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2013)年第3季Intel就已經推出M.2相關的SSD產品,只是受限於當時擁有M.2傳輸介面的主機板不多,實際上要在市面上看到M.2介面的SSD產品是相當困難的,加上採用SandForce SF-228X系列控制器的M.2 SSD實際上使用的傳輸頻寬仍是SATA 6.0 Gb/s,對於效能提升部分幫助有限,確實讓M.2的推廣上有點困難,不過這點在Intel 新一代9系列晶片組中的首款產品名為“Z97”搭配Intel新一代Haswell Refresh處理器已經正式發表之後,屬於Z97等9系列晶片組特點之一就是原生的M.2傳輸介面,其傳輸速度可以提供提供高達10Gb/s傳輸頻寬已然解決。而胃口被平價SSD效能養壞的使用者,應該不會滿足於平價SSD產品的120/128GB的容量吧!!尤其256G的SSD價格已慢慢降到使用者可以接受的價位,想當初Intel推出40G的X25-V系列剛面市之時,也是讓許多玩家趨之若鶩,紛紛敗個一兩顆來玩或組個RAID0加速一下,提升當時個人電腦系統中較弱的存取速度,有玩過的玩家應該也是能感受到系統效能提升之感,現在的SSD產品市場也差不多符合這樣的條件,120/128GB的平價級SATA3產品,不僅價格已進入甜蜜區間,單顆多在2K左右的價位,效能更是令人不可忽視,也就是因為固態碟(SSD)存取效能性能極佳,也隨著市場接受度越來越高,廠商不斷的研發新控制晶片及利用SSD體積較為迷你的先天優勢,Intel也早已針對SSD推出一系列產品(例如X25系列,520系列,320系列,330系列等),也獲得市場不錯的反應,也會針對市場的需求提升產品的效能及規格,Intel SSD 530 M.2 180GB是採用新的M.2傳輸介面。一樣選用LSI(SandForce 控制器 SF-2281系列控制器),搭配Intel 20nm最新製程NAND FLASH(3K/PE抹寫次數)顆粒,一樣是屬於5系列的SSD產品,原廠提供5年的保固服務,單顆效能已經接近SATA 6Gb/s傳輸介面極限,效能實測存取效能為讀取540MB/s、寫入490MB/s,也支援AES-256加密技術,IOPS成績表現也不差,也因此獲得市場相當多的好評價,以下就分享Intel SSD 530 M.2 180GB的效能表現吧!!


原廠規格
[XF] 布局機先 M.2傳輸介面效能新體驗 Intel SSD 530 M.2 180GB評測


 Intel SSD 530 M.2 180GB 外包裝 
Intel SSD 530 M.2 180GB套件總成
[XF] 布局機先 M.2傳輸介面效能新體驗 Intel SSD 530 M.2 180GB評測
原廠環保紙盒包裝,Intel SSD 530 M.2 180GB 固態碟國內已有代理商引進,有興趣可以到網路上搜尋一下販售的店家。


Intel SSD 530 M.2 180GB外包裝內部
[XF] 布局機先 M.2傳輸介面效能新體驗 Intel SSD 530 M.2 180GB評測
基本上為防靜電袋。


防靜電袋包裝
[XF] 布局機先 M.2傳輸介面效能新體驗 Intel SSD 530 M.2 180GB評測
採用防靜電袋保護。


SSD的保護
[XF] 布局機先 M.2傳輸介面效能新體驗 Intel SSD 530 M.2 180GB評測
塑膠外盒保護


 Intel SSD 530 M.2 180GB 
Intel SSD 530 M.2 180GB
[XF] 布局機先 M.2傳輸介面效能新體驗 Intel SSD 530 M.2 180GB評測
Intel SSD 530 M.2 180GB採用M.2傳輸介面(實際上傳輸頻寬為SATA 6.0 Gb/s),正面共有3顆NAND FLASH顆粒及1組SSD的主控制器,扣除OP空間後組成180G的容量,符合M.2 2280(M.2 80mm)規範產品。


Intel SSD 530 M.2 180GB背面
[XF] 布局機先 M.2傳輸介面效能新體驗 Intel SSD 530 M.2 180GB評測
通過相關的安規及認證。


控制器
[XF] 布局機先 M.2傳輸介面效能新體驗 Intel SSD 530 M.2 180GB評測
Intel BF29AS41BB0 SSD控制器(不過基本上是LSI技術提供,加上LSI已經收購SandForce,然後安華高科技(Avago)也全面收購LSI,推估控制器應該仍是基於 SF-2281 B02製程的製品)。


NAND FLASH顆粒
[XF] 布局機先 M.2傳輸介面效能新體驗 Intel SSD 530 M.2 180GB評測
採用Intel 20nm MLC 29F64B08PCMF2顆粒,同步顆粒,耐久度為3K/PE平均抹寫次數。


 效能測試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平台部分
CPU:Intel Celeron G1840
RAM:Kingston HyperX Fury 1866 8G@1866 CL10-11-10-30
MB:ASRock Z97 Extreme6
VGA:Intel HD Graphics
HD:Kingston HyperX 3K SSD 120G(系統碟)+Intel SSD 530 M.2 180GB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HDTUNE
讀&寫測試
[XF] 布局機先 M.2傳輸介面效能新體驗 Intel SSD 530 M.2 180GB評測
Intel SSD 530 M.2 180GB表現相當不錯,讀取速度及存取速度也相當快平均分別在502MB/s及338MB/s,搜尋時間不到0.3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IOPS測試&額外測試&檔案效能
[XF] 布局機先 M.2傳輸介面效能新體驗 Intel SSD 530 M.2 180GB評測


AS SSD BENCHMARK
[XF] 布局機先 M.2傳輸介面效能新體驗 Intel SSD 530 M.2 180GB評測
IOPS表現不錯,讀取及寫入均有51000以上的成績,總體成績也有700分以上的表現,可以歸類為中階效能等級的SSD產品,搜尋時間也相當快,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TTO
[XF] 布局機先 M.2傳輸介面效能新體驗 Intel SSD 530 M.2 180GB評測
效能表現,單顆讀取最高有突破549MB/s,寫入效能部分突破523MB/s,基本上讀取及寫入速度與原廠規格相符。


CrystalDiskInfo
[XF] 布局機先 M.2傳輸介面效能新體驗 Intel SSD 530 M.2 180GB評測


CrystalDiskMark
[XF] 布局機先 M.2傳輸介面效能新體驗 Intel SSD 530 M.2 180GB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不錯,因為採用壓縮技術,如果選用其他壓縮演算法測試,讀取最高達491MB/s左右,寫入也有突破483MB/s左右,基本上讀取及寫入速度與原廠規格相符。


AIDA 硬碟測試
[XF] 布局機先 M.2傳輸介面效能新體驗 Intel SSD 530 M.2 180GB評測
讀取速度也相當快最高達到500MB/s左右,整體搜尋時間約在0.15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JA TEST
[XF] 布局機先 M.2傳輸介面效能新體驗 Intel SSD 530 M.2 180GB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讀取最高達489MB/s左右,寫入也有469MB/s左右。


PCMARK Vantage
[XF] 布局機先 M.2傳輸介面效能新體驗 Intel SSD 530 M.2 180GB評測
也獲得31664的成績。


PCMARK 7
[XF] 布局機先 M.2傳輸介面效能新體驗 Intel SSD 530 M.2 180GB評測
也獲得5374的高分。


PCMARK 8
[XF] 布局機先 M.2傳輸介面效能新體驗 Intel SSD 530 M.2 180GB評測
也獲得4870的成績。


AnvilBenchmark
Incompressible
[XF] 布局機先 M.2傳輸介面效能新體驗 Intel SSD 530 M.2 180GB評測
獲得3298的高分。

0fill模式
[XF] 布局機先 M.2傳輸介面效能新體驗 Intel SSD 530 M.2 180GB評測
獲得4063的高分。


TxBENCH
[XF] 布局機先 M.2傳輸介面效能新體驗 Intel SSD 530 M.2 180GB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不錯,讀取最高達485MB/s左右,寫入也有265MB/s左右。


 結語 
小結:Intel SSD 530 M.2 180GB的產品效能較傳統硬碟高出不少,體積更是迷你不少,整體存取效能相當亮眼,ATTO測試讀取最高有突破549MB/s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突破520MB/s的效能。整體來說各家的控制器各有優缺點,Intel SSD 530 系列就是原廠針對希望有較長保固及高品質用料的使用者需求所推出,讓消費者於享受SSD的效能表現時,對產品的可靠度也能有所信賴,雖然FLASH的顆粒等級改為20nm連帶的也會影響寫入次數及壽命,不過FLASH顆粒等級仍是維持在資料平均寫入3000次以上,5年的保固內如果產品有問題可透過Intel的保固進行處理,Intel的服務向來是讓使用者所樂道,相信這時就是Intel展現其產品品質的時候了,以上提供給各位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G行動網路已然推出,不過涵蓋範圍並不廣泛的現在,一般使用者大多還是使用到3G行動網路的機會較高,加上家裡人手一機的智慧型手機或是平板電腦大概是很常見的畫面,不過國內3.5G的傳輸速度老實說不是那麼穩定,加上傳輸高數據量的資料時,例如高畫質的影片上傳或是下載,更新韌體、更新系統軟體、下載圖資等網路運用,傳輸的速度應該會讓使用者吐血,等待的時間可能也是會讓使用者受不了,所以將家裡的固網透過無線基地台的分享,讓使用者也可以享受固網的高速傳輸能力,雖然目前寬頻速度還未跟上國外主流,但第一大固網業者也至少推出100M/100M的光世代,價位也僅需1.3K有找,最近也推出300M/100M的方案,算是可以接受的進步了,當然期待對稱式1Gbps的光世代能儘早推出,也能推出國人可以接受的價位,話說回來,透過無線基地台使用者上網速度就不會受限於3G的有限速度,避免遇有鄰近使用者多的時候,大家還要搶頻寬的噩夢可以稍解,盡情享受智慧型手持裝置的便利,可以進行更新資料、瀏覽網頁、看影片、同步裝置資料,盡情享受無線裝置的便利性。另外市面上支援802.11ac的高速無線網路基地台也越來越多,國內的廠商或代理商當然也推出或引進許多款式機種可以提供消費者選擇,其中NETGEAR R6300V2 無線基地台就是受到許多消費者肯定的機種,也特別支援facebook Wi-Fi功能,這次有幸在活動中抽到,以下是簡單的開箱分享!!


 NETGEAR R6300V2包裝 
NETGEAR R6300V2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圖示產品的外觀,可以了解產品的特色並兼具簡單易用的訴求,產品的訴求就是高速穩定易用的無線網路基地台。


NETGEAR R6300V2外包裝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公司貨包裝。


產品特色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提供802.11ac+n,雙頻1300M(5GHz)+450M超極速(2.4GHz)共1750M。


Beamforming+技術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除了Beamforming+技術,也提供APP下載及圖示介紹支援的技術。


規格及外觀介紹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產品安規及產地標示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越南製品。


產品外包裝背面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產品的特色介紹、安裝使用方式及圖示產品各項特色。除了直接支援APPLE及Android兩大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無線網路802.11ac部分最高可達1300Mbps,802.11n最高可達450Mbps,有線網路則為1Gbps,產品代理商提供1年的保固。


內部包裝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打開後可以看到無線基地台,也可以看到內部保護還算不錯。


 NETGEAR R6300V2無線基地台 
NETGEAR R6300V2無線基地台及配件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由一個無線基地台、說明書、保固說明、網路線及變壓器。


說明書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提供正體中文的產品使用安裝介紹。


網路線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提供1組Cat.5e規格的網路線。


變壓器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配合無線基地台的顏色,配色具有整體性,輸出規格輸入為通用電壓,輸出為12V,2.5A。


膠膜保護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除了有外交套之外,正面有膠膜保護,避免刮傷。


外膠套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可以辨明是否為拆封過的產品。


NETGEAR R6300V2無線基地台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正面有無線基地台連接狀態的指示LED訊息、SSID及密碼。


基地台SSID及預設連線金鑰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NETGEAR R6300V2無線基地台背面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大量的散熱孔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除了能有效增加產品的散熱能力,也提升產品的外觀質感。


側邊連接埠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WPS按鈕,1組USB2.0、Wifi開關另外也開有散熱孔。


相關連接孔位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一側具有4組1Gbps LAN Port、1組WAN Port、1組USB3.0連接埠、Reset開關及電源接頭等。


NETGEAR R6300V2無線基地台底部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附有橡膠腳墊,讓基地台穩定性提高不少,另外也有機器的基本資訊及SSID及密碼。


 NETGEAR R6300V2無線基地台管理介面 
更新設置中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自動設定中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自動設定完成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也顯示無線網路SSID及金鑰。


設定完成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產品特色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管理介面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雖有多國語言,僅有簡體中文是較為可惜之處。


韌體升級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輕鬆就能升級到最新的韌體,也會顯示韌體更新內容。


升級中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升級完成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網路設定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無線網路設定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已連接設備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ReadyShare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讀取及使用已安裝在USB埠之設備


訪客網路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進階設定頁面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設置精靈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WPS連線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網路進階設定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Qos設定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USB裝置設定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USB裝置進階設定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媒體服務設定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進階設定頁面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無線網路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Facebook Wifi連線設定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R6300V2提供Facebook打卡後就能Wifi連線功能,對於店家是種有效的加值服務。


  NETGEAR R6300V2 傳輸效能測試 
實際傳輸檔案測試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透過Lan Port進行測試,平均寫入速度107.75MB/sec左右,效能表現算是相當不錯。


實際傳輸檔案測試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透過Lan Port進行測試,平均讀取速度82.25MB/sec左右,效能表現算是不錯。


實際傳輸檔案測試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目前個人使用中華電信光世代100M/40M+MOD服務,就實測來說,已達基本值。


對照WS880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也是差不多的表現。


手機Speed Test連線測速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同一間房間使用Sony Z Ultra連上NETGEAR R6300V2進行網路測速,就實測而言2.4GHz下載速度沒有達到滿速(個人使用中華電信光世代100M/40M),2.4GHz上傳及5GHz上下傳則是接近額定速度。其中5GHz頻段(802.11ac),連線速度約在325Mbps,2.4GHz頻段,連線速度約在72Mbps。


NETGEAR R6300V2 USB3.0埠傳輸速度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下載速度約在31.9MB/sec左右,效能表現算是可以,但以目前無線基地台附加的USB3.0傳輸速度而言算是中等水準。


NETGEAR R6300V2 USB3.0埠傳輸速度
[XF] 熱銷經典 加值功能 實用美學 NETGEAR R6300 V2 無線基地台簡測
上傳速度約在25MB/sec左右,效能表現算是可以,但以目前無線基地台附加的USB3.0傳輸速度而言算是中等水準。


 結語 
小結:測試結果發現NETGEAR R6300V2表現相當不錯,雙頻分流(2.4GHz:一般上網/收發Email,5GHz:線上遊戲/無線高畫質影音播放)更顯重要。NETGEAR R6300V2雙頻ac級無線網路寬頻分享器,同時支援2.4GHz/5GHz,無線傳輸速率可達450Mbps+1300Mbps,有線的部分也提供1Gbps的有線網路連接埠,使用者可透過分流機制,需要大流量低干擾且穩定的無線網路傳輸就使用5GHz頻率,一般的網路應用就使用2.4GHz頻率就可以有效發揮無線分享器的最大效益。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ntel 新一代9系列晶片組中的首款產品名為“Z97”搭配Intel新一代Haswell Refresh處理器已經正式發表,Intel Tick-Tock(新工藝/新架構交替發展策略)戰略可說是發展的相當成功,這次1150平台推出小幅度升級版後確實再次將產品效能做一定程度的推升,也穩定的領先對手,這次主力戰將為Z97系列晶片組是Intel新一代CPU(Haswell-Refresh)1150腳位在2014年晶片組主流&效能主力產品,Intel Refresh處理器其中的HD4K系列內建顯示功能也是相當令人期待,Z97身為搭配新一代Haswell Refresh處理器9系列晶片組主推的產品系列,提供1組M.2、6組SATA 6G、PCI-E 3.0,內建6組USB3.0,為了突破採用傳統的SATA傳輸介面的SSD產品最高傳輸速度限制,繼而研究推出新的傳輸介面規範就是SATA Express,可惜這次Z97並未列為原生的傳輸介面,主機板廠多只能透過第3方晶片來提供。這次屬於原生的M.2傳輸介面傳輸速度也是相當快,兩者同樣可以提供提供高達10Gb/s傳輸頻寬,而胃口被平價SSD效能養壞的使用者,應該不會滿足於平價SSD產品的120/128GB的傳輸速度吧!!ASRock Z97 Extreme6 擁有原廠研發的「超級 M.2 PCIe Gen3 x4」插槽,它擁有創新性的特殊電路設計,傳輸路徑跳過頻寬較低的晶片組,直接連接 CPU,路徑大幅縮短,降低訊號延遲,同時使用比一般 M.2 大一倍的 PCIe Gen3 x4 通道,擁有高達 32Gb/s 的驚人頻寬,提供儲存裝置更高的讀寫效能及傳輸頻寬,以下是簡單的效能測試。


 主機板外盒 
ASRock Z97 Extreme6外盒正面
[XF] 架構微調增添硬體功能 再展別出心裁設計 ASRock  Z97 Extreme6評測
以超合金電感搭配黑色底為封面產品的設計外包裝,與以往Z87系列主機板A-Style路線有所不同,是Z97新系列主機板特有設計。ASRock Z97 Extreme6採用Intel Z97晶片組,屬於LGA1150腳位,記憶體使用DDR3規格,可支援Intel新一代Haswell處理器,Windows 8.1也已經READY,支援AMD CrossFireX 和 NVIDIA SLI技術、HDD Saver、APP Shop、天籟美聲二代、Ultra M.2及DTS Connect音效技術。


外盒背面圖示產品支援相關技術
[XF] 架構微調增添硬體功能 再展別出心裁設計 ASRock  Z97 Extreme6評測
包括支援LGA1150腳位CPU、Z97晶片組主機板、技術、規格,並以簡單圖示簡介主機板支援的功能跟特色,除原有數位供電設計、DTS Connect音效技術外這次新增優質合金電感、雙層堆疊 MOSFET、次世代 MOS、Nichicon 12K 白金電容、亮黑PCB、HDD Saver、APP Shop、天籟美聲二代、Ultra M.2、Purity Sound 115dB 天籟美聲二代技術、大面積的鋁製散熱片等,讓使用者快速透過簡圖了解主機板的特色。


開盒及主機板配件
[XF] 架構微調增添硬體功能 再展別出心裁設計 ASRock  Z97 Extreme6評測

[XF] 架構微調增添硬體功能 再展別出心裁設計 ASRock  Z97 Extreme6評測
完整實用的配件,配件有驅動光碟、SATA 6G排線4組、SLI橋接器、IO檔板、HDD Saver技術SATA POWER線及說明書等。


 主機板 
主機板正面
[XF] 架構微調增添硬體功能 再展別出心裁設計 ASRock  Z97 Extreme6評測

[XF] 架構微調增添硬體功能 再展別出心裁設計 ASRock  Z97 Extreme6評測

[XF] 架構微調增添硬體功能 再展別出心裁設計 ASRock  Z97 Extreme6評測
這張定位在中高階Z97主機板,主機板電容採用主打超合金用料設計(優質合金電感、雙層堆疊 MOSFET、次世代 MOS、Nichicon 12K 白金電容),音效電容則是採用Nichicon Fine Gold 系列專業音效電容,主機板設計是以優質用料的定位給予使用者,Z97晶片與MOS區分別以大面積鋁質散熱片加強散熱,使MOS負載時溫度降低,提高系統穩定度。供電設計採用12相數位供電設計,CPU端使用8PIN輸入,並提供6組風扇電源端子(2組PWM,4組小3PIN)主機板上提供10組SATA3(其中包含1組SATA Express、6組原生SATA3及4組由asmedia ASM1061晶片提供)及2組M.2(1組Ultra M.2、1組M.2),此外整體配色採用黑藍配色相當具有高階產品質感。


Z97 Extreme6主機板上散熱片
[XF] 架構微調增添硬體功能 再展別出心裁設計 ASRock  Z97 Extreme6評測
質感相當不錯,也藉由加大散熱片的面積,強化主機板上熱源的控制能力。


主機板背面
[XF] 架構微調增添硬體功能 再展別出心裁設計 ASRock  Z97 Extreme6評測
主機板CPU底板使用金屬製防彎背板,Z87晶片組及MOS散熱器散熱器也採用螺絲鎖固。
音效強化設計,採用PCB板與主機板其他部分做區隔,可強化音質。


主機板IO區
[XF] 架構微調增添硬體功能 再展別出心裁設計 ASRock  Z97 Extreme6評測
如圖,有1組PS2鍵盤、1組Intel Gb級網路、1組Realtek Gb級網路、1組DVI、1組HDMI輸出、1組DisPlay Port輸出、1組ESATA、6組USB3.0、Clear COMS、1組光纖輸出及音效輸出端子。


CPU附近用料
[XF] 架構微調增添硬體功能 再展別出心裁設計 ASRock  Z97 Extreme6評測
屬於12相數位供電設計的電源供應配置,除了音效電容外全板採用亮金色固態電容,MOS區也都加上散熱片加強散熱,
CPU側 12V採用8PIN輸入及1組PWM(1組CPU用)+1組風扇端子,另外也提供1組內接USB母接頭,方便使用者作舊款基殼內部連接或是裸測時可直接傳輸資料之用。主機板記憶體及電源輸入,則是支援4DIMM的DDR3模組,電源採24PIN輸入,另外也有2組前置19Pin USB3.0連接端子(內部共有4組USB3.0)。USB可擴充至17組,除了提供電源啟動、重置開關、清除CMOS開關外另外也設有雙BIOS及DEBUG燈。


主機板介面卡區
[XF] 架構微調增添硬體功能 再展別出心裁設計 ASRock  Z97 Extreme6評測
提供3組PCI-E 16X,前2組PCI-E 16X組成SLI或CrossFireX平台為8X+8X)、另1組PCI-E 16X(實際為4X)、2組PCI-E 1X,這樣配置對使用者來說對PCI-E介面卡越來越多的情形下,可說是因應市場需求。PCI-E x16插槽採用海豚尾式的卡榫,安裝固定顯示卡時相當穩固,移除顯示卡也相當簡便。


內接裝置區
[XF] 架構微調增添硬體功能 再展別出心裁設計 ASRock  Z97 Extreme6評測
提供10組SATA 6G(1組SATA Express,靠近記憶體端4組為外接asmedia 1061晶片擴充,下方6組為原生)。


 主機板用料 
Z97晶片
[XF] 架構微調增添硬體功能 再展別出心裁設計 ASRock  Z97 Extreme6評測


UltraM.2及M.2傳輸介面
[XF] 架構微調增添硬體功能 再展別出心裁設計 ASRock  Z97 Extreme6評測


電源管理晶片
[XF] 架構微調增添硬體功能 再展別出心裁設計 ASRock  Z97 Extreme6評測
intersil 6379製品電源管理組合,12相數位電源供應的核心。


USB3.0、USB3.0 HUB晶片及視訊訊號處理晶片
[XF] 架構微調增添硬體功能 再展別出心裁設計 ASRock  Z97 Extreme6評測
USB3.0控制晶片採用asmedia 1042E晶片組,HUB晶片採用asmedia 1074晶片組1組,主機板上有2組黑色USB3.0內接擴充接頭。
視訊訊號處理晶片採用asmedia ASM1442K。


音效晶片及環控晶片
[XF] 架構微調增添硬體功能 再展別出心裁設計 ASRock  Z97 Extreme6評測

[XF] 架構微調增添硬體功能 再展別出心裁設計 ASRock  Z97 Extreme6評測
音效晶片採用Realtek ALC1150晶片,提供Purity Sound 天籟美聲二代結合幾項硬體、軟體音頻方案和技術,滿足最挑剔的音頻發燒友的需求。Realtek ALC1150 音源晶片支援 7.1 聲道高保真 HD 音效,差分放大器支援 115dB 信噪比數模轉換器,TIR 5532 優質耳放支援高達 600ohm 阻抗耳機、無電容 Direct Drive 技術、EMI 防護蓋和 PCB 隔離板,並支援 DTS Connect技術。環控晶片採用NUVOTON製品。


PCI-E頻寬切換晶片
[XF] 架構微調增添硬體功能 再展別出心裁設計 ASRock  Z97 Extreme6評測
採用TI製品的HD3SS3415 PCI Express Gen III控制晶片可提供4-Channel High-Performance Differential Switch功能。


2組Gb級網路晶片
[XF] 架構微調增添硬體功能 再展別出心裁設計 ASRock  Z97 Extreme6評測
網路晶片採用Intel新推出的1 Gbps級網路晶片I218-V控制晶片,支援家庭雲技術,另外1組為Realtek 8111GR控制晶片。 


SATA 6G控制晶片
[XF] 架構微調增添硬體功能 再展別出心裁設計 ASRock  Z97 Extreme6評測
1組asmedia 1061控制晶片,共可增加4組SATA 6G。


 效能測試 
上機測試
[XF] 架構微調增添硬體功能 再展別出心裁設計 ASRock  Z97 Extreme6評測


搭配G1840的效能測試可以參考這篇初階Haswell Refresh 實用輕省效能 Intel Celeron G1840評測


網友搭配Intel Core i5 4670K的不一樣的設計,ASROCK Z97 Extreme6測試


UltraM.2及M.2傳輸介面效能表現可以參考這篇創新突破 效益超群 ASRock Z97 Extreme6 Ultra M.2&M.2傳輸效能評測


 結語 
小結:這張Z97 Extreme6整體效能具有一定水準,用料及功能也維持近年來的水準,另外也新加入自主開發的技術,家庭雲技術,搭載 Intel 網卡,支援遠端喚醒功能,Purity Sound 天籟美聲二代採用Realtek ALC1150 晶片支援 7.1 聲道,115dB 信噪比,TIR 5532 優質耳放(OP)支援高達 600ohm 阻抗耳機、無電容 Direct Drive 技術、EMI 防護蓋和 PCB 隔離板,並支援 DTS Connect技術。,對於消費者的裝機需求已經考量在內,也提升主機板的整體用料設計,新增的UltraM.2及M.2傳輸介面效能確實不錯,也提供1組SATA Express,2組Gb級的網路卡等實用的軟硬體功能,這點確實要給ASRock一點肯定,除了CP值外也能提供與頂峰者相近的效能,給予消費者另一種不同的選擇,市面上上架價格也算平實,6K左右的價位也算合理,主機板採用12相數位供電設計,,保有相當不錯的超頻能力,以上提供給各位參考,感謝您的賞文。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代號 Devil's Canyon 的新版處理器[包含Core i7-4790K (4C8T、4.0GHz、8MB)、Core i5-4690K (4C4T、3.5GHz、6MB)及Pentium G3258 (2C2T、3.2GHz、3MB)]隨著Intel新一代Haswell Refresh處理器發表步調,隨後應運而生,Intel Tick-Tock(新工藝/新架構交替發展策略)戰略可說是發展的相當成功,這次1150平台推出小幅度升級版後確實再次將產品效能做一定程度的推升,也穩定的領先對手,這次主力戰將為Z97系列晶片組是Intel新一代CPU(Haswell-Refresh)1150腳位在2014年晶片組主流&效能主力產品,Intel Refresh處理器其中的HD Graphics系列內建顯示及硬解功能也是相當令人期待,Haswell Refresh 依據原廠規劃也將會在今年第2季陸續取代現有的 Haswell 處理器產品線,其中屬於高階定位的產品Intel Core i7 4790K處理器,預設時脈相較於舊款頂級產品4770K時脈也大幅上升至4.0GHz,Turbo Boost更可至4.4GHz之譜,可以預期預設效能將明顯增加,另外原廠對於CPU與上蓋間導熱介質也回應玩家使用心聲,採用更好的導熱介質,期待提供更好的工作溫度表現,也可以讓超頻的能力隨之提升,建議售價也是屬於10張小朋友多一些的價位,以下就簡單分享其外觀及效能。


規格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CPU規格及外觀 
Intel Core i7 4790K處理器正面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Intel Core i7 4790K處理器背面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與4770K之對照-正面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除了批號及標示時脈有所不同之外,餘大致相同。


與4770K之對照-背面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同樣採用LGA1150腳位,可以發現的是4790K的電容更多。


 4790K預設值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4790K ES@預設時脈
RAM:Panram Light Sword DDR3 2400 4GX2(XPM Profile1@DDR3 2400)
MB:ASUS Maximus VII Hero
VGA:AMD R9 290X 4G
HD:Intel SSD 530 180GB(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 CRYORIG R1空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MaxxPI&MaxxPIM2M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MaxxMIPS及MaxxFLOPS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HWiNFO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WIN8 效能評分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壓縮效能測試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CINBENCH R10 X64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CINBENCH R11.5 X64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PCMARK 7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PCMARK 8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3DMARK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3DMARK 03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3DMARK 06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3DMARK VANTAGE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3DMARK 11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FURMARK 1.10.6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DirectComputeBenchmark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COMPUTE MARK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STREET FIGHTER4 Benchmark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MHF Benchmark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MHF Benchmark絆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MHF Benchmark 3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BIO5 Benchmark
DX9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BIO5 Benchmark
DX10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BIO6 Benchmark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DEVIL MAY CRY4 Benchmark
DX9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Final Fantasy XIV  Benchmark High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Final Fantasy XIV ARELIM REBORN  Benchmark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PSO2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HEAVEN BENCHMARK 3.0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Valley BENCHMARK 1.0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9 TESTA 1920*1200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9 TESTB 1920*1200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11 TESTA 1920*1200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11 TESTB 1920*1200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使命招喚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勇者鬥惡龍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對照組-4770K預設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4770K ES@預設時脈
RAM:Panram Light Sword DDR3 2400 4GX2(XPM Profile1@DDR3 2400)
MB:ASUS Maximus VII Hero
VGA:AMD R9 290X 4G
HD:Intel SSD 530 180GB(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 CRYORIG R1空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MaxxPI&MaxxPIM2M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HWiNFO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WinRAR效能測試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CINBENCH R10 X64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CINBENCH R11.5 X64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CINBENCH R15 X64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PCMARK 8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PCMARK 7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3DMARK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3DMARK 03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3DMARK 06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3DMARK VANTAGE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3DMARK 11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FURMARK 1.13.0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DirectComputeBenchmark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ComputeMark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4790K超頻至4.6GHz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4790K ES@4.6GHz
RAM:Panram Light Sword DDR3 2400 4GX2(XPM Profile1@DDR3 2400)
MB:ASUS Maximus VII Hero
VGA:AMD R9 290X 4G
HD:Intel SSD 530 180GB(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 CRYORIG R1空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MaxxPI&MaxxPIM2M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HWiNFO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WinRAR效能測試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CINBENCH R10 X64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CINBENCH R11.5 X64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CINBENCH R15 X64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PCMARK 8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PCMARK 7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3DMARK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3DMARK 03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3DMARK 06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3DMARK VANTAGE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3DMARK 11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FURMARK 1.13.0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DirectComputeBenchmark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ComputeMark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4790K及4770K超頻至4.6GHz燒機溫度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4770K&4790K ES@4.6GHz 1.325V
RAM:Panram Light Sword DDR3 2400 4GX2(XPM Profile1@DDR3 2400)
MB:ASUS Maximus VII Hero
VGA:AMD R9 290X 4G
HD:Intel SSD 530 180GB(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 CRYORIG R1空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設定同樣電壓值並採用OCCT POWER模式進行20分鐘的燒機測試-如截圖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4770K 4個核心溫度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最高溫度約落在93℃左右,平均約在90℃左右。


4790K 4個核心溫度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XF] 點燃心中小惡魔 能效再創新巔峰  Intel Core  i7-4790K評測
最高溫度約落在83℃左右,平均約在80℃不到,由此可以發現4790K的導熱介質導熱能力確實有明顯改善,平均約有10-15℃左右,提供玩家及超頻愛好者新的選擇,不見得要開蓋就能挑戰更高的效能及時脈極限。


 結語 
小結:
這次Intel Core i7 4790K的預設效能部分可說是明顯提升,導熱介質導熱能力部分確實也發揮相當不錯的導熱效果,Devil's Canyon系列的3顆處理器正式上市後,應該會是玩家們眼中值得一玩得的逸品,一般使用者如有明顯效能需求者,其實4790K也是一顆值得考慮的CPU,預設時脈已高達4GHz,Turbo Boost更可達4.4GHz,已明顯高出4770K不少,當然4770K也是能超頻的,只是超頻能力就要看體質,4790K預設就提供給使用者更高的效能,價位也與4770K相同,建議原有對4770K有興趣的玩家,不妨等4790K上市,當然市售品上市之後的超頻能力也是取決於CPU本身的體質,希望大家屆時入手顆顆是大鵰!!超頻超翻天,以上測試提供給各位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炎炎夏日來臨,對付高階高TDP值的處理器免不了要靠高階的散熱器來解熱,舊款的LGA1366或是LGA2011的部分型號最高TDP已達130W之譜,此時原廠散熱器通常僅僅是夠用而已,或者說只能保證穩定而已,或是LGA1150腳位的Core i7 4770K及Core i5 4670K雖有附贈盒裝版風扇,也蠻多使用者預為了讓系統的效能發揮的淋漓盡致,會進行加壓超頻,此時最高功耗也慢慢向上推升,加壓超頻之後更是可以挑戰200W以上,所以有蠻多使用者,購入盒裝版本之CPU所搭配之散熱器通常是閒置不用的,在節能設計及風扇導入PWM設計上,溫度確實可以控制的相當漂亮,溫度及噪音也不算高,但是在系統全速運轉或是在玩遊戲、執行高負載程式時,這時通常或透過PWM風扇或主機板風扇轉速控制將CPU散熱器風扇轉速提高,加強散熱效率壓制溫度,除讓系統穩定外,也是避免系統因溫度過高而當機,不過有時因原廠散熱器搭配的風扇較小,或是整體壓制力較差,風扇運作在高轉速下,所產生的噪音及溫度壓制力其實都很難讓人滿意,所以市面上就有相當多的散熱器廠商推出採用散熱設計較好的產品,多採用熱導管、全銅或鍍鎳、增加散熱鰭片提高整體散熱面積、大風扇等,知名散熱解決方案的製造商 be quiet! 推出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產品。分別採用7支及6支高效6mm熱導管、特製12CM、14CM一吹一抽PWM風扇及單組14CM PWM風扇。搭配大面積的散熱鰭片,全面對應Intel新款LGA2011/1150及舊款1155/1156/775處理器,及AMD AM2、AM2+、AM3+、FM1、FM2及FM2+系列處理器,以下是產品的簡測。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散熱器套件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圖示產品的外觀,也可以看出產品的訴求就是高效能的散熱系統。


解熱能力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標示能對應的熱量,Dark Rock Pro 3散熱器為250W,Dark Rock 3為190W。


 be quiet! Dark Rock Pro 3散熱器套件外包裝 
Dark Rock Pro 3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鍍鎳黑化設計,質感確實不錯,搭載自家的SLIENTWINGS風扇,訴求低噪音及高相容性的散熱系統


Dark Rock Pro 3散熱器規格及介紹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可以了解產品的相關規格及支援的CPU,支援兩大平台的775/1155/1156/1366/2011通用的底座及AM2/AM2+/AM3/FM1/FM2/FM2+通用。具有12CM及14CM PWM風扇,最高轉速範圍為1400至1700轉之間。
產地一樣是世界工廠製品。


產品多國語言介紹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簡易安裝的散熱系統、低噪音及高相容性的散熱系統。


內包裝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內包裝蠻紮實的,減少組件損傷的可能,也讓使用者能快速安裝使用。


散熱器配件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強化背板、散熱器扣具、散熱膏、固定螺絲及說明書等,基本上參照說明書使用者就可以快速完成散熱器的安裝!!


 be quiet! 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 
be quiet! 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散熱器原始組成套件由雙塔型及雙風扇所組成,當然如果搭配上另一顆風扇就是三風扇組合。


散熱鰭片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相當密實的散熱鰭片,可有效強化散熱能力。


散熱器頂部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be quiet!字樣,深化產品印象。


散熱器底部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預先貼有保護膜,使用前記得先移除,並採用鍍鎳處理,共有7隻6mm的熱導管。


散熱器底部處理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雖未達到鏡面程度,但處理得算相當平整,也可看到熱導管與底座的接縫焊接確實。


雙PWM風扇接頭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可共用CPU風扇連接埠,主機板若提供第2組CPU風扇連接埠,也可直接安裝其上。


固定散熱器扣具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be quiet! Dark Rock 3 散熱器外包裝 
Dark Rock 3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鍍鎳黑化設計,質感確實不錯,一樣搭載自家的SLIENTWINGS風扇,訴求低噪音及高相容性的散熱系統


Dark Rock 3散熱器規格及介紹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可以了解產品的相關規格及支援的CPU,支援兩大平台的775/1155/1156/1366/2011通用的底座及AM2/AM2+/AM3/FM1/FM2/FM2+通用。具有12CM及14CM PWM風扇,最高轉速範圍為1400轉之間。產地一樣是世界工廠製品。


產品多國語言介紹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簡易安裝的散熱系統、低噪音及高相容性的散熱系統。


內包裝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內包裝蠻紮實的,減少組件損傷的可能,也讓使用者能快速安裝使用。


散熱器配件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強化背板、散熱器扣具、散熱膏、固定螺絲及說明書等,基本上參照說明書使用者就可以快速完成散熱器的安裝!!



 be quiet! Dark Rock 3 散熱器 
be quiet! Dark Rock 3 散熱器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散熱器原始組成套件由單塔型及單風扇所組成,當然如果搭配上另一顆風扇就是雙風扇組合。


散熱鰭片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相當密實的散熱鰭片,可有效強化散熱能力。


散熱器底部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預先貼有保護膜,使用前記得先移除,並採用鍍鎳處理,共有6隻6mm的熱導管。


散熱器底部處理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雖未達到鏡面程度,但處理得算相當平整,也可看到熱導管與底座的接縫焊接確實。



 安裝測試 
測試成員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散熱套件及ASUS Maximus VII Hero/Ranger及GIGABYTE G1.Sniper Z6(Intel Core i7 4790K已安裝)


安裝背板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依據CPU規格調整固定扣具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塗散熱膏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一般而言到這裡都是常見的散熱器安裝步驟,不過由於這兩款散熱器的固定方式容易被主機板上較高的MOS散熱器干涉到,而無法完整固定。


4個固定位置其1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可以發現縫隙非常小,基本上板手無法進入將螺絲鎖緊。


若以MOS散熱器較小的GIGABYTE G1.Sniper Z6主機板來測試
固定底板及螺絲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直接鎖固是沒問題的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4個固定位置基本上都不會干涉到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依照原廠安裝方式安裝即可。


但如果是ASUS Maximus VII Hero/Ranger這種MOS散熱器屬於較高的主機板產品呢,除了建議可以從主機板背面來鎖定之外,可能就必須要移除MOS散熱器才能安裝!!
由主機板背面固定的話,建議要先將螺絲鎖固在扣具上。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對準4個螺母依序鎖緊即可。


另外移除MOS散熱器安裝方式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當然要先將主機板上的MOS散熱片移除。


依據CPU規格調整固定扣具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安裝Dark Rock 3散熱器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對準扣具上的螺絲孔位放置。


Dark Rock 3干涉情形尚可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接著取出附贈的板手固定即可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完成散熱器的安裝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干涉部分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記憶體部分建議選用一般高度之記憶體,散熱片過高的記憶體可能就無法安裝,另外也可能影響第一個PCI-E擴充插槽的使用。


 Dark Rock 3上機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4790K ES
RAM:Panram Light Sword DDR3 2400 4GX2(XPM Profile1@DDR3 2400)
MB:ASUS Maximus VII Hero
VGA:HD4600
HD:Intel SSD 530 180GB(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使用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散熱系統
OS:WIN8.1 X64


待機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待機時穩定溫度介於33-36度之間。


跑完5分鐘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4個核心最高溫度為83度,可以明顯發現CPU溫度確實壓制的不錯,不過隨著風扇轉速提高,噪音值也稍微變高一些,但仍在可以接受範圍!!


跑完10分鐘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4個核心最高溫度為84度。


跑完17分鐘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經過2分多鐘的溫降,CPU溫度大約在35-38度之間。


溫度監控圖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4個核心最高溫度為84度。


此時系統負載功耗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大約186.7W左右。


 超頻至4.6G搭配Dark Rock 3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4790K ES
RAM:Panram Light Sword DDR3 2400 4GX2(XPM Profile1@DDR3 2400)
MB:ASUS Maximus VII Hero
VGA:HD4600
HD:Intel SSD 530 180GB(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使用be quiet! Dark Rock 3散熱系統
OS:WIN8.1 X64


待機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待機時穩定溫度介於41-42度之間。


跑完5分鐘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4個核心最高溫度為91度,可發現CPU溫度確實壓制還算可以,不過隨著風扇轉速提高,噪音值也稍微變高一些,但仍在可以接受範圍!!當然對噪音較為敏感的使用者可能就會開始有點感覺了!!


跑完10分鐘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4個核心最高溫度為92度。


跑完17分鐘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經過2分多鐘的溫降,CPU溫度大約在39-40度之間。


溫度監控圖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4個核心最高溫度為92度。


此時系統負載功耗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大約206.7W左右。


 Dark Rock Pro 3上機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4790K ES
RAM:Panram Light Sword DDR3 2400 4GX2(XPM Profile1@DDR3 2400)
MB:ASUS Maximus VII Hero
VGA:HD4600
HD:Intel SSD 530 180GB(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使用be quiet! Dark Rock Pro 3散熱系統
OS:WIN8.1 X64


待機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待機時穩定溫度介於33-35度之間。


跑完5分鐘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4個核心最高溫度為82度,可以明顯發現CPU溫度確實壓制的不錯,不過雖然風扇轉速提高,但是噪音值也僅稍微增加一些,仍屬於安靜可用範圍!!


跑完10分鐘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4個核心最高溫度為83度,可以明顯發現CPU溫度確實壓制的不錯,不過雖然風扇轉速提高,但是噪音值也僅稍微增加一些,仍屬於安靜可用範圍!!


跑完17分鐘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經過2分多鐘的溫降,CPU溫度大約在35-36度之間。


溫度監控圖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4個核心最高溫度為83度。


此時系統負載功耗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大約186.7W左右。


 超頻至4.6G搭配Dark Rock Pro 3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4790K ES
RAM:Panram Light Sword DDR3 2400 4GX2(XPM Profile1@DDR3 2400)
MB:ASUS Maximus VII Hero
VGA:HD4600
HD:Intel SSD 530 180GB(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使用be quiet! Dark Rock Pro 3散熱系統
OS:WIN8.1 X64


待機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待機時穩定溫度介於41-44度之間。


跑完5分鐘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4個核心最高溫度為89度,可以明顯發現CPU溫度確實壓制的不錯,不過雖然風扇轉速提高,但是噪音值也僅稍微增加一些,仍屬於安靜可用範圍!!


跑完10分鐘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4個核心最高溫度為89度,可以明顯發現CPU溫度確實壓制的不錯,不過雖然風扇轉速提高,但是噪音值也僅稍微增加一些,仍屬於安靜可用範圍!!


跑完17分鐘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經過2分多鐘的溫降,CPU溫度大約在36-39度之間。


溫度監控圖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4個核心最高溫度為90度。


此時系統負載功耗
[XF] 靜寂黑 酷冷型 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 散熱器評測
大約206.7W左右。


 結語 
小結:一般空冷時採用原廠散熱器在全速燒機時CPU的溫度就蠻高的,何況要超頻使用,由測試結果可以發現,be quiet! Dark Rock 3&Dark Rock Pro 3散熱器擁有不錯的表現,能在室溫28℃條件下將i7 4790K預設時脈溫度壓制在83℃左右,超頻至4.6G時壓制在90℃左右,相信只要能有效規劃機殼對流,這樣的配置仍能讓超頻之後CPU溫度作有效的控制,因為be quiet! Dark Rock Pro 3散熱器體積不小,所以原廠在be quiet! Dark Rock Pro 3散熱系統選用搭配12CM+14CM雙風扇也有其考量,體積跟安裝上都簡便許多,也能兼顧散熱效能,如果使用者的機殼空間容許的話額外增加1組風扇,也能獲得更好的散熱效果,回歸到價格面建議售價約在新台幣2-3K之間來說,算是相當高價位的散熱器,但就其實際表現而言並不遜於低階的水冷系統,所以個人覺得整體搭配還是相當不錯,不過其中缺點是Dark Rock Pro 3體積較大,遇到擁有較大MOS散熱片的主機板,扣具固定變得比較麻煩,要注意位置及干涉情形,安裝上會有些許不順,如果有參照使用說明書進行安裝應該會省事不少,或是採用個人建議的安裝方式進行安裝,以上提供給各位參考,感謝賞文。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機板大廠-ASUS積極推出以Intel Z97晶片組打造價位實在、規格、功能及用料都具競爭力的ATX主機板,支援INTEL LGA1150腳位Haswell Refresh CPU產品線,第一波推出的Z97主機板群Maximus VII Hero、Maximus VII Gene、Maximus VI Ranger(新型號)、Z97-DELUXE、Z97-PRO WiFi OC、Z97-PRO、Z97-A、Z97I PLUS、Sabertooth Z97 MK I(搭載ARMOR裝甲)、Sabertooth Z97 MK 2、Gryphon Z97及Gryphon Z97 ARMOR EDITION等。這次也針對之前相當受到好評的SSD SECURE ERASE、ROG RAMDISK、SONIC RADAR  II等軟體加值技術予以強化,另外也推出新一代的軟硬體技術如KeyBot、LANGuard、SupremeFX、GAME FIRST III(ASUS自行研發)、SONIC SENSEAMP、SONIC SOUNDSTAGE、SONIC STUDIO等,整體介面更為簡潔直覺實用,透過軟硬體的搭配以期將Intel LGA1150腳位Haswell-Refresh CPU產品效能完美結合並完整發揮,因應第1代的Hero主機板獲得不錯的市場回響,再次推出第2代的Hero主機板,除了承襲原有的產品特色之外,也新增了許多硬體設計及軟體加值功能,確實是一張不容錯過的電競主機板,以下介紹ASUS在Z97晶片組的中高階ATX ROG主機板產品Maximus VII Hero的效能及面貌。


 主機板包裝及配件 
外盒正面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產品的設計外包裝,近期ASUS ROG產品線的一貫產品設計風格,給予玩家熱血風格設定。


原廠技術特點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採用Z97晶片組,支援22nm世代的Core i核心LGA1150腳位的i3/i5/i7的CPU,支援4K顯示輸出能力,另外也支援AMD CrossFireX 和 NVIDIA SLI技術。


產品簡介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有簡單的多國語言介紹,比較可惜是沒有繁體中文的介紹。


盒裝出貨版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目前通路上已經買得到的產品囉!!價位也僅僅比Ranger貴上幾張國父,就實際外觀差異、MOS散熱片採用熱導管設計加上多2組SATA 6G等功能,這樣的價差個人認為算值得的,如何取捨就看使用者的需求。


高階產品常見掀蓋式展示設計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內頁技術特點介紹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這次也針對之前相當受到好評的SSD SECURE ERASE、ROG RAMDISK、SONIC RADAR  II等軟體加值技術予以強化,另外也推出新一代的軟硬體技術如KeyBot、LANGuard、SupremeFX、Game First III、SONIC SENSEAMP、SONIC SOUNDSTAGE、SONIC STUDIO等技術特點作介紹。


透明櫥窗設計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使用者可快速掌握產品的外觀。


外盒背面圖示產品支援相關技術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圖示新一代的軟硬體技術如KeyBot、SupremeFX、Game First III及Extreme Engine Digi+ III等功能。


開盒及主機板配件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主機板相關配件分層包裝。


配件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配件有SATA排線6組、後檔板、說明書、SLI橋接排線、Q Connector、標籤貼紙及驅動光碟等。


後擋板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這樣的IO配色搭配上主機板,色調更為一致,也加上防磁防割手處理。


 主機板 
主機板正面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這張定位在身為Z97中高階的產品,提供3組 PCI-E 16X(實際最高傳輸頻寬依序為16X、8X、4X@Gen2)、3組PCI-E 1X插槽供擴充使用,4DIMM雙通道DDR3、8CH的音效輸出、INTEL I218V Gigabit網路晶片、擁有不錯的散熱設計、除了音效採用ELNA製品長效電解電容外,均為黑金固態電容,整體用料部分CPU供電設計採用8相,MOS區加以散熱片抑制MOS負載時溫度,CPU端12V輸入使用8PIN,並提供6組風扇電源端子(支援PWM及DC模式調整)主機板上提供8組SATA3(6組原生,另外2組為asmedia ASM1061晶片提供),此外整體配色採用黑紅配色做為搭配,產品質感還是相當不錯。


主機板背面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主機板CPU底板使用金屬製防彎背板,MOS區及PCH晶片組散熱器使用螺絲鎖固,MOS區背面也加上背板強化。


PCB SupremeFX Shielding 技術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降低EMI,讓Audio訊號能夠更純淨,更能保留原始的品質。


主機板IO區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如圖,有1組PS2鍵盤滑鼠共用端子(這次ROG系列,因應使用者需求都加回來了)、2組USB2.0、1組Gb級網路、4組USB3.0、光纖輸出端子、BIOS Flash Back及音效輸出端子(鍍金處理)。視訊輸出端子有DVI、HDMI及D-SUB各1組。


CPU附近用料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屬於8相設計的電源供應配置,主機板採用長效黑金固態電容,MOS區也加上散熱片加強散熱(一樣具有強烈的ROG系列設計風格),CPU側 12V採用8PIN輸入及1組CPU PWM風扇端子。支援4DIMM的DDR3模組,電源採24PIN輸入,外觀處理部分將扣具黑化,PCB也採用消光黑設計,有效讓整體質感更為提升。


主機板介面卡區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提供3組 PCI-E 16X(實際最高傳輸頻寬依序為16X@Gen3、8X@Gen3、4X@Gen2)及3組PCI-E 1X@Gen2插槽供擴充使用,這樣配置對ATX主機板使用者來說屬於常見也夠用的設計,插槽也採用頗受好評的海豚尾式卡榫。PCH散熱片質感相當不錯,也藉由加大散熱片的面積,強化主機板上熱源的控制能力。PCI-E 1X插槽也開有缺口針對挖礦機需求,傳輸頻寬無需太高,可以安裝多達6張的單SLOT介面卡。


IO裝置區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提供8組SATA 6G(6組原生,另外2組為asmedia ASM1061晶片提供)、內部提供1組USB3.0 19Pin內接擴充埠,總計USB3.0有6組,2.0有7組)可擴充至13組、Clear CMOS開關、SONIC SOUNDSTAGE控制開關及面板前置端子亦放置於本區。


開關區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除了提供電源啟動、RESET開關、Keybot控制開關、Mem OK、DEBUG LED等。


 主機板上控制晶片 
Z97晶片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供電設計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採用自家的Digi+ VRM 控制晶片,MOSFET採用TI 87350D,CPU部分屬於8相設計的電源供應配置,也是屬於新一代進化版數位供電設計,針對效能、節能、數位供電、系統散熱及應用程式做同步優化的技術。


視訊控制晶片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採用asmedia ASM1442K製品。


網路晶片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網路晶片採用Intel新推出的1 Gbps級網路晶片I218V控制晶片,實測優異的傳輸效能,是ASUS持續使用的原因。


環控晶片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環控晶片採用nuvoTon製品。


ROG控制晶片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Keybot控制晶片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讓使用者僅需使用簡易的USB鍵盤就能輕鬆擁有電競鍵盤的功能。


SupremeFX 2014 音效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控制晶片採用REALTEK ALC1150,採用ELNA電解電容及EMI防護罩,噪訊比高達115dB SNR,音效電容則是採用ELNA製白金等級音效專用電解電容,SONIC SENSEAMP技術,可主動偵測使用者耳機阻抗,調整較適合使用者耳機的輸出。


採用M.2插槽(也稱NGFF)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下一世代小型裝置主推的高速傳輸介面,M7R支援2280及2260長度的裝置。


PCI-E 3.0頻寬管理晶片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採用asmedia ASM1480控制晶片。


SATA 6G控制晶片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採用asmedia ASM1061控制晶片,額外提供2組SATA 6G。



 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4790K ES
RAM:Panram Light Sword DDR3 2400 4GX2(XPM Profile1@DDR3 2400)
MB:ASUS Maximus VII Hero
VGA:AMD R9 290X 4G
HD:Intel SSD 530 180GB(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 CRYORIG R1空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MaxxPI&MaxxPIM2M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MaxxMIPS及MaxxFLOPS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HWiNFO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WIN8 效能評分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壓縮效能測試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CINBENCH R10 X64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CINBENCH R11.5 X64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PCMARK 7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PCMARK 8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3DMARK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3DMARK 03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3DMARK 06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3DMARK VANTAGE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3DMARK 11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FURMARK 1.10.6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DirectComputeBenchmark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COMPUTE MARK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STREET FIGHTER4 Benchmark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MHF Benchmark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MHF Benchmark絆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MHF Benchmark 3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BIO5 Benchmark
DX9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BIO5 Benchmark
DX10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BIO6 Benchmark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DEVIL MAY CRY4 Benchmark
DX9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Final Fantasy XIV  Benchmark High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Final Fantasy XIV ARELIM REBORN  Benchmark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PSO2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HEAVEN BENCHMARK 3.0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Valley BENCHMARK 1.0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9 TESTA 1920*1200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9 TESTB 1920*1200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11 TESTA 1920*1200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11 TESTB 1920*1200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使命招喚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勇者鬥惡龍
[XF] 英雄出任務 再解Z97電競平台新章 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 評測


 結語 
小結:
這張Maximus VII Hero主打是中階ATX主機板市場,功能相當完整且強悍,具有Z97的原生M.2、RAID、SATA6G、USB3.0功能,效能也是相當出色,整體硬體及功能已能基本滿足玩家及電競愛好者的需求,ASUS在這幾年的依樣在新平台推出時,也創新導入許多優質的新技術,那Z97呢?!透過上面的內容可以發現,這次將主流產品功能作提升,例如提升至新一代的智慧數位電源可發揮節能及效率的之效用、整體用料再升級,ROG主機板部分,因應Hero取得不錯的成績,再次推出第2代的Hero系列-Maximus VII Hero,讓喜歡ROG產品的使用者可以以更低的門檻獲得ROG相關技術的主機板產品,讓組成ROG等級的產品的費用更貼近使用者,除了在強化用料之外,這次也針對之前相當受到好評的SSD SECURE ERASE、ROG RAMDISK、SONIC RADAR  II等軟體加值技術予以強化,另外也推出新一代的軟硬體技術如KeyBot、LANGuard、SupremeFX、GAME FIRST III(ASUS自行研發)、SONIC SENSEAMP、SONIC SOUNDSTAGE、SONIC STUDIO等,整體介面更為簡潔直覺實用,ASUS加入工作團隊努力研發後的技術,相信推出後能獲得更多使用者的迴響,畢竟後PC時代來臨,加入以使用者為考量的技術更多越能取得消費者的好評,更多的數位電子化是將來不變的趨勢,ASUS也不斷的將使用者的意見納入,推出更具殺手級應用產品。參加這樣的討論會,每次都很能獲得不同的資訊及產品研發理念及出發點,雖然不可能滿足各為玩家的需求,畢竟每個玩家所追求的資訊產品考量重點都有所不同,感受到ASUS的MB研發每次都有突破,也慢慢的將玩家們反映的需求或是應該改進的地方適時導入主機板設計,讓使用者的使用體驗更棒,更高階的Maximus VI系列產品也在今(2014)年6月份國際電腦展上陸續發表了,也確實增加了不少令人期待的新功能,以上簡單測試提供給有興趣的使用者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AS(網路附加儲存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系統和傳統的檔案儲存服務或直接儲存設備不同的地方,在於NAS設備上面的作業系統和軟體只提供了資料儲存、資料存取、以及相關的管理功能,加上經過多年來眾家廠商的開發,除了系統硬體效能提升之外,也可以有多元的應用,不僅僅是資料中心、公司行號的商業用途或是進階使用者等選用,透過原廠開發之易用簡便軟硬體的設計,也漸漸吸引的一般使用者也會依據預算及需求來選用NAS系統,此外,NAS設備也提供了不止一種檔案傳輸協定。NAS系統通常有一個以上的硬碟,而且和傳統的檔案伺服器一樣,通常會把它們組成RAID來提供服務;有了NAS以後,網路上的其他伺服器就可以不必再兼任檔案伺服器的功能。NAS的型式很多樣化,可以是一個大量生產的嵌入式設備,也可以在一般的電腦上執行NAS的軟體。3.5吋相較於2.5吋的外接式硬碟作為大容量儲存硬碟的角色就稱職許多,單位儲存成本更為低廉,通常採用1埠的Giga Lan連接能力附加以2組USB3.0介面的NAS系統產品,只要硬體配置得當,不僅傳輸速度跟內接的硬碟相去不遠,也具備外接式硬碟的特色,透過簡單的網路設定就可以在您想連接的機器上連接使用,智慧型手持裝置也可透過APP連結NAS系統內的資料,相當便於使用者作資料備份、傳輸之用。儲存周邊大廠WD推出簡便、可靠的附加儲存設備My Book系列的USB 3.0外接式行動硬碟,並提供4TB、6TB及8TB等3種容量產品,也支援RAID模式,使用者可以就RAID 0、RAID 1、spanning及JBOD等模式,自行依需求進行設定。具有高容量、造型小巧的設計,可讓使用者輕鬆儲存大量影音跟照片檔案,快速建立個人的雲端,另外搭配WD SmartWare Pro備份軟體,可針對 PC 使用者,原廠提供自動備份軟體可讓使用者選擇備份檔案的方式、時間和位置。Mac 使用者可使用 Apple Time Machine 備份軟體的所有功能來保護資料, My Cloud 自動製作複本或安全點。為使用者的影音媒體資料提供更多一層的保護,具有一定程度的資料備份安全性,此次分享WD My Cloud系列高容量的個人雲端系統產品WD My Cloud Mirror 4TB的應用、效能及表現吧!!


官網硬體介紹及規格
http://wdc.com/ch/products/products.aspx?id=1200


 WD My Cloud Mirror 4TB 個人雲端系統外箱 
WD My Cloud Mirror 4TB 外箱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可以看到系統的外型及主打的特色,個人的雲端儲存系統。


配置的硬碟容量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這組搭配的是2顆2TB的WD硬碟產品。採用精緻外盒包裝,斗大的My CLOUD系列產品品牌LOGO,顯示產品形象,也可以發現外型類似My Book系列產品精裝的書本造型。


產品外觀及使用介紹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可以發現安裝跟使用都非常的簡便及圖示個人雲端系統的外接IO介面。


圖示產品的特色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雲端、安全、易於管理,也簡要的將Cloud跟Mirror作對照,讓使用者可以了解產品的區別,主要是在於更高的產品容量,支援RAID1及多1組USB3.0。


產品特色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WD My Cloud Mirror 4TB主打功能,個人的雲端裝置、簡單易用的NAS系統,有多國語言簡介,加上有繁體中文產品介紹是值得肯定。


支援之作業系統及軟體技術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系統需求、支援的作業系統如MAC、Windows 7、Windows 8、Windows 8.1、瀏覽器如IE、Google Chrome、Safari等及dlna、UPnP等技術。


外盒底部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硬碟為泰國組裝的產品


內部保護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內部的保護相當不錯,有效避免機器於運送過程中因碰撞而損傷。


 WD My Cloud Mirror 個人雲端系統 
NAS系統及配件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NAS系統、說明書、變壓器、網路線及配件。


變壓器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12V 3A的輸出能力,基本上夠的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使用了。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為2年保固產品,屬於My Cloud Mirror外接式硬碟產品線,外盒殼以白色為基底整體設計,並於上蓋及底座處開有多處通風孔加強散熱,整體質感不錯,提供1埠的Giga Lan連接能力,也提供2組USB3.0輸入介面方便使用者簡單快速備份資料。


後方IO連接背板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分別提供1組Giga Lan、USB3.0傳輸線及變壓器接孔。


外部通風孔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可提供系統運作時較低的工作溫度。


系統底部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備有橡膠腳墊,提供產品一定的避震防滑能力,來自泰國組裝的硬碟產品。


My Cloud系列及運作燈號指示區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系統Ready時前方藍色LED燈號會亮起。


 WD My Cloud Mirror 4TB 個人雲端系統內部 
系統頂部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按壓方形區域,即可開啟系統上蓋。


系統內部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可以發現內部裝有2顆硬碟。


固定螺絲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移除固定螺絲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使用的硬碟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當然是自家的Red系列,4TB的My Cloud Mirror 使用的是2顆 2TB的容量。


內部空間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其實系統這樣設計,可說是保留使用者未來的升級空間,如果預配置的容量真的不夠,使用者也可以自行添購更高容量產品來更換。


 設定 WD My Cloud Mirror 
要使用WD My Cloud Mirror首先請到WD官網的支援網頁頁面中去下載應用程式,來協助你設定手上的WD My Cloud,並請依據軟體指示就可以輕鬆完成軟體的安裝。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開始安裝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授權合約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連線前須確認事項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與WD My Cloud Mirror 建立連線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檢查裝置中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設定個人雲端使用者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完成設定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安裝My Cloud Mirror 應用程式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桌面捷徑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完成後下載安裝置後便會在桌面上看見了4個連結,分別是WD My Cloud(使用者瀏覽介面)、WD My Cloud Mirror儀表板(Admin管理介面)、WD My Cloud Mirror學習中心這幾樣軟體的捷徑。


 WD My Cloud Mirror 應用環境 
WD My Cloud Mirror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入手時系統版本為1.02.03。


更新韌體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最新的版本為1.02.06。


WD My Cloud儀表板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2顆 WD Red 3.5吋 2TB,預設使用RAID1模式所以系統容量也多達2TB,輕鬆組建個人雲端儲存裝置。


設定使用者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共享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設定檔部分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雲端存取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備份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共有4種備份模式,分別是USB備份、遠端備份、內部備份及雲端備份。


儲存裝置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RAID模式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WD My Cloud Mirror支援RAID功能 (所以使用者可以就RAID 0、RAID 1、spanning及JBOD等模式,自行設定。) 


磁碟狀態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硬碟資訊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採用自家的Red 2TB硬碟。


應用程式-HTTP下載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應用程式-FTP下載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應用程式-P2P下載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網頁檔案檢視器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設定
一般頁面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可讓使用者自行設定如裝置名稱、語言、省電及是否要啟用雲端功能的基本資訊等功能。其中有多種選擇可以用來避免資料遺失,可運用更多選項來管理使用者的資料。


網路設定功能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媒體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公用程式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通知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韌體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使用者瀏覽模式 
點擊WD My Cloud捷徑就可以透過區網連線WD My Cloud Mirror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透過 WD 的 My Cloud 手機和桌面應用程式,使用者就可以隨時隨地上傳、存取和分享文件。在任何地方都能直接從手機應用程式,輕鬆地從使用者的公用雲端帳戶傳輸檔案至 My Cloud Mirror。


 使用WD My Cloud APP 
至PLAY Store下載WD My Cloud APP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安裝完成後開啟APP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由區網新增裝置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建立連線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雲端模式下的資料夾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設定頁面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瀏覽資料夾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已經新增影音檔至WD My Cloud EX4


影音檔清單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NAS應用效能實測及結語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平台部分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4770K ES
RAM:Kingston HyperX Fury 1866 8G kit @1866 CL10-11-10-30
MB:ASUS Maximus VI Formula
VGA:AMD R9 290X 4G
HD:Kingston SSDNow V300 SSD 120G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NAS Performance Test 1.4
模擬大檔的讀寫測試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平均讀取速度94.7MB/sec,平均寫入速度73.67MB/sec。 


NAS Performance Test
模擬小檔的讀寫測試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平均讀取速度83.95MB/sec,平均寫入速度高達68.73MB/sec,算是相當不錯的效能表現。


實際傳輸影音檔案-NAS系統寫入部分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平均寫入速度62.97MB/sec左右,效能表現算是不錯。


實際傳輸影音檔案-NAS系統讀取部分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平均讀取速度91.55.MB/sec左右,效能表現算是不錯。


RAID0模式下效能是否會有所助益呢?
先到管理頁面將硬碟設定為RAID0模式,可以發現可用空間會是兩顆硬碟中最低容量(2TB)的2倍,即4TB。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剛好有新的韌體也順便更新為1.02.08。


NAS Performance Test 1.4
模擬大檔的讀寫測試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平均讀取速度98.10MB/sec,平均寫入速度73.36MB/sec。 


NAS Performance Test
模擬小檔的讀寫測試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平均讀取速度85.44MB/sec,平均寫入速度高達67.56MB/sec,算是相當不錯的效能表現。


實際傳輸影音檔案-NAS系統寫入部分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平均寫入速度66.27MB/sec左右,效能表現算是不錯。


實際傳輸影音檔案-NAS系統讀取部分
[XF] 個人雲端資料管理 檔案備份安全省事  WD My Cloud Mirror 4TB系統評測
平均讀取速度98.47.MB/sec左右,效能表現算是不錯。綜上,可以發現RAID0模式下效能確實有所助益,同時可用的儲存容量也隨之倍增,不過RAID0的檔案安全風險較高,其中1顆硬碟有問題即可能影響資料的完整性,建議使用者依據自己需求調整使用。



 結語 
小結:WD My Cloud Mirror 4TB其具有完整的應用管理環境、夠用的硬體配置(良好的系統配置、Gb級網路、USB3.0連結及備份功能,相當夠用),滿足使用者對高效能NAS系統的需求,My Cloud系列具備1埠的Giga Lan及2組USB 3.0高速連接介面,容量分別提供有4TB、6TB及和8TB,適合儲存大量多媒體內容。加上個人重要資料也有可能遺失筆記型電腦或因感染感染病毒,或硬碟故障毀損或是不小心刪除是使用者都有可能遇上的情況,故做好個人資料的保全並持續做好備份工作,是有效避免重要資料不見的方法之一。透過WD SmartWare Pro自動備份軟件與Dropbox軟體整合,能將數據備份至雲端空間;而 My Cloud 自動製作複本或安全點。為使用者的影音媒體資料提供更多一層的保護,效能實測部分讀取速度平均能達到94MB/s以上,寫入部分也能達到70MB/s以上,算是表現的不錯,原廠也提供長達2年的保固,具有精巧的外觀的設計,具有高容量、造型小巧的特點,可大量儲存大量影音跟照片檔案,可有效保護使用者資料之安全,也保有未來系統的容量擴充能力,以上測試提供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喔!!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現代人出門在外,3C產品很少離身的時候,總有那麼剛好就是手持的智慧型裝置沒電,又剛好行動店員忘了帶,也不像在捷運站內可以隨時找到點可以補充電力的時候,這種緊急LED手電筒行動電源盒,就很實用,個人在日本蜜月的時候就發現超商內大多有販售使用3號電池做為緊急補充電源的產品,國內倒是不常發現,最近入手銀欣SST-PB03 緊急LED手電筒行動電源盒就分享給大家參考囉!!

銀欣SST-PB03產品外盒
[XF] 解決臨時電力之需 銀欣SST-PB03 緊急LED手電筒行動電源盒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2014)年度XF網聚活動中一樣獲得許多網友支持的硬碟品牌WD,不僅在硬碟市場上有著相當高的市占率,也一直創新推出新的產品,這也是在選擇資料的大量儲存設備時,蠻多使用者會選擇硬碟做為優先考慮的對象之一,也因此市場對於大容量硬碟需求越來越高,個人資料日積月累下,對硬碟容量需求僅會向上攀升,所以即使固態碟(SSD)性能隨著更強控制器的研發,效能至上的玩家們已漸漸將系統碟換裝SSD,不過SSD雖然存取速度驚人,作為個人電腦進階級的儲存產品來說,硬碟仍然是最主要的儲存及使用的首選,畢竟單位價格來說,3.5吋硬碟作為大容量儲存硬碟的角色就稱職許多,單位儲存成本更為低廉,顯見硬碟單位容量價格比相當漂亮,可靠性經過長久的技術應用,其實也是相當優良,最適合在高容量儲存、工作繁重的高效能運算環境, WD陸續推出Black、Blue、Green、Red及Purple等以色系做為系列產品區別的硬碟產品,並提供80GB到4TB等不同容量,WD在硬碟市場耕耘已久,開發硬碟產品多能具備自家高效能、高容量、高可靠性和尖端技術,是追求平價使用者、進階玩家或需要高階應用人員的好選擇,也依據產品的價位、定位及訴求對象分別提供 2- 5 年不等的保固期。

展示攤位
動靜見專業 5色最齊全 WD硬碟產品展示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年1度的台北國際電腦展於本周熱鬧的展開,眾家科技廠也無不卯足心力發表其最新的產品,期待吸引來自全球代理商及使用者的青睞,也隨著近年來電競市場的熱度加溫,全球第一大獨立記憶體模組製造商Kingston也感受到電競玩家對於電腦硬體與周邊需求越來越高,因此從今年開始,特別整合記憶體、固態硬碟、隨身碟和耳機等高效能產品線,將其定位為專業的電競品牌HyperX,並於6月5日特別舉辦HyperX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派對,現場除了發表HyperX系列最新產品,更請到宅男女神阿喜和大哥黃立成所率領的麻吉戰隊站台助陣,並於會中發表年度新產品,其中HyperX 系列加強火力四大生力軍一次到齊,包括HyperX Impact記憶體,可提供使用者筆電超頻快感,Fury系列再添新成員,推出入門級FURY SSD產品,專業電競耳機Cloud亮白現身,電競專用滑鼠墊 Skyn輕薄亮相、也推出最新的M.2介面SSD產品及MobileLite Wireless Gen 2產品等,以下是發表會活動精彩內容。


Live Demo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記憶體及PCIe SSD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採用SF3000控制晶片解決方案


Fury SSD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當天發表的新產品。


採用SF3700控制器PCIe SSD產品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M.2 SSD Live Demo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可以發現傳輸效能確實不錯。


MAC相關產品 Live Demo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HyperX Impact記憶體及MobileLite Wireless Gen 2產品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MobileLite Wireless Gen 2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可讓使用者將檔案轉存至記憶卡或 USB 隨身碟,擴充儲存空間。由建立專屬的 Wi-Fi 訊號,讓使用者可以將內容發布至社群,並同時將不同的內容串流到多個裝置。MobileLite Wireless G2 也能當作行動電源,內建電池可以為您的智慧型手機充飽電量兩次,有效提升使用者的行動力。此外,其還具備了可攜式的路由器功能,內建的乙太網路連接埠,讓使用者在外出時也能連上寬頻網際網路,作為無線基地台使用,算是相當多功能的產品。


採用HyperX Impact記憶體及HyperX SSD平台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DataTraveler MicroDuo 3.0隨身碟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電競活動平台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活動會場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當天發表及展示相關產品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與會人潮擠爆會場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Kingston的場子總是人潮爆滿。


活動主持人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由知名DJ Dennis 丹尼斯擔任。


產品走秀
DataTraveler MicroDuo 3.0隨身碟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大容量SSD產品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Fury SSD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M.2 SSD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HyperX Fury 記憶體產品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專業電競耳機Cloud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阿喜現身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展示白色版Cloud專業電競耳機。


雙姝會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現場由阿喜及Show Girl群展示主力產品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Kingston亞太區業務行銷副總裁陳思軻及長官致詞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麻吉大哥黃立成現身站台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光速戰艦啟航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XF] Kingston Computex 2014 光速戰艦新品上市活動發表會


小結:6月5日的活動是由一票火辣的光速戰艦空姐揭開序幕,現場展示Kingston和HyperX系列的最新產品,並由代言人宅男女神阿喜更以座艙長性感造型亮相,成為全場目光焦點。身為全球記憶體模組的龍頭,Kingston這次不但一口氣推出多款專為電競玩家量身打造的HyperX系列商品,更宣布HyperX將贊助由麻吉大哥黃立成所成立的Machi E-Sports戰隊, 展現了積極跨足電競產業的企圖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