製品,提供高達128GB的儲存容量,外殼使用塑膠包覆,也未經特殊處理,質感一般。


PNY Turbo USB3.0 128GB 隨身碟背面
[XF] 大容量平價高速USB3.0隨身碟  PNY Turbo USB3.0 128GB隨身碟評測
通過CE跟FCC的安規認證。


滑蓋設計
[XF] 大容量平價高速USB3.0隨身碟  PNY Turbo USB3.0 128GB隨身碟評測
採用USB3.0傳輸介面。


吊飾孔
[XF] 大容量平價高速USB3.0隨身碟  PNY Turbo USB3.0 128GB隨身碟評測


 效能測試及結語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4770K ES
RAM:Kingston HyperX Savage DDR3 2400 16G Kit(XPM Profile1@DDR3 2400)
MB:ASUS Maximus VII Ranger
VGA:EVGA GeForce GTX 780 Ti Classified K|NGP|N Edition
HD:Intel SSD 530 180G(AHCI模式)
POWER:CORSAIR RM450 45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HDTUNE
讀&檔案效能&隨機存取&額外測試
[XF] 大容量平價高速USB3.0隨身碟  PNY Turbo USB3.0 128GB隨身碟評測

[XF] 大容量平價高速USB3.0隨身碟  PNY Turbo USB3.0 128GB隨身碟評測
相較於低價的隨身碟產品,PNY Turbo USB3.0 128GB表現相當不錯,存取速度也相當快平均分別有182MB/s及71MB/s左右,整體搜尋時間不到1.0ms,充分表現出高速隨身碟的特性。


AS SSD BENCHMARK
[XF] 大容量平價高速USB3.0隨身碟  PNY Turbo USB3.0 128GB隨身碟評測
效能表現,讀取最高有突破181MB/s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一樣突破67MB/s的效能,讀取效能原廠標示的最高效能相近,寫入效能則是相距甚遠。


ATTO
[XF] 大容量平價高速USB3.0隨身碟  PNY Turbo USB3.0 128GB隨身碟評測
效能表現,讀取最高有突破194MB/s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一樣突破71MB/s的效能,讀取效能原廠標示的最高效能相近,寫入效能則是一樣相距甚遠。


CrystalDiskMark
[XF] 大容量平價高速USB3.0隨身碟  PNY Turbo USB3.0 128GB隨身碟評測
讀取最高有突破193MB/s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突破71MB/s的效能,讀取效能原廠標示的最高效能相近,寫入效能則是一樣相距甚遠。


AIDA硬碟測試
[XF] 大容量平價高速USB3.0隨身碟  PNY Turbo USB3.0 128GB隨身碟評測
讀取最高有突破186MB/s左右的傳輸效能,搜尋時間為0.76ms。


 結語 
小結:這支隨身碟讀取效能部分,表現真的相當優異,最快傳輸速度接近195MB/s,不過寫入僅有70MB/s,與原廠標示最高寫入速度落差極大的一點,保固部分也僅提供1年保固的服務,就實際價格部分確實與同級產品便宜不少,但這樣差異算是讓個人可以接受,對預算有限制的使用者來說價格還是相對便宜的,整體來說還算值得購入,畢竟對於讀取及寫入速度較為要求的使用者來說,是蠻適合平常資料高速傳輸使用,以上測試供各位選購時的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固態碟(SSD)價格持續探底,目前120/128GB SSD僅需要整體預算多花上2K不到,就能有效提升系統的IO傳輸效能,相信對使用過SSD產品的使用者來說,應該仍會擠出一點預算來購買升級的,加上越來越多優質且平價的SSD產品出現,市場上性價比高的SSD產品也確實增加不少。固態碟以本身特性而言要取得大量儲存市場的青睞,在寫入次數壽命的問題仍有待科技的演進來改善,這塊市場應該是傳統硬碟仍能在個人電腦中取得必要之位置。

不知道SSD重度使用者有無發現,手上的SSD產品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傳輸效能確實不若新品時的亮眼(雖然還是遠遠勝過硬碟),當然這點可以看Trim技術及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GC)機制的狀況,也可以發現目前也有部分的SSD產品主打不掉速功能,透過強力的GC機制讓SSD產品維持良好的效能表現,另外如果要讓SSD產品效能回春,適時的透過Secure Erase完整抹除技術也能讓效能回復至與新品相近,缺點就會增加NAND Flash寫入次數,頻繁使用下可是會嚴重影響SSD的產品使用壽命,這也是為何部分高階SSD產品會主打3,000次或是5,000次以上寫入壽命MLC甚至是採用SLC等級的NAND Flash顆粒,因為這是確實影響到耐用度及效能的關鍵,不過近期各家SSD主力產品多漸漸已改成20nm製程NAND Flash或是16nm NAND Flash為主,未來也會大量導入採用TLC技術的NAND Flash顆粒的SSD產品,相較於25nm效能及壽命來說,可能會略受影響,優質的用料及保固,也將會多少影響市場的價格、效能需求層面,各生產廠商則是努力透過用料的差異讓產品的效能、規格及單位價格比取得一個相對的平衡,單顆效能維持接近SATA 6Gb/s傳輸介面極限,由這點來說新款SSD除了壽命可能較差外,其讀寫效能更是不容小覷,實際上廠商所提供的保固服務仍維持3年以上的話,那還是可以爽爽用的,發生掉速狀況那就透過軟體來處理吧,這次Secure Erase實測部分,採用ASUS 在Rampage IV系列之後及Maximus VI系列之後ROG主機板產品線內建的SSD Secure Erase軟體來進行完整抹除,如果沒有上述ASUS主機板產品,其實部分SSD產商也提供這樣的工具軟體如Intel SSD Tools、OCZ Toolbox或是PLEXTOR Plextool等,或者是採用第3方的工具軟體如Parted Magic等,以下就分享Secure Erase前後寫入資料量及效能表現吧!!


 測試對象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固態碟屬於3年保固產品,外殼為金屬,正面部分並施以拉髮絲處理,讓產品整體質感維持的不錯。採用SATA 6Gb/s傳輸介面、MLC Flash、TRIM技術及SandForce SF-2281VB1-SDC控制器。之前的開箱文請參閱


SSD背面及連接埠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產品規格及產定標示,並使用金屬外殼搭配噴砂處理,另外採用標準規格的SATA連接埠及POWER連接埠。


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質感仍是相當的不錯。


拆解SSD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移除4顆螺絲後就能看到內部用料,實際上NAND Flash及控制器也利用導熱膠將熱量透過SSD外殼強化散熱。


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PCB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另外一面導熱膠黏得相當緊實,故未拆下,控制器為SandForce SF-2281VB1-SDC,正反面各8顆共有16顆NAND Flash,扣除OP空間後組成240GB的容量。


FLASH顆粒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採用Intel 25nm MLC 29F16B08CCME2顆粒,同步顆粒,耐久度為5K/PE抹寫次數。


 服用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 
ASUS Maximus VII Ranger Tools 頁面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啟用Animator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ROG SSD Secure Erase介面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可以發現2顆SSD。


解除凍結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重開機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SSD已解除凍結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就可以執行SSD Secure Erase


選擇要進行SSD Secure Erase的對象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這次是使用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清除資料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記得別選錯,選錯資料將會被清空。


再次提醒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完成SSD Secure Erase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SSD累計寫入資料量
Secure Erase前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累計寫入約3141GB


Secure Erase後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截圖前有跑了幾項測試,累計寫入約3446GB,使用Secure Erase技術之後,因為將NAND Flash完整抹除1次大約會增加240GB的資料寫入量。


軟體測完一輪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累計寫入約3814GB,也可以發現測完一輪軟體資料寫入量也是相當驚人,大約會增加370GB寫入量,所以沒事建議SSD效能測試少用,不然可能會明顯影響SSD使用壽命。


 Secure Erase前後效能測試及對照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平台部分
CPU:Intel Core i7 4770K ES
RAM:Panram Light Sword DDR3 2400 4GX2(XPM Profile1@DDR3 2400)
MB:ASUS Maximus VII Ranger
VGA:AMD R9 290X 4G
HD:Intel SSD 530 180GB(AHCI模式);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HDTUNE
讀&寫測試
Secure Erase前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Secure Erase後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連續讀取部分Secure Erase後效能有明顯回升,寫入資料曲線Secure Erase後則是較為平穩些。


IOPS測試&額外測試&檔案效能
Secure Erase前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Secure Erase後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AS SSD BENCHMARK
Secure Erase前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Secure Erase後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連續讀取部分Secure Erase後效能有回升,寫入資料曲線Secure Erase後則是較為平穩些,總體成績兩者有些許差距。


ATTO
Secure Erase前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單顆讀取最高有突破555MB/sec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突破527MB/sec的效能,均與原廠標示的效能相當。


Secure Erase後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單顆讀取最高有突破555MB/sec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突破530MB/sec的效能,均與原廠標示的效能相當,效能表現上無明顯差距。


CrystalDiskMark
Secure Erase前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選用其他壓縮演算法測試,讀取最高達486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也有突破499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


Secure Erase後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讀取最高達489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也有突破501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可以發現隨機亂數資料連續傳輸效能提升不少,4K讀取寫入效能表現也有明顯增益。


AIDA 硬碟測試
Secure Erase前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讀取速度部分最高達511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搜尋時間則為0.14ms。


Secure Erase後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讀取速度部分最高達511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搜尋時間則為0.14ms,效能表現上無明顯差距。


AJA TEST
Secure Erase前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讀取最高達504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也有突破486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


Secure Erase後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讀取最高達504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也有突破486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效能表現上無明顯差距。


PCMARK Vantage
Secure Erase前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獲得76204的高分。


Secure Erase後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獲得75397的高分,效能反而有點退步。


PCMARK 7
Secure Erase前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獲得5387的高分。


Secure Erase後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也獲得5395的高分,效能表現上無明顯差距。


PCMARK 8
Secure Erase前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獲得4924的高分。


Secure Erase後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也獲得4924的高分,效能表現上無明顯差距。


AnvilBenchmark
Incompressible
Secure Erase前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獲得3367的成績。


Secure Erase後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獲得3782的成績,效能有明顯提升。


0fill
Secure Erase前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獲得4579的高分。


Secure Erase後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獲得4657的高分,效能有明顯提升。


TxBENCH
Secure Erase前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讀取最高達440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測試因非採用壓縮數據測試,僅有182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


Secure Erase後
[XF] SSD回春的苦口良藥 ASUS ROG SSD Secure Erase&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實戰評測
讀取回升最高達553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測試因非採用壓縮數據測試,也回升至333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


 結語 
小結:透過上述的測試可以發現,執行Secure Erase後確實可讓SSD效能有效回升,可以發現隨機亂數資料連續傳輸效能提升不少,4K讀取寫入效能表現也有明顯增益。比較明顯的缺點就是寫入的資料量會明顯增加,將會影響SSD的壽命,當然您也可以發現,SSD測速及效能測試軟體寫入的資料量也不少,所以建議開箱的時候測看看效能是不是正常就好,發現SSD效能有明顯變差的時候再執行Secure Erase即可,讓SSD效能回春,又不會因為頻繁測試或是使用Secure Erase,嚴重影響壽命,以上提供給各位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期SSD市場殺聲四起,相信也有許多使用者趁機撿了便宜,購入心目中不管是效能也好或是耐用度也好,甚至是價格方面也好,都能有不錯的SSD產品可供選擇,其中Intel Solid-State Drive 520系列的SSD產品,120GB容量更僅要2K有找,如不致追求測試數據而言,算是便宜又大碗的產品,有著5年保固及耐用度較高的FLASH,都是頗為吸引人的特色,當然以容量而言確實僅能滿足裝機系統碟之用,如要安裝多項的應用程式,未來可能會不敷使用,建議也可以選購較高容量的240GB的型號,價格也不到4K,當然預算拉高之後,選擇就相對多元,如何取捨就看使用者實際需求囉!!所以考慮了幾天之後,今天就興沖沖的到光華商場敗入240G的版本,入手價格為NTD3,650元。
[XF] Intel也搞換料這招 小心沒撿到便宜520成冤大頭  Intel SSD 520 240GB 評測

固態碟以本身特性而言要取得大量儲存市場的青睞,在寫入次數壽命的問題仍有待科技的演進來改善,這塊市場應該是傳統硬碟仍能在個人電腦中取得必要之位置,Intel也早已針對SSD推出一系列產品(例如X25系列,520/530系列,320系列,330系列等),也獲得市場不錯的反應,其中520/530系列均是採用SandForce控制器 SF-2281的SSD產品,效能表現也是相當不錯,530搭配Intel 20nm製程FLASH(3K/PE抹寫次數),相較於之前已推出520系列25nm製程FLASH(5K/PE抹寫次數)效能及壽命來說,可能會略受影響,不過一樣是屬於5系列的SSD產品,代表屬於較優質的用料及較長的保固年限,ATTO效能實測存取速度高達讀取550MB/sec、寫入520MB/sec,單顆效能已經相當接近SATA 6Gb/s傳輸介面極限,也支援AES-128bit加密技術,此次分享是屬於Intel Solid-State Drive 520產品線的高速固態碟產品,以下就分享Intel Solid-State Drive 520 240G的效能表現吧!!

Intel Solid-State Drive 520 240G產品規格與特色:
官網硬體介紹及規格
http://ark.intel.com/zh-tw/produ ... -SATA-6Gbs-25nm-MLC


 外包裝及SSD 
外盒圖
[XF] Intel也搞換料這招 小心沒撿到便宜520成冤大頭  Intel SSD 520 240GB 評測

[XF] Intel也搞換料這招 小心沒撿到便宜520成冤大頭  Intel SSD 520 240GB 評測

[XF] Intel也搞換料這招 小心沒撿到便宜520成冤大頭  Intel SSD 520 240GB 評測
目前販售大多是屬於工業級包裝,彩盒版實際上是代理商附加的,真正的原廠彩盒版就需要多找找,屬於Intel Solid-State Drive 520系列,今年月出廠,以240G容量SSD做為系統碟已經是非常夠用,以往相對的價位也是與市場主流稍高一些,不過有著5年保固稍貴一些也是合理,但以目前價位3.65K價格來說,算是經濟實惠的選擇。聯強代理的產品,是從實體店家購入。


內包裝
[XF] Intel也搞換料這招 小心沒撿到便宜520成冤大頭  Intel SSD 520 240GB 評測
內包裝就像一般工業包的封裝方式,內層保護使用泡棉保護,並附上貼紙一張。


 Intel Solid-State Drive 520 240GB 
Intel Solid-State Drive 520 120GB
[XF] Intel也搞換料這招 小心沒撿到便宜520成冤大頭  Intel SSD 520 240GB 評測
工業包裝,故僅有SSD本體及貼紙,並無彩盒版包裝會附上的螺絲、2.5轉3.5硬碟架、SATA傳輸線、POWER轉接線、7mm轉9.5mm蓋板及說明書等,僅有相當基本的SSD而已。Intel SSD 520 240G固態碟屬於5年保固產品,外殼為鋁合金構成,正面部分並施以拉髮絲處理,讓產品整體質感維持的不錯。為2.5吋,SATA Rev 3.0 (6Gb/s)傳輸介面,也明確標示產地、相關認證,另外也標示採用的韌體版本,目前Intel SSD 520 240GB最新韌體為400i。


SSD背面及連接埠
[XF] Intel也搞換料這招 小心沒撿到便宜520成冤大頭  Intel SSD 520 240GB 評測
背面無任何標示,僅有金屬外殼,另外採用標準規格的SATA連接埠及POWER連接埠。


增高框
[XF] Intel也搞換料這招 小心沒撿到便宜520成冤大頭  Intel SSD 520 240GB 評測
可讓原本厚度7mm的SSD也能穩定裝置於9.5mm的空間中,SSD雖然耐震,但是能固定SSD裝置對使用者來說也是相對安心,正面部分並施以拉髮絲處理,讓產品整體質感維持的不錯。


 效能測試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平台部分
CPU:Intel Core i7 4770K ES
RAM:Panram Light Sword DDR3 2400 4GX2(XPM Profile1@DDR3 2400)
MB:ASUS Maximus VII Ranger
VGA:Intel HD4600
HD:Intel SSD 530 180GB(系統碟,AHCI模式);Intel SSD 520 240GB(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HDTUNE
讀&寫測試
[XF] Intel也搞換料這招 小心沒撿到便宜520成冤大頭  Intel SSD 520 240GB 評測
相較於傳統硬碟或是同級的SSD產品表現,Intel SSD 520 240G表現相當不錯,存取速度也相當快平均分別突破499MB/sec及451MB/sec,整體搜尋時間不到0.1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IOPS測試&額外測試&檔案效能
[XF] Intel也搞換料這招 小心沒撿到便宜520成冤大頭  Intel SSD 520 240GB 評測


AS SSD BENCHMARK
[XF] Intel也搞換料這招 小心沒撿到便宜520成冤大頭  Intel SSD 520 240GB 評測
IOPS表現還算可以,均達原廠規範,讀取最高有突破487MB/sec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突破236MB/sec的效能,整體成績達800分以上的表現,搜尋時間也相當快,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TTO
[XF] Intel也搞換料這招 小心沒撿到便宜520成冤大頭  Intel SSD 520 240GB 評測
效能表現,單顆讀取最高有突破555MB/sec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突破523MB/sec的效能,均與原廠標示的效能相當。


CrystalDiskInfo
[XF] Intel也搞換料這招 小心沒撿到便宜520成冤大頭  Intel SSD 520 240GB 評測


CrystalDiskMark
[XF] Intel也搞換料這招 小心沒撿到便宜520成冤大頭  Intel SSD 520 240GB 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不錯,如果選用其他壓縮演算法測試,讀取最高達524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也有突破495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讀取及寫入效能部分則未達標。


AIDA 硬碟測試
[XF] Intel也搞換料這招 小心沒撿到便宜520成冤大頭  Intel SSD 520 240GB 評測
讀取速度部分最高達526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搜尋時間則為0.12ms。


AJA TEST
[XF] Intel也搞換料這招 小心沒撿到便宜520成冤大頭  Intel SSD 520 240GB 評測
讀取最高達504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也有突破488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


PCMARK Vantage
[XF] Intel也搞換料這招 小心沒撿到便宜520成冤大頭  Intel SSD 520 240GB 評測
也獲得77783的高分。


PCMARK 7
[XF] Intel也搞換料這招 小心沒撿到便宜520成冤大頭  Intel SSD 520 240GB 評測
也獲得5399的高分。


PCMARK 8
[XF] Intel也搞換料這招 小心沒撿到便宜520成冤大頭  Intel SSD 520 240GB 評測
也獲得4948的高分。


AnvilBenchmark
Incompressible
[XF] Intel也搞換料這招 小心沒撿到便宜520成冤大頭  Intel SSD 520 240GB 評測
獲得3630的成績。


0fill
[XF] Intel也搞換料這招 小心沒撿到便宜520成冤大頭  Intel SSD 520 240GB 評測
獲得4418的高分。


TxBENCH
[XF] Intel也搞換料這招 小心沒撿到便宜520成冤大頭  Intel SSD 520 240GB 評測
讀取最高達549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測試因非採用壓縮數據測試,僅有316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不過比起120GB版本也算進步不少。


 結語 
小結:Intel Solid-State Drive 520 240G的產品效能較傳統硬碟高出不少,整體存取效能相當亮眼,ATTO測試讀取最高有突破555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突破524MB/sec的效能。整體來說各家的控制器各有優缺點,Intel SSD 520 系列屬於當初原廠針對希望有較長保固及高品質用料的使用者需求所推出,讓消費者於享受SSD的效能表現時,對產品的可靠度也能有所信賴,以上提供給各位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期SSD市場殺聲四起,相信也有許多使用者趁機撿了便宜,購入心目中不管是效能也好或是耐用度也好,甚至是價格方面也好,都能有不錯的SSD產品可供選擇,其中Intel Solid-State Drive 520系列的SSD產品,120GB容量更僅要2K有找,如不致追求測試數據而言,算是便宜又大碗的產品,有著5年保固及耐用度較高的FLASH,都是頗為吸引人的特色,當然以容量而言確實僅能滿足裝機系統碟之用,如要安裝多項的應用程式,未來可能會不敷使用,不過也可以選購較高容量的240GB的型號,價格也不到4K,當然預算拉高之後,選擇就相對多元,如何取捨就看使用者實際需求囉!!

固態碟以本身特性而言要取得大量儲存市場的青睞,在寫入次數壽命的問題仍有待科技的演進來改善,這塊市場應該是傳統硬碟仍能在個人電腦中取得必要之位置,Intel也早已針對SSD推出一系列產品(例如X25系列,520/530系列,320系列,330系列等),也獲得市場不錯的反應,其中520/530系列均是採用SandForce控制器 SF-2281的SSD產品,效能表現也是相當不錯,530搭配Intel 20nm製程FLASH(3K/PE抹寫次數),相較於之前已推出520系列25nm製程FLASH(5K/PE抹寫次數)效能及壽命來說,可能會略受影響,不過一樣是屬於5系列的SSD產品,代表屬於較優質的用料及較長的保固年限,ATTO效能實測存取速度高達讀取550MB/sec、寫入500MB/sec,單顆效能已經相當接近SATA 6Gb/s傳輸介面極限,也支援AES-128bit加密技術,此次分享是屬於Intel Solid-State Drive 520產品線的高速固態碟產品,以下就分享Intel Solid-State Drive 520 120G的效能表現吧!!

  
Intel Solid-State Drive 520 120G產品規格與特色:
裝置尺寸:2.5"
控制器:LSI (SandForce控制器 SF-2281)
元件:Intel 25nm 製程快閃記憶體(5K/PE抹寫次數)
傳輸介面:SATA Rev 3.0 (6Gb/s)
儲存容量:60 GB, 120 GB, 180 GB, 240 GB, 480 GB
連續讀取速度 (6Gb/s介面):550MB/sec
連續寫入速度 (6Gb/s介面):500MB/sec
最大隨機4K讀取/寫入:120GB - 25,000/40,000 IOPS
支援 S.M.A.R.T.技術、TRIM和垃圾資料回收功能
保固/支援:五年保固、免費支援服務
MTBF(平均失效間隔時間):一百二十萬小時

官網硬體介紹及規格
http://ark.intel.com/zh-tw/produ ... -SATA-6Gbs-25nm-MLC


 外包裝及SSD 
外盒圖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目前販售大多是屬於工業級包裝,需要彩盒版的使用者可能要多找找,屬於Intel Solid-State Drive 520系列,今年1月出廠,以120G容量SSD做為系統碟已經是相當夠用,以往價位也比市場同容量產品稍高一些,不過有著5年保固稍貴一些也是合理,但以目前價位2K有找來說,算是經濟實惠的選擇。


代理商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捷元代理的產品,是從PC家網購購入。


內包裝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內包裝就像一般工業包的封裝方式,內層保護使用泡棉保護,並附上貼紙一張。


 Intel Solid-State Drive 520 120GB 
Intel Solid-State Drive 520 120GB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工業包裝,故僅有SSD本體及貼紙,並無彩盒版包裝會附上的螺絲、2.5轉3.5硬碟架、SATA傳輸線、POWER轉接線、7mm轉9.5mm蓋板及說明書等,僅有相當基本的SSD而已。Intel SSD 520 120G固態碟屬於5年保固產品,外殼為鋁合金構成,正面部分並施以拉髮絲處理,讓產品整體質感維持的不錯。為2.5吋,SATA Rev 3.0 (6Gb/s)傳輸介面,也明確標示產地、相關認證,另外也標示採用的韌體版本,目前Intel SSD 520 120GB最新韌體為400i。


SSD背面及連接埠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背面無任何標示,僅有金屬外殼,另外採用標準規格的SATA連接埠及POWER連接埠。


增高框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可讓原本厚度7mm的SSD也能穩定裝置於9.5mm的空間中,SSD雖然耐震,但是能固定SSD裝置對使用者來說也是相對安心,正面部分並施以拉髮絲處理,讓產品整體質感維持的不錯。


 FLASH顆粒及控制器 
拆解SSD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移除4顆螺絲後就能看到內部用料,控制器也利用導熱膠將熱量透過SSD外殼強化散熱。


Intel Solid-State Drive 520 120GB PCB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正反面共有8顆FLASH,扣除OP空間後組成120GB的容量。


控制器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控制器為SandForce SF-2281 VB1。


FLASH顆粒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採用Intel 25nm MLC 29F16B08CCME2顆粒,同步顆粒,耐久度為5K/PE抹寫次數。


 效能測試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平台部分
CPU:Intel Core i7 4770K ES
RAM:Panram Light Sword DDR3 2400 4GX2(XPM Profile1@DDR3 2400)
MB:ASUS Maximus VII Ranger
VGA:AMD R9 290X 4G
HD:Intel SSD 530 180GB(AHCI模式);Intel SSD 520 120GB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HDTUNE
讀&寫測試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相較於傳統硬碟或是同級的SSD產品表現,Intel SSD 520 120G表現相當不錯,存取速度也相當快平均分別突破499MB/sec及487MB/sec,整體搜尋時間不到0.15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IOPS測試&額外測試&檔案效能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AS SSD BENCHMARK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IOPS表現還算可以,均達原廠規範,達600分以上的表現,搜尋時間也相當快,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TTO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效能表現,單顆讀取最高有突破555MB/sec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突破516MB/sec的效能,均與原廠標示的效能相當。


CrystalDiskInfo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CrystalDiskMark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不錯,如果選用其他壓縮演算法測試,讀取最高達485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也有突破489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與原廠標示值相近,讀取效能部分則未達標。


AIDA 硬碟測試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讀取速度部分最高達525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搜尋時間則為0.13ms。


AJA TEST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讀取最高達502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也有突破487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


PCMARK Vantage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也獲得76888的高分。


PCMARK 7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也獲得5269的高分。


PCMARK 8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也獲得4889的高分。


AnvilBenchmark
Incompressible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獲得3183的成績。


0fill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獲得4252的高分。


TxBENCH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讀取最高達545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測試因非採用壓縮數據測試,僅有190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


 結語 
小結:Intel Solid-State Drive 520 120G的產品效能較傳統硬碟高出不少,整體存取效能相當亮眼,ATTO測試讀取最高有突破555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突破516MB/sec的效能。整體來說各家的控制器各有優缺點,Intel SSD 520 系列屬於當初原廠針對希望有較長保固及高品質用料的使用者需求所推出,讓消費者於享受SSD的效能表現時,對產品的可靠度也能有所信賴,Intel原廠MLC 25nm FLASH的顆粒可是有著寫入5000次/PE以上壽命產品,目前眾家FLASH生產技術已導入至16nm,以現在而言已漸漸不容見到這樣等級的優質FLASH顆粒,更遑論其僅要2K有找的價位,雖然效能部分確實不如高階的SSD產品,不過考慮了許多仍舊是敗入1顆來使用,加上擁有5年的保固內如果產品有問題可透過Intel的保固進行處理,Intel的服務向來是讓使用者所樂道,相信這時就是Intel展現其產品品質的時候了,以上提供給各位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投入水冷產品設計及開發的廠商漸漸地變多了,除了對岸泱泱大國許多自行設計生產的水冷產品外,國外也持續有著不錯的水冷產品被開發出來,雖然高階3C元件發熱量增加促使散熱技術的推陳出新,讓水冷已非為改善CPU、GPU運作溫度的唯一選項,而是可選擇方案中較為不容易安裝及使用的改裝方式,水冷的使用者一直以來都不算有重大成長,加上這幾年來熱導管產品大量面市,確實有效讓CPU的溫度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讓有意玩水冷的玩家漸漸隱性化,相較於熱導管,風險跟改裝成本都偏高,不過就水冷來說只要搭配的當,對系統發熱元件的溫度仍是能提供不錯的壓制力,對於散熱時所產生的噪音也能降低,水道部分採用微水道設計,加強了散熱鰭片與導管的接觸面積,提升散熱效能,Phobya UC-2 LT 水冷頭大概是個人玩過的水冷頭中最輕的,實際上水冷頭的整體材質確實會影響效能表現,不過優異的水道設計才是影響效能表現的主要因素,整體效能僅較全銅上蓋設計的老大哥Phobya UC-1 Extreme略為差一些,持續分享價格或是效能表現不錯的水冷頭產品,希望能對有意玩水冷的網友提供一些參考依據,有助於各位在選購、使用或是改裝水冷機的參考。


 Phobya UC-2 LT 水冷套件外包裝 
Phobya UC-2 LT水冷套件
[XF] 輕量微水道設計 潛藏不凡效能 Phobya UC-2 LT 水冷頭
Phobya UC-2 LT水冷套件外包裝打上自家的LOGO,顯示產自德國Phobya之手,同門產品中Phobya UC-1 Extreme 的表現也是相當不錯。


官方網站
[XF] 輕量微水道設計 潛藏不凡效能 Phobya UC-2 LT 水冷頭


內包裝
[XF] 輕量微水道設計 潛藏不凡效能 Phobya UC-2 LT 水冷頭
內包裝蠻紮實的,水冷頭有海綿來固定及保護,減少組件損傷的可能。


Phobya UC-2 LT 水冷頭套件
[XF] 輕量微水道設計 潛藏不凡效能 Phobya UC-2 LT 水冷頭
包含1個水冷頭、散熱膏、固定螺絲等。


 Phobya UC-2 LT水冷頭 
Phobya UC-2 LT 水冷頭
[XF] 輕量微水道設計 潛藏不凡效能 Phobya UC-2 LT 水冷頭
Phobya UC-2 LT 水冷頭,質感相當不錯,標有Phobya字樣增加產品的鑑別度,另外上蓋採用POM設計,搭配鋁銘牌貼片,整體重量相當輕盈,大概是個人玩過的水冷頭中最輕的,實際上水冷頭的整體材質確實會影響效能表現,不過優異的水道設計才是影響效能表現的主要因素。


出入水口標示
[XF] 輕量微水道設計 潛藏不凡效能 Phobya UC-2 LT 水冷頭
採用中央入水,測出水的設計。


Phobya UC-2 LT 水冷頭底部保護
[XF] 輕量微水道設計 潛藏不凡效能 Phobya UC-2 LT 水冷頭
貼有透明膠膜,上機前記得移除。


水冷頭底部
[XF] 輕量微水道設計 潛藏不凡效能 Phobya UC-2 LT 水冷頭

[XF] 輕量微水道設計 潛藏不凡效能 Phobya UC-2 LT 水冷頭
可以發現水冷頭銅底的處理,也達到鏡面等級,整體而言相當平整。


水冷頭拆解
[XF] 輕量微水道設計 潛藏不凡效能 Phobya UC-2 LT 水冷頭


水冷頭上蓋內部水道設計
[XF] 輕量微水道設計 潛藏不凡效能 Phobya UC-2 LT 水冷頭

[XF] 輕量微水道設計 潛藏不凡效能 Phobya UC-2 LT 水冷頭
具有噴嘴設計,可以預期屬於較高水阻的水冷頭,效能表現就國外的測試在目前的水冷頭產品屬於名列前茅的產品。


水冷頭底部水道設計
[XF] 輕量微水道設計 潛藏不凡效能 Phobya UC-2 LT 水冷頭

[XF] 輕量微水道設計 潛藏不凡效能 Phobya UC-2 LT 水冷頭
採用銅底,為增加接觸及散熱面積,採用微水道設計。


銅底搭配噴嘴
[XF] 輕量微水道設計 潛藏不凡效能 Phobya UC-2 LT 水冷頭
具有優異效能主要設計。


效能表現近期於測試平台架好之後會補上。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學弟想裝台HTPC作為影音撥放的平台,畢竟電腦的優勢就是相容的格式多,作為多媒體撥放平台確實有他的優勢存在,不過畢竟是HTPC使用,所以主系統碟容量及效能表現上就不那麼在意,也算是胃口多少感覺已被SSD亮眼的傳輸效能養壞,這次裝機SSD只要價格低廉即可,想當初Intel推出40G的X25-V系列剛面市之時,也是讓許多玩家趨之若鶩,紛紛敗個一兩顆來玩或組個RAID0加速一下,當時個人電腦系統中較弱的存取速度,有玩過的玩家應該也是能感受到系統效能提升之感,裝個一顆馬上就有效能提升之感,就是因為固態碟(SSD)存取效能性能極佳,也隨著市場接受度越來越高,廠商不斷的研發新控制晶片或是加入快取之後SSD,擔任系統碟的角色定位,越來越無可取代,原廠提供3年的保固服務,效能並不是這顆SSD產品所主打的,所以在效能部分讀取效能為讀取450MB/s、寫入60MB/s,另外為了因應NB裝機趨勢預設厚度僅有7mm,可說是輕薄型筆電的使用者一大福音,以下就分享EZLINK SIGMA 64GB的效能表現吧!!
  

 外包裝及SSD 
EZLINK SIGMA 64GB外盒圖
[XF] 便宜堪用小容量 EZLINK SIGMA 64GB評測
斗大的ezlink產品品牌LOGO,顯示產品形象,也可以發現SSD產品的外觀紫色系搭配風格設計,實際上目前120/128GB容量的SSD產品對玩家們來說是有點不夠用了,目前240/256GB容量SSD通常是做為進階使用者的系統碟選購優先考量,所以64G的容量就顯得不是此類玩家的選擇,較為適合預算有限,又想體驗SSD效能的使用者。


外盒背面
[XF] 便宜堪用小容量 EZLINK SIGMA 64GB評測
簡單的產品特色介紹,簡單標示出產品特色,厚度7mm、SSD本體等,具有中文、英文語言特色介紹,標示產自台灣的SSD產品及通過的相關安規認證。


內部包裝
[XF] 便宜堪用小容量 EZLINK SIGMA 64GB評測


 EZLINK SIGMA 64GB 
EZLINK SIGMA 64GB套件總成
[XF] 便宜堪用小容量 EZLINK SIGMA 64GB評測
SSD本體、保固說明等,相當基本的配件組。主要提供裝機使用,價格屬於較為便宜的版本,所以沒有像一般SSD產品附上2.5吋轉3.5吋裝置架或是固定螺絲,這點倒是可以接受(反正網路也有販售便宜可以使用的轉接架)。


EZLINK SIGMA 64GB
[XF] 便宜堪用小容量 EZLINK SIGMA 64GB評測
EZLINK SIGMA 64GB 固態碟屬於3年保固產品,外殼為全鋁合金拉髮絲紋處理,整體質感還不錯。


規格標示
[XF] 便宜堪用小容量 EZLINK SIGMA 64GB評測
產品規格確認,明確標示為EZLINK SIGMA 64GB產品,採用SATA 6Gb/s傳輸介面,產自台灣的SSD產品。


SSD內部及用料請參考原價屋的開箱文囉!!
http://www.coolpc.com.tw/phpBB2/viewtopic.php?f=52&t=146791


 效能測試及結語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平台部分
CPU:Intel Core i7 4770K ES
RAM: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2800 8G kit @2800 CL12-14-14-32
MB:ASUS Maximus VII Formula
VGA:ASUS STRIX GTX780 6G
HD: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AHCI模式);EZLINK SIGMA 64GB@asmedia ASM1061(學弟的平台是ASRock A75M-ITX,所以就當作接在擴充晶片上模擬學弟使用環境)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HDTUNE
讀&寫測試
[XF] 便宜堪用小容量 EZLINK SIGMA 64GB評測
讀取速度也相當不錯平均在329MB/s,寫入速度就差強人意平均僅有62.8MB/s,不如主流硬碟產品,整體搜尋時間不到0.2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IOPS測試&額外測試&檔案效能
[XF] 便宜堪用小容量 EZLINK SIGMA 64GB評測


AS SSD BENCHMARK
[XF] 便宜堪用小容量 EZLINK SIGMA 64GB評測
IOPS表現比起主打低價的SSD產品差距甚遠,讀取僅有12000、寫入也僅有10000以上的成績表現,成績也約在200分左右的表現,歸類為入門等級的SSD產品,不過搜尋時間也相當快,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TTO
[XF] 便宜堪用小容量 EZLINK SIGMA 64GB評測
效能表現,單顆讀取最高有突破295MB/s,寫入效能部分突破63MB/s,基本上與原廠規格相符。


CrystalDiskInfo
[XF] 便宜堪用小容量 EZLINK SIGMA 64GB評測


CrystalDiskMark
[XF] 便宜堪用小容量 EZLINK SIGMA 64GB評測
讀取效能表現還不錯,讀取最高達382MB/s左右,寫入也在63MB/s左右。


AIDA 硬碟測試
[XF] 便宜堪用小容量 EZLINK SIGMA 64GB評測
讀取速度也相當快最高達到363MB/s,整體搜尋時間約在0.12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JA TEST
[XF] 便宜堪用小容量 EZLINK SIGMA 64GB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讀取最高達268MB/s左右,寫入也有64MB/s左右。


PCMARK Vantage
[XF] 便宜堪用小容量 EZLINK SIGMA 64GB評測
也獲得28304的成績。


PCMARK 7
[XF] 便宜堪用小容量 EZLINK SIGMA 64GB評測
也獲得4332的成績。


PCMARK 8
[XF] 便宜堪用小容量 EZLINK SIGMA 64GB評測
也獲得4452的高分,頻寬為74.74MB/s。


AnvilBenchmark
Incompressible
[XF] 便宜堪用小容量 EZLINK SIGMA 64GB評測
獲得1208的成績。

0fill模式
[XF] 便宜堪用小容量 EZLINK SIGMA 64GB評測
獲得1212的成績。


TxBENCH
[XF] 便宜堪用小容量 EZLINK SIGMA 64GB評測
讀取效能表現也算是可以,讀取最高達397MB/s左右,寫入也僅有63MB/s左右。


 結語 
小結:EZLINK SIGMA 64GB的產品讀取效能較傳統硬碟高出不少,寫入效能就差強人意些,不過做為HTPC系統碟寫入速度確實不算是太大的缺點,效能測試大致符合其原廠規格標示,整體來說就是便宜,如要求效能的話,建議增加預算購買容量較高的120/128G容量的SSD產品,不僅容量較大效能也確實好上不少,以上提供給各位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新平台要找到便宜又大碗的4核心處理器以上及平台不太容易,如果要找只能往較老的平台去努力,雖然更換後與主流入門平台的i3等級處理效能差距不大,不過考量功耗及新傳輸介面及指令集等技術,實際上較為建議直接購買6C12T以上的處理器較有性能提升之感。加上舊處理器產品及主機板有著更少的超頻限制,透過主機板的超頻能力,就能輕鬆的提升整體效能,去年的L5639算是性價比較高的6C12T處理器(當時L5640以上都偏貴,不值得買),可惜要讓L5639有不錯效能確實要搭配一定超頻能力的主機板,最近看到網友分享X5650除了價位降到有相對高性價比,基本效能及可超頻性也都相對高一些,之前是搭配AMD 偽HD6970,在顯示卡平台上是較為老舊產品,剛好手中有GTX780可以搭配測試,也就順道做個效能測試,讓有興趣的使用者可了解Xeon X5650搭配目前高階顯示卡產品的效能表現,以下是簡單的效能分享。


 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Xeon X5650 @4.4GHz 
RAM:Kingston HyperX DDR3 2133 8GX3@DDR3 1600
MB:ASUS Rampage III Extreme
VGA:ASUS STRIX GTX780 6G
HD: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GAMER M 52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DDR3 1600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老U配高階顯卡 Intel Xeon X5650+ASUS STRIX GTX780 6G效能測試


Fritz Chess Benchmark
[XF] 老U配高階顯卡 Intel Xeon X5650+ASUS STRIX GTX780 6G效能測試


MaxxPI&MaxxPIM2M
[XF] 老U配高階顯卡 Intel Xeon X5650+ASUS STRIX GTX780 6G效能測試


AIDA GPGPU Benchmark
[XF] 老U配高階顯卡 Intel Xeon X5650+ASUS STRIX GTX780 6G效能測試


AIDA記憶體頻寬
[XF] 老U配高階顯卡 Intel Xeon X5650+ASUS STRIX GTX780 6G效能測試


HWiNFO
[XF] 老U配高階顯卡 Intel Xeon X5650+ASUS STRIX GTX780 6G效能測試


WinRAR壓縮效能測試
[XF] 老U配高階顯卡 Intel Xeon X5650+ASUS STRIX GTX780 6G效能測試


CINBENCH R10 X64
[XF] 老U配高階顯卡 Intel Xeon X5650+ASUS STRIX GTX780 6G效能測試


CINBENCH R11.5 X64
[XF] 老U配高階顯卡 Intel Xeon X5650+ASUS STRIX GTX780 6G效能測試


CINBENCH R15 X64
[XF] 老U配高階顯卡 Intel Xeon X5650+ASUS STRIX GTX780 6G效能測試


PCMARK 8
[XF] 老U配高階顯卡 Intel Xeon X5650+ASUS STRIX GTX780 6G效能測試


PCMARK 8儲存裝置的效能測試
[XF] 老U配高階顯卡 Intel Xeon X5650+ASUS STRIX GTX780 6G效能測試


PCMARK 7
[XF] 老U配高階顯卡 Intel Xeon X5650+ASUS STRIX GTX780 6G效能測試


3DMARK 
[XF] 老U配高階顯卡 Intel Xeon X5650+ASUS STRIX GTX780 6G效能測試


3DMARK 03
[XF] 老U配高階顯卡 Intel Xeon X5650+ASUS STRIX GTX780 6G效能測試


3DMARK 06
[XF] 老U配高階顯卡 Intel Xeon X5650+ASUS STRIX GTX780 6G效能測試


3DMARK VANTAGE
[XF] 老U配高階顯卡 Intel Xeon X5650+ASUS STRIX GTX780 6G效能測試


3DMARK 11
[XF] 老U配高階顯卡 Intel Xeon X5650+ASUS STRIX GTX780 6G效能測試


FURMARK 1.13.0
[XF] 老U配高階顯卡 Intel Xeon X5650+ASUS STRIX GTX780 6G效能測試]


DirectComputeBenchmark
[XF] 老U配高階顯卡 Intel Xeon X5650+ASUS STRIX GTX780 6G效能測試


COMPUTE MARK
[XF] 老U配高階顯卡 Intel Xeon X5650+ASUS STRIX GTX780 6G效能測試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XF] 老U配高階顯卡 Intel Xeon X5650+ASUS STRIX GTX780 6G效能測試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XF] 老U配高階顯卡 Intel Xeon X5650+ASUS STRIX GTX780 6G效能測試


Final Fantasy XIV ARELIM REBORN  Benchmark
[XF] 老U配高階顯卡 Intel Xeon X5650+ASUS STRIX GTX780 6G效能測試


勇者鬥惡龍
[XF] 老U配高階顯卡 Intel Xeon X5650+ASUS STRIX GTX780 6G效能測試


 結語 
小結:
小結:可以發現舊處理器超頻之後的效能表現不錯,總體運算效能比起目前萬元等級主流高階的4C8T處理器也不會遜色多少,價格也相對低廉許多,當然單核心的效能確實不如新處理器,但是要在這樣的預算中購買市售6C12T規格的處理器,舊處理器與新平臺的購置費用相較更是僅有1/6不到價格,另外超頻限制也相對少很多,使用者可以透過超頻將效能做個完善的調教(例如這次測試環境的設定),如果您有著LGA1366的主機板確實可以採用這樣的升級方式,但是也是因為CPU顯得超值舊主機板的價位也被炒高(其實目前CPU價格也稍微回升到高點,之前最低殺到RMB320左右),讓整體平台建構費用與新平台相較僅僅划算一些,但是新產品有著更好的功耗表現、更好的單核效能及指令集支援能力,這都是舊處理器所沒有的,所以如果您有升級的考量,建議可以考慮以下自身現有設備做搭配,挑選出最適合您的升級方式,如果是新購機使用者建議就直上新架構的產品,免得與自己的預期有所落差,以上提供給各位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階3C元件發熱量增加促使散熱技術的推陳出新,讓水冷已非為改善CPU、GPU運作溫度的唯一選項,而且是可選擇方案中較為不容易安裝及使用的改裝方式,也間接讓水冷的使用者一直以來都不算有重大成長,加上這幾年來熱導管產品大量面市,確實有效讓CPU的溫度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讓有意玩水冷的玩家漸漸隱性化,相較於熱導管設計散熱器來說,風險跟改裝成本都偏高,不過水冷系統只要搭配的當,對系統發熱元件的溫度仍是能提供不錯的壓制力,對於散熱時所產生的噪音也能降低,水道部分採用微水道設計,加強了散熱鰭片與導管的接觸面積,提升散熱效能。目前對岸的水冷產品蓬勃發展,產品也相當多元,最近發現Bykski CPU MTX-C水冷頭價格算是相當實惠,所以就入手來看看,希望能對有意玩水冷的網友提供一些參考依據,有助於各位在選購、使用或是改裝水冷機的參考。


 Bykski CPU MTX-C 水冷套件外包裝 
Bykski CPU MTX-C水冷套件
[XF] 平價微水道設計 Bykski CPU MTX-C水冷頭
BYKSKI MTX-C水冷套件外包裝打上自家的LOGO,顯示產自BYKSKI之手。


內包裝
[XF] 平價微水道設計 Bykski CPU MTX-C水冷頭
內包裝蠻紮實的,上下都有海綿來保護,減少組件損傷的可能。


BYKSKI MTX-C 全覆式水冷頭套件
[XF] 平價微水道設計 Bykski CPU MTX-C水冷頭
由一個水冷頭、散熱膏、固定螺絲、說明書等。


 BYKSKI MTX-C水冷頭 
BYKSKI MTX-C 水冷頭
[XF] 平價微水道設計 Bykski CPU MTX-C水冷頭
BYKSKI MTX-C 水冷頭,質感相當不錯,標有BYKSKI字樣增加產品的鑑別度,內部水道採用微水道設計。


水冷頭底部
[XF] 平價微水道設計 Bykski CPU MTX-C水冷頭
可以發現水冷頭銅底的處理還算OK,雖然沒有到鏡面等級,整體平整度尚可。


水冷頭拆解
[XF] 平價微水道設計 Bykski CPU MTX-C水冷頭


水冷頭上蓋內部水道設計
[XF] 平價微水道設計 Bykski CPU MTX-C水冷頭
沒有噴嘴,可以預期水阻應該不會太高,當然效能也會跟頂級的產品會有些差距,但這僅僅是一顆新台幣350元左右的通用型水冷頭,這樣的設計已屬合用。


水冷頭底部水道設計
[XF] 平價微水道設計 Bykski CPU MTX-C水冷頭
採用銅底鍍鎳,為增加接觸及散熱面積,採用微水道設計。


結語:
有機會的話再上機測試實際效能表現如何,以上提供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XF] 發揮FM2+平台價值 實用裝機主機板  ASUS A88XM-A評測
AMD新系列APU Kaveri 採用FM2+腳位,原有採用FM2腳位插槽的A75及A55主機板就可能無法更新BIOS直接支援新一代的APU產品,如果現在要購買APU平台,FM2+主機板應該是比較具有未來性的選擇,所以在這次裝機任務中就選擇平價FM2+主機板為優先考量,其中主機板大廠-ASUS推出採用A88X晶片組M-ATX版型的A88XM-A主機板也已經上市許久,價格相當符合市場定位目前價格也在1.7K有找,當然也有其他更平價的組合,考量所配置的規格符合主流市場需求,採用的Bolton-D4(A88X)晶片組支援即將上市並採用FM2+腳位的AMD Kaveri APU、現有FM2腳位的處理器,原生支援4組USB 3.0(支援USB 3.0版本由 0.96 升級至 1.0 xHCI)和8組SATA3,APU顯示卡部分搭載AMD Radeon HD8000系列、DirectX 11顯示技術,擁有比上一代APU處理器更進階級顯示性能,A88X主機板所搭配的FCH南橋晶片提供了原生8組的SATA 6Gbps連接埠,提供較佳的IO傳輸性能,目前採用SATA 6Gbps介面的硬碟也成為市場主流,搭配上SSD產品傳輸效能確實讓人驚豔,另外也加入RAID5的軟體硬碟陣列功能。另外在用料也是全板亮金色固態電容,CPU供電部份採用4+1相配置,軟體功能也導入主流的產品配置如DiGi+數位供電、USB 3.0 Boost、USB Charge+、Network iControl、EPU、USB3.0、UEFI BIOS、AI Suite III等設計,以下將帶領各位了解ASUS新款A88X主機板在APU產品線的產品A88XM-A的面貌及效能。



 主機板包裝及配件 
A88XM-A外盒正面
[XF] 發揮FM2+平台價值 實用裝機主機板  ASUS A88XM-A評測
產品的設計外包裝,兼具耐用質感及相當平實科技感,呼應ASUS最近產品設計的訴求。A88XM-A支援的技術採用AMD A88X晶片組,採用FM2+腳位,記憶體使用DDR3,支援最新的28/32nm APU及CPU產品線,包括DiGi+數位供電、高品質的用料設計、USB3.0、UEFI BIOS、EPU等。


盒裝出貨版
[XF] 發揮FM2+平台價值 實用裝機主機板  ASUS A88XM-A評測
在市面上鋪貨已久囉,像這張是2014年1月出廠的!!


多國語言產品介紹
[XF] 發揮FM2+平台價值 實用裝機主機板  ASUS A88XM-A評測


外盒背面圖示產品支援相關技術
[XF] 發揮FM2+平台價值 實用裝機主機板  ASUS A88XM-A評測
包括支援FM2+腳位APU及CPU、A88X晶片組主機板、技術、規格,並以簡單圖示簡介主機板支援的功能跟特色,如DiGi+數位供電、USB 3.0 Boost、USB Charge+、Network iControl、EPU、USB3.0、UEFI BIOS、AI Suite III等設計,可讓使用者快速透過簡圖了解主機板的特色。另外就是還是MIC(世界工廠產品)。


主機板配件
[XF] 發揮FM2+平台價值 實用裝機主機板  ASUS A88XM-A評測
配件有驅動光碟、SATA6G排線2組(有點少)、IO檔板及說明書等。


 主機板 
主機板正面
[XF] 發揮FM2+平台價值 實用裝機主機板  ASUS A88XM-A評測
這張定位在中低階的A88X主機板,主機板電容採用全固態電容,主機板設計以提供更佳的用料給予使用者,供電設計採用DiGi+數位供電4+1相,FCH使用小型散熱片進行散熱,CPU端使用4PIN輸入,並提供2組風扇電源端子(均為PWM)主機板上提供6組SATA3(原生),此外整體配色採近期土豪金搭配黑色為主,也保有ASUS一貫產品質感。


主機板背面
[XF] 發揮FM2+平台價值 實用裝機主機板  ASUS A88XM-A評測
主機板CPU底板使用金屬製防彎背板,FCH晶片組散熱片使用彈簧固定扣具。


主機板IO區
[XF] 發揮FM2+平台價值 實用裝機主機板  ASUS A88XM-A評測
如圖,有1組PS2鍵盤滑鼠接頭、1組Gb級網路、2組USB3.0、2組USB2.0及音效輸出端子。顯示輸出部分計有DVI、HDMI及D-SUB各一組。


CPU附近用料
[XF] 發揮FM2+平台價值 實用裝機主機板  ASUS A88XM-A評測
屬於DiGi+數位供電4+2相供電設計的電源供應配置,全版採用固態電容,MOS區與FCH晶片也都加上散熱片加強散熱,CPU側 12V採用4PIN輸入及1組CPU風扇端子及1組PWM風扇。主機板記憶體及電源輸入區支援4DIMM的DDR3模組,電源採24PIN輸入。


主機板介面卡區及內接裝置區
[XF] 發揮FM2+平台價值 實用裝機主機板  ASUS A88XM-A評測

[XF] 發揮FM2+平台價值 實用裝機主機板  ASUS A88XM-A評測
提供1組PCI-E 16X及2組PCI-E 1X及1組PCI,這樣配置對使用者來說對PCI-E介面卡越來越多的情形下,可說是因應市場需求。PCI-E x16插槽也採用海豚尾結構的卡榫,安裝及移除顯示卡時簡便性相當不錯,也蠻穩固的,提供6組SATA3(均為原生),也另外提供1組內接USB3.0連接埠(原生),USB可擴充至10組。


 主機板上控制晶片 
電源管理晶片
[XF] 發揮FM2+平台價值 實用裝機主機板  ASUS A88XM-A評測
DiGi+電源管理組合


網路晶片
[XF] 發揮FM2+平台價值 實用裝機主機板  ASUS A88XM-A評測
網路晶片採用Realtek 8111G GB級網路晶片。


音效晶片
[XF] 發揮FM2+平台價值 實用裝機主機板  ASUS A88XM-A評測
音效晶片採用Realtek 887。


環控晶片
[XF] 發揮FM2+平台價值 實用裝機主機板  ASUS A88XM-A評測
環控晶片採用ITE IT8603E。


 CPU效能實測 
CPU:AMD Athlon X4-750K
RAM:TEAM DDR3 1600 4GX2(@1600 CL-9-9-10-24)
MB:ASUS A88XM-A
VGA:GALAXY GeForce GT 740 OC 1G
HD:Seagate Barracuda 7200.10 320GB
POWER:Antec HCG-620M 62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7 X64 SP1


效能測試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發揮FM2+平台價值 實用裝機主機板  ASUS A88XM-A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XF] 發揮FM2+平台價值 實用裝機主機板  ASUS A88XM-A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發揮FM2+平台價值 實用裝機主機板  ASUS A88XM-A評測


WinRAR效能測試
[XF] 發揮FM2+平台價值 實用裝機主機板  ASUS A88XM-A評測


CINBENCH R15 X64
[XF] 發揮FM2+平台價值 實用裝機主機板  ASUS A88XM-A評測


PCMARK7
[XF] 發揮FM2+平台價值 實用裝機主機板  ASUS A88XM-A評測


3DMARK 
[XF] 發揮FM2+平台價值 實用裝機主機板  ASUS A88XM-A評測


3DMARK 06
[XF] 發揮FM2+平台價值 實用裝機主機板  ASUS A88XM-A評測


3DMARK 11
[XF] 發揮FM2+平台價值 實用裝機主機板  ASUS A88XM-A評測


 結語 
小結:
ASUS A88XM-A搭配AMD採用FM2腳位的 Athlon X4 750K表現不錯,雖然CPU運算能力雖比不上I老大的i3系列,不過差距不算大,也與自家主流的FX-4100系列相去不遠,加上不鎖倍頻的設計經過超頻之後,效能更可以往上提升,加上目前定價算是相當實惠,最高階X4 760K產品也僅在新台幣2500元左右,價格並不算太高貴,搭配功能完善且相當平價FM2+的主機板對喜歡獨立顯卡又不想花費太高預算的使用者來說,不啻為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其實網購平台中也有更平價的裝機搭配合購組合,受限於時間有限就選擇保固服務較為良好也提供4年保固的ASUS A88XM-A來做搭配,剩下的預算就可以購買999元的64GB SSD,讓平台整體升級更有感,以上測試提供給各位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XF] 低階升級裝機另一選擇  AMD Athlon X4 750K評測
近日返家有個小升級任務,朋友預算不算高,屏東老家PC零件購買選擇不多時間也有限,所以就選擇AMD FM2平台,AMD Athlon這系列的桌上型處理器為X4 740、X4 750K及X4 760K等,其中這次選購的X4-750K處理器預設時脈為3.4GHz(搭載最新Turbo Core 3.0技術最高可至4.0G)且不鎖倍頻,為一4核心處理器產品,具有4MB L2快取,與目前AMD現有FX4X00系列 CPU產品相比,時脈相當,最高的記憶體控制器時脈支援至DDR3 1866,也沿用2012年10月2日發表 Trinity APU產品推出的Socket FM2腳位,對這系列產品有興趣的消費者可說是一大福音,採用Piledriver運算核心,提供不錯的運算效能。AMD Athlon CPU系列可安裝於現有的A88X、A85X、A78、A75與A55平台,並可相容於FM2+主機板上。加上目前最新一代APU(代號為Kaveri)是AMD首款支援異質運算架構(Heterogeneous System Architecture,HSA)產品,可能是導入新技術之故,實際上價位並不算太便宜,也相對讓整體平台建構預算拉高不少,由此可見取消內建顯示的X4 750K處理器可透過其平價特點且效能不差,持續讓APU系列平台發揮其特色,維持產品的競爭力,讓消費者有不同的裝機選擇,以下是簡單的效能測試。


 CPU 
AMD Athlon X4 750K外盒正面
[XF] 低階升級裝機另一選擇  AMD Athlon X4 750K評測
屬於AMD Athlon系列的處理器,採用FM2腳位。


AMD Athlon X4 750K
[XF] 低階升級裝機另一選擇  AMD Athlon X4 750K評測
側邊透明櫥窗可以看到CPU,是一般盒裝處理器常用的包裝方式。


代理商
[XF] 低階升級裝機另一選擇  AMD Athlon X4 750K評測
由威建代理,提供3年的保固。


AMD Athlon X4 750K外盒背面
[XF] 低階升級裝機另一選擇  AMD Athlon X4 750K評測
產品的簡要說明,也可以看到X4-750K不鎖倍頻,並具有4MB L2快取及採用FM2腳位。


AMD Athlon X4 750K
[XF] 低階升級裝機另一選擇  AMD Athlon X4 750K評測
預設時脈為3.4GHz(搭載最新Turbo Core 3.0技術最高可至4.0G)


處理器及相關配件
[XF] 低階升級裝機另一選擇  AMD Athlon X4 750K評測
處理器、原廠風扇、說明書及原廠LOGO貼紙。


AMD Athlon X4 750K
[XF] 低階升級裝機另一選擇  AMD Athlon X4 750K評測
大約是2014年5月出廠的產品,算是相當新的批號。


 CPU效能實測 
CPU:AMD Athlon X4-750K
RAM:TEAM DDR3 1600 4GX2(@1600 CL-9-9-10-24)
MB:ASUS A88XM-A
VGA:GALAXY GeForce GT 740 OC 1G
HD:Seagate Barracuda 7200.10 320GB
POWER:Antec HCG-620M 62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7 X64 SP1


效能測試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低階升級裝機另一選擇  AMD Athlon X4 750K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XF] 低階升級裝機另一選擇  AMD Athlon X4 750K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低階升級裝機另一選擇  AMD Athlon X4 750K評測


WinRAR效能測試
[XF] 低階升級裝機另一選擇  AMD Athlon X4 750K評測


CINBENCH R15 X64
[XF] 低階升級裝機另一選擇  AMD Athlon X4 750K評測


PCMARK7
[XF] 低階升級裝機另一選擇  AMD Athlon X4 750K評測


3DMARK 
[XF] 低階升級裝機另一選擇  AMD Athlon X4 750K評測


3DMARK 06
[XF] 低階升級裝機另一選擇  AMD Athlon X4 750K評測


3DMARK 11
[XF] 低階升級裝機另一選擇  AMD Athlon X4 750K評測


 結語 
小結:
AMD採用FM2腳位的 Athlon X4 750K,CPU運算能力雖比不上I老大的i3系列,不過差距不算大,也與自家主流的FX-4100系列相去不遠,加上不鎖倍頻的設計經過超頻之後,效能更可以往上提升,加上目前定價算是相當實惠,最高階X4 760K產品也僅在新台幣2500元左右,價格並不算太高貴,搭配功能完善且相當平價FM2+的主機板對喜歡獨立顯卡又不想花費太高預算的使用者來說,不啻為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其實網購平台中也有更平價的裝機搭配合購組合,受限於時間有限就選擇保固服務較為良好也提供4年保固的ASUS A88XM-A來做搭配,剩下的預算就可以購買999元的SSD,讓平台整體升級更有感,以上測試提供給各位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炎炎夏日,可以發現電腦內部元件溫度也漸次升高,如何有效對付,總是個惱人課題,尤以高階的公版顯示卡產品更是如此,在沒有廠商推出專用的改裝產品或是廠商未推出非公版顯示卡之前,其熱情總是讓人煩憂,AMD去年推出的R9 290X為採用28nm製程之GPU,採用單顆Hawaii XT GPU系列的顯卡R9 290X其核心引擎時脈最高可達1000MHz,提供多達2,816組SP以及記憶體頻寬為512-bit,採用 GDDR5 4GB顯示記憶體。記憶體運作頻率為1250MHz(等效5GHz),頻寬最高可達320GB/s,分別需要1組PCI-E 8Pin+6Pin供電,TDP為300W,也支援PCI-E 3.0傳輸介面技術的顯示卡,其實這也是採用AMD新的GCN架構(Graphic Core Next),當然在提高顯示卡單卡效能的同時,以AMD目前相當追求顯示卡P/W值(效能/功耗)來說,R9 290X透過硬體的調教,實際上表現確實越來越優異,並且透過 AMD ZeroCore Power技術將閒置模式壓至 3W 的超低功耗,公版散熱器待機溫度表現尚可,進行GPU壓力測試時,溫度表現就十分不美麗了,所以就想說改裝散熱器,到淘寶淘回R9 290X可以對應(非專用)的AC XTREME AC3散熱套件,以下就顯示卡散熱器改裝部分作實際簡單測試。


 AMD R9 290X原裝散熱器及溫度測試 
新的風扇散熱及外觀視覺設計
[XF] 顯示卡熱情難卻 換個散熱器診治一下吧!! AMD R9 290X換裝AC XTREME AC3 實測

[XF] 顯示卡熱情難卻 換個散熱器診治一下吧!! AMD R9 290X換裝AC XTREME AC3 實測
顯示卡採用佔用2SLOT散熱設計,均熱板散熱器設計,採用渦輪式的風扇向顯示卡IO端將熱量送出,散熱能力一般而言符合原廠設計規範。


顯卡拆解
[XF] 顯示卡熱情難卻 換個散熱器診治一下吧!! AMD R9 290X換裝AC XTREME AC3 實測


渦輪風扇
[XF] 顯示卡熱情難卻 換個散熱器診治一下吧!! AMD R9 290X換裝AC XTREME AC3 實測


均熱板
[XF] 顯示卡熱情難卻 換個散熱器診治一下吧!! AMD R9 290X換裝AC XTREME AC3 實測

[XF] 顯示卡熱情難卻 換個散熱器診治一下吧!! AMD R9 290X換裝AC XTREME AC3 實測
顯示卡散熱器採用均熱板進行散熱,另外記憶體及供電區也使用導熱貼片與散熱器接觸,增加散熱能力。


FURMARK 1.11.0
[XF] 顯示卡熱情難卻 換個散熱器診治一下吧!! AMD R9 290X換裝AC XTREME AC3 實測
GPU待機溫度約在61度左右,燒機最高溫度約在94度(實際上頂到之後顯示卡也會降頻,讓溫度大致保持在94度左右),散熱方面僅能算是符合產品需求,要說到要壓制的話,可能要等非公版產品出現,較有機會囉!!


 換裝散熱器及溫度測試 
淘寶淘的AC XTREME AC3散熱套件
[XF] 顯示卡熱情難卻 換個散熱器診治一下吧!! AMD R9 290X換裝AC XTREME AC3 實測
含運費大約在1.3張小朋友,套件包含AC XTREME AC3散熱器本體及必要的散熱片、散熱膏與散熱膠。


AC XTREME AC3散熱器
[XF] 顯示卡熱情難卻 換個散熱器診治一下吧!! AMD R9 290X換裝AC XTREME AC3 實測
有5支6mm的熱導管搭配3組9CM風扇加強散熱。


黏貼散熱片
[XF] 顯示卡熱情難卻 換個散熱器診治一下吧!! AMD R9 290X換裝AC XTREME AC3 實測
GPU下方的GDDR5記憶體散熱片實際安裝發現會跟散熱器扣具干涉,所以建議就不用黏貼了!!


改裝完成
[XF] 顯示卡熱情難卻 換個散熱器診治一下吧!! AMD R9 290X換裝AC XTREME AC3 實測
有5支6mm的熱導管搭配3組9CM風扇加強散熱,GPU下方的GDDR5記憶體散熱片並未黏貼。


顯示卡背面
[XF] 顯示卡熱情難卻 換個散熱器診治一下吧!! AMD R9 290X換裝AC XTREME AC3 實測
散熱器比起顯示卡又長了一些,機殼長度不夠的使用者在改裝前可能要再考慮一下!!


增加鼓風扇示意圖
[XF] 顯示卡熱情難卻 換個散熱器診治一下吧!! AMD R9 290X換裝AC XTREME AC3 實測
強化VRM1區域的散熱能力。


待機及燒機溫度測試
FURMARK 1.13.0
[XF] 顯示卡熱情難卻 換個散熱器診治一下吧!! AMD R9 290X換裝AC XTREME AC3 實測
室溫約29度下,GPU待機溫度約在39度左右,兩個VRM區域溫度也分別在35度及39度左右。


顯示卡壓力測試開始
[XF] 顯示卡熱情難卻 換個散熱器診治一下吧!! AMD R9 290X換裝AC XTREME AC3 實測
測試經過大約3分鐘,GPU溫度約在79度,可以發現VRM1雖然已使用更大面積的散熱片對付他,但是溫度仍是已經飆升到115度,VRM2區域溫度則是控制的還不錯,約在71度。


使用渦輪扇針對VRM1區域強化散熱
[XF] 顯示卡熱情難卻 換個散熱器診治一下吧!! AMD R9 290X換裝AC XTREME AC3 實測
經過2分多鐘,可以發現VRM1區域溫度有明顯改善,GPU溫度約在86度。


一開始就針對VRM1強化散熱的話
[XF] 顯示卡熱情難卻 換個散熱器診治一下吧!! AMD R9 290X換裝AC XTREME AC3 實測
一樣經過大約5分鐘的壓力測試,VRM1區域溫度約略在98度,GPU溫度約在85度。


 結語 
小結:
改裝散熱器之後GPU待機溫度約在39度左右,燒機最高溫度約在86度多一些,散熱方面比起原廠風扇算是有改善,不過VRM區域溫度偏高,也讓這個改裝方案有些缺憾,個人已使用更大面積的散熱片來強化,受限於原裝3風扇的散熱能力無法及於VRM1區域(VRM2區域溫度表現則是不錯),經過數分鐘的壓力測試,就能讓溫度飆到115度以上,必須要透過輔助的渦輪扇直吹VRM1區域,方能將溫度作有效控制,故要說到要完美壓制的話,可能直接選購非公版產品較為省事,以上測試提供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SSD的價位持續下探,想當初Intel X25-V 40GB SSD那時的價位一顆也接近4K左右,因為單位容量較小價格也偏高,實際入手這多是玩家、效能追求者及預算較高的使用者,不過現在的240/256GB SSD產品市場條件已顯然不同,尤其240/256G的SSD價格已慢慢降到使用者可以接受的價位,不僅價格已進入甜蜜區間,單顆常能見到3K左右的價位,效能更是令人不可忽視,裝個一顆馬上就有效能提升之感,就是因為固態碟(SSD)存取效能性能極佳,也隨著市場接受度越來越高,廠商不斷的研發新控制晶片及利用SSD體積較為迷你的先天優勢,其效能表現絕不容小覷,雖固態碟以本身特性而言要取得市場的青睞,仍有待科技的演進來改善,這塊市場應該是傳統硬碟仍能在個人電腦中取得必要之位置,加入快取之後SSD越來越有擔任系統碟的能力,KINGMAX也早已針對SSD推出一系列產品,例如SMU32及SMP35系列也獲得市場不錯的反應,也會針對市場的需求提升產品的效能及規格,這次KINGMAX選用Silicon Motion(慧榮)新推出的SM2246EN控制器,搭配20nm Micron MLC最新製程FLASH推出最新產品SME35,單顆效能已經相當接近SATA 6Gb/s傳輸介面極限,240G效能實測存取效能為讀取540MB/s、寫入300MB/s,也因此獲得市場相當多的好評價,為了因應NB裝機趨勢預設厚度僅有7mm,可說是輕薄型筆電的使用者一大福音,以下就分享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的效能表現吧!!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目前價位約在2888
[XF] 持續挑戰市場價格底限 不容忽視的性價比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評測


加上各大購物網多少都有折扣活動
[XF] 持續挑戰市場價格底限 不容忽視的性價比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評測

[XF] 持續挑戰市場價格底限 不容忽視的性價比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評測

[XF] 持續挑戰市場價格底限 不容忽視的性價比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評測
折扣後產品就更超值了,240GB的SSD不用2400就能購得,平均單位容量價格再創新低。


 外包裝及SSD 
外盒圖
[XF] 持續挑戰市場價格底限 不容忽視的性價比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評測
斗大的KINGMAX SME35 Xvalue產品品牌LOGO,顯示產品形象,也可以發現SSD產品的外觀為科技感時十足的灰白色搭配風格設計。鑒於120/128GB對玩家們來說是有點不夠用了,240/256GB容量SSD通常是做為進階使用者的系統碟選購優先考量。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XF] 持續挑戰市場價格底限 不容忽視的性價比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評測
這次推出採用新控制器的新產品,效能一樣保持的不錯。


產品特色
[XF] 持續挑戰市場價格底限 不容忽視的性價比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評測
防震、低功耗、高效能、高品質Flash顆粒、支援TRIM技術及RAID高相容性。


外盒背面
[XF] 持續挑戰市場價格底限 不容忽視的性價比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評測
簡單的產品特色介紹,並將各容量產品傳輸及讀取效能做明確標示,原廠提供3年保固服務。


產地及安規認證
[XF] 持續挑戰市場價格底限 不容忽視的性價比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評測
產自台灣的優質SSD產品,及通過的相關安規認證。


內部包裝
[XF] 持續挑戰市場價格底限 不容忽視的性價比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評測
SSD以塑膠盒固定保護於其中,避免運送途中可能的碰撞震動造成產品損傷。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套件總成
[XF] 持續挑戰市場價格底限 不容忽視的性價比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評測
SSD本體、硬碟架、SATA POWER線、SATA傳輸線、固定螺絲及說明書等,相當完整的配件組,主要提供裝機使用。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XF] 持續挑戰市場價格底限 不容忽視的性價比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評測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固態碟屬於3年保固產品,外殼為鋁合金,整體質感非常不錯。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背面
[XF] 持續挑戰市場價格底限 不容忽視的性價比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評測
產品規格確認,明確標示為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產品,,採用SATA 6Gb/s傳輸介面、支援TRIM技術,產自台灣的SSD產品,其中一顆螺絲位在貼紙下方,圓場當然希望使用者不要拆解,可能會影響保固。


連接埠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難得至國外旅遊,總想替自己做個留念,所以在影像紀錄需求上也多少怕說記憶卡容量不夠,總會多備用個1至2張,加上消費者對儲存裝置的速度及容量可說是要求越來越高了,原本SDHC記憶卡從Class4、6甚至10的記憶卡,也高達32G的容量,市面上已經有相當多的具備這樣規格及表現的產品,只是設備的紀錄資料越來越大,相對的對記憶卡讀取、寫入速度的需求也就越來越高,所以也有許多廠商推出標榜高速的記憶卡產品,比較有名的例如SanDisk Extreme Pro SDHC UHS-I、SanDisk Extreme SDHC UHS-I、SanDisk Ultra SDHC、Kingston UHS-1 SDXC、Kingston UHS-1 SDHC、TOSHIBA SDHC UHS-1、Patriot EP SDHC UHS-I及Premier Pro 系列SDXC記憶卡等,都有相當不錯的讀取及寫入速度,在使用上更能滿足最適合苛求效能與大容量的專業攝影人員和熱愛攝影者使用。SDXC記憶卡具備SD 3.0最新規格的超高速技術(Ultra High Speed 1, UHS-I) ,尤其是PNY Elite Performance 系列記憶卡提供讀/寫高達: 90/60 MB/秒,在高速的讀寫傳輸速度下,不僅可以優化專業攝影師的拍攝作品,並可以毫無疑慮的享受連拍模式的樂趣,是追求效能的專業攝影師和熱愛攝影人士最佳選擇,提供相當高容量的儲存空間,出國在外可能一機一卡就能搞定,剛好在上週看到美國B&H這張記憶卡特價119美金,剛好友人可以幫忙處理,以下是簡單的外觀分享及測試。

原廠網址
http://www3.pny.com/64GB-Elite-P ... 0MBs-P3462C480.aspx


國外特價
http://www.bhphotovideo.com/c/pr ... dxc_uhs_1_card.html

 記憶卡外包裝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64GB 記憶卡外包裝
[XF] 旅遊紀錄好幫手 平價高傳輸效益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U1 256GB記憶卡評測
記憶卡外包裝採用吊卡式包裝,主打效能的記憶卡產品。PNY Elite Performance 系列SDXC記憶卡,目前共有64GB、128GB及256GB容量的記憶卡可供選擇,系列製品具有SDXC、UHS-I、Class10等特色。


外包裝背面
[XF] 旅遊紀錄好幫手 平價高傳輸效益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U1 256GB記憶卡評測

[XF] 旅遊紀錄好幫手 平價高傳輸效益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U1 256GB記憶卡評測
標示產品規格及說明,因為是B&H購入,其中當然也沒有正體中文,針對3D、HD影片錄製及高效能使用者所設計、讀取最高可達90MB/s,寫入最高可達60MB/s,非常不錯的效能表現,在美國終身保固的記憶卡產品,在歐洲則是5年保固。


記憶卡套件
[XF] 旅遊紀錄好幫手 平價高傳輸效益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U1 256GB記憶卡評測
記憶卡、保護盒。


 記憶卡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256GB 記憶卡 
[XF] 旅遊紀錄好幫手 平價高傳輸效益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U1 256GB記憶卡評測
記憶卡本體可以看出為PNY製品,屬於Elite Performance產品線及高達256GB的儲存容量,也明確標示最高可達90MB/s的讀取速度。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256GB 記憶卡背面
[XF] 旅遊紀錄好幫手 平價高傳輸效益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U1 256GB記憶卡評測
記憶卡為MIK製品,256G大容量,搭配的讀卡機一樣是Kingston MobileLite G3(USB3.0)。


 效能測試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4770K ES
RAM:Kingston HyperX Fury 1866 8G@1866 CL10-11-10-30
MB:ASUS Z97I-PLUS
VGA:AMD R9 290X 4G
HD:Intel SSD 530 180GB(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空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讀卡機: Kingston MobileLite G3(USB3.0)


實際容量
[XF] 旅遊紀錄好幫手 平價高傳輸效益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U1 256GB記憶卡評測
預設的格式為exFAT,容量為238GB。

HDTUNE
讀&檔案效能
[XF] 旅遊紀錄好幫手 平價高傳輸效益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U1 256GB記憶卡評測
相較於低價的記憶卡產品,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256GB表現相當不錯,存取速度也相當快平均分別有88MB/s及62MB/s左右,整體搜尋時間不到1.0ms,充分表現出高速記憶卡的特性。


AS SSD BENCHMARK及
[XF] 旅遊紀錄好幫手 平價高傳輸效益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U1 256GB記憶卡評測
效能表現,讀取最高有突破88MB/s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一樣突破62MB/s的效能,原廠標示的效能相近。


ATTO
[XF] 旅遊紀錄好幫手 平價高傳輸效益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U1 256GB記憶卡評測
效能表現,讀取最高有突破92MB/s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一樣突破65MB/s的效能,原廠標示的效能相當。


CrystalDiskMark
[XF] 旅遊紀錄好幫手 平價高傳輸效益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U1 256GB記憶卡評測
讀取最高有突破92MB/s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突破65MB/s的效能,原廠標示的效能相當。


AIDA(原EVEREST)硬碟測試
[XF] 旅遊紀錄好幫手 平價高傳輸效益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U1 256GB記憶卡評測


 結語 
小結:這張記憶卡效能表現真的相當優異,保固部分也提供終身保固的服務(不過僅限美國,就爬文代理商可能會代處理記憶卡保固部分,記憶體就沒有辦法,或是透過代購代送,但寄送費用可能會讓你想重買一張),實際入手價格大約在新台幣3600左右,相對於同等256GB的高容量及讀寫速度高達95/90MB/s的記憶卡來說,價格部分就是會便宜不少,但實際表現差距算是讓人可以接受,對預算有限制的使用者來說價格還是相對便宜的,不過對於追求效能的專業攝影師和熱愛攝影人士整體來說還是相當值得購入!!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ntel新一代Haswell Refresh處理器已經正式發表,Intel Tick-Tock(新工藝/新架構交替發展策略)戰略可說是發展的相當成功,這次1150平台推出小幅度升級版後確實再次將產品效能做一定程度的推升,也穩定的領先對手,這次主力戰將為Z97系列晶片組是Intel新一代CPU(Haswell-Refresh)1150腳位在2014年晶片組主流&效能主力產品,Intel Refresh處理器其中的HD Graphics系列內建顯示及硬解功能也是相當令人期待,Haswell Refresh 依據原廠規劃也將會在今年第2季陸續取代現有的 Haswell 處理器產品線,其中屬於入門的產品Intel Celeron G1840處理器,相較於舊款產品時脈也微幅上升至2.8GHz,價位也是屬於1張小朋友多一些的價位,以下就簡單分享其外觀及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規格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CPU包裝及配件 
CPU外包裝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原廠盒裝,G1840採用LGA1150腳位。


Intel Celeron G1840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產品的設計外包裝,近期ASUS的一貫產品設計風格,內置Intel® Celeron™ G1840處理器。 


盒裝出貨版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聯強代理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產品簡介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有簡單的多國語言介紹。


開盒及主機板配件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CPU、原廠散熱器及說明書等。


散熱器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符合低階產品的配置,全鋁大配放射狀散熱片,扣具採用傳統Push Pin。


Intel® Celeron™ G1840處理器正面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Intel® Celeron™ G1840處理器背面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效能測試 
CPU:Intel Celeron G1840
RAM:Kingston HyperX Fury 1866 8G@1866 CL10-11-10-30
MB:ASRock Z97 Extreme6
VGA:Intel HD Graphics
HD:Kingston HyperX 3K SSD 120G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MaxxPI&MaxxPIM2M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HWiNFO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WinRAR效能測試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AMD在今(2014)年3月6日發表的AM1平台,對應此平台的處理器也在4月9日正式上市,Kabini使用的CPU架構為Jagar,GPU方面則是使用支援GCN(Graphics Core Next)架構的產品,第一波推出的處理器TDP均為25W、L2快取為2MB,其中最高規格的處理器為Athlon 5350 (2.05GHz/4 Cores/Radeon HD 8400) 處理器內已整合了南橋,因此主機板上已沒有任何晶片組存在,故多數廠商均以ITX規格或是M-ATX規格推出相對應的主機板產品,AM1系列處理器僅支援單通道記憶體控制器,多數型號最高均能支援 DDR3-1600 (除了 Sempron 2650僅支援 DDR3-1333)。容量方面最高支援 8GB x 2 記憶體共16GB,同時支援 DirectX 11.2 與 Windows 8.1 作業系統,透過HDMI可輸出 4096 x 2160@ 24 Hz 解析度畫面,另外PCI-E通道數為PCI-E Gen2 x4 1組、PCI-E Gen2 x1 4組,支援2組SATA 6Gb/s和2組USB 3.0,主機板及處理器的建議售價價位均不高,整體來說也算是不錯的競爭力產品組合。

另外Intel Celeron J1900 四核心處理器是Intel最新的系統晶片(system on chip, SoC),將CPU、繪圖核心及記憶體控制晶片整合在整合單一封裝晶片中。這些 SoC 是以 Silvermont 微架構為基礎,並運用 Intel 領先業界的 22nm 製程技術搭配 3D 立體閘極電晶體工藝設計及生產,散熱設計功率(TDP)為10W。Intel Celeron J1900 擁有不俗的效能,內建支援DX11指令集的IntelR HD Graphics,並可透過H.264編碼器,提供順暢的高畫質影片播放能力。故能提供非常優異每瓦效能,十分適合用於類似個人電腦的設計。


 規格對照 
AMD Athlon 5350及ntel Celeron J1900兩者規格對照表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測試平台 
A平台
CPU:AMD Athlon 5350
RAM:Kingston HyperX Fury DDR3 1866 4GX2@1600 9-10-10-26
MB:ASUS AM1I-A  評測
VGA:HD8400
HD:Kinston HyperX SSD 3K 120GB(AHCI模式);測試碟Intel SSD 530 180GB&Crucial M550 256GB
POWER:DC-ATX 120W;FSP adapter DC12V 15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I平台
CPU:Intel Celeron J1900
RAM:SAMSUNG DDR3L 1600 4GX2@1333 9-9-9-24
MB:ASUS J1900I-C  評測
VGA:Intel HD
HD:Kinston HyperX SSD 3K 120GB(AHCI模式);測試碟Intel SSD 530 180GB&Crucial M550 256GB
POWER:DC-ATX 120W;FSP adapter DC12V 15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使用的主機板及平台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ASUS AM1I-A及ASUS J1900I-C(CPU onboard)。


搭配的DC-ATX及變壓器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DC-ATX 120W;FSP adapter DC12V 150W。


 效能測試 
效能測試
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MaxxPI&MaxxPIM2M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MaxxMIPS及MaxxFLOPS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HWiNFO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WinRAR效能測試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壓縮效能測試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CINBENCH R10 X64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CINBENCH R11.5 X64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PCMARK 8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PCMARK 7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3DMARK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3DMARK 03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3DMARK 06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3DMARK VANTAGE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3DMARK 11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FURMARK 1.13.0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DirectComputeBenchmark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HD播放測試及IO傳輸測試 
1080P影片測試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可以發現兩者使用率相當的低,畫面也相當流暢。


同時撥放兩組1080P影片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受益於硬解,CPU使用率一樣維持在相當低的水準,畫面也是相當流暢。


4K影片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播放由知名HD CLUD網站製作的高畫質4K示範影片,可以發現Athlon 5350處理器使用用率相當高,尤其到龍蝦轉盤時,畫面停頓感相當嚴重,顯然目前無法仍勝任4K影片的播放。而J1900處理器使用率相當低,尤其到龍蝦轉盤時,畫面一樣是相當流暢,顯然硬解部分可勝任標準格式4K影片的播放。4K軟解部分兩者皆無法勝任。


IO傳輸測試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AM1平台受惠支援SATA 6G,可以發現高傳輸頻寬的效益確實發揮得相當不錯,Bay Trail平台受限僅支援SATA 3G,可以發現傳輸頻寬的效益確實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整機功耗測試 
待機功耗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AM1平台整機最低大約在17.5W,Bay Trail平台整機最低大約在14.1W。


播放1080P影片功耗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AM1平台撥放時最高功耗大約在25.5W,Bay Trail平台撥放時最高功耗大約在20.1W。


OCCT POWER模式測試功耗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AM1平台整機最高大約在43.7W,Bay Trail平台整機最高大約在31.1W。


 結語 
小結:
這兩組低功耗的4核平台,功能相當完整,實測系統功耗確實相當的低,軟硬體及加值功能已能滿足一般消費者的基本需求(1080P影片播放、上網、文書編輯、簡單網頁遊戲及低負載的單機遊戲等),J1900的4K硬解功能及超低的功耗表現確實讓能眼睛為之一亮,Athlon 5350則是保有一定的效能調教(超頻)能力,能讓使用者壓榨出平台的更高效能表現,記憶體的支援容量也較高一些(16G以上),顯示輸出的介面數量也算齊全,當然在用料上也相當實在,讓人很難想像這是2張小朋友左右價位的4核心主機板套件組,搭配廠商推出的優惠方案,整體平台顯得更為優惠(只能說是分別是1到2張小朋友有找啊),原廠也提供4年的保固服務,另外兩者所提供的SATA數量都不多,僅有2組,如能原生提供至4組,應該更能吸引使用者添購或是自組NAS使用,另外其中Bay Trail平台提供2組SATA3G、1組USB3.0的功能是較為偏少,HDMI僅能輸出1080P解析度,讓硬解4K影片能力有所限制,在散熱部分如不使用主動式散熱則是稍微要注意對流即可,PCI-E 1X對擴充能力部分也稍有限制(顯示卡比較少見PCI-E 1X,現有產品的話應該也不具4K影片硬解能力),AM1平台則是功耗稍高一些(但還是相當低),4K軟硬解的能力尚嫌不足,記憶體頻寬為單通道,以上提供給有意購買的使用者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平價4核平台時代來臨,Intel® Celeron™ J1900 四核心處理器是Intel新的系統晶片(system on chip, SoC)產品,其將CPU、繪圖核心及記憶體控制晶片整合在整合單一封裝晶片中。這些 SoC 是以 Silvermont 微架構為基礎,並運用 Intel 領先業界的 22nm 製程技術搭配 3D 立體閘極電晶體工藝設計及生產,散熱設計功率(TDP)為10W。Intel® Celeron™ J1900 擁有不俗的效能,內建支援DX11指令集的Intel® HD Graphics,並可透過H.264編碼器,提供順暢的高畫質影片播放能力。故能提供非常優異每瓦效能,十分適合用於類似個人電腦的設計。

ASUS在這幾年的一樣在新平台推出時,也創新導入許多優質的新技術,持續將主流產品功能作提升,導入數位電源可發揮節能及效率的之效用、整體用料再升級、主機板的配色力求變化,讓使用者可以更為簡易、快速直覺的使用,UEFI BIOS介面也針對使用者的需求進行微調,務求更為實用便利,主機板大廠-ASUS依據主流市場的需求的推出更具特色的主機板,搶攻各位玩家口袋中的小朋友,積極推出以Intel Bay Trail平台打造價位實在、規格、功能及用料都具競爭力的ITX主機板,J1900屬於低階市場的產品,但是原廠導入的用料、設計及功能部分都是一樣是不馬虎,以下介紹ASUS在Bay Trail的初階ITX產品J1900I-C的效能及面貌。


 主機板包裝及配件 
實惠的套裝組合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網路上有許多不到3張小朋友的套裝組合,這次套件是在Autobuy購得。


J1900I-C外盒正面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產品的設計外包裝,近期ASUS的一貫產品設計風格,內建Intel® Celeron™ J1900處理器,BIOS介面也用上UEFI圖形化 BIOS介面,另外產品用料及保護上也不馬虎,原廠目前提供4年保固,記憶體部分則是採用低電壓的DDR3L 1.35V SO-DIMM記憶體。 


盒裝出貨版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產品簡介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有簡單的多國語言介紹。


外盒背面圖示產品支援相關技術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支援Windows 8.1,提供AI Suite 3、USB3.0 Boost、UEFI BIOS等功能一應俱全。


開盒及主機板配件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主機板相關配件分層包裝。


配件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配件有SATA排線2組、後檔板、說明書及驅動光碟等。


 主機板 
主機板正面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這張定位在入門款式的產品,內建Intel® Celeron™ J1900處理器,搭配碩大散熱片提供不錯的被動式散熱能力,提供1組 PCI-E 1X插槽供擴充使用,2組SO-DIMM雙通道DDR3L插槽、7.1CH的音效輸出、Realtek 8111G Gbps網路晶片、擁有不錯的散熱設計、全固態電容,整體用料部分CPU供電設計採用2相,CPU端12V輸入使用4PIN,並提供2組風扇電源端子(支援PWM及DC模式),主機板上提供2組SATA2(均為原生),此外整體配色採用黑配色為底,與亮金色系做搭配,跟自家Intel 8系列晶片組主機板類似。


記憶體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採用1.35V的低電壓記憶體,購買前請務必留意(當然有網友分享1.5V的記憶體也可以使用,但有些網友則是不行)。


主機板背面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散熱器扣具採用螺絲固定。


PCB用料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用上6層板,中高階產品常見的用料,在1張小朋友等級的主機板則是比較少見。


主機板IO區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如圖,有1組PS2鍵盤滑鼠共用接口、4組USB2.0、1組Gb級網路、1組USB3.0、COM Port及音效輸出端子,視訊輸出端子有HDMI及D-SUB各1組。


移除CPU散熱器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CPU附近用料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屬於2相設計的數位供電電源供應配置,主機板採用長效固態電容,MOS區並未加上散熱片加強散熱,CPU側 12V採用4PIN輸入及提供2組PWM風扇端子,CPU在環控晶片旁另1組則在電池旁,支援2組SO-DIMM的DDR3L模組,電源採24PIN輸入。


主機板介面卡及SATA區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受限於平台架構,僅提供1組PCI-E 1X及1組mini PCI-E,這樣的設計對ITX主機板使用者來說及其他裝置部分較為受限,提供2組SATA 3G(2組均為原生),面板前置端子亦放置於本區。IO裝置區所提供內外接的USB裝置(3.0有1組,2.0有4組)可擴充至7組,也提供TPM連接埠。


LPT及COM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支援舊的傳輸介面LPT、COM,對使用者舊的外接式產品提供一定的支援能力。


 主機板用料細節及控制晶片 
電源管理晶片及供電設計用料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電源管理晶片為Richtek製品RT8162A。


USB2.0 HUB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創惟GL852G控制晶片。


網路晶片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網路晶片採用Realtek 8111GR Gbps級網路控制晶片


環控晶片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環控晶片採用nuvoTon製品。


音效晶片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控制晶片採用REALTEK ALC887。

mini PCI-E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BIOS ROM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BIOS介面 
EZ MODE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主頁面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進階模式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與一般主機板介面大致相同,基本上並無超頻調整項目,故調教能力較為欠缺。


系統監控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使用者可本頁面下調整風扇轉速的設定。


開機設定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OS設定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安裝系統前記得要設定OS種類,避免無法順利安裝。


BIOS工具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EZ Flash 2、OC.Profile及ASUS SPD Information。


 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CPU:Intel Celeron J1900
RAM:SAMSUNG DDR3L 1600 4GX2@1333 9-9-9-24
MB:ASUS J1900I-C
VGA:Intel HD
HD:Kinston HyperX SSD 3K 120GB(AHCI模式);測試碟Intel SSD 530 180GB&Crucial M550 256GB
POWER:DC-ATX 120W;FSP adapter DC12V 15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MaxxPI&MaxxPIM2M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MaxxMIPS及MaxxFLOPS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HWiNFO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WinRAR效能測試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CINBENCH R10 X64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CINBENCH R11.5 X64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CINBENCH R15 X64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PCMARK 8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PCMARK 7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3DMARK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3DMARK 03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3DMARK 06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3DMARK VANTAGE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3DMARK 11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FURMARK 1.13.0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DirectComputeBenchmark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HD播放測試及IO傳輸測試 
1080P影片測試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Windows內建的Windows MediaPlayer撥放器也支援硬解,只是支援格式較少,但只要支援確實可以有效降低CPU的使用率,實際播放X戰警及哥吉拉電影預告片,可以發現使用率相當的低,畫面也相當流暢。


同時撥放兩組1080P影片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受益於硬解,CPU使用率一樣維持在相當低的水準,畫面也是相當流暢。


4K影片-硬解部分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播放由知名HD CLUD網站製作的兩段高畫質4K示範影片,可以發現處理器使用率相當低,尤其到龍蝦轉盤時,畫面一樣是相當流暢,顯然硬解部分可勝任標準格式4K影片的播放。


4K影片-軟解部分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如果是軟解,受限於處理器運算能力,撥放畫面一樣是有格放的停頓感,故在播放不支援的4K格式影片時,顯然一樣屬於力不從心的階段。


IO傳輸測試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受限僅支援SATA 3G,可以發現傳輸頻寬的效益確實受到一定程度影響,Intel平台的SSD效能分數表現一直以來表現不錯,實際上使用也感覺不出明顯差異,僅可能在高速SSD間傳輸大量資料時方能見到明顯效能差異。


 整機功耗測試及結語 
待機功耗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搭配單1系統碟,整機最低大約在14.1W。


播放1080P影片功耗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撥放時最高功耗大約在20.1W。


OCCT POWER模式測試功耗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同時將CPU及GPU使用率增加至滿載,整機最高大約在31.1W。


燒機溫度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因為僅有被動式散熱片,故增加裸機燒機溫度測試,在無任何風流狀況下,CPU溫度最高約在60度左右,如要不增加風扇避免增加噪音,只要機殼內部對流做好,應該能在一定條件下穩定使用。




小結:
這張ASUS J1900I-C主打是ITX主機板市場,功能相當完整,實測系統功耗確實相當的低,整體效能也是相當不俗,軟硬體及加值功能已能滿足一般消費者的基本需求(標準格式4K影片、1080P影片播放、上網、文書編輯、簡單網頁遊戲及低負載的單機遊戲等),在用料上也相當實在,讓人很難想像這是1張小朋友價位的主機板,搭配廠商推出的優惠方案,整體平台顯得更為優惠(只能說是2張小朋友有找啊),原廠也提供4年的保固服務,以期將Intel Bay Trail平台效能完美結合並完整發揮,這次的測試也發現控制介面也設計讓使用者可以更為簡易、快速直覺的使用,UEFI BIOS介面也針對使用者的需求進行微調,務求更為實用便利,僅有2組SATA3G、1組USB3.0功能上市稍嫌不足,另外就是沒有太大的效能˙調教空間,記憶體使用筆記型專用的也稍稍增加使用者組建平台的成本,ASUS加入工作團隊努力研發後的技術,相信推出後能獲得更多使用者的迴響,畢竟後PC時代來臨,加入以使用者為考量的技術更多越能取得消費者的好評,以上提供給有意購買的使用者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12年9月之後陸續推出的機種如α99、RX1及NEX-6機身上都可以發現SONY新開發的多重介面熱靴座,是專為外接閃光燈、補光燈及麥克風所設計,這個新熱靴與舊款熱靴並不能相容,如果要讓舊款的閃燈如HVL-F58AM、HVL-F43AM、HVL-F56AM及HVL-F42AM可以在新的機身發揮其功能就必須要透過Sony自家開發的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方能完整發揮閃燈的功能。畢竟閃燈是作為影像紀錄的一個好幫手,可讓使用者更大限度的進行影像記錄工作,之前購買的Sony HVL-F60M閃燈比起舊的燈皇58閃,其擁有 GN 值 60 的閃光燈出力 (ISO100,105mm),承襲 HVL-F58AM 及HVL-F43AM 而來的快速變換反射系統,能夠快速的調整閃光燈角度,HVL-F60M 更具備 1/3 級數的手動出力控制與 LCD 液晶顯示螢幕,提供攝影師完美的閃燈控制,是進階閃燈的好選擇。但是因為手上的60閃是較為早期的版本,使用上有一項缺點就是連續高出力使用狀況下,大約20幾次之後,就容易發生閃燈過熱需要放置一段時間方能使用,對於某些狀況下,這樣的小缺點會讓使用者產生使用上的困擾,據網友討論分享,近期的60閃這個問題就有改善不少,畢竟新的Multi 配件熱靴是Sony目前所主推的介面,但是老閃燈運用得當也是可以將其功能及效益發揮得相當好,就在相機版2手尋找價位合適的2手舊款閃燈,搭配60閃來運用,讓工作或是生活紀錄時更為便利,以下是簡單的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介紹。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外盒 
外盒及發票
[XF] 老閃燈重獲新生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簡測
Sony官網入手,這個配件網路價位跟官網價格差距不大,加上官網是宅配免運費,當然就從官網買最為便利(缺點是熱門產品常缺貨,就要等。)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
[XF] 老閃燈重獲新生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簡測
其實還有一款轉接座,ADP-AMA是給舊款相機使用新熱靴介面閃燈所使用的,購買前要先認清楚。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及HVL-F42AM閃燈
[XF] 老閃燈重獲新生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簡測


使用方式介紹
[XF] 老閃燈重獲新生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簡測


外盒背面產品介紹
[XF] 老閃燈重獲新生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簡測
產地是泰國(Sony 相機產品製造的大本營之一),2014年2月出廠。


說明書及本體
[XF] 老閃燈重獲新生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簡測
包含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及說明書。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
[XF] 老閃燈重獲新生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簡測
SONY製品。


另一側
[XF] 老閃燈重獲新生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簡測
因應舊款閃燈無法在新介面上自動固定,所以採用轉盤固定方式,閃燈安裝於熱靴之後,使用者再使用轉盤將閃燈鎖住固定。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頂部
[XF] 老閃燈重獲新生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簡測

[XF] 老閃燈重獲新生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簡測
接舊款閃燈用,源自Minolta時代的雙牙逆勾的構造設計,當然也沿用一段時間,至2012年9月之後陸續推出的機種如α99、RX1及NEX-6機身上才改成新的熱靴座。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底部
[XF] 老閃燈重獲新生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簡測
對應新的多重介面熱靴座


 安裝及結語 
安裝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
[XF] 老閃燈重獲新生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簡測


安裝HVL-F42AM閃燈
[XF] 老閃燈重獲新生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簡測
重生的老閃燈。


 結語 
小結:新的閃燈非常強大,舊的閃燈如果能透過轉接座發揮其效益,又何妨多備1組呢,當然價位是一個考量要素,個人認為Sony的副廠閃燈價位並不具備太大的吸引力,加上原廠的ADI、TTL測光模式也是較為令人信賴,所以這也是選擇老閃燈轉接的原因之一,以上提供給各位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SATA傳輸介面常見於筆記型電腦、部分ITX或是定位較高的主機板上,到了8系列晶片組時因其支援SATA 6Gb/s,也是有著不錯的傳輸頻寬,只是市場需求相對一般2.5吋SSD產品較為低,單價相對而言也是較高一些,而胃口被平價SSD效能養壞的使用者,應該不會滿足於平價SSD產品的120/128GB的容量吧!!尤其256G的SSD價格已慢慢降到使用者可以接受的價位,想當初Intel推出40G的X25-V系列剛面市之時,也是讓許多玩家趨之若鶩,紛紛敗個一兩顆來玩或組個RAID0加速一下,當時個人電腦系統中較弱的存取速度,有玩過的玩家應該也是能感受到系統效能提升之感,那時的價位一顆也接近4K左右,兩顆也差不多約在8K左右,現在的256GB SSD產品市場也差不多符合這樣的條件,120/128GB的平價級SATA3產品,不僅價格已進入甜蜜區間,單顆常能見到2K左右的價位,效能更是令人不可忽視,裝個一顆馬上就有效能提升之感,就是因為固態碟(SSD)存取效能性能極佳,也隨著市場接受度越來越高,廠商不斷的研發新控制晶片及利用SSD體積較為迷你的先天優勢,其效能表現絕不容小覷,SSD已經強勢占領擔任系統碟首選,所以近期看到網拍有著便宜又大碗的Toshiba mSATA SSD 256GB可以購買,就入手來測試也準備替換Z87E-ITX上的SSD產品,期以期更小的體積讓目前使用者迷你主機散熱空間能更有效利用,讓系統運作更為穩定,以下是簡單的測試。


 SSD及用料 
Toshiba mSATA SSD 256GB
[XF] 效能不俗 進階容量 Toshiba mSATA SSD 256G 評測
SSD PCB上共有4個單顆容量64GB的自家19 nm MLC NAND FLASH顆粒。


SSD PCB另一側及控制器
[XF] 效能不俗 進階容量 Toshiba mSATA SSD 256G 評測
背面採用Marvell控制器,整體效能表現不錯。


 效能測試及結語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平台部分
測試環境 Intel NUC(D34010WYKH)
CPU:Intel Core i3-4010U
RAM:SO-DIMM DDR3 1600MHz CL11  4GBX2
MB:Intel NUC D34010WYKH
VGA:Intel HD4400
HD:Intel SSD 530 180GB(系統碟)及Toshiba mSATA SSD 256GB
POWER:FSP 65W變壓器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HDTUNE
讀&寫測試
[XF] 效能不俗 進階容量 Toshiba mSATA SSD 256G 評測
相較於同級SSD產品表現,Toshiba mSATA SSD 256GB表現相當可圈可點,存取速度也相當快平均分別在484MB/s及450MB/s,整體搜尋時間不到0.2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IOPS測試&額外測試&檔案效能
[XF] 效能不俗 進階容量 Toshiba mSATA SSD 256G 評測


AS SSD BENCHMARK
[XF] 效能不俗 進階容量 Toshiba mSATA SSD 256G 評測
IOPS表現相當不錯,讀取有89000、寫入也有43000以上的成績表現,高達860分以上的表現,可以歸類為中上效能等級的SSD產品,搜尋時間也相當快,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唯獨4K讀取及寫入的表現較為差強人意。


ATTO
[XF] 效能不俗 進階容量 Toshiba mSATA SSD 256G 評測
效能表現,單顆讀取最高有突破550MB/s,寫入效能部分突破480MB/s,基本上與原廠規格相符。


CrystalDiskInfo
[XF] 效能不俗 進階容量 Toshiba mSATA SSD 256G 評測


CrystalDiskMark
[XF] 效能不俗 進階容量 Toshiba mSATA SSD 256G 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因為非採用壓縮技術,如果選用其他壓縮演算法測試,效能差距不明顯,讀取最高達483MB/s左右,寫入也有突破317MB/s左右。


AIDA 硬碟測試
[XF] 效能不俗 進階容量 Toshiba mSATA SSD 256G 評測
讀取速度也相當快最高達到499MB/s,整體搜尋時間約在0.11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JA TEST
[XF] 效能不俗 進階容量 Toshiba mSATA SSD 256G 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讀取最高達496MB/s左右,寫入也有459MB/s左右。


TxBENCH
[XF] 效能不俗 進階容量 Toshiba mSATA SSD 256G 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讀取最高達550MB/s左右,寫入也有388MB/s左右,唯獨4K讀取及寫入的表現較為差強人意。


 結語 
小結:Toshiba mSATA SSD 256GB產品,受惠於採用Marvell控制器,實際使用及測試反映表現相當不錯,在效能實測部分,ATTO測試讀取最高有突破550MB/s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突破480MB/s的效能,IOPS讀取效能表現也是相當亮眼,如果較為追求寫入效能及較大使用容量的使用者,有鑑於近期市場SSD產品殺聲震天,如有較高預算的使用者不管是新購或是升級較高容量SSD產品建議可以採購256GB以上的型號為主,期待SSD產品間的殺價競爭能持續降至讓更多使用者滿意的價位,讓消費者有福氣輕鬆享受SSD的效能表現,接下來就是找個時間進行安座大典,然後享受SSD的傳輸快感囉!!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α6000配合Sony產品策略,將原本的NEX系列重新歸納到α系列,也已經陸續推出有α3000、α3500(最新推出)及α5000等機種,但就使用習慣而言,從NEX5、NEX7、RX1以來習慣SONY的操作介面(雖然也不全然一樣),α6000操作介面約略跟RX1及A接環機種設計概念差不多,介面也蠻容易上手的。α6000就對焦性能部分,表現令人算是滿意,比起RX1真的讓人信賴度提升不少,入手之後已漸漸取代RX1作為家中小美女生活紀錄之用。只是Sony E 16-50mm PZ kit鏡的畫質表現,對比於RX1的高畫質表現,真的會讓人有不滿意之感,就Sony E 16-50mm PZ kit體積而言是讓人滿意,做為隨身攜帶之用,搭配它確實能將α6000輕鬆收納到小型包包內,出門負擔確實不高,所以也沒有將它轉給其他人認養,只是畫質的缺口要如何補上呢,當然就是選擇備受許多使用者推薦的這款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鏡頭,其屬於高解像力 E-mount 專屬卡爾蔡司標準變焦鏡頭。 使用一片 ED 鏡片與四片非球面鏡片,包含一片可高度修正變形的進階非球面鏡片 (AA Lens) ,扎實的光學設計提供優秀的解像力與變形抑制。全焦段皆擁有 F4 的最大光圈,圓型光圈的設計讓焦平面外的散景更加自然。適合生活攝影、人像、SNAP 快拍等題材,可以輕鬆呈現自然優美的散景效果並拍攝出充滿魅力的影像,片幅換算為24-105 mm,並提供OSS 光學防手震功能,以下是簡單的開箱。


 Sony E 16-70mm F4 ZA 外盒 
外盒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鮮明橘色外盒。


E接環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掛上ZEISS小藍標,優秀的畫質表現是讓眾多Sony愛吃菜的主因之一!!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全焦段皆擁有 F4 的最大光圈,片幅換算為24-105 mm,並提供OSS 光學防手震功能。


產品特色及口徑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鏡頭口徑為55mm。


網友從日本帶回的水貨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令人愛不釋手的包裝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開箱囉!!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鏡頭及相關配件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鏡頭、鏡頭袋、說明書、保固書及產品登錄等。


保固書及出廠測試書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鏡頭及配件 
鏡頭及相關配件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鏡頭、附贈的鏡頭袋及遮光罩。


遮光罩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產品型號ALC-SH127


遮光罩內緣有消光處理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鏡頭蓋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沒打上Zeiss是比較可惜。


前玉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口徑為55mm。


後玉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金屬屁屁。


產地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產地為泰國,不是MIJ心中有點小缺憾。


最近對焦距離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最近對焦距離35cm、最大放大倍率為0.23 倍,做為微距使用是有點不夠。


16-70mm F4 OSS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全焦段皆擁有 F4 的最大光圈,片幅換算為24-105 mm,並提供OSS 光學防手震功能。


[]page 實際裝機、小試拍及結語 
搭配Sony α6000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體積比起Sony E 16-50mm PZ kit鏡大了不少,但是為了畫質這是必要的犧牲(實際上SEL1670Z也只比SEL24F18Z大一些些而已)。


這篇開箱就是使用SEL1670ZA所拍攝的
http://www.xfastest.com/thread-133606-1-1.html


小美女生活紀錄(僅縮圖)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給妳球,球給我!!


 結語 
小結:
SONY α6000整體配置與舊款NEX系列相當接近,讓人能簡單快速上手,使用者也可自定義功能鍵,使用起來更為順心,採用升級版的高速混合式自動對焦 (相位式偵測自動對焦/對比式偵測自動對焦),對焦點部分相位式偵測自動對焦179 點,對比式偵測自動對焦25 點,已經涵蓋感光元件相當大的比例,實際使用對焦速度上確實是有感升級生活紀錄之用算是非常適合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的定位,個人用過的APS-C E接環專用鏡頭中,SEL1670Z跟SEL24F18Z表現確實是值得其現有市價的,透過這次添購SEL1670Z或更好等級的鏡頭,讓手上的α 6000 E-mount功能及組合可說是越來越完善,以上提供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ntel Core系列處理器由LGA775(LGA771)、LGA1366、LGA1156、LGA1155(Sandy Bridge)、LGA2011、LGA1155(Ivy Bridge)及LGA1150(Haswell、及即將發表的Haswell-Refresh)一路走來,基本上都算源自於增強版本的Intel P6的微架構,剛推出時主要針對筆記型電腦市場推出,是Intel的第一款32位元雙核行動低功耗處理器,第一款65nm製程的行動處理器,搭配的晶片產品代號為Yonah,並於2006年1月正式推出。Intel Core處理器接班人就是支援64位元Intel Core 2 CPU產品線,這個接班人可說是做得有聲有色,將P4時代的效能及功耗劣勢一次扳回,強化了CPU產品線的競爭實力,也算是開啟後續Core i系列處理的元老之一。Intel Tick-Tock(新工藝/新架構交替發展策略)戰略可說是發展的相當成功,這次1150平台推出後確實再次將產品效能做一定程度的推升,也穩定的領先對手,Intel 新一代Haswell處理器,效能仍然是相當不錯,只是比起之前每代產品更替時的效能增益趨緩,顯得有些無法吸引使用者編列預算做整機換新,Haswell屬於Tock變換架構展現新核心架構的世代,其中的HD4K系列內建顯示功能雖然也相當令人期待,但是除了內建顯示效能強化不少之外,當然指令集的支援對於效能也是有所助益,功耗上也受益於製程不斷更新強化,整體待機或是全速運轉都是比起以往產品精進不少,但是新產品建構成本向來就是會比較稍微高一些,畢竟有些擁有舊產品的使用者仍是可以透過不高的預算有些不錯的升級選擇,如LGA771腳位的CPU,在去年也曾經蔚為風潮,便宜又大碗的4核心處理器,更換後與主流入門平台的i3等級處理效能差距不大,更別論說舊處理器產品有著更少的超頻限制,透過主機板的超頻能力,就能輕鬆的提升整體效能,去年的L5639算是性價比較高的6C12T處理器(當時L5640以上都偏貴,不值得買),可惜要讓L5639有不錯效能確實要搭配一定超頻能力的主機板,最近看到網友分享X5650除了價位降到有相對高性價比,基本效能及可超頻性也都相對高一些,以下是簡單的效能分享。


規格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X5650,基本時脈為2.66G,可以TB到3.06G,是6C12T的處理器,比起L5639倍頻增加4倍,6核效能效能全開可以到20倍,預設效能已經非常不錯,多工能力是亮點,搭配上適度的超頻,效能令人期待。


TurboBoost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在TB模式下可以到23倍(1 or 2 cores模式下)。


購入價位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CPU價位為RMB520,加上運費大約是新台幣2.7K左右。


X5650正面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COSTA RICA


X5650背面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採用LGA1366腳位。


 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Xeon X5650 @BCLK 200
RAM:Kingston HyperX DDR3 2133 8GX6@DDR3 1600
MB:ASUS Rampage III Extreme
VGA:MSI 偽HD6970 2G
HD:Kinston HyperX 3K SSD 120G(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DDR3 1600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MaxxPI&MaxxPIM2M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MaxxMEM2及MaxxMEM2M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HWiNFO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WinRAR壓縮效能測試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CINBENCH R10 X64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CINBENCH R11.5 X64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CINBENCH R15 X64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PCMARK 8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PCMARK 7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3DMARK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3DMARK 03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3DMARK 06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3DMARK VANTAGE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3DMARK 11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結語 
小結:可以發現舊處理器超頻之後的效能表現不錯,總體運算效能比起萬元等級主流高階的4C8T處理器也不會遜色多少,價格也相對低廉許多,當然單核心的效能確實不如新處理器,但是要在這樣的預算中購買市售6C12T規格的處理器,舊處理器與新平臺的購置費用相較更是僅有1/6不到價格,另外超頻限制也相對少很多,使用者可以透過超頻將效能做個完善的調教(例如這次測試環境的設定),如果您有著LGA1366的主機板確實可以採用這樣的升級方式,但是也是因為CPU顯得超值舊主機板的價位也被炒高,讓整體平台建構費用與新平台相較僅僅划算一些,但是新產品有著更好的功耗表現、更好的單核效能及指令集支援能力,這都是舊處理器所沒有的,所以如果您有升級的考量,建議可以考慮以下自身現有設備做搭配,挑選出最適合您的升級方式,如果是新購機使用者建議就直上新架構的產品,免得與自己的預期有所落差,以上提供給各位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