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新一代Haswell Refresh處理器已經正式發表,Intel Tick-Tock(新工藝/新架構交替發展策略)戰略可說是發展的相當成功,這次1150平台推出小幅度升級版後確實再次將產品效能做一定程度的推升,也穩定的領先對手,這次主力戰將為Z97系列晶片組是Intel新一代CPU(Haswell-Refresh)1150腳位在2014年晶片組主流&效能主力產品,Intel Refresh處理器其中的HD Graphics系列內建顯示及硬解功能也是相當令人期待,Haswell Refresh 依據原廠規劃也將會在今年第2季陸續取代現有的 Haswell 處理器產品線,其中屬於入門的產品Intel Celeron G1840處理器,相較於舊款產品時脈也微幅上升至2.8GHz,價位也是屬於1張小朋友多一些的價位,以下就簡單分享其外觀及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規格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CPU包裝及配件 
CPU外包裝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原廠盒裝,G1840採用LGA1150腳位。


Intel Celeron G1840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產品的設計外包裝,近期ASUS的一貫產品設計風格,內置Intel® Celeron™ G1840處理器。 


盒裝出貨版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聯強代理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產品簡介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有簡單的多國語言介紹。


開盒及主機板配件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CPU、原廠散熱器及說明書等。


散熱器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符合低階產品的配置,全鋁大配放射狀散熱片,扣具採用傳統Push Pin。


Intel® Celeron™ G1840處理器正面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Intel® Celeron™ G1840處理器背面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效能測試 
CPU:Intel Celeron G1840
RAM:Kingston HyperX Fury 1866 8G@1866 CL10-11-10-30
MB:ASRock Z97 Extreme6
VGA:Intel HD Graphics
HD:Kingston HyperX 3K SSD 120G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MaxxPI&MaxxPIM2M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HWiNFO
[XF] 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WinRAR效能測試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Intel 新一代9系列晶片組中的首款產品名為“Z97”搭配Intel新一代Haswell Refresh處理器已經正式發表,Intel Tick-Tock(新工藝/新架構交替發展策略)戰略可說是發展的相當成功,這次1150平台推出小幅度升級版後確實再次將產品效能做一定程度的推升,也穩定的領先對手,這次主力戰將為Z97系列晶片組是Intel新一代CPU(Haswell-Refresh)1150腳位在2014年晶片組主流&效能主力產品,Intel Refresh處理器其中的HD4K系列內建顯示功能也是相當令人期待,Z97身為搭配新一代Haswell Refresh處理器9系列晶片組主推的產品系列,提供1組M.2、6組SATA 6G、PCI-E 3.0,內建6組USB3.0,為了突破採用傳統的SATA傳輸介面的SSD產品最高傳輸速度限制,繼而研究推出新的傳輸介面規範就是SATA Express,可惜這次Z97並未列為原生的傳輸介面,主機板廠多只能透過第3方晶片來提供。這次屬於原生的M.2傳輸介面傳輸速度也是相當快,兩者同樣可以提供提供高達10Gb/s傳輸頻寬,而胃口被平價SSD效能養壞的使用者,應該不會滿足於平價SSD產品的120/128GB的傳輸速度吧!!ASRock Z97 Extreme6 擁有原廠研發的「超級 M.2 PCIe Gen3 x4」插槽,它擁有創新性的特殊電路設計,傳輸路徑跳過頻寬較低的晶片組,直接連接 CPU,路徑大幅縮短,降低訊號延遲,同時使用比一般 M.2 大一倍的 PCIe Gen3 x4 通道,擁有高達 32Gb/s 的驚人頻寬,提供儲存裝置更高的讀寫效能及傳輸頻寬,以下是簡單的效能測試。

ASRock Z97 Extreme6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M.2及Ultra M.2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M.2傳輸效能測試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平台部分
CPU:Intel Celeron G1840
RAM:Kingston HyperX Fury 1866 8G@1333 CL8-8-8-22
MB:ASRock Z97 Extreme6
VGA:Intel HD Graphics
HD:Kingston HyperX 3K SSD 120G(系統碟)+SAMSUNG XP941 128GB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HDTUNE
讀&寫測試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超越一般SATA傳輸介面 SSD產品表現,SAMSUNG XP941 128GB表現相當可圈可點,讀取速度及存取速度也相當快平均分別在708MB/s及421MB/s,搜尋時間0.1ms左右,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IOPS測試&額外測試&檔案效能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AS SSD BENCHMARK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IOPS表現相當不錯,讀取有接近155000的成績表現,高達1300分以上的表現,可以歸類為效能等級的SSD產品,搜尋時間也相當快,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TTO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效能表現,單顆讀取最高有突破828MB/s,寫入效能部分突破476MB/s,基本上讀取及寫入速度都非常優異。


CrystalDiskInfo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CrystalDiskMark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因為非採用壓縮技術,如果選用其他壓縮演算法測試,效能差距不明顯,讀取最高達766MB/s左右,寫入也有突破450MB/s左右。


AIDA 硬碟測試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讀取速度也相當快最高達到768MB/s,整體搜尋時間約在0.04ms,充分表現出使用M.2傳輸介面SSD的高效能表現。


AJA TEST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讀取最高達707MB/s左右,寫入也有563MB/s左右。


PCMARK Vantage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也獲得84716的高分。


PCMARK 7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也獲得5693的高分。


PCMARK 8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也獲得4981的高分,頻寬為274.91MB/s。


AnvilBenchmark
Incompressible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獲得3664的高分。

0fill模式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獲得3731的高分。


TxBENCH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讀取最高達831MB/s左右,寫入也有465MB/s左右。


 Ultra M.2傳輸效能測試及結語 
HDTUNE
讀&寫測試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超越一般SATA傳輸介面 SSD產品表現,SAMSUNG XP941 128GB表現相當可圈可點,讀取速度及存取速度也相當快平均分別在944MB/s及416MB/s,搜尋時間0.1ms左右,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IOPS測試&額外測試&檔案效能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AS SSD BENCHMARK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IOPS表現相當不錯,讀取有接近108000的成績表現,高達1080分以上的表現,可以歸類為效能等級的SSD產品,搜尋時間也相當快,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TTO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效能表現,單顆讀取最高有突破1,052MB/s,寫入效能部分突破467MB/s,基本上讀取及寫入速度都非常優異。


CrystalDiskInfo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CrystalDiskMark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因為非採用壓縮技術,如果選用其他壓縮演算法測試,效能差距不明顯,讀取最高達990MB/s左右,寫入也有突破460MB/s左右。


AIDA 硬碟測試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讀取速度也相當快最高達到1,333MB/s,整體搜尋時間約在0.03ms,充分表現出使用Ultra M.2傳輸介面SSD的高效能表現。


AJA TEST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讀取最高達875MB/s左右,寫入也有703MB/s左右。


PCMARK Vantage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也獲得105040的高分。


PCMARK 7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也獲得5568的高分。


PCMARK 8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也獲得5006的高分,頻寬為314.57MB/s。


AnvilBenchmark
Incompressible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獲得3982的高分。

0fill模式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獲得4000的高分。


TxBENCH
[XF] 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讀取最高達1121MB/s左右,寫入也有457MB/s左右。


小結:
新的M.2傳輸介面效能確實比起傳統的SATA介面,頻寬更高,當然受限於一般M.2傳輸頻寬XP941的效能值絕不僅限於此,一旦安裝置Ultra M.2上,可以發現傳輸效能確實明顯增加30%以上,讓追求效能極限的玩家可以有著優質的傳輸介面可以使用,只是目前M.2傳輸介面的儲存裝置產品並不多,價格也算昂貴,實際有此需求的使用者,初步而言較少,當然未來隨著廠商的研發,更多優質產品也會陸續推出,屆時整體效能表現及價位會讓使用者更能欣然接受,以上測試提供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年度最大 IT 產業盛事 COMPUTEX 臺北國際電腦展已然於2014 年 6 月 3 日熱鬧開幕,全球主機板領導品牌華擎科技 ASRock 秉持創新研發精神,在這次展覽期間推出多款最新力作,包括以「Super Alloy 超合金」獨家科技精心打造的 Intel® 9 系列主機板、與 BMW 聯名電競魔幻機 M8、體型小巧、效能強悍的 HTPC 系列、IPC 工業電腦主機板,以及 Server/Workstation 伺服器系列主機板等產品。


發表會現場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原廠人員正在接受XF的影音專訪中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現場也展示主機板產品、M8及產品的Live Demo

H81TM-ITX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Q1900TM-TX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Z97E-ITX/ac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Z97 Extreme4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Z97 Extreme4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Z97M Anniversary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Z97M OC Formula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Z97 OC Formula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H97 Killer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H97 Performance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Z97 Killer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H97X Killer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X99 Extreme4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2014下半年的重點產品,支援DDR4,可以看到ASRock也把目前特色功能也導入新產品中囉!!

X99 Extreme6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規格更高一檔的X99產品,功能更為全面,對X99主機板有興趣的玩家們不要錯過囉!!


Live Demo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展現記憶體超頻能力。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the New M8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搭載新的處理器及主機板平台,進化版的M8。


Ultra M.2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擁有驚人的傳輸頻寬,可讓SSD的傳輸效能不受目前標準規範M.2傳輸頻寬限制,將傳輸效能發揮至極限。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輕鬆就能擁有破千MB/s的傳輸效能。


新產品發表及特色介紹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Intel 9 系列「超合金」主機板,慷慨灑料不手軟,最近上市 9 系列主機板,搭載 Z97/H97 晶片組,完整支援 Intel® 第五代、新款第四代及第四代 Core™ 處理器,新品產線涵蓋廣受業界好評的 Extreme 達人系列、玩家必備的 Fatal1ty Killer 電競系列,以及為終極超頻打造的 OC Formula 系列。強調「最穩定、最可靠」的設計理念,所採用的「超合金」科技包括業界最長效的 12K 白金電容、再次改良進化的次世代 MOS、雙層堆疊 MOSFET、優質合金電感,以及特大超合金散熱片。

這次Extreme系列由最高階的 Z97 Extreme9 領軍,搭載 PLX PEX 8747 橋接晶片與四條 PCIe 3.0 x16 擴充插槽,可完整支援 NVIDIA® 4-Way SLI™ 及 AMD 4-Way CrossFireX™ 技術,四張遊戲顯卡完美串接,提供使用者最精緻細膩的頂級視覺震撼。另外Z97 Extreme9/Extreme6 擁有原廠研發的「超級 M.2 PCIe Gen3 x4」插槽,它擁有創新性的特殊電路設計,傳輸路徑跳過頻寬較低的晶片組,直接連接 CPU,路徑大幅縮短,降低訊號延遲,同時使用比一般 M.2 大一倍的 PCIe Gen3 x4 通道,讓「超級 M.2」飆出高達 32Gb/s 的驚人極速另外,Z97 Extreme9/Extreme6 也提供次世代傳輸介面 SATA Express,提供儲存裝置更高的讀寫效能及傳輸頻寬。

Fatal1ty Z97X Killer 所搭載的特大號超合金紅色散熱片吸住目光,也展示原廠最新的獨家實用軟體,包括兼顧隱私和節能的「硬碟守護神」技術,以及多功能軟體平台「APP Shop」。「硬碟守護神」技術結合主機板上特製的一個 SATA 電源連接埠,讓您使用軟體隨時關閉或啟動所連接的硬碟和光碟機,不僅有效保護個人隱私,節省電力消耗,還能延長硬碟使用壽命。另一方面,玩家透過「APP Shop」平台,將可不定時獲得最新版本 BIOS 及各項軟體升級程式,輕鬆維護系統,使 PC 隨時保持在最新狀態,不必擔心軟硬體的相容性問題,華擎更獨家整合多款知名遊戲,讓玩家輕鬆連結遊戲世界「華擎雲」個人雲端服務,讓您體驗行動裝置與個人電腦之間的無縫連接!有了「華擎雲」,您可以隨時隨地連接 PC,共用檔案、音樂、照片和影片,輕鬆管理您的個人雲。更棒的是,這麼方便好用的個人雲端服務完全免費,只專屬於華擎使用者獨享。

在 Mini PC 展示部分,挾著今年1月勇奪德國 iF 2014 設計大獎的超強氣勢,原廠與 BMW Group DesignworksUSA 合作研發的電競魔幻機 M8 靠著它優異的外觀設計和強勁的遊戲效能,再次獲得展覽主辦單位頒贈「COMPUTEX d&i 2014 Award 創新設計大獎」。而多款華擎 HTPC 作品,包括 VisionX 系列、Vision HT 系列,以及搭載超低功耗、寂靜零噪音的 Intel® Bay Trail-D 主機板的 MINI 系列等等,也將與 M8 一同歡迎國內外眾多玩家的到訪,展現 Mini PC 精緻貴氣的迷人風采。

產品及Show Girls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展示這次新推出的產品。


攤位介紹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產品攤位,大且有氣勢。


超頻的Live Demo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產品Live Demo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伺服器產品線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超頻及主流產品線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工業級產品線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M8及HTPC產品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Q1900DC-ITX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Computex 2014 ASRock 新品發表會及攤位介紹
功能完整且使用DC變壓器供電的Q1900主機板,採用ITX版型,透過第3方解決方案額外提供2組SATA 6G及透過USB3.0的HUB晶片提供前置USB3.0連接埠,另外也支援兼顧隱私和節能的「硬碟守護神」技術,原廠在平價產品上導入優質技術確實不遺餘力,提供使用者更為全面的產品!!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ximus VII Ranger(簡稱M7R)主打中階電競ATX主機板市場,功能相當完整且強悍,具有Z97的原生M.2、RAID、SATA6G、USB3.0功能,效能也是相當出色,整體硬體及功能已能基本滿足玩家及電競愛好者的需求,ASUS在Z97主機板世代一樣將主流產品功能作提升,例如提升至新一代的智慧數位電源可發揮節能及效率的之效用、整體用料再升級,ROG主機板部分,因應Hero取得不錯的成績,這次也新增Maximus VII Ranger產品,讓喜歡ROG產品的使用者可以以更低的門檻獲得ROG相關技術的主機板產品,讓組成ROG等級的產品的費用更貼近使用者,除了在強化用料之外,這次也針對之前相當受到好評的SSD SECURE ERASE、ROG RAMDISK、SONIC RADAR  II等軟體加值技術予以強化,另外也推出新一代的軟硬體技術如KeyBot、LANGuard、SupremeFX、GAME FIRST III(ASUS自行研發)、SONIC SENSEAMP、SONIC SOUNDSTAGE、SONIC STUDIO等,整體介面更為簡潔直覺實用,ASUS加入工作團隊努力研發後的技術,相信推出後能獲得更多使用者的迴響,畢竟後PC時代來臨,加入以使用者為考量的技術更多越能取得消費者的好評。


 Maximus VII Ranger M.2介面啟用方式 
Maximus VII Ranger
[XF] 原生新傳輸介面 高效能表現 Maximus VII Ranger M.2介面啟用及傳輸效能評測


提供M.2插槽(也稱NGFF)
[XF] 原生新傳輸介面 高效能表現 Maximus VII Ranger M.2介面啟用及傳輸效能評測
新世代儲存裝置的高速傳輸介面,M7R支援2280及2260長度的裝置。


啟用M.2傳輸介面
[XF] 原生新傳輸介面 高效能表現 Maximus VII Ranger M.2介面啟用及傳輸效能評測
基本上Z97新增的M.2傳輸介面多是使用PCH的PCI Express Gen2 X2頻寬,原廠為了讓板上的第3條PCI Express X16插槽介面卡有比較高的傳輸頻寬,預設是使用全部X4頻寬,這時插上M.2裝置,在主機板上是找不到M.2裝置的,必須要進到BIOS設定成為M.2模式,這樣主機板就能找到M.2裝置。


 效能測試及結語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平台部分
CPU:Intel Core i7 4770K ES
RAM:Kingston HyperX Fury 1866 8G@2400 CL12-13-13-35
MB:ASUS Maximus VII Ranger
VGA:AMD R9 290X 4G
HD:Intel SSD 530 180GB(系統碟)+SAMSUNG XP941 128GB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HDTUNE
讀&寫測試
[XF] 原生新傳輸介面 高效能表現 Maximus VII Ranger M.2介面啟用及傳輸效能評測
超越一般SATA傳輸介面 SSD產品表現,SAMSUNG XP941 128GB表現相當可圈可點,讀取速度及存取速度也相當快平均分別在711MB/s及423MB/s,搜尋時間0.1ms左右,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IOPS測試&額外測試&檔案效能
[XF] 原生新傳輸介面 高效能表現 Maximus VII Ranger M.2介面啟用及傳輸效能評測


AS SSD BENCHMARK
[XF] 原生新傳輸介面 高效能表現 Maximus VII Ranger M.2介面啟用及傳輸效能評測
IOPS表現相當不錯,讀取有接近98000的成績表現,高達1000分以上的表現,可以歸類為效能等級的SSD產品,搜尋時間也相當快,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TTO
[XF] 原生新傳輸介面 高效能表現 Maximus VII Ranger M.2介面啟用及傳輸效能評測
效能表現,單顆讀取最高有突破828MB/s,寫入效能部分突破467MB/s,基本上讀取及寫入速度都非常優異。


CrystalDiskInfo
[XF] 原生新傳輸介面 高效能表現 Maximus VII Ranger M.2介面啟用及傳輸效能評測


CrystalDiskMark
[XF] 原生新傳輸介面 高效能表現 Maximus VII Ranger M.2介面啟用及傳輸效能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因為非採用壓縮技術,如果選用其他壓縮演算法測試,效能差距不明顯,讀取最高達753MB/s左右,寫入也有突破450MB/s左右。


AIDA 硬碟測試
[XF] 原生新傳輸介面 高效能表現 Maximus VII Ranger M.2介面啟用及傳輸效能評測
讀取速度也相當快最高達到768MB/s,整體搜尋時間約在0.03ms,充分表現出使用M.2傳輸介面SSD的高效能表現。


AJA TEST
[XF] 原生新傳輸介面 高效能表現 Maximus VII Ranger M.2介面啟用及傳輸效能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讀取最高達716MB/s左右,寫入也有575MB/s左右。


PCMARK Vantage
[XF] 原生新傳輸介面 高效能表現 Maximus VII Ranger M.2介面啟用及傳輸效能評測
也獲得85595的高分。


PCMARK 7
[XF] 原生新傳輸介面 高效能表現 Maximus VII Ranger M.2介面啟用及傳輸效能評測
也獲得5566的高分。


PCMARK 8
[XF] 原生新傳輸介面 高效能表現 Maximus VII Ranger M.2介面啟用及傳輸效能評測
也獲得4982的高分。


AnvilBenchmark
Incompressible
[XF] 原生新傳輸介面 高效能表現 Maximus VII Ranger M.2介面啟用及傳輸效能評測
獲得3741的高分。

0fill模式
[XF] 原生新傳輸介面 高效能表現 Maximus VII Ranger M.2介面啟用及傳輸效能評測
獲得3838的高分。


TxBENCH
[XF] 原生新傳輸介面 高效能表現 Maximus VII Ranger M.2介面啟用及傳輸效能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讀取最高達829MB/s左右,寫入也有460MB/s左右。


小結:
新的M.2傳輸介面效能確實比起傳統的SATA介面,頻寬更高,當然就XP941的效能值絕不僅限於此,只是目前M.2傳輸介面的儲存裝置產品並不多,價格也算昂貴,實際有此需求的使用者,初步而言較少,當然未來隨著廠商的研發,更多優質產品也會陸續推出,屆時整體效能表現及價位會讓使用者更能欣然接受,以上測試提供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AMD在今(2014)年3月6日發表的AM1平台,對應此平台的處理器也在4月9日正式上市,Kabini使用的CPU架構為Jagar,GPU方面則是使用支援GCN(Graphics Core Next)架構的產品,第一波推出的處理器TDP均為25W、L2快取為2MB,其中最高規格的處理器為Athlon 5350 (2.05GHz/4 Cores/Radeon HD 8400) 處理器內已整合了南橋,因此主機板上已沒有任何晶片組存在,故多數廠商均以ITX規格或是M-ATX規格推出相對應的主機板產品,AM1系列處理器僅支援單通道記憶體控制器,多數型號最高均能支援 DDR3-1600 (除了 Sempron 2650僅支援 DDR3-1333)。容量方面最高支援 8GB x 2 記憶體共16GB,同時支援 DirectX 11.2 與 Windows 8.1 作業系統,透過HDMI可輸出 4096 x 2160@ 24 Hz 解析度畫面,另外PCI-E通道數為PCI-E Gen2 x4 1組、PCI-E Gen2 x1 4組,支援2組SATA 6Gb/s和2組USB 3.0,主機板及處理器的建議售價價位均不高,整體來說也算是不錯的競爭力產品組合。

另外Intel Celeron J1900 四核心處理器是Intel最新的系統晶片(system on chip, SoC),將CPU、繪圖核心及記憶體控制晶片整合在整合單一封裝晶片中。這些 SoC 是以 Silvermont 微架構為基礎,並運用 Intel 領先業界的 22nm 製程技術搭配 3D 立體閘極電晶體工藝設計及生產,散熱設計功率(TDP)為10W。Intel Celeron J1900 擁有不俗的效能,內建支援DX11指令集的IntelR HD Graphics,並可透過H.264編碼器,提供順暢的高畫質影片播放能力。故能提供非常優異每瓦效能,十分適合用於類似個人電腦的設計。


 規格對照 
AMD Athlon 5350及ntel Celeron J1900兩者規格對照表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測試平台 
A平台
CPU:AMD Athlon 5350
RAM:Kingston HyperX Fury DDR3 1866 4GX2@1600 9-10-10-26
MB:ASUS AM1I-A  評測
VGA:HD8400
HD:Kinston HyperX SSD 3K 120GB(AHCI模式);測試碟Intel SSD 530 180GB&Crucial M550 256GB
POWER:DC-ATX 120W;FSP adapter DC12V 15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I平台
CPU:Intel Celeron J1900
RAM:SAMSUNG DDR3L 1600 4GX2@1333 9-9-9-24
MB:ASUS J1900I-C  評測
VGA:Intel HD
HD:Kinston HyperX SSD 3K 120GB(AHCI模式);測試碟Intel SSD 530 180GB&Crucial M550 256GB
POWER:DC-ATX 120W;FSP adapter DC12V 15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使用的主機板及平台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ASUS AM1I-A及ASUS J1900I-C(CPU onboard)。


搭配的DC-ATX及變壓器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DC-ATX 120W;FSP adapter DC12V 150W。


 效能測試 
效能測試
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MaxxPI&MaxxPIM2M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MaxxMIPS及MaxxFLOPS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HWiNFO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WinRAR效能測試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壓縮效能測試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CINBENCH R10 X64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CINBENCH R11.5 X64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PCMARK 8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PCMARK 7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3DMARK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3DMARK 03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3DMARK 06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3DMARK VANTAGE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3DMARK 11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FURMARK 1.13.0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DirectComputeBenchmark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HD播放測試及IO傳輸測試 
1080P影片測試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可以發現兩者使用率相當的低,畫面也相當流暢。


同時撥放兩組1080P影片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受益於硬解,CPU使用率一樣維持在相當低的水準,畫面也是相當流暢。


4K影片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播放由知名HD CLUD網站製作的高畫質4K示範影片,可以發現Athlon 5350處理器使用用率相當高,尤其到龍蝦轉盤時,畫面停頓感相當嚴重,顯然目前無法仍勝任4K影片的播放。而J1900處理器使用率相當低,尤其到龍蝦轉盤時,畫面一樣是相當流暢,顯然硬解部分可勝任標準格式4K影片的播放。4K軟解部分兩者皆無法勝任。


IO傳輸測試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AM1平台受惠支援SATA 6G,可以發現高傳輸頻寬的效益確實發揮得相當不錯,Bay Trail平台受限僅支援SATA 3G,可以發現傳輸頻寬的效益確實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整機功耗測試 
待機功耗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AM1平台整機最低大約在17.5W,Bay Trail平台整機最低大約在14.1W。


播放1080P影片功耗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AM1平台撥放時最高功耗大約在25.5W,Bay Trail平台撥放時最高功耗大約在20.1W。


OCCT POWER模式測試功耗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XF] 平價輕省4核東西軍 您選哪一道 AMD Athlon 5350及Intel Celeron J1900 評測
AM1平台整機最高大約在43.7W,Bay Trail平台整機最高大約在31.1W。


 結語 
小結:
這兩組低功耗的4核平台,功能相當完整,實測系統功耗確實相當的低,軟硬體及加值功能已能滿足一般消費者的基本需求(1080P影片播放、上網、文書編輯、簡單網頁遊戲及低負載的單機遊戲等),J1900的4K硬解功能及超低的功耗表現確實讓能眼睛為之一亮,Athlon 5350則是保有一定的效能調教(超頻)能力,能讓使用者壓榨出平台的更高效能表現,記憶體的支援容量也較高一些(16G以上),顯示輸出的介面數量也算齊全,當然在用料上也相當實在,讓人很難想像這是2張小朋友左右價位的4核心主機板套件組,搭配廠商推出的優惠方案,整體平台顯得更為優惠(只能說是分別是1到2張小朋友有找啊),原廠也提供4年的保固服務,另外兩者所提供的SATA數量都不多,僅有2組,如能原生提供至4組,應該更能吸引使用者添購或是自組NAS使用,另外其中Bay Trail平台提供2組SATA3G、1組USB3.0的功能是較為偏少,HDMI僅能輸出1080P解析度,讓硬解4K影片能力有所限制,在散熱部分如不使用主動式散熱則是稍微要注意對流即可,PCI-E 1X對擴充能力部分也稍有限制(顯示卡比較少見PCI-E 1X,現有產品的話應該也不具4K影片硬解能力),AM1平台則是功耗稍高一些(但還是相當低),4K軟硬解的能力尚嫌不足,記憶體頻寬為單通道,以上提供給有意購買的使用者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平價4核平台時代來臨,Intel® Celeron™ J1900 四核心處理器是Intel新的系統晶片(system on chip, SoC)產品,其將CPU、繪圖核心及記憶體控制晶片整合在整合單一封裝晶片中。這些 SoC 是以 Silvermont 微架構為基礎,並運用 Intel 領先業界的 22nm 製程技術搭配 3D 立體閘極電晶體工藝設計及生產,散熱設計功率(TDP)為10W。Intel® Celeron™ J1900 擁有不俗的效能,內建支援DX11指令集的Intel® HD Graphics,並可透過H.264編碼器,提供順暢的高畫質影片播放能力。故能提供非常優異每瓦效能,十分適合用於類似個人電腦的設計。

ASUS在這幾年的一樣在新平台推出時,也創新導入許多優質的新技術,持續將主流產品功能作提升,導入數位電源可發揮節能及效率的之效用、整體用料再升級、主機板的配色力求變化,讓使用者可以更為簡易、快速直覺的使用,UEFI BIOS介面也針對使用者的需求進行微調,務求更為實用便利,主機板大廠-ASUS依據主流市場的需求的推出更具特色的主機板,搶攻各位玩家口袋中的小朋友,積極推出以Intel Bay Trail平台打造價位實在、規格、功能及用料都具競爭力的ITX主機板,J1900屬於低階市場的產品,但是原廠導入的用料、設計及功能部分都是一樣是不馬虎,以下介紹ASUS在Bay Trail的初階ITX產品J1900I-C的效能及面貌。


 主機板包裝及配件 
實惠的套裝組合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網路上有許多不到3張小朋友的套裝組合,這次套件是在Autobuy購得。


J1900I-C外盒正面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產品的設計外包裝,近期ASUS的一貫產品設計風格,內建Intel® Celeron™ J1900處理器,BIOS介面也用上UEFI圖形化 BIOS介面,另外產品用料及保護上也不馬虎,原廠目前提供4年保固,記憶體部分則是採用低電壓的DDR3L 1.35V SO-DIMM記憶體。 


盒裝出貨版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產品簡介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有簡單的多國語言介紹。


外盒背面圖示產品支援相關技術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支援Windows 8.1,提供AI Suite 3、USB3.0 Boost、UEFI BIOS等功能一應俱全。


開盒及主機板配件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主機板相關配件分層包裝。


配件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配件有SATA排線2組、後檔板、說明書及驅動光碟等。


 主機板 
主機板正面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這張定位在入門款式的產品,內建Intel® Celeron™ J1900處理器,搭配碩大散熱片提供不錯的被動式散熱能力,提供1組 PCI-E 1X插槽供擴充使用,2組SO-DIMM雙通道DDR3L插槽、7.1CH的音效輸出、Realtek 8111G Gbps網路晶片、擁有不錯的散熱設計、全固態電容,整體用料部分CPU供電設計採用2相,CPU端12V輸入使用4PIN,並提供2組風扇電源端子(支援PWM及DC模式),主機板上提供2組SATA2(均為原生),此外整體配色採用黑配色為底,與亮金色系做搭配,跟自家Intel 8系列晶片組主機板類似。


記憶體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採用1.35V的低電壓記憶體,購買前請務必留意(當然有網友分享1.5V的記憶體也可以使用,但有些網友則是不行)。


主機板背面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散熱器扣具採用螺絲固定。


PCB用料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用上6層板,中高階產品常見的用料,在1張小朋友等級的主機板則是比較少見。


主機板IO區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如圖,有1組PS2鍵盤滑鼠共用接口、4組USB2.0、1組Gb級網路、1組USB3.0、COM Port及音效輸出端子,視訊輸出端子有HDMI及D-SUB各1組。


移除CPU散熱器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CPU附近用料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屬於2相設計的數位供電電源供應配置,主機板採用長效固態電容,MOS區並未加上散熱片加強散熱,CPU側 12V採用4PIN輸入及提供2組PWM風扇端子,CPU在環控晶片旁另1組則在電池旁,支援2組SO-DIMM的DDR3L模組,電源採24PIN輸入。


主機板介面卡及SATA區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受限於平台架構,僅提供1組PCI-E 1X及1組mini PCI-E,這樣的設計對ITX主機板使用者來說及其他裝置部分較為受限,提供2組SATA 3G(2組均為原生),面板前置端子亦放置於本區。IO裝置區所提供內外接的USB裝置(3.0有1組,2.0有4組)可擴充至7組,也提供TPM連接埠。


LPT及COM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支援舊的傳輸介面LPT、COM,對使用者舊的外接式產品提供一定的支援能力。


 主機板用料細節及控制晶片 
電源管理晶片及供電設計用料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電源管理晶片為Richtek製品RT8162A。


USB2.0 HUB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創惟GL852G控制晶片。


網路晶片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網路晶片採用Realtek 8111GR Gbps級網路控制晶片


環控晶片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環控晶片採用nuvoTon製品。


音效晶片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控制晶片採用REALTEK ALC887。

mini PCI-E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BIOS ROM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BIOS介面 
EZ MODE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主頁面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進階模式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與一般主機板介面大致相同,基本上並無超頻調整項目,故調教能力較為欠缺。


系統監控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使用者可本頁面下調整風扇轉速的設定。


開機設定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OS設定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安裝系統前記得要設定OS種類,避免無法順利安裝。


BIOS工具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EZ Flash 2、OC.Profile及ASUS SPD Information。


 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CPU:Intel Celeron J1900
RAM:SAMSUNG DDR3L 1600 4GX2@1333 9-9-9-24
MB:ASUS J1900I-C
VGA:Intel HD
HD:Kinston HyperX SSD 3K 120GB(AHCI模式);測試碟Intel SSD 530 180GB&Crucial M550 256GB
POWER:DC-ATX 120W;FSP adapter DC12V 15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MaxxPI&MaxxPIM2M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MaxxMIPS及MaxxFLOPS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HWiNFO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WinRAR效能測試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CINBENCH R10 X64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CINBENCH R11.5 X64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CINBENCH R15 X64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PCMARK 8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PCMARK 7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3DMARK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3DMARK 03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3DMARK 06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3DMARK VANTAGE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3DMARK 11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FURMARK 1.13.0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DirectComputeBenchmark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HD播放測試及IO傳輸測試 
1080P影片測試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Windows內建的Windows MediaPlayer撥放器也支援硬解,只是支援格式較少,但只要支援確實可以有效降低CPU的使用率,實際播放X戰警及哥吉拉電影預告片,可以發現使用率相當的低,畫面也相當流暢。


同時撥放兩組1080P影片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受益於硬解,CPU使用率一樣維持在相當低的水準,畫面也是相當流暢。


4K影片-硬解部分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播放由知名HD CLUD網站製作的兩段高畫質4K示範影片,可以發現處理器使用率相當低,尤其到龍蝦轉盤時,畫面一樣是相當流暢,顯然硬解部分可勝任標準格式4K影片的播放。


4K影片-軟解部分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如果是軟解,受限於處理器運算能力,撥放畫面一樣是有格放的停頓感,故在播放不支援的4K格式影片時,顯然一樣屬於力不從心的階段。


IO傳輸測試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受限僅支援SATA 3G,可以發現傳輸頻寬的效益確實受到一定程度影響,Intel平台的SSD效能分數表現一直以來表現不錯,實際上使用也感覺不出明顯差異,僅可能在高速SSD間傳輸大量資料時方能見到明顯效能差異。


 整機功耗測試及結語 
待機功耗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搭配單1系統碟,整機最低大約在14.1W。


播放1080P影片功耗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撥放時最高功耗大約在20.1W。


OCCT POWER模式測試功耗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同時將CPU及GPU使用率增加至滿載,整機最高大約在31.1W。


燒機溫度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XF] 搭載4核賽揚能耐不俗 低耗能多元運用  ASUS J1900I-C 評測
因為僅有被動式散熱片,故增加裸機燒機溫度測試,在無任何風流狀況下,CPU溫度最高約在60度左右,如要不增加風扇避免增加噪音,只要機殼內部對流做好,應該能在一定條件下穩定使用。




小結:
這張ASUS J1900I-C主打是ITX主機板市場,功能相當完整,實測系統功耗確實相當的低,整體效能也是相當不俗,軟硬體及加值功能已能滿足一般消費者的基本需求(標準格式4K影片、1080P影片播放、上網、文書編輯、簡單網頁遊戲及低負載的單機遊戲等),在用料上也相當實在,讓人很難想像這是1張小朋友價位的主機板,搭配廠商推出的優惠方案,整體平台顯得更為優惠(只能說是2張小朋友有找啊),原廠也提供4年的保固服務,以期將Intel Bay Trail平台效能完美結合並完整發揮,這次的測試也發現控制介面也設計讓使用者可以更為簡易、快速直覺的使用,UEFI BIOS介面也針對使用者的需求進行微調,務求更為實用便利,僅有2組SATA3G、1組USB3.0功能上市稍嫌不足,另外就是沒有太大的效能˙調教空間,記憶體使用筆記型專用的也稍稍增加使用者組建平台的成本,ASUS加入工作團隊努力研發後的技術,相信推出後能獲得更多使用者的迴響,畢竟後PC時代來臨,加入以使用者為考量的技術更多越能取得消費者的好評,以上提供給有意購買的使用者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AMD在今(2014)年3月6日發表的AM1平台,對應此平台的處理器也在4月9日正式上市,Kabini使用的CPU架構為Jagar,GPU方面則是使用支援GCN(Graphics Core Next)架構的產品,第一波推出的處理器TDP均為25W、L2快取為2MB,其他主要規格如下列處理器,Sempron 2650 (1.45GHz/2 Cores/Radeon HD 8240) 、 Sempron 3850 (1.3GHz/4 Cores/Radeon HD 8280) 、 Athlon 5150 (1.6GHz/4 Cores/Radeon HD 8400) 及 Athlon 5350 (2.05GHz/4 Cores/Radeon HD 8400) ,Socket AM1平台主要對應代號「Kabini」的Sempron及Athlon APU處理器,處理內已整合了南橋,因此主機板上已沒有任何晶片組存在,故多數廠商均以ITX規格或是M-ATX規格推出相對應的主機板產品,AM1系列處理器僅支援單通道記憶體控制器,多數型號最高均能支援 DDR3-1600 (除了 Sempron 2650僅支援 DDR3-1333)。容量方面最高支援 8GB x 2 記憶體共16GB,同時支援 DirectX 11.2 與 Windows 8.1 作業系統,透過HDMI可輸出 4096 x 2160@ 24 Hz 解析度畫面,另外PCI-E通道數為PCI-E Gen2 x4 1組、PCI-E Gen2 x1 4組,支援2組SATA 6Gb/s和2組USB 3.0,主機板及處理器的建議售價價位均不高,整體來說也算是不錯的競爭力產品組合。


ASUS在這幾年的一樣在新平台推出時,也創新導入許多優質的新技術,持續將主流產品功能作提升,導入數位電源可發揮節能及效率的之效用、整體用料再升級、主機板的配色力求變化,增加Sabertooth頗受好評Fan Xpert技術的管理控制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更為簡易、快速直覺的使用,UEFI BIOS介面也針對使用者的需求進行微調,務求更為實用便利,主機板大廠-ASUS依據主流市場的需求的推出更具特色的主機板,搶攻各位玩家口袋中的小朋友,積極推出以AMD AM1平台打造價位實在、規格、功能及用料都具競爭力的ITX主機板,支援AMD AM1腳位Kabini CPU產品線,AM1身為低階市場的平台,但是原廠導入的用料、設計及功能部分都是一樣是不馬虎,以下介紹ASUS在AM1的初階ITX產品AM1I-A的效能及面貌。


 主機板包裝及配件 
AM1I-A外盒正面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產品的設計外包裝,近期ASUS的一貫產品設計風格,支援Windows 8.1,支援AM1腳位的Sempron及Athlon處理器,BIOS介面也用上UEFI圖形化 BIOS介面,另外產品用料及保護上也不馬虎。 


盒裝出貨版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產品簡介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有簡單的多國語言介紹。


外盒背面圖示產品支援相關技術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提供AI Suite 3、 Fan Xpert、USB3.0 Boost、UEFI BIOS、CrashFree BIOS3、Q-DESIGN及Network iControl等功能一應俱全,原廠目前提供4年保固。


開盒及主機板配件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主機板相關配件分層包裝。


配件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配件有SATA排線2組、後檔板、說明書及驅動光碟等。


 主機板 
主機板正面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這張定位在AM1入門款式的產品,提供1組 PCI-E 4X插槽供擴充使用,2DIMM單通道DDR3、7.1CH的音效輸出、Realtek 8111GR Gbps網路晶片、擁有不錯的散熱設計、全固態電容,整體用料部分CPU供電設計採用2相,MOS區加以散熱片抑制MOS負載時溫度,CPU端12V輸入使用4PIN,並提供2組風扇電源端子(支援PWM及DC模式),主機板上提供2組SATA3(均為原生),此外整體配色採用黑配色為底,與亮金色系做搭配,跟自家Intel 8系列晶片組主機板類似。


主機板背面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採用新的散熱器扣具設計,在主機板CPU底板未提供防彎背板,MOS區則是使用傳統塑膠彈簧卡扣固定。


PCB用料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用上6層板,中高階產品常見的用料,在1張小朋友等級的主機板則是比較少見。


主機板IO區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如圖,有1組PS2鍵盤滑鼠、4組USB2.0、1組Gb級網路、2組USB3.0、COM Port及音效輸出端子,視訊輸出端子有DVI、HDMI及D-SUB各1組。


CPU附近用料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屬於2相設計的供電設計,主機板採用長效固態電容,MOS區也加上散熱片加強散熱,CPU側 12V採用4PIN輸入及提供2組PWM風扇端子,CPU風扇在MOS散熱片旁,另1組則在電池旁,支援2DIMM的DDR3模組,電源採24PIN輸入。


主機板介面卡及SATA區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受限於平台架構,僅提供1組PCI-E 4X,並將尾部開有缺口,這樣的設計對ITX主機板使用者來說在擴充顯示卡及其他裝置部分更顯得有彈性許多,提供2組SATA 6G(2組均為原生),面板前置端子亦放置於本區。


IO裝置區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內外接的USB裝置(3.0有2組,2.0有8組)可擴充至10組。


MOS散熱片及LPT、COM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支援舊的傳輸介面LPT、COM,對使用者舊的外接式產品提供一定的支援能力,MOS散熱片質感相當不錯,也藉由散熱片強化主機板上熱源的控制能力。


TPM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主機板用料細節及控制晶片 
AM1腳位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Socket FS1b,採用Foxconn製品。


電源管理晶片及供電設計用料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電源管理晶片為Richtek製品RT8179B。


網路晶片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網路晶片採用Realtek 8111GR Gbps級網路控制晶片


環控晶片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環控晶片採用ITE製品。


音效晶片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控制晶片採用REALTEK ALC887。


 BIOS介面 
EZ MODE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主頁面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進階模式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與一般主機板介面大致相同,也提供使用一定的調教能力,如使用者有興趣也可透過超頻調教出更好的效能表現。


進階設定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系統監控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使用者可本頁面下調整風扇轉速的設定。


開機設定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BIOS工具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EZ Flash 2、OC.Profile及ASUS SPD Information。


 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處理器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AMD Athlon 5350


平台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CPU:AMD Athlon 5350
RAM:Kingston HyperX Fury DDR3 1866 4GX2@1600 9-10-10-26
MB:ASUS AM1I-A
VGA:HD8400
HD:Kinston HyperX SSD 3K 120GB(AHCI模式);測試碟Intel SSD 530 180GB&Crucial M550 256GB
POWER:DC-ATX 120W;FSP adapter DC12V 15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MaxxPI&MaxxPIM2M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MaxxMIPS及MaxxFLOPS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HWiNFO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WinRAR效能測試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CINBENCH R10 X64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CINBENCH R11.5 X64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CINBENCH R15 X64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PCMARK 8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PCMARK 7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3DMARK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3DMARK 03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3DMARK 06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3DMARK VANTAGE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3DMARK 11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FURMARK 1.13.0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DirectComputeBenchmark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COMPUTE MARK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HD播放測試及IO傳輸測試 
1080P影片測試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Windows內建的Windows MediaPlayer撥放器也支援硬解,只是支援格式較少,但只要支援確實可以有效降低CPU的使用率,實際播放X戰警及哥吉拉電影預告片,可以發現使用率相當的低,畫面也相當流暢。


同時撥放兩組1080P影片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受益於硬解,CPU使用率一樣維持在相當低的水準,畫面也是相當流暢。


4K影片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播放由知名HD CLUD網站製作的高畫質4K示範影片,可以發現處理器使用率相當高,尤其到龍蝦轉盤時,畫面停頓感相當嚴重,顯然目前無法仍勝任4K影片的播放。


IO傳輸測試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受惠支援SATA 6G,可以發現高傳輸頻寬的效益確實發揮得相當不錯,只是AMD平台的SSD效能分數表現一直以來確實較Intel同級產品略為不如。


 整機功耗、超頻測試及結語 
待機功耗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搭配單1系統碟,整機最低大約在17.5W。


播放1080P影片功耗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撥放時最高功耗大約在25.5W。


OCCT POWER模式測試功耗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同時將CPU及GPU使用率增加至滿載,整機最高大約在43.7W。


效能測試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PCMARK 7
[XF] 搭配平價4核 建構低耗輕省平台 ASUS AM1I-A 評測
透過超頻可以發現,平台效能確實有明顯提升。


小結:
這張ASUS AM1I-A主打是ITX主機板市場,功能相當完整,實測系統功耗確實相當的低,也具有2組SATA6G、USB3.0功能,整體效能也是相當不俗,軟硬體及加值功能已能滿足一般消費者的基本需求(上網、文書編輯、簡單網頁遊戲及低負載的單機遊戲等),在用料上也相當實在,讓人很難想像這是1張小朋友價位的主機板,搭配原廠推出的「小資圓夢 電腦再生」優惠方案,主機板顯得更為優惠(只能說是千元有找啊),原廠也提供4年的保固服務,以期將AMD AM1腳位Kabini CPU產品效能完美結合並完整發揮,這次的測試也發現確實能完美搭配AMD Athlon 5350,控制介面也設計讓使用者可以更為簡易、快速直覺的使用,UEFI BIOS介面也針對使用者的需求進行微調,務求更為實用便利,ASUS加入工作團隊努力研發後的技術,相信推出後能獲得更多使用者的迴響,畢竟後PC時代來臨,加入以使用者為考量的技術更多越能取得消費者的好評,以上提供給有興趣的使用者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aswell Refresh處理器一如預期已在今(2014)年6月Computex展前正式發表,Intel 新一代9系列晶片組中的首款產品名為“Z97”搭配Intel新一代Haswell Refresh處理器,已經正式出貨提供給各大板卡廠生產主機板,也意味著,是的I老大又要出招了,Intel Tick-Tock(新工藝/新架構交替發展策略)戰略可說是發展的相當成功,這次1150平台推出小幅度升級版後確實再次將產品效能做一定程度的推升,也穩定的領先對手,這次主力戰將為Z97系列晶片組是Intel新一代CPU(Haswell-Refresh)1150腳位在2014年晶片組主流&效能主力產品,Intel Refresh處理器其中的HD4K系列內建顯示功能也是相當令人期待,Z97身為搭配新一代Haswell Refresh處理器9系列晶片組主推的產品系列,提供1組M.2、6組SATA 6G、PCI-E 3.0,內建6組USB3.0,Z97一樣提供對Intel RST技術和Smart Response Technology技術的支援,近期應該可以看到由各大板卡廠針對不同等級的產品線所推出的主機板陸續上市搶佔先機,Z97也支援K系列CPU的倍頻調整功能,同樣支援內部整合顯示核心輸出以外(可開啟編解碼加速引擎),也能完整提供調整倍頻的功能,滿足玩家在超頻方面的需求。


主機板大廠-GIGABYTE推出以Intel Z97晶片組打造價位實在、規格、功能及用料都具競爭力的主機板,支援INTEL於2014年5月推出的LGA1150腳位Haswell-Rrfresh CPU產品線,身為中高階市場的主推的Z97晶片組,各板卡廠也準備除了剛面市時推出了相對應的主機板外,依據主流市場的需求的推出更具特色的主機板,搶攻各位玩家口袋中的小朋友,G1.Sniper Z6採用Z97晶片組,支援LGA1150腳位的i3/i5/i7的CPU,支援PCI-E 3.0,AMD CrossFire多卡繪圖技術、並提供使用者多達6組USB3.0的擴充能力,也採用GIGABYTE數位供電引擎,15μ鍍金接腳,強化的電競耳機OP,新一代的散熱器外觀設計,UEFI Dual BIOS,超耐久固態電容,4組風扇接頭,支援4K顯示輸出等特點,以下介紹GIGABYTE採用Z97晶片組所推出的中階電競ATX主機板產品 G1.Sniper Z6的面貌。



 主機板包裝及配件 
GIGABYTE G1.Sniper Z6外盒正面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產品的設計外包裝,新的黑色底色搭配技嘉之眼視覺設計,具有信賴及穩重科技感。


G1 GAMING系列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屬於G1 遊戲玩家主機板系列產品,採用Z97晶片組,支援LGA1150腳位的處理器。


盒裝出貨版及規格說明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G1.Sniper Z6為GIGABYTE採用Z97晶片組針對主流電競市場的中階規格產品,整體而言在軟硬體規格上都是相當不錯的產品。


外盒背面圖示產品支援相關技術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提供3組PCI-E 16X插槽供擴充使用,支援AMD CrossFire(雙卡為PCI-E x16+x4模式),4DIMM雙通道DDR3、7.1CH的音效輸出、Killer™ E2200 Gigabit網路等技術、規格,並以簡單圖示簡介主機板支援的功能跟特色,一樣是產自台灣的精品。


主機板特色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採用高階產品的透明櫥窗設計,具有支援PCI-E 3.0,AMD CrossFireX多重繪圖卡技術,15μ鍍金接腳,AMP-UP Audio音效技術及獨家可更換 OP-AMP 晶片設計,搭配LED 酷炫光音效雜訊干擾阻隔設計,提供USB DAC 專用純淨低雜訊介面,使用超高階Nichicon音效專用電容,並有著Realtek ALC1150高傳真115dB訊噪比音效晶片及內建音訊擴大器、Killer™ E2200極速電競網路及超耐久固態電容等特色。



開盒及主機板配件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採用分層式包裝,彰顯高階產品質感。


配件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配件有驅動光碟、SATA排線4組、產品貼紙、裝置標示貼紙、擋版、魔鬼氈束帶及說明書等,相當實用的配件組合。


檔板及排線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檔版板採用黑底紅字標示明確,SATA排線採用銀色線身,給使用者不同的產品搭配風格。


 主機板 
主機板正面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這張定位在中階Z97主機板,主機板主要電容採用超耐久固態電容,整體用料部分以主打的G1 遊戲玩家主機板系列設計,供電設計採用4相數位供電設計,MOS及PCH區加以大面積散熱片抑制系統負載時溫度,CPU端12V輸入使用8PIN,並提供4組風扇電源端子(均為PWM),主機板上提供6組SATA3(6組均為原生),此外整體配色採用黑紅配色鑲綴相當具有不錯的產品質感。


主機板背面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主機板CPU底板使用金屬製防彎背板,PCH晶片組採用螺絲鎖固,MOS區使用傳統塑膠彈簧卡扣固定。


PCB用料及細節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身為中階產品,用上4層板等級屬於合理用料,另外PCB採用黑色做為底色,搭配LED 酷炫光音效雜訊干擾阻隔設計質感確實不賴。


主機板IO區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如圖,有1組PS2鍵盤滑鼠共用接頭、1組Gb級網路、2組USB2.0、1組USB DAC 專用純淨低雜訊介面、4組USB3.0、光纖、同軸數位輸出及音效輸出端子,顯示輸出部分為HDMI、DVI及無D-SUB(顯示輸出端子並不像高階產品也附上保護套)。


CPU附近用料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屬於IR全數位供電設計解決方案,提供16相數位供電設計的電源供應配置,主機板電容除音效電容外均採用全固態電容,MOS區也加上大面積熱導管散熱片加強散熱,CPU側 12V採用8PIN輸入及1組CPU PWM風扇端子(以白色與其他PWM端子做為區別,相當用心)。支援4DIMM的DDR3模組,電源採24PIN輸入,旁有一組內接19Pin USB3.0接口。


主機板上被動式散熱器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MOS區以新設計大面積散熱片抑制系統負載時溫度,份量相當實在,PCH則以俗稱技嘉之眼外觀設計大面積散熱片進行散熱,應可提供不錯的散熱效益。


主機板介面卡區及IO裝置區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提供2組PCI-E 16X支援AMD CrossFire(雙卡PCI-E x16+x4模式)、2組PCI-E 1X及2組PCI插槽這樣配置對使用者來說應該相當夠用,2組 PCI-E x16插槽採用海豚尾式卡榫,安裝固定顯示卡時相當穩固,移除介面卡時也相當順手。提供提供6組SATA3(6組均為原生)、USB3.0可擴充至6組,USB2.0可擴充4組共計13組USB介面,面板前置端子亦放置於本區。


 主機板內部元件 
Z87晶片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電源管理控制晶片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IR數位供電引擎技術及元件。


圖形輸出處理晶片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使用NXP製品之PTN3360DBS控制晶片1組,支援DVI v1.0及HDMI v1.4b訊號輸出,最高可支援4K × 2K解析度輸出能力,及祥碩科技(asmedia)製品之AMD1442控制晶片。


網路晶片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網路晶片採用Killer™ E2201 Gbps級網路晶片。


環控晶片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環控晶片採用ITE8728F製品。


PCI-E頻寬控制晶片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採用asmedia ASM1440控制晶片(管理主機板上PCI Express x1插槽與PCIEX4插槽,共享頻寬設計)。


PCI控制晶片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雙BIOS,PCI採用ITE 8892E晶片。


AMP-UP Audio™ 技術及用料細節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控制晶片採用Realtek ALC1150。 


AMP-UP 音效技術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獨家的AMP-UP 音效技術可以滿足玩家自由切換音效表現的需求。可升級的OP-AMP(音效擴大晶片)讓遊戲玩家依照自己需求改變音效體驗。並提供獨家可調式增益選擇Gain Boost 技術。


音效電容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採用Nichicon 高階音效處理電容。


 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CPU:Intel Core i7 4770K ES
RAM:Kingston HyperX Fury DDR3 1866 4Gkit@DDR3 2400 11-12-12-33
MB:GIGABYTE G1.Sniper Z6
VGA:AMD R9 290X 4G 
HD:Intel SSD 530 180G(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空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基本值 DDR3 2400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MaxxPI&MaxxPIM2M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MaxxMIPS及MaxxFLOPS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MaxxMEM及MaxxMEM2M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HWiNFO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WinRAR效能測試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CINBENCH R10 X64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CINBENCH R11.5 X64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CINBENCH R15 X64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PCMARK 8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PCMARK 7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3DMARK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3DMARK 03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3DMARK 06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3DMARK VANTAGE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3DMARK 11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FURMARK 1.12.0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DirectComputeBenchmark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COMPUTE MARK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STREET FIGHTER4 Benchmark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MHF Benchmark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MHF Benchmark絆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MHF Benchmark 3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BIO5 Benchmark
DX9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BIO5 Benchmark
DX10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BIO6 Benchmark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DEVIL MAY CRY4 Benchmark
DX9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DEVIL MAY CRY4 Benchmark
DX10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Final Fantasy XIV  Benchmark High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Final Fantasy XIV ARELIM REBORN  Benchmark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PSO2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HEAVEN BENCHMARK 4.0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Valley BENCHMARK 1.0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9 TESTA 1920*1200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9 TESTB 1920*1200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11 TESTA 1920*1200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11 TESTB 1920*1200
[XF] 狙擊電競潮流 契合能效之作 GIGABYTE G1.Sniper Z6評測


使命招喚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突破採用傳統的SATA傳輸介面的SSD產品最高傳輸速度限制,繼而研究推出新的傳輸介面規範就是SATA Express,可惜這次Z97並未列為原生的傳輸介面,主機板廠多只能透過第3方晶片來提供。這次屬於原生的M.2傳輸介面傳輸速度也是相當快,兩者同樣可以提供提供高達10Gb/s傳輸頻寬,而胃口被平價SSD效能養壞的使用者,應該不會滿足於平價SSD產品的120/128GB的容量吧!!更甚之選擇使用採用更高傳輸頻寬的PCI Express Gen2 X4的SSD產品,也大有人在。目前256G的SSD價格已慢慢降到使用者可以接受的價位,想當初Intel推出40G的X25-V系列剛面市之時,也是讓許多玩家趨之若鶩,紛紛敗個一兩顆來玩或組個RAID0加速一下,當時個人電腦系統中較弱的存取速度,有玩過的玩家應該也是能感受到系統效能提升之感,那時的價位一顆也接近4K左右,兩顆也差不多約在8K左右,現在的256GB SSD產品市場也差不多符合這樣的條件,120/128GB的平價級SATA3產品,不僅價格已進入甜蜜區間,單顆常能見到2K左右的價位,效能更是令人不可忽視,裝個一顆馬上就有效能提升之感,就是因為固態碟(SSD)存取效能性能極佳,也隨著市場接受度越來越高,廠商不斷的研發新控制晶片及利用SSD體積較為迷你的先天優勢,其效能表現絕不容小覷,雖固態碟以本身特性而言要取得市場的青睞,仍有待科技的演進來改善,這塊市場應該是傳統硬碟仍能在個人電腦中取得必要之位置,加入快取之後SSD越來越有擔任系統碟的能力,SAMSUNG也早已針對SSD推出一系列產品,例如知名的830及840 Pro系列也獲得市場不錯的反應,也會針對市場的需求提升產品的效能及規格,XP941是專門為打造完美遊戲平台所設計的專業超效能M.2固態硬碟,能透過自家生產的高規格元件與獨家韌體,並採用PCI Express高速串列儲存介面技術,提供比常規的SATA連接更高的頻寬,單顆效能早已超越SATA 6Gb/s傳輸介面極限,128GB效能實測存取效能為讀取1000MB/s、寫入450MB/s,比起傳統SATA介面SSD產品效能進步不少,實測部分也突破目前採用PCI Express Gen2 X2技術的M.2傳輸介面的頻寬,也因此獲得市場平價卡王稱號,以下就分享SAMSUNG XP941 128GB的效能表現吧!!
  

 SAMSUNG XP941 128GB 
SAMSUNG XP941 128GB套件總成
[XF] 傳輸極限標竿  效能不同凡響 SAMSUNG XP941 128GB評測
SAMSUNG XP941 128GB採用M.2傳輸介面,傳輸頻寬為PCI Express Gen2 X4,搭配採用PCI Express Gen2 X4 轉接子卡。
轉接成桌上型電腦使用時相當基本的配件組,所以固定方式也與一般SSD產品不同。


SAMSUNG XP941 128GB
[XF] 傳輸極限標竿  效能不同凡響 SAMSUNG XP941 128GB評測
SAMSUNG XP941 128GB 固態碟目前國內尚無代理引進,有興趣可以到網路上搜尋一下選擇合理的購買方式。


Plextor M6e 256GB背面
[XF] 傳輸極限標竿  效能不同凡響 SAMSUNG XP941 128GB評測
僅有基本的電子控制元件(控制器及快閃記憶體均在正面貼紙下方)。


PCI Express Gen2 X4擴充子卡
[XF] 傳輸極限標竿  效能不同凡響 SAMSUNG XP941 128GB評測

[XF] 傳輸極限標竿  效能不同凡響 SAMSUNG XP941 128GB評測
也有燈號顯示SSD的工作狀況及狀態。


 效能測試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平台部分
CPU:Intel Core i7 4770K ES
RAM:Kingston HyperX Fury 1866 8G@2400 CL11-12-12-33
MB:GIGABYTE G1.Sniper Z6
VGA:AMD R9 290X 4G
HD:Intel SSD 530 180GB(系統碟)+SAMSUNG XP941 128GB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HDTUNE
讀&寫測試
[XF] 傳輸極限標竿  效能不同凡響 SAMSUNG XP941 128GB評測
超越一般SATA傳輸介面 SSD產品表現,SAMSUNG XP941 128GB表現相當可圈可點,讀取速度進步相當多,存取速度也相當快平均分別在1315MB/s及413MB/s,搜尋時間不到0.05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IOPS測試&額外測試&檔案效能
[XF] 傳輸極限標竿  效能不同凡響 SAMSUNG XP941 128GB評測


AS SSD BENCHMARK
[XF] 傳輸極限標竿  效能不同凡響 SAMSUNG XP941 128GB評測
IOPS表現相當不錯,讀取有104500以上的成績表現,高達1080分以上的表現,可以歸類為效能等級的SSD產品,搜尋時間也相當快,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TTO
[XF] 傳輸極限標竿  效能不同凡響 SAMSUNG XP941 128GB評測
效能表現,單顆讀取最高有突破1040MB/s,寫入效能部分突破470MB/s,基本上讀取及寫入速度與原廠規格相符。


CrystalDiskInfo
[XF] 傳輸極限標竿  效能不同凡響 SAMSUNG XP941 128GB評測


CrystalDiskMark
[XF] 傳輸極限標竿  效能不同凡響 SAMSUNG XP941 128GB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因為非採用壓縮技術,如果選用其他壓縮演算法測試,效能差距不明顯,讀取最高達1020MB/s左右,寫入也有突破460MB/s左右,基本上讀取及寫入速度與原廠規格相符。


AIDA 硬碟測試
[XF] 傳輸極限標竿  效能不同凡響 SAMSUNG XP941 128GB評測
讀取速度也相當快最高達到1400MB/s,整體搜尋時間約在0.03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JA TEST
[XF] 傳輸極限標竿  效能不同凡響 SAMSUNG XP941 128GB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讀取最高達899MB/s左右,寫入也有504MB/s左右。


PCMARK Vantage
[XF] 傳輸極限標竿  效能不同凡響 SAMSUNG XP941 128GB評測
也獲得106823的超高分。


PCMARK 7
[XF] 傳輸極限標竿  效能不同凡響 SAMSUNG XP941 128GB評測
也獲得5566的高分。


PCMARK 8
[XF] 傳輸極限標竿  效能不同凡響 SAMSUNG XP941 128GB評測
也獲得5011的高分。


AnvilBenchmark
Incompressible
[XF] 傳輸極限標竿  效能不同凡響 SAMSUNG XP941 128GB評測
獲得4056的高分。

0fill模式
[XF] 傳輸極限標竿  效能不同凡響 SAMSUNG XP941 128GB評測
獲得3951的高分。


TxBENCH
[XF] 傳輸極限標竿  效能不同凡響 SAMSUNG XP941 128GB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讀取最高達1039MB/s左右,寫入也有471MB/s左右。


 結語 
小結:SAMSUNG XP941 128GB的產品效能較一般採用SATA介面SSD高出不少,價位雖高,但效能表現確實十分驚人,ATTO測試讀取最高有突破1040MB/s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突破470MB/s的效能,讀取及寫入的傳輸速度都非常亮眼,IOPS效能表現也是相當亮眼,達104,500之譜。追求極致效能及較大使用容量的使用者,確實可以參考這款SSD產品,並建議可以採購256GB以上的型號為主,畢竟這樣的單位容量對上實際售價相對實惠些。另外透過測試可以發現韌體的效能明顯差異,建議入手後將韌體適度更新,會取得更佳的效能表現。Plextor獨家TrueSpeed實境效能技術,讓使用者有最好的使用體驗,並且讓消費者於享受SSD的效能表現時,用料選擇也是讓消費者對產品的可靠度也能有所信賴,SandForce和Marvell兩大陣營SSD控制器可說是各有優缺點,其他市占率較小的控制器,回歸到價格面其表現其實也算不錯,依然期待SSD產品間的殺價競爭能持續降至讓更多使用者滿意的價位,讓消費者有福氣輕鬆享受SSD的效能表現,當然SSD產品入手後就是找個時間進行安座大典,然後享受SSD的傳輸快感囉!!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Z97在5月11日正式解禁發布了,雖然與原先Z87架構差距不算太大,畢竟這也是配合Haswell Refresh處理器主力晶片組產品,如無意外Haswell Refresh確定將在今(2014)年6月Computex展前正式發表,Intel 新一代9系列晶片組中的首款產品名為“Z97”搭配Intel新一代Haswell Refresh處理器,已經正式出貨提供給各大板卡廠生產主機板,也意味著,是的I老大又要出招了,Intel Tick-Tock(新工藝/新架構交替發展策略)戰略可說是發展的相當成功,這次1150平台推出小幅度升級版後確實再次將產品效能做一定程度的推升,也穩定的領先對手,這次主力戰將為Z97系列晶片組是Intel新一代CPU(Haswell-Refresh)1150腳位在2014年晶片組主流&效能主力產品,Intel Refresh處理器其中的HD4K系列內建顯示功能也是相當令人期待,Z97身為搭配新一代Haswell Refresh處理器9系列晶片組主推的產品系列,提供1組M.2、6組SATA 6G、PCI-E 3.0,內建6組USB3.0,Z97一樣提供對Intel RST技術和Smart Response Technology技術的支援,近期應該可以看到由各大板卡廠針對不同等級的產品線所推出的主機板陸續上市搶佔先機,Z97也支援K系列CPU的倍頻調整功能,同樣支援內部整合顯示核心輸出以外(可開啟編解碼加速引擎),也能完整提供調整倍頻的功能,滿足玩家在超頻方面的需求

主機板大廠-ASUS依據主流市場的需求的推出更具特色的主機板,搶攻各位玩家口袋中的小朋友,積極推出以Intel Z97晶片組打造價位實在、規格、功能及用料都具競爭力的ATX主機板,支援INTEL LGA1150腳位Haswell Refresh CPU產品線,第一波推出的Z97主機板群Maximus VII Hero、Maximus VII Gene、Maximus VI Ranger(新型號)、Z97-DELUXE、Z97-PRO WiFi OC、Z97-PRO、Z97-A、Z97I PLUS、Sabertooth Z97 MK I(搭載ARMOR裝甲)、Sabertooth Z97 MK 2、Gryphon Z97及Gryphon Z97 ARMOR EDITION等。這次也針對之前相當受到好評的SSD SECURE ERASE、ROG RAMDISK、SONIC RADAR  II等軟體加值技術予以強化,另外也推出新一代的軟硬體技術如KeyBot、LANGuard、SupremeFX、GAME FIRST III(ASUS自行研發)、SONIC SENSEAMP、SONIC SOUNDSTAGE、SONIC STUDIO等,整體介面更為簡潔直覺實用,透過軟硬體的搭配以期將Intel LGA1150腳位Haswell-Refresh CPU產品效能完美結合並完整發揮,以下介紹ASUS在Z97晶片組的中高階ATX ROG主機板產品Maximus VII Ranger的效能及面貌。


 主機板包裝及配件 
外盒正面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產品的設計外包裝,近期ASUS ROG產品線的一貫產品設計風格,給予玩家熱血風格設定。


敗家之眼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原廠技術特點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採用Z97晶片組,支援22nm世代的Core i核心LGA1150腳位的i3/i5/i7的CPU,支援4K顯示輸出能力,另外也支援AMD CrossFireX和 NVIDIA SLI技術。


產品簡介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有簡單的多國語言介紹,比較可惜是沒有繁體中文的介紹。


盒裝出貨版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其實在正式發表前,通路上已經買得到的產品囉!!


高階產品常見掀蓋式展示設計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內頁技術特點介紹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這次也針對之前相當受到好評的SSD SECURE ERASE、ROG RAMDISK、SONIC RADAR  II等軟體加值技術予以強化,另外也推出新一代的軟硬體技術如KeyBot、LANGuard、SupremeFX、Game First III、SONIC SENSEAMP、SONIC SOUNDSTAGE、SONIC STUDIO等技術特點作介紹。


外盒背面圖示產品支援相關技術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圖示新一代的軟硬體技術如KeyBot、SupremeFX、Game First III及SONIC RADAR  II等功能。


開盒及主機板配件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主機板相關配件分層包裝。


配件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配件有SATA排線4組、後檔板、說明書、SLI橋接排線、Q Connector、標籤貼紙及驅動光碟等。


 主機板 
主機板正面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這張定位在身為Z97中高階的產品,提供3組 PCI-E 16X(實際最高傳輸頻寬依序為16X@Gen3、8X@Gen3、4X@Gen2)及3組PCI-E 1X@Gen2插槽供擴充使用,4DIMM雙通道DDR3、8CH的音效輸出、Intel I218V Gigabit網路晶片、擁有不錯的散熱設計、除了音效採用ELNA製品長效電解電容外,均為黑金固態電容,整體用料部分CPU供電設計採用8相,MOS區加以散熱片抑制MOS負載時溫度,CPU端12V輸入使用8PIN,並提供6組風扇電源端子(支援PWM及DC模式調整)主機板上提供6組SATA3(均為原生),此外整體配色採用黑紅配色做為搭配,產品質感還是相當不錯。


主機板背面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主機板CPU底板使用金屬製防彎背板,MOS區及PCH晶片組散熱器使用螺絲鎖固,MOS區背面也加上背板強化。


PCB SupremeFX Shielding 技術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隔絕類比與數位訊號,可有效減少噪音干擾。


主機板IO區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如圖,有1組PS2鍵盤滑鼠共用端子(這次ROG系列,因應使用者需求都加回來了)、2組USB2.0、1組Gb級網路、4組USB3.0、光纖輸出端子、BIOS Flash Back及音效輸出端子(鍍金處理)。視訊輸出端子有DVI、HDMI及D-SUB各1組。


黑化的IO擋版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這樣的IO配色搭配上主機板,色調更為一致。


CPU附近用料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屬於8相設計的電源供應配置,主機板採用長效黑金固態電容,MOS區也加上散熱片加強散熱(一樣具有強烈的ROG系列設計風格),CPU側 12V採用8PIN輸入及1組CPU PWM風扇端子。支援4DIMM的DDR3模組,電源採24PIN輸入。
外觀處理部分將扣具黑化,PCB也採用消光黑設計,讓整體質感更為提升。


主機板介面卡區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提供3組 PCI-E 16X(實際最高傳輸頻寬依序為16X@Gen3、8X@Gen3、4X@Gen2)及3組PCI-E 1X@Gen2插槽供擴充使用,這樣配置對ATX主機板使用者來說屬於常見也夠用的設計,插槽也採用頗受好評的海豚尾式卡榫。PCH散熱片質感相當不錯,也藉由加大散熱片的面積,強化主機板上熱源的控制能力。


IO裝置區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提供6組SATA 6G(均為原生)、內部提供1組USB3.0 19Pin內接擴充埠,總計USB3.0有6組,2.0有7組)可擴充至13組,Keybot控制開關、Clear CMOS開關、SONIC SOUNDSTAGE控制開關及面板前置端子亦放置於本區。


開關區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除了提供電源啟動、RESET開關、Mem OK、DEBUG LED等。


PCI-E 1X 缺口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針對挖礦機需求,傳輸頻寬無需太高,可以安裝多達6張的單SLOT介面卡。


上機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展露ROG系列王者霸氣。


 主機板上控制晶片及擴充子卡 
Z97晶片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供電設計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採用自家的Digi+ VRM控制晶片,MOSFET採用TI 87350D,屬於8相設計的電源供應配置,也是屬於新一代進化版數位供電設計,針對效能、節能、數位供電、系統散熱及應用程式做同步優化的技術。


視訊控制晶片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採用asmedia ASM1442K製品。


網路晶片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網路晶片採用Intel新推出的1 Gbps級網路晶片I218V控制晶片,實測優異的傳輸效能,是ASUS持續使用的原因。


環控晶片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環控晶片採用nuvoTon製品。


ROG控制晶片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KeyBot控制晶片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讓使用者僅需使用簡易的USB鍵盤就能輕鬆擁有電競鍵盤的功能。


SupremeFX 音效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控制晶片採用REALTEK ALC1150,採用ELNA電解電容及EMI防護罩,噪訊比高達115dB SNR,音效電容則是採用ELNA製白金等級音效專用電解電容,SONIC SENSEAMP技術,可主動偵測使用者耳機阻抗,調整較適合使用者耳機的輸出。


採用M.2插槽(也稱NGFF)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下一世代小型裝置主推的高速傳輸介面,M7R支援2280及2260長度的裝置。


PCI-E 3.0頻寬管理晶片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採用asmedia ASM1480控制晶片。


 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4770K ES
RAM:Panram Light Sword DDR3 2400 4GX2(XPM Profile1@DDR3 2400)
MB:ASUS Maximus VII Ranger
VGA:AMD R9 290X 4G
HD:Kinston SSDNOW V300 120G(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MaxxPI&MaxxPIM2M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MaxxMIPS及MaxxFLOPS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HWiNFO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WIN8 效能評分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壓縮效能測試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CINBENCH R10 X64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CINBENCH R11.5 X64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PCMARK 7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PCMARK 8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3DMARK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3DMARK 03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3DMARK 06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3DMARK VANTAGE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3DMARK 11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FURMARK 1.10.6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DirectComputeBenchmark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COMPUTE MARK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STREET FIGHTER4 Benchmark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MHF Benchmark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MHF Benchmark絆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MHF Benchmark 3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BIO5 Benchmark
DX9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BIO5 Benchmark
DX10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BIO6 Benchmark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DEVIL MAY CRY4 Benchmark
DX9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Final Fantasy XIV  Benchmark High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Final Fantasy XIV ARELIM REBORN  Benchmark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PSO2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HEAVEN BENCHMARK 3.0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Valley BENCHMARK 1.0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9 TESTA 1920*1200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9 TESTB 1920*1200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11 TESTA 1920*1200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11 TESTB 1920*1200
[XF] Z97遊俠率先掠陣 搶佔電競先機 ASUS ROG Maximus VII Ranger 評測


使命招喚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