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之後陸續推出的機種如α99、RX1及NEX-6機身上都可以發現SONY新開發的多重介面熱靴座,是專為外接閃光燈、補光燈及麥克風所設計,這個新熱靴與舊款熱靴並不能相容,如果要讓舊款的閃燈如HVL-F58AM、HVL-F43AM、HVL-F56AM及HVL-F42AM可以在新的機身發揮其功能就必須要透過Sony自家開發的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方能完整發揮閃燈的功能。畢竟閃燈是作為影像紀錄的一個好幫手,可讓使用者更大限度的進行影像記錄工作,之前購買的Sony HVL-F60M閃燈比起舊的燈皇58閃,其擁有 GN 值 60 的閃光燈出力 (ISO100,105mm),承襲 HVL-F58AM 及HVL-F43AM 而來的快速變換反射系統,能夠快速的調整閃光燈角度,HVL-F60M 更具備 1/3 級數的手動出力控制與 LCD 液晶顯示螢幕,提供攝影師完美的閃燈控制,是進階閃燈的好選擇。但是因為手上的60閃是較為早期的版本,使用上有一項缺點就是連續高出力使用狀況下,大約20幾次之後,就容易發生閃燈過熱需要放置一段時間方能使用,對於某些狀況下,這樣的小缺點會讓使用者產生使用上的困擾,據網友討論分享,近期的60閃這個問題就有改善不少,畢竟新的Multi 配件熱靴是Sony目前所主推的介面,但是老閃燈運用得當也是可以將其功能及效益發揮得相當好,就在相機版2手尋找價位合適的2手舊款閃燈,搭配60閃來運用,讓工作或是生活紀錄時更為便利,以下是簡單的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介紹。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外盒 
外盒及發票
[XF] 老閃燈重獲新生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簡測
Sony官網入手,這個配件網路價位跟官網價格差距不大,加上官網是宅配免運費,當然就從官網買最為便利(缺點是熱門產品常缺貨,就要等。)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
[XF] 老閃燈重獲新生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簡測
其實還有一款轉接座,ADP-AMA是給舊款相機使用新熱靴介面閃燈所使用的,購買前要先認清楚。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及HVL-F42AM閃燈
[XF] 老閃燈重獲新生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簡測


使用方式介紹
[XF] 老閃燈重獲新生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簡測


外盒背面產品介紹
[XF] 老閃燈重獲新生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簡測
產地是泰國(Sony 相機產品製造的大本營之一),2014年2月出廠。


說明書及本體
[XF] 老閃燈重獲新生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簡測
包含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及說明書。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
[XF] 老閃燈重獲新生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簡測
SONY製品。


另一側
[XF] 老閃燈重獲新生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簡測
因應舊款閃燈無法在新介面上自動固定,所以採用轉盤固定方式,閃燈安裝於熱靴之後,使用者再使用轉盤將閃燈鎖住固定。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頂部
[XF] 老閃燈重獲新生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簡測

[XF] 老閃燈重獲新生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簡測
接舊款閃燈用,源自Minolta時代的雙牙逆勾的構造設計,當然也沿用一段時間,至2012年9月之後陸續推出的機種如α99、RX1及NEX-6機身上才改成新的熱靴座。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底部
[XF] 老閃燈重獲新生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簡測
對應新的多重介面熱靴座


 安裝及結語 
安裝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
[XF] 老閃燈重獲新生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簡測


安裝HVL-F42AM閃燈
[XF] 老閃燈重獲新生 Sony ADP-MAA 多重介面熱靴轉接座簡測
重生的老閃燈。


 結語 
小結:新的閃燈非常強大,舊的閃燈如果能透過轉接座發揮其效益,又何妨多備1組呢,當然價位是一個考量要素,個人認為Sony的副廠閃燈價位並不具備太大的吸引力,加上原廠的ADI、TTL測光模式也是較為令人信賴,所以這也是選擇老閃燈轉接的原因之一,以上提供給各位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SATA傳輸介面常見於筆記型電腦、部分ITX或是定位較高的主機板上,到了8系列晶片組時因其支援SATA 6Gb/s,也是有著不錯的傳輸頻寬,只是市場需求相對一般2.5吋SSD產品較為低,單價相對而言也是較高一些,而胃口被平價SSD效能養壞的使用者,應該不會滿足於平價SSD產品的120/128GB的容量吧!!尤其256G的SSD價格已慢慢降到使用者可以接受的價位,想當初Intel推出40G的X25-V系列剛面市之時,也是讓許多玩家趨之若鶩,紛紛敗個一兩顆來玩或組個RAID0加速一下,當時個人電腦系統中較弱的存取速度,有玩過的玩家應該也是能感受到系統效能提升之感,那時的價位一顆也接近4K左右,兩顆也差不多約在8K左右,現在的256GB SSD產品市場也差不多符合這樣的條件,120/128GB的平價級SATA3產品,不僅價格已進入甜蜜區間,單顆常能見到2K左右的價位,效能更是令人不可忽視,裝個一顆馬上就有效能提升之感,就是因為固態碟(SSD)存取效能性能極佳,也隨著市場接受度越來越高,廠商不斷的研發新控制晶片及利用SSD體積較為迷你的先天優勢,其效能表現絕不容小覷,SSD已經強勢占領擔任系統碟首選,所以近期看到網拍有著便宜又大碗的Toshiba mSATA SSD 256GB可以購買,就入手來測試也準備替換Z87E-ITX上的SSD產品,期以期更小的體積讓目前使用者迷你主機散熱空間能更有效利用,讓系統運作更為穩定,以下是簡單的測試。


 SSD及用料 
Toshiba mSATA SSD 256GB
[XF] 效能不俗 進階容量 Toshiba mSATA SSD 256G 評測
SSD PCB上共有4個單顆容量64GB的自家19 nm MLC NAND FLASH顆粒。


SSD PCB另一側及控制器
[XF] 效能不俗 進階容量 Toshiba mSATA SSD 256G 評測
背面採用Marvell控制器,整體效能表現不錯。


 效能測試及結語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平台部分
測試環境 Intel NUC(D34010WYKH)
CPU:Intel Core i3-4010U
RAM:SO-DIMM DDR3 1600MHz CL11  4GBX2
MB:Intel NUC D34010WYKH
VGA:Intel HD4400
HD:Intel SSD 530 180GB(系統碟)及Toshiba mSATA SSD 256GB
POWER:FSP 65W變壓器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HDTUNE
讀&寫測試
[XF] 效能不俗 進階容量 Toshiba mSATA SSD 256G 評測
相較於同級SSD產品表現,Toshiba mSATA SSD 256GB表現相當可圈可點,存取速度也相當快平均分別在484MB/s及450MB/s,整體搜尋時間不到0.2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IOPS測試&額外測試&檔案效能
[XF] 效能不俗 進階容量 Toshiba mSATA SSD 256G 評測


AS SSD BENCHMARK
[XF] 效能不俗 進階容量 Toshiba mSATA SSD 256G 評測
IOPS表現相當不錯,讀取有89000、寫入也有43000以上的成績表現,高達860分以上的表現,可以歸類為中上效能等級的SSD產品,搜尋時間也相當快,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唯獨4K讀取及寫入的表現較為差強人意。


ATTO
[XF] 效能不俗 進階容量 Toshiba mSATA SSD 256G 評測
效能表現,單顆讀取最高有突破550MB/s,寫入效能部分突破480MB/s,基本上與原廠規格相符。


CrystalDiskInfo
[XF] 效能不俗 進階容量 Toshiba mSATA SSD 256G 評測


CrystalDiskMark
[XF] 效能不俗 進階容量 Toshiba mSATA SSD 256G 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因為非採用壓縮技術,如果選用其他壓縮演算法測試,效能差距不明顯,讀取最高達483MB/s左右,寫入也有突破317MB/s左右。


AIDA 硬碟測試
[XF] 效能不俗 進階容量 Toshiba mSATA SSD 256G 評測
讀取速度也相當快最高達到499MB/s,整體搜尋時間約在0.11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JA TEST
[XF] 效能不俗 進階容量 Toshiba mSATA SSD 256G 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讀取最高達496MB/s左右,寫入也有459MB/s左右。


TxBENCH
[XF] 效能不俗 進階容量 Toshiba mSATA SSD 256G 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讀取最高達550MB/s左右,寫入也有388MB/s左右,唯獨4K讀取及寫入的表現較為差強人意。


 結語 
小結:Toshiba mSATA SSD 256GB產品,受惠於採用Marvell控制器,實際使用及測試反映表現相當不錯,在效能實測部分,ATTO測試讀取最高有突破550MB/s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突破480MB/s的效能,IOPS讀取效能表現也是相當亮眼,如果較為追求寫入效能及較大使用容量的使用者,有鑑於近期市場SSD產品殺聲震天,如有較高預算的使用者不管是新購或是升級較高容量SSD產品建議可以採購256GB以上的型號為主,期待SSD產品間的殺價競爭能持續降至讓更多使用者滿意的價位,讓消費者有福氣輕鬆享受SSD的效能表現,接下來就是找個時間進行安座大典,然後享受SSD的傳輸快感囉!!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α6000配合Sony產品策略,將原本的NEX系列重新歸納到α系列,也已經陸續推出有α3000、α3500(最新推出)及α5000等機種,但就使用習慣而言,從NEX5、NEX7、RX1以來習慣SONY的操作介面(雖然也不全然一樣),α6000操作介面約略跟RX1及A接環機種設計概念差不多,介面也蠻容易上手的。α6000就對焦性能部分,表現令人算是滿意,比起RX1真的讓人信賴度提升不少,入手之後已漸漸取代RX1作為家中小美女生活紀錄之用。只是Sony E 16-50mm PZ kit鏡的畫質表現,對比於RX1的高畫質表現,真的會讓人有不滿意之感,就Sony E 16-50mm PZ kit體積而言是讓人滿意,做為隨身攜帶之用,搭配它確實能將α6000輕鬆收納到小型包包內,出門負擔確實不高,所以也沒有將它轉給其他人認養,只是畫質的缺口要如何補上呢,當然就是選擇備受許多使用者推薦的這款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鏡頭,其屬於高解像力 E-mount 專屬卡爾蔡司標準變焦鏡頭。 使用一片 ED 鏡片與四片非球面鏡片,包含一片可高度修正變形的進階非球面鏡片 (AA Lens) ,扎實的光學設計提供優秀的解像力與變形抑制。全焦段皆擁有 F4 的最大光圈,圓型光圈的設計讓焦平面外的散景更加自然。適合生活攝影、人像、SNAP 快拍等題材,可以輕鬆呈現自然優美的散景效果並拍攝出充滿魅力的影像,片幅換算為24-105 mm,並提供OSS 光學防手震功能,以下是簡單的開箱。


 Sony E 16-70mm F4 ZA 外盒 
外盒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鮮明橘色外盒。


E接環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掛上ZEISS小藍標,優秀的畫質表現是讓眾多Sony愛吃菜的主因之一!!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全焦段皆擁有 F4 的最大光圈,片幅換算為24-105 mm,並提供OSS 光學防手震功能。


產品特色及口徑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鏡頭口徑為55mm。


網友從日本帶回的水貨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令人愛不釋手的包裝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開箱囉!!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鏡頭及相關配件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鏡頭、鏡頭袋、說明書、保固書及產品登錄等。


保固書及出廠測試書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鏡頭及配件 
鏡頭及相關配件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鏡頭、附贈的鏡頭袋及遮光罩。


遮光罩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產品型號ALC-SH127


遮光罩內緣有消光處理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鏡頭蓋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沒打上Zeiss是比較可惜。


前玉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口徑為55mm。


後玉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金屬屁屁。


產地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產地為泰國,不是MIJ心中有點小缺憾。


最近對焦距離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最近對焦距離35cm、最大放大倍率為0.23 倍,做為微距使用是有點不夠。


16-70mm F4 OSS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全焦段皆擁有 F4 的最大光圈,片幅換算為24-105 mm,並提供OSS 光學防手震功能。


[]page 實際裝機、小試拍及結語 
搭配Sony α6000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體積比起Sony E 16-50mm PZ kit鏡大了不少,但是為了畫質這是必要的犧牲(實際上SEL1670Z也只比SEL24F18Z大一些些而已)。


這篇開箱就是使用SEL1670ZA所拍攝的
http://www.xfastest.com/thread-133606-1-1.html


小美女生活紀錄(僅縮圖)
[XF] E環菜色 均衡之選 Sony 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開箱
給妳球,球給我!!


 結語 
小結:
SONY α6000整體配置與舊款NEX系列相當接近,讓人能簡單快速上手,使用者也可自定義功能鍵,使用起來更為順心,採用升級版的高速混合式自動對焦 (相位式偵測自動對焦/對比式偵測自動對焦),對焦點部分相位式偵測自動對焦179 點,對比式偵測自動對焦25 點,已經涵蓋感光元件相當大的比例,實際使用對焦速度上確實是有感升級生活紀錄之用算是非常適合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的定位,個人用過的APS-C E接環專用鏡頭中,SEL1670Z跟SEL24F18Z表現確實是值得其現有市價的,透過這次添購SEL1670Z或更好等級的鏡頭,讓手上的α 6000 E-mount功能及組合可說是越來越完善,以上提供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Z97身為搭配新一代Haswell Refresh處理器9系列晶片組主推的產品系列,提供1組M.2、6組SATA 6G、PCI-E 3.0,內建6組USB3.0,Z97一樣提供對Intel RST技術和Smart Response Technology技術的支援,近期應該可以看到由各大板卡廠針對不同等級的產品線所推出的主機板陸續上市搶佔先機,Z97也支援K系列CPU的倍頻調整功能,同樣支援內部整合顯示核心輸出以外(可開啟編解碼加速引擎),也能完整提供調整倍頻的功能,滿足玩家在超頻方面的需求

主機板大廠-ASUS依據主流市場的需求的推出更具特色的主機板,搶攻各位玩家口袋中的小朋友,積極推出以Intel Z97晶片組打造價位實在、規格、功能及用料都具競爭力的ATX主機板,支援INTEL LGA1150腳位Haswell Refresh CPU產品線,第一波推出的Z97主機板群Maximus VII Hero、Maximus VII Gene、Maximus VI Ranger(新型號)、Z97-DELUXE、Z97-PRO WiFi OC、Z97-PRO、Z97-A、Z97I PLUS、Sabertooth Z97 MK I(搭載ARMOR裝甲)、Sabertooth Z97 MK 2、Gryphon Z97及Gryphon Z97 ARMOR EDITION等。


Z97平台概觀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Z97基本上與Z87架構類似,但是新增對第5代處理器及M.2傳輸介面。


5向全方位效能優化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包含TPU、EPU、Fan Xpert 3、DIGI+ Power及新增的Turbo APP。


Z97呢?!透過上面的內容可以發現,這次將主流產品功能作提升,例如提升至新5代的智慧數位電源可發揮節能及效率的之效用、802.11ac的高速無線網路、整體用料再升級,主機板的配色力求變化、NFC近場通訊技術的應用、強化WiFi GO!技術等,針對Fan Xpert3技術也將Sabertooth頗受好評的管理控制功能導入,讓使用者可以更為簡易、快速直覺的使用,再次突破的UEFI BIOS介面也針對使用者的需求進行微調,務求更為實用便利,ROG主機板部分,因應Hero取得不錯的成績,這次也新增Maximus VII Ranger產品,讓喜歡ROG產品的使用者可以以更低的門檻獲得ROG相關技術的主機板產品,讓組成ROG等級的產品的費用更貼近使用者,除了在強化用料之外,這次也針對之前相當受到好評的SSD SECURE ERASE、ROG RAMDISK、SONIC RADAR  II等軟體加值技術予以強化,另外也推出新一代的軟硬體技術如KeyBot、LANGuard、SupremeFX、GAME FIRST III(ASUS自行研發)、SONIC SENSEAMP、SONIC SOUNDSTAGE、SONIC STUDIO等,整體介面更為簡潔直覺實用,最後是TUF系列,強化裝甲也增加背板,另外就是上次新增M-ATX版Sabertooth Gryphon Z97,對喜愛小板的玩家們獲得相當多的好評,這次則是針對ARMOR裝甲分別搭配販售,讓使用者可以選用自己喜歡的搭配方式Z97身為中高階市場的主推晶片組,所以原廠導入的用料、設計及功能部分都是不馬虎,以下介紹ASUS在Z97晶片組的主流市場現階段最高階ATX產品Z97-DELUXE的效能及面貌。



 主機板包裝及配件 
ASUS Z97-DELUXE(NFC&WLC)外盒正面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產品的設計外包裝,ASUS這次產品設計風格,主打智慧處理引擎主導之下的5向全方位效能優化,包含新一代進化版數位供電設計,針對效能、節能、數位供電、Turbo APP及系統散熱做同步優化。


原廠技術特點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採用Z97晶片組,支援22nm Haswell Refresh核心LGA1150腳位的i3/i5/i7的CPU處理器,當然也支援上一代的Haswell處理器,提供ThunderboltEX II/ DUAL子卡支援Thunderbolt技術。支援AMD Quad CrossFireX, 3-Way CrossFireX, CrossFireX 和 NVIDIA Quad SLI,SLI技術、DTS UltraPC II及DTS Connect音效技術。


ASUS Z97-DELUXE(NFC&WLC)版本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提供NFC Express 2及無線充電模組的版本,當然也有提供子卡支援Thunderbolt技術。


盒裝出貨版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部分Z97主機板目前已經在通路上看得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詢問看看囉!!


高階產品常見掀蓋式展示設計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產品技術特點簡介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5向全方位效能優化包含TPU、EPU、Fan Xpert 3、DIGI+ Power及新增的Turbo APP,另外提供NFC Express 2及無線充電模組的版本,當然也有提供子卡支援Thunderbolt技術,提供高達10Gbps的高速傳輸速度。


主機板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外盒背面圖示產品支援相關技術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採用新一代進化版數位供電、WiFi GO!、Media Streamer技術、5向全方位效能優化包含TPU、EPU、Fan Xpert 3、DIGI+ Power及新增的Turbo APP、Crystal Sound 2、Turbo LAN等技術,另外也是世界工廠製品。



開盒及主機板配件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主機板相關配件分層包裝。


配件群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配件有NFC Express 2、無線充電模組、ThunderboltEX II/ DUAL子卡、WiFi天線、SATA排線6組、USB3.0公對公傳輸線(連接NFC Express 2及USB3.0 HUB)、Micro USB傳輸線(連接無線充電模組)、DisPlayPort傳輸線、mini DisPlayPort傳輸線、後檔板、說明書、SLI橋接排線、Q Connector及相關硬體的驅動光碟等。


常見的配件組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ThunderboltEX II/ DUAL子卡相關配件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NFC Express 2及無線充電模組相關配件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無線充電模組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採用Micro USB傳輸介面。


NFC Express 2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採用USB3.0傳輸介面,連接NFC Express 2及提供USB3.0 HUB的功能,額外提供2組USB3.0連接能力。


WiFi天線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主機板 
主機板正面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這張定位在身為Z97高階的產品,提供3組 PCI-E 16X插槽供擴充使用,4DIMM雙通道DDR3、8CH的音效輸出、Intel I211AT&I218-V Gigabit雙網路晶片、擁有不錯的散熱設計、除了音效區的Nichicon 電容外均為全固態電容,整體用料部分CPU供電設計採用16相,MOS區加以熱導管散熱片抑制MOS負載時溫度,CPU端12V輸入使用8PIN,並提供6組風扇電源端子(支援PWM或DC模式調整)主機板上提供1組M.2、2組SATA Express、6組SATA3(4組原生),此外整體配色採用黑配色為底,與亮金色系做搭配,有效突現高階產品質感,比起上一代應該會是更能讓使用者更為注目的設計。


主機板背面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主機板CPU底板使用金屬製防彎背板,MOS區及PCH晶片組散熱器使用螺絲鎖固,MOS區背面也加上背板強化。


PCB用料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用上6層板,高階產品常見的用料。


audio Shielding 技術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隔絕類比與數位訊號,可有效減少噪音干擾。


主機板IO區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如圖,有4組USB2.0、2組Gb級網路、6組USB3.0、WiFi天線連接埠、光纖輸出及音效輸出端子。
視訊輸出端子有Display Port、HDMI及mini Display Port各1組。


CPU附近用料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屬於16相設計的電源供應配置,主機板採用長效固態電容,MOS區也加上散熱片加強散熱,CPU側 12V採用8PIN輸入及1組CPU PWM風扇端子。支援4DIMM的DDR3模組,電源採24PIN輸入。


主機板介面卡區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提供3組PCI-E 16X(分別為16X,8X,8X)及4組PCI-E 1X,這樣配置對ATX主機板使用者來說應該相當夠用,
插槽也採用頗受好評的海豚尾式卡榫,安裝固定顯示卡時相當穩固。


IO裝置區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提供1組M.2連接埠、2組SATA Express(上方為外接asmedia ASM106SE晶片擴充,下方1組為原生2組SATA 6G組合而成)、6組SATA 6G(靠近記憶體端連接埠為外接asmedia 1061晶片擴充,下方4組為原生)、USB(3.0有10組,2.0有8組)可擴充至18組。除了提供電源啟動、BIOS FLASH BACK開關、Direct Key、EPU、TPU切換開關外另外也設有DEBUG燈,面板前置端子亦放置於本區。


散熱片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質感相當不錯,也藉由加大散熱片的面積搭配熱導管設計,強化主機板上熱源的控制能力。


M.2(NGFF)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這是由 Intel 主推的傳輸介面標準,在Z97晶片組上市算是主要的一個特點,提供高達10Gb/s傳輸頻寬!!
這次也借來Plextor M6e 256G的SSD產品來測試M.2的高速傳輸效能。


EZ XMP及Mem OK開關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提供使用者更容易的記憶體除錯及超頻功能,旁邊也有DRAM LED偵錯燈號,如果燈號持續亮著就是代表記憶體模組可能有問題,使用者可以由此進行故障排除。


電源啟動、BIOS FLASH BACK開關、Direct Key、EPU、TPU切換開關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主機板上控制晶片 
Z97晶片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電源管理晶片及供電設計用料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新一代進化版數位供電設計,針對效能、節能、數位供電及系統散熱做同步優化的核心晶片之一。


SATA Express控制晶片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1組asmedia ASM106SE控制晶片,共可增加1組SATA Express。


SATA 6G控制晶片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1組asmedia ASM1061控制晶片,共可增加2組SATA 6G。


USB3.0 控制晶片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採用asmedia 1042AE晶片組1組,擴充2組USB3.0連接能力。


USB3.0 HUB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採用asmedia 1074晶片組1組,擴充2組USB3.0連接能力,並提供2組19pin內接USB3.0連接埠,內接共可提供4組USB3.0連接能力。


視訊控制晶片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採用asmedia ASM1442K製品。


PCI-E 3.0頻寬管理晶片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採用asmedia ASM1480控制晶片。


PCI Express Gen 2頻寬管理晶片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採用asmediaASM1187e控制晶片。


雙Intel網路晶片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網路晶片採用Intel主推的Gbps級網路晶片Intel I211AT及I218-V控制晶片。


環控晶片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環控晶片採用nuvoTon製品。


音效晶片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控制晶片採用REALTEK ALC1150,並採用Crystal Sound 2,EMI Cover 技術可預防電磁波影響音效品質,OP採用TI的R4580I製品,搭配Nichicon 音效專用電容提供使用者更優質的聆聽饗宴。


TPU控制晶片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主機板背面的TPU控制晶片
[XF] 5向全方位設計 建構功能完善效能平台  ASUS Z97-DELUXE(NFC&WLC)評測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SD產品因採用傳統的SATA傳輸介面,已經有段時間眾家高效能級SSD產品最高傳輸速度都是卡在560MB/s左右,為了突破繼而研究推出新的傳輸介面規範就是SATA Express,可惜這次Z97並未列為原生的傳輸介面,主機板廠多只能透過第3方晶片來提供。屬於原生的M.2傳輸介面傳輸速度也是相當快,同樣可以提供提供高達10Gb/s傳輸頻寬,但是M.2傳輸介面因PCB面積較為小,未來可能在容量擴增性較不如使用SATA Express介面裝置。而胃口被平價SSD效能養壞的使用者,應該不會滿足於平價SSD產品的120/128GB的容量吧!!尤其256G的SSD價格已慢慢降到使用者可以接受的價位,想當初Intel推出40G的X25-V系列剛面市之時,也是讓許多玩家趨之若鶩,紛紛敗個一兩顆來玩或組個RAID0加速一下,當時個人電腦系統中較弱的存取速度,有玩過的玩家應該也是能感受到系統效能提升之感,那時的價位一顆也接近4K左右,兩顆也差不多約在8K左右,現在的256GB SSD產品市場也差不多符合這樣的條件,120/128GB的平價級SATA3產品,不僅價格已進入甜蜜區間,單顆常能見到2K左右的價位,效能更是令人不可忽視,裝個一顆馬上就有效能提升之感,就是因為固態碟(SSD)存取效能性能極佳,也隨著市場接受度越來越高,廠商不斷的研發新控制晶片及利用SSD體積較為迷你的先天優勢,其效能表現絕不容小覷,雖固態碟以本身特性而言要取得市場的青睞,仍有待科技的演進來改善,這塊市場應該是傳統硬碟仍能在個人電腦中取得必要之位置,加入快取之後SSD越來越有擔任系統碟的能力,Plextor也早已針對SSD推出一系列產品,例如M2P、M5 Pro M5S及M6系列也獲得市場不錯的反應,也會針對市場的需求提升產品的效能及規格,Plextor M6e是專門為打造完美遊戲平台所設計的專業超效能PCI Express固態硬碟,能透過高規格元件與獨家韌體,以及最先進的相容支援與品質保證,帶來極致流暢穩定的系統表現,提供前所未有的精采遊戲體驗。這次Plextor M6e選用Marvell的88S9183控制器,搭配Toshiba TH58TEG8DDJBA8CMLC NAND FLASH顆粒,並採用PCI Express高速串列儲存介面規格,提供比常規的SATA連接更高的頻寬,單顆效能已經超越SATA 6Gb/s傳輸介面極限,256G效能實測存取效能為讀取770MB/s、寫入580MB/s,比起上一代傳統SATA介面SSD產品效能進步不少,也因此獲得市場相當多的好評價,,以下就分享Plextor M6e 256G的效能表現吧!!
  

Plextor M6e硬體介紹及規格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外包裝及SSD 
外盒圖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斗大的Plextor M6e產品品牌LOGO,顯示產品形象,也可以發現SSD產品的外觀為戰鬥力時十足的鮮紅色搭配風格設計。鑒於120/128GB對玩家們來說是有點不夠用了,256G容量等級SSD通常是做為進階使用者的系統碟選購優先考量。


Plextor M6e產品特色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搭載獨家TrueSpeed實境效能技術,M6e採用PCI Express高速串列儲存介面規格,提供比常規的SATA連接更高的頻寬。原廠提供的5年保固服務。


Plextor製品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產自台灣的精品,也通過相關的安規認證。


外盒背面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簡單的產品特色介紹,簡單標示出產品特色,採用PCI Express介面、SSD效能、MTBF為2,400,000Hrs等等,僅有英文介紹,沒有繁體中文是比較可惜。


效能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Sequential Read Speed 最高 770 MB/s,Sequential Write Speed 最高 580 MB/s,Random Read Speed (IOPS 4KB)最高 105,000,Random Write Speed (IOPS 4KB)最高100,000。


內部包裝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SSD擴充卡以避震棉固定保護於其中,避免運送途中可能的碰撞震動造成產品損傷。


 Plextor M6e 256GB 
Plextor M6e 256G套件總成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SSD擴充卡本體及固定螺絲,相當基本的配件組。相當基本的配件組,主要提供裝機使用,採用PCI Express介面,所以不須跟一般SSD產品一樣附上2.5吋轉3.5吋裝置架或是固定螺絲。


Plextor M6e 256GB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Plextor M6e 256GB 固態碟屬於5年保固產品,整體質感非常不錯。


連接埠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採用PCI Express Gen2 X2 連接埠。另外固定螺絲位在保固貼紙下方,一般使用者建議不要拆解,可能會影響保固。


PLEXTOR製品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外部也有燈號顯示SSD的工作狀況及狀態。


Plextor M6e 256GB背面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沒有太多的電子零件。


 SSD控制器及用料 
Plextor M6e 256GB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產品規格確認,明確標示為Plextor M6e 256GB產品,採用PCI Express Gen2 X2介面、支援TRIM技術,產自台灣的SSD產品。實際上M6e是使用M.2(NGFF)傳輸介面設計的SSD產品,所以如果移置Z97主機板主推的M.2介面上一樣是可以直接使用的。


SSD PCB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採用新的Marvell 88S9183控制器,整體效能提昇不少,NAND FLASH顆粒採用Toshiba TH58TEG8DDJBA8CMLC NAND FLASH顆粒。正反面各4顆2面共8個顆粒,單顆容量32GB的Toshiba TH58TEG8DDJBA8CMLC NAND FLASH顆粒。


快取記憶體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採用南亞製NT5CC256M16BP顆粒單顆容量512MB DDR3記憶體產品。


上機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使用最新的Z97-DELUXE平台。


 韌體1.00版效能測試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平台部分
CPU:Intel Core i7 4770K ES
RAM:GEIL EVO POTENZA DDR3 3000 8G@2400 CL11-12-12-35
MB:ASUS Z97-DELUXE
VGA:AMD R9 290X 4G
HD:Kingston SSDNOW 200V+ 90G(AHCI模式)+Plextor M6e 256GB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8 X64


韌體1.00版
HDTUNE
讀&寫測試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超越一般SATA傳輸介面 SSD產品表現,Plextor M6e 256GB表現相當可圈可點,讀取及寫入速度進步相當多,存取速度也相當快平均分別在654MB/s及536MB/s,整體搜尋時間不到0.12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IOPS測試&額外測試&檔案效能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AS SSD BENCHMARK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IOPS表現相當不錯,讀取有100500、寫入也有90000以上的成績表現,高達1220分以上的表現,可以歸類為效能等級的SSD產品,搜尋時間也相當快,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TTO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效能表現,單顆讀取最高有突破720MB/s,寫入效能部分突破580MB/s,基本上讀取速度較原廠表示稍低(但還是非常快),寫入部分則與原廠規格相符。


CrystalDiskInfo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CrystalDiskMark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因為非採用壓縮技術,如果選用其他壓縮演算法測試,效能差距不明顯,讀取最高達693MB/s左右,寫入也有突破578MB/s左右,基本上讀取速度較原廠表示稍低(但還是非常快),寫入部分則與原廠規格相符。


AIDA 硬碟測試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讀取速度也相當快最高達到714MB/s,整體搜尋時間約在0.02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JA TEST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讀取最高達649MB/s左右,寫入也有574MB/s左右。


PCMARK Vantage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也獲得95233的超高分。


PCMARK 7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也獲得5594的高分。


PCMARK 8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也獲得4998的高分。


AnvilBenchmark
Incompressible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獲得4630的高分。

0fill模式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獲得4607的高分。


TxBENCH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讀取最高達777MB/s左右,寫入也有566MB/s左右。


 韌體1.02版效能測試 
將韌體從1.00版更新至1.02版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記得從官網下載,將SSD的韌體更新。


HDTUNE
讀&寫測試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超越一般SATA傳輸介面 SSD產品表現,Plextor M6e 256GB表現相當可圈可點,讀取及寫入速度進步相當多,存取速度也相當快平均分別在644MB/s及533MB/s,整體搜尋時間不到0.08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IOPS測試&額外測試&檔案效能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AS SSD BENCHMARK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IOPS表現相當不錯,讀取有101900、寫入也有93000以上的成績表現,高達1220分以上的表現,可以歸類為效能等級的SSD產品,搜尋時間也相當快,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TTO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效能表現,單顆讀取最高有突破729MB/s,寫入效能部分突破586MB/s,基本上讀取速度較原廠表示稍低(但還是非常快),寫入部分則與原廠規格相符。


CrystalDiskInfo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CrystalDiskMark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因為非採用壓縮技術,如果選用其他壓縮演算法測試,效能差距不明顯,讀取最高達700MB/s左右,寫入也有突破577MB/s左右,基本上讀取速度較原廠表示稍低(但還是非常快),寫入部分則與原廠規格相符。


AIDA 硬碟測試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讀取速度也相當快最高達到714MB/s,整體搜尋時間約在0.03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JA TEST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讀取最高達654MB/s左右,寫入也有571MB/s左右。


PCMARK Vantage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也獲得99077的超高分。


PCMARK 7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也獲得5624的高分。


PCMARK 8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也獲得5002的高分。


AnvilBenchmark
Incompressible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獲得4738的高分。

0fill模式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獲得4701的高分。


TxBENCH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讀取最高達776MB/s左右,寫入也有564MB/s左右。


 M.2傳輸介面效能測試及結語 
安裝於Z97-DELUXE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HDTUNE
讀&寫測試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超越一般SATA傳輸介面 SSD產品表現,Plextor M6e 256GB表現相當可圈可點,讀取及寫入速度進步相當多,存取速度也相當快平均分別在634MB/s及533MB/s,整體搜尋時間不到0.1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IOPS測試&額外測試&檔案效能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AS SSD BENCHMARK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IOPS表現相當不錯,讀取有99400、寫入也有77800以上的成績表現,高達1110分以上的表現,可以歸類為效能等級的SSD產品,搜尋時間也相當快,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TTO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效能表現,單顆讀取最高有突破729MB/s,寫入效能部分突破587MB/s,基本上讀取速度較原廠表示稍低(但還是非常快),寫入部分則與原廠規格相符。


CrystalDiskInfo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CrystalDiskMark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因為非採用壓縮技術,如果選用其他壓縮演算法測試,效能差距不明顯,讀取最高達698MB/s左右,寫入也有突破576MB/s左右,基本上讀取速度較原廠表示稍低(但還是非常快),寫入部分則與原廠規格相符。


AIDA 硬碟測試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讀取速度也相當快最高達到714MB/s,整體搜尋時間約在0.05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JA TEST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讀取最高達653MB/s左右,寫入也有568MB/s左右。


PCMARK Vantage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也獲得92774的高分。


PCMARK 7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也獲得5607的高分。


PCMARK 8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也獲得4999的高分。


AnvilBenchmark
Incompressible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獲得4359的高分。

0fill模式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獲得4342的高分。


TxBENCH
[XF] 擺脫傳統束縛 頂級傳輸快感  Plextor M6e 256G 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讀取最高達776MB/s左右,寫入也有564MB/s左右。


 結語 
小結:Plextor M6e 256GB的產品效能較一般採用SATA介面SSD高出不少,價位雖高,但效能表現確實十分驚人,ATTO測試讀取最高有突破729MB/s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突破580MB/s的效能,讀取及寫入的傳輸速度都非常亮眼,IOPS效能表現也是相當亮眼。追求極致效能及較大使用容量的使用者,確實可以參考這款SSD產品,並建議可以採購256GB以上的型號為主,畢竟這樣的單位容量對上實際售價相對實惠些。另外透過測試可以發現韌體的效能明顯差異,建議入手後將韌體適度更新,會取得更佳的效能表現。Plextor獨家TrueSpeed實境效能技術,讓使用者有最好的使用體驗,並且讓消費者於享受SSD的效能表現時,用料選擇也是讓消費者對產品的可靠度也能有所信賴,SandForce和Marvell兩大陣營SSD控制器可說是各有優缺點,其他市占率較小的控制器,回歸到價格面其表現其實也算不錯,依然期待SSD產品間的殺價競爭能持續降至讓更多使用者滿意的價位,讓消費者有福氣輕鬆享受SSD的效能表現,當然SSD產品入手後就是找個時間進行安座大典,然後享受SSD的傳輸快感囉!!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ntel Core系列處理器由LGA775(LGA771)、LGA1366、LGA1156、LGA1155(Sandy Bridge)、LGA2011、LGA1155(Ivy Bridge)及LGA1150(Haswell、及即將發表的Haswell-Refresh)一路走來,基本上都算源自於增強版本的Intel P6的微架構,剛推出時主要針對筆記型電腦市場推出,是Intel的第一款32位元雙核行動低功耗處理器,第一款65nm製程的行動處理器,搭配的晶片產品代號為Yonah,並於2006年1月正式推出。Intel Core處理器接班人就是支援64位元Intel Core 2 CPU產品線,這個接班人可說是做得有聲有色,將P4時代的效能及功耗劣勢一次扳回,強化了CPU產品線的競爭實力,也算是開啟後續Core i系列處理的元老之一。Intel Tick-Tock(新工藝/新架構交替發展策略)戰略可說是發展的相當成功,這次1150平台推出後確實再次將產品效能做一定程度的推升,也穩定的領先對手,Intel 新一代Haswell處理器,效能仍然是相當不錯,只是比起之前每代產品更替時的效能增益趨緩,顯得有些無法吸引使用者編列預算做整機換新,Haswell屬於Tock變換架構展現新核心架構的世代,其中的HD4K系列內建顯示功能雖然也相當令人期待,但是除了內建顯示效能強化不少之外,當然指令集的支援對於效能也是有所助益,功耗上也受益於製程不斷更新強化,整體待機或是全速運轉都是比起以往產品精進不少,但是新產品建構成本向來就是會比較稍微高一些,畢竟有些擁有舊產品的使用者仍是可以透過不高的預算有些不錯的升級選擇,如LGA771腳位的CPU,在去年也曾經蔚為風潮,便宜又大碗的4核心處理器,更換後與主流入門平台的i3等級處理效能差距不大,更別論說舊處理器產品有著更少的超頻限制,透過主機板的超頻能力,就能輕鬆的提升整體效能,去年的L5639算是性價比較高的6C12T處理器(當時L5640以上都偏貴,不值得買),可惜要讓L5639有不錯效能確實要搭配一定超頻能力的主機板,最近看到網友分享X5650除了價位降到有相對高性價比,基本效能及可超頻性也都相對高一些,以下是簡單的效能分享。


規格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X5650,基本時脈為2.66G,可以TB到3.06G,是6C12T的處理器,比起L5639倍頻增加4倍,6核效能效能全開可以到20倍,預設效能已經非常不錯,多工能力是亮點,搭配上適度的超頻,效能令人期待。


TurboBoost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在TB模式下可以到23倍(1 or 2 cores模式下)。


購入價位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CPU價位為RMB520,加上運費大約是新台幣2.7K左右。


X5650正面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COSTA RICA


X5650背面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採用LGA1366腳位。


 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Xeon X5650 @BCLK 200
RAM:Kingston HyperX DDR3 2133 8GX6@DDR3 1600
MB:ASUS Rampage III Extreme
VGA:MSI 偽HD6970 2G
HD:Kinston HyperX 3K SSD 120G(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DDR3 1600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MaxxPI&MaxxPIM2M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MaxxMEM2及MaxxMEM2M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HWiNFO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WinRAR壓縮效能測試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CINBENCH R10 X64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CINBENCH R11.5 X64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CINBENCH R15 X64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PCMARK 8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PCMARK 7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3DMARK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3DMARK 03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3DMARK 06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3DMARK VANTAGE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3DMARK 11
[XF] 發揮不俗性能價值 高效能洋垃圾之其二 Intel Xeon x5650 評測



 結語 
小結:可以發現舊處理器超頻之後的效能表現不錯,總體運算效能比起萬元等級主流高階的4C8T處理器也不會遜色多少,價格也相對低廉許多,當然單核心的效能確實不如新處理器,但是要在這樣的預算中購買市售6C12T規格的處理器,舊處理器與新平臺的購置費用相較更是僅有1/6不到價格,另外超頻限制也相對少很多,使用者可以透過超頻將效能做個完善的調教(例如這次測試環境的設定),如果您有著LGA1366的主機板確實可以採用這樣的升級方式,但是也是因為CPU顯得超值舊主機板的價位也被炒高,讓整體平台建構費用與新平台相較僅僅划算一些,但是新產品有著更好的功耗表現、更好的單核效能及指令集支援能力,這都是舊處理器所沒有的,所以如果您有升級的考量,建議可以考慮以下自身現有設備做搭配,挑選出最適合您的升級方式,如果是新購機使用者建議就直上新架構的產品,免得與自己的預期有所落差,以上提供給各位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次入手的Synology DiskStation DS214se個人認為算是經濟實惠的NAS機種,加上就上次綜合評測可以發現NAS專用的Red系列硬碟因硬碟轉速是5400轉的版本,傳輸效能確實不如一般7200轉硬碟,實際上可能對某些較為追求效能的使用者或是需要更高傳輸效能表現的環境會有無法滿足的狀況,考量到預算搭配,可以選用更高轉速的硬碟產品或是搭配硬體更為強大的NAS機種,讓整體的應用效能更為提升,以下就簡單針對更換一樣是針對NAS環境應用而生,規格及整體表現更為優越的WD Se 4TB硬碟產品,作為驗證提升NAS系統效能提升的方針之一,以下是簡單的效能實測分享。 


搭配的NAS專用硬碟 WD Se 4TB X 2
[XF] 更換逸品 效能更高 Synology DS214se 搭配WD SE 4TB X2 應用實測
WD Se NAS硬碟產品其可靠性經過長久的技術開發及應用,整體表現也是相當優良,WD Se系列產品一樣是專為 NAS 系統而量身打造,具成本效益的企業級儲存,與NAS大廠Synology, QNAP及Thecus都通過了相容性測試,並提供1TB到4TB等不同容量,這次選用是該系列產品最高的容量,使用者也可以根據需求來選用較低容量的型號。


Synology DSM 5.0系統監測
[XF] 更換逸品 效能更高 Synology DS214se 搭配WD SE 4TB X2 應用實測
WD Red 4TB


 NAS應用效能實測 
測試平台部分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4770K ES
RAM:GEIL EVO POTENZA DDR3 3000 8G@2933(CL12-14-14-36)
MB:ASUS Maximus VI Formula
VGA:AMD R9 290X 4G
HD:Kingston SSDNow V300 SSD 120G;WD SE 4TBX2搭配Synology DS214se效能測試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NAS Performance Test
模擬大檔的讀寫測試
NAS Performance Test 1.4
[XF] 更換逸品 效能更高 Synology DS214se 搭配WD SE 4TB X2 應用實測


NAS Performance Test 1.7
[XF] 更換逸品 效能更高 Synology DS214se 搭配WD SE 4TB X2 應用實測
平均讀取速度達88.28MB/sec及85.66MB/sec,平均寫入速度達74.67MB/sec及82.08MB/sec。


NAS Performance Test
模擬小檔的讀寫測試
NAS Performance Test 1.4
[XF] 更換逸品 效能更高 Synology DS214se 搭配WD SE 4TB X2 應用實測

[XF] 更換逸品 效能更高 Synology DS214se 搭配WD SE 4TB X2 應用實測


NAS Performance Test 1.7
[XF] 更換逸品 效能更高 Synology DS214se 搭配WD SE 4TB X2 應用實測

[XF] 更換逸品 效能更高 Synology DS214se 搭配WD SE 4TB X2 應用實測
平均讀取速度達76.16MB/sec及98.12MB/sec,平均寫入速度達87.66MB/sec及84.74MB/sec,也是相當不錯的效能表現。


DiskMark 3.0.3
[XF] 更換逸品 效能更高 Synology DS214se 搭配WD SE 4TB X2 應用實測
平均讀取及寫入速度約在70MB/sec以上。


實際傳輸980G檔案資料(大多是影音檔)
[XF] 更換逸品 效能更高 Synology DS214se 搭配WD SE 4TB X2 應用實測
平均寫入速度達80.86MB/sec左右,效能符合預期。


 結語 
小結:Synology DiskStation DS214se整體表現真的不錯,滿足使用者對高CP值NAS系統的需求,這樣的產品組合就需要使用者花費多一些的小朋友才能幫忙搬回家,整體配置花費約在20K左右,搭配的WD Se 4TB效能表現不錯,有效提升滿足NAS系統傳輸效能,進一步達到使用者的應用需求,可針對在 NAS 和 RAID 環境下運作的系統提供緊密整合、強穩的資料保護和最佳的效能,網路附接儲存 (NAS)等連接網路的監控系統和雲端儲存等應用環境中使用,原廠也提供5年有限保固期限,較一般硬碟產品長一些的保固期,價位算是合理,以上測試提供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喔。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ntel Core系列處理器由LGA775(LGA771)、LGA1366、LGA1156、LGA1155(Sandy Bridge)、LGA2011、LGA1155(Ivy Bridge)及LGA1150(Haswell、及即將發表的Haswell-Refresh)一路走來,基本上都算源自於增強版本的Intel P6的微架構,剛推出時主要針對筆記型電腦市場推出,是Intel的第一款32位元雙核行動低功耗處理器,第一款65nm製程的行動處理器,搭配的晶片產品代號為Yonah,並於2006年1月正式推出。Intel Core處理器接班人就是支援64位元Intel Core 2 CPU產品線,這個接班人可說是做得有聲有色,將P4時代的效能及功耗劣勢一次扳回,強化了CPU產品線的競爭實力,也算是開啟後續Core i系列處理的元老之一。Intel Tick-Tock(新工藝/新架構交替發展策略)戰略可說是發展的相當成功,這次1150平台推出後確實再次將產品效能做一定程度的推升,也穩定的領先對手,Intel 新一代Haswell處理器,效能仍然是相當不錯,只是比起之前每代產品更替時的效能增益趨緩,顯得有些無法吸引使用者編列預算做整機換新,Haswell屬於Tock變換架構展現新核心架構的世代,其中的HD4K系列內建顯示功能雖然也相當令人期待,但是除了內建顯示效能強化不少之外,當然指令集的支援對於效能也是有所助益,功耗上也受益於製程不斷更新強化,整體待機或是全速運轉都是比起以往產品精進不少,但是新產品建構成本向來就是會比較稍微高一些,畢竟有些擁有舊產品的使用者仍是可以透過不高的預算有些不錯的升級選擇,如LGA771腳位的CPU,在去年也曾經蔚為風潮,便宜又大碗的4核心處理器,更換後與主流入門平台的i3等級處理效能差距不大,更別論說舊處理器產品有著更少的超頻限制,透過主機板的超頻能力,提升整體效能,以下是簡單的效能分享。


規格
[XF] 殘餘價值精彩發揮 洋垃圾也有高效能 Intel Xeon L5639 評測
官方並無L5639規格,參考高一級L5640規格,L5639倍頻少1倍,一樣是6C12T的處理器,預設效能還算可以,多工能力是亮點,搭配上適度的超頻,效能令人期待。


購入價位
[XF] 殘餘價值精彩發揮 洋垃圾也有高效能 Intel Xeon L5639 評測
大概是2013年8月時購買的,每顆處理器入手價位約在400-450人民幣之間,若加上運費大約是2.4K左右。

 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Xeon L5639 @ 200*18 TB最高至20(1 or 2 cores模式下)
RAM:Kingston HyperX DDR3 2133 8GX6
MB:ASUS Rampage III Extreme
VGA:MSI 偽HD6970 2G
HD:Kinston HyperX 3K SSD 120G(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DDR3 1600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殘餘價值精彩發揮 洋垃圾也有高效能 Intel Xeon L5639 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XF] 殘餘價值精彩發揮 洋垃圾也有高效能 Intel Xeon L5639 評測


MaxxPI&MaxxPIM2M
[XF] 殘餘價值精彩發揮 洋垃圾也有高效能 Intel Xeon L5639 評測


MaxxMEM2及MaxxMEM2M
[XF] 殘餘價值精彩發揮 洋垃圾也有高效能 Intel Xeon L5639 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殘餘價值精彩發揮 洋垃圾也有高效能 Intel Xeon L5639 評測


HWiNFO
[XF] 殘餘價值精彩發揮 洋垃圾也有高效能 Intel Xeon L5639 評測


WinRAR壓縮效能測試
[XF] 殘餘價值精彩發揮 洋垃圾也有高效能 Intel Xeon L5639 評測


CINBENCH R10 X64
[XF] 殘餘價值精彩發揮 洋垃圾也有高效能 Intel Xeon L5639 評測


CINBENCH R11.5 X64
[XF] 殘餘價值精彩發揮 洋垃圾也有高效能 Intel Xeon L5639 評測


CINBENCH R15 X64
[XF] 殘餘價值精彩發揮 洋垃圾也有高效能 Intel Xeon L5639 評測


PCMARK 8
[XF] 殘餘價值精彩發揮 洋垃圾也有高效能 Intel Xeon L5639 評測


PCMARK 7
[XF] 殘餘價值精彩發揮 洋垃圾也有高效能 Intel Xeon L5639 評測


3DMARK 
[XF] 殘餘價值精彩發揮 洋垃圾也有高效能 Intel Xeon L5639 評測


3DMARK 03
[XF] 殘餘價值精彩發揮 洋垃圾也有高效能 Intel Xeon L5639 評測


3DMARK 06
[XF] 殘餘價值精彩發揮 洋垃圾也有高效能 Intel Xeon L5639 評測


3DMARK VANTAGE
[XF] 殘餘價值精彩發揮 洋垃圾也有高效能 Intel Xeon L5639 評測


3DMARK 11
[XF] 殘餘價值精彩發揮 洋垃圾也有高效能 Intel Xeon L5639 評測


 結語 
小結:可以發現舊處理器的效能表現仍就是表現的不錯,當然單核心的效能確實不如新處理器,但是要在這樣的預算中購買市售6C12T規格的處理器,舊處理器與新平臺的購置費用相較更是僅有1/6不到價格,另外超頻限制也相對少很多,使用者可以透過超頻將效能做個完善的調教(例如這次測試環境的設定),如果您有著LGA1366的主機板確實可以採用這樣的升級方式,但是也是因為CPU顯得超值舊主機板的價位也被炒高,讓整體平台建構費用與新平台相較僅僅划算一些,但是新產品有著更好的功耗表現、更好的單核效能及指令集支援能力,這都是舊處理器所沒有的,所以如果您有升級的考量,建議可以考慮以下自身現有設備做搭配,挑選出最適合您的升級方式,如果是新購機使用者建議就直上新架構的產品,免得與自己的預期有所落差,以上提供給各位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如預期Intel最新的 Haswell Refresh處理器預定在今(2014)年6月Computex展前正式發表,Intel 新一代9系列晶片組中的首款產品名為“Z97”搭配Intel新一代Haswell Refresh處理器,已經正式出貨提供給各大板卡廠生產主機板,也意味著,是的I老大又要出招了,Intel Tick-Tock(新工藝/新架構交替發展策略)戰略可說是發展的相當成功,這次1150平台推出後確實再次將產品效能做一定程度的推升,以王者之姿持續穩定的領先對手,這次主力戰將為Z97系列晶片組是Intel新一代CPU(Haswell Refresh)1150腳位在2014年晶片組主流&效能主力產品,Intel Refresh處理器其中的HD4K系列內建顯示功能也是相當令人期待,Z97身為搭配新一代Haswell處理器8系列晶片組主推的產品系列,提供1組M.2、6組SATA 6G、PCI-E 3.0,內建6組USB3.0,Z97一樣提供對Intel RST技術和Smart Response Technology技術的支援,近期應該可以看到由各大板卡廠針對不同等級的產品線所推出的主機板陸續上市搶佔先機,Z97也支援K系列CPU的倍頻調整功能,同樣支援內部整合顯示核心輸出以外(可開啟編解碼加速引擎),也能完整提供調整倍頻的功能,滿足玩家在超頻方面的需求。

Supermicro來自美國矽谷,是全球知名的伺服器產品製造商,在業界提供高效能、高階伺服器及超級電腦等相關產品。Supermicro的高品質的產品研發設計及嚴格的品質管理,研發製造業界一流的伺服器、機箱及系統。其實除了伺服器產品外,也有生產市場主流主機板產品,例如這次Z97晶片組主機板就提供幾張不同消費族族群的的解決方案,這次要分享的C7Z97-OCE主機板也將於近期上市,所配置的規格相當符合主流市場需求,除了支援Haswell Refresh架構的處理器外和支援6組SATA 6Gbps之外,也提供多達6組USB 3.0(前2後4,含原生6組),享受USB3.0的高速傳輸效益,也提供的前置多達2組USB3.0解決方案,另外Z97晶片組所搭配的PCH晶片提供了1組新的M.2傳輸介面,搭配上4組原生及2組擴充共6組的SATA 6Gbps連接埠,目前採用SATA 6Gbps介面的硬碟已成為市場主流,提供較佳的IO傳輸性能,新增加的M.2傳輸介面對於高速SSD存取傳輸頻寬中也是相當重要,對於未來的產品確是增加不少升級性,另外在用料也是全板固態電容,CPU供電部份採用6相配置,一般人喜歡用來裝機的ATX版型,新的圖形化UEFI BIOS的設定也相當易於使用功能也相當完整。以下介紹Supermicro在Z97平台中高階級產品C7Z97-OCE的面貌及效能。


 Supermicro C7Z97-OCE 主機板外盒 
原廠彩盒包裝
[XF] 伺服器用料設計 超頻電競輕鬆玩 SUPERMICRO C7Z97-OCE 開箱
Supermicro C7Z97-OCE源自於伺服器主機大廠之手,除了有伺服器廠產品設計風格外,也將產品的特色確實展現。


支援的CPU及保固
[XF] 伺服器用料設計 超頻電競輕鬆玩 SUPERMICRO C7Z97-OCE 開箱
一樣是LGA1150的CPU產品,原廠也提供3年的保固服務。


產品特色
[XF] 伺服器用料設計 超頻電競輕鬆玩 SUPERMICRO C7Z97-OCE 開箱
CPU、記憶體及內建顯示的超頻能力、支援新的傳輸介面M.2、8個SATA 6Gb/s傳輸介面(應該是誤植實際上僅有6組)、4組USB3.0(也有提供USB3.1版的主機板供使用者選購),記憶體最高支援至32G,也支援AMD的CrossFireX技術(比較可惜並沒有支援NVIDIA SLI技術)等。


Supermicro C7Z97-OCE
[XF] 伺服器用料設計 超頻電競輕鬆玩 SUPERMICRO C7Z97-OCE 開箱
有興趣的使用者近期在通路上應該有機會發現它的蹤跡。


外盒背面
[XF] 伺服器用料設計 超頻電競輕鬆玩 SUPERMICRO C7Z97-OCE 開箱
條列產品的相關規格,也圖示產品的相關特色,諸如超頻能力、圖形化UEFI BIOS介面、3螢幕輸出、智慧型產品的充電能力、4K顯示、雙BIOS、優良的電源管理、電壓調教、M.2傳輸介面、偵錯燈等。


產品特色
[XF] 伺服器用料設計 超頻電競輕鬆玩 SUPERMICRO C7Z97-OCE 開箱
圖示產品的相關特色,諸如超頻能力、圖形化UEFI BIOS介面、3螢幕輸出、智慧型產品的充電能力、4K顯示、雙BIOS、優良的電源管理、電壓調教、M.2傳輸介面、偵錯燈等。


產品規格
[XF] 伺服器用料設計 超頻電競輕鬆玩 SUPERMICRO C7Z97-OCE 開箱


內盒包裝
[XF] 伺服器用料設計 超頻電競輕鬆玩 SUPERMICRO C7Z97-OCE 開箱


主機板配件
[XF] 伺服器用料設計 超頻電競輕鬆玩 SUPERMICRO C7Z97-OCE 開箱
提供6組SATA排線、1組主機板後擋板及驅動程式光碟等。


後擋板
[XF] 伺服器用料設計 超頻電競輕鬆玩 SUPERMICRO C7Z97-OCE 開箱


 主機板 
主機板正面
[XF] 伺服器用料設計 超頻電競輕鬆玩 SUPERMICRO C7Z97-OCE 開箱

[XF] 伺服器用料設計 超頻電競輕鬆玩 SUPERMICRO C7Z97-OCE 開箱
這張定位在高階Z97主機板,主機板電容採用全固態電容,主機板設計是以提供優質的用料給予使用者,Z97晶片與MOS區分別以散熱片加強散熱,使MOS負載時溫度降低,提高系統穩定度。供電設計採用6相,CPU端使用8PIN輸入,並提供5組風扇電源端子(5組PWM)主機板上提供1組M.2、6組SATA3(4組原生),此外整體配色採用藍黑配色綴以橘色散熱片相當具有高階產品質感。


主機板背面
[XF] 伺服器用料設計 超頻電競輕鬆玩 SUPERMICRO C7Z97-OCE 開箱
主機板CPU底板使用金屬製防彎背板,Z97晶片組使用螺絲鎖固及MOS區散熱器採用傳統彈簧式扣具固定。


主機板IO區
[XF] 伺服器用料設計 超頻電競輕鬆玩 SUPERMICRO C7Z97-OCE 開箱
如圖,有2組Intel Gb級網路、1組HDMI輸出、1組DVI輸出、1組VGA輸出、1組DisPlay Port、4組USB3.0、2組USB2.0、1組光纖輸出及音效輸出端子。


CPU附近用料
[XF] 伺服器用料設計 超頻電競輕鬆玩 SUPERMICRO C7Z97-OCE 開箱

[XF] 伺服器用料設計 超頻電競輕鬆玩 SUPERMICRO C7Z97-OCE 開箱
屬於6相設計的電源供應配置,全板採用固態電容,MOS區也都加上散熱片加強散熱,CPU側 12V採用8PIN輸入,1組PWM(1組CPU用)+1組風扇端子。主機板記憶體及電源輸入區,支援4DIMM的DDR3模組,電源採24PIN輸入,另外也附有簡易的電源啟動開關。


主機板介面卡區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如預期Haswell Refresh處理器將在今(2014)年6月Computex展前正式發表,Intel 新一代9系列晶片組中的首款產品名為“Z97”搭配Intel新一代Haswell Refresh處理器,已經正式出貨提供給各大板卡廠生產主機板,也意味著,是的I老大又要出招了,Intel Tick-Tock(新工藝/新架構交替發展策略)戰略可說是發展的相當成功,這次1150平台推出小幅度升級版後確實再次將產品效能做一定程度的推升,也穩定的領先對手,這次主力戰將為Z97系列晶片組是Intel新一代CPU(Haswell-Refresh)1150腳位在2014年晶片組主流&效能主力產品,Intel Refresh處理器其中的HD4K系列內建顯示功能也是相當令人期待,Z97身為搭配新一代Haswell處理器9系列晶片組主推的產品系列,提供1組M.2、6組SATA 6G、PCI-E 3.0,內建6組USB3.0,Z97一樣提供對Intel RST技術和Smart Response Technology技術的支援,近期應該可以看到由各大板卡廠針對不同等級的產品線所推出的主機板陸續上市搶佔先機,Z97也支援K系列CPU的倍頻調整功能,同樣支援內部整合顯示核心輸出以外(可開啟編解碼加速引擎),也能完整提供調整倍頻的功能,滿足玩家在超頻方面的需求。

這次ASUS在2014年4月26日周末舉辦主機板電腦網路社群活動,活動的主題當然是近期即將上市的Z97主機板相關產品介紹及展示,主要展出即將上市的主機板群,諸如ROG系列、TUF系列及主流通路主機板等,享受先進CPU及主機板晶片組技術的應用產品CPU及主機板設計科技的新進展及產品, 當天網友們的"討論"也是相當的熱烈,參加聚會就是可以看到以及實際體驗及把玩新上市最新產品,GOGOGO!!



活動產品展示立牌
TUF系列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主流系列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ROG系列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讓人簡單明暸這次ASUS在Z97晶片組主機板產品主打的特色,針對電競、效能、節能、數位供電及系統散熱做同步優化。


低一波推出的Z97主機板群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今天展出的主機板計有Maximus VII Hero、Maximus VII Gene、Maximus VI Ranger(新型號)、Z97-DELUXE、Z97-PRO WiFi OC、Z97-PRO、Z97-A、Z97I PLUS、Sabertooth Z97 MK I(搭載ARMOR裝甲)、Sabertooth Z97 MK 2、Gryphon Z97及Gryphon Z97 ARMOR EDITION等。


接續Z87時代優良戰績的ROG殺手級產品 Maximus VII Hero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擁有不凡的外型及效能,永遠是效能至上及玩家們的注目焦點之一,價位更能讓使用者負擔且接受,原廠表示受到市場相當多的好評。


用料細節及特色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提供愛好ATX版型的使用者近於Gene的價格,但能有接近Extreme&Formula的效能表現,當然用料還有加值功能部份會不如以上兩等級的主機板。對Formula及Extreme產品有愛的使用者可能就要稍等一下囉,由這幾波的產品規劃可以發現,Formula及Extreme大約都會主要展覽時上才會展出。


ROG M-ATX產品Maximus VII Gene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效能強勁的M-ATX產品,一樣是小機殼玩家們相當關注的產品,在M-ATX的配置中,提供等同ATX等級的效能調校能力及出色的超頻表現。


用料細節及特色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ROG ATX版型新產品Maximus VII Ranger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提供愛好ATX版型的使用者又稍低於Hero的價格,主打電競市場,提供消費者更優質的選擇。


用料細節及特色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Z97-DELUXE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這次發表的主流產品最高階主機板。

用料細節及特色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身為Z97系列最高階的產品,提供3組 PCI-E 16X插槽供擴充使用,4DIMM雙通道DDR3、2組SATA-Express、M.2、NFC、8(7.1)CH的音效輸出、INTEL Gigabit網路等技術、規格,擁有不錯的散熱設計、採用第5代進化版數位供電、WiFi GO!、Fan Xpert 3、USB3.0、UEFI BIOS、前置USB3.0、Q-DESIGN、MEM OK、802.11AC等功能一應俱全。


Z97-PRO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這一波主打的Z97系列,一般而言PRO版較A功能更為完整,與Deluxe版本相當接近,也相當受到使用者歡迎,也提供多達3條PCI-E 16X。


用料細節及特色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提供1組SATA-Express。


Z97-PRO WiFi OC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提供 WiFi 的版本。


用料細節及特色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除了增加WiFi功能外,一樣提供1組SATA-Express。

Z97-A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基本款的Z97,當然新的M.2介面也一樣支援,也保留舊的PCI介面裝置的支援能力。


用料及細節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Z97I-PLUS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令人愛不釋手的ITX版型,個人近期裝上網機蠻喜歡ITX的主機板,個人也分享過許多篇ITX主機版的測試文章,這張主機板又將ITX的用料及設計推上頂峰,與大板同等級的供電模組,4組SATA 6G擴充能力(重點是干涉相當少),3組PWM風扇擴充能力,易拆除式的PCI-E 16X插槽設計,其他的輸出能力與ATX,M-ATX板型主機板都相當接近,一樣是令人讚賞的一張主機板(當然就更期待Maximus VII Impact會再引起何種風暴)。


Sabertooth Z97 MK I(搭載ARMOR裝甲)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標榜5年保固、軍規及耐用度的Sabertooth,自從推出以來也是相當受到注目,也慢慢的吸引用者的關注,
儼然也形成一群愛好者。Sabertooth主機板推出以來在討論區也是受到使用者討論。


用料細節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Sabertooth Z97 MK 2(未搭載ARMOR裝甲)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用料細節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雖然原廠增加的ARMOR裝甲有其設計理念,當然也有些使用者不見得就會喜歡主機板包覆裝甲,僅僅喜歡TUF的設計理念及用料設計,所以原廠也順應需求推出未搭載裝甲的版本。


M-ATX版Sabertooth Gryphon Z97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用料細節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Gryphon Z97 ARMOR EDITION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用料細節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採用M-ATX版型設計,一樣設計理念雖然原廠增加的ARMOR裝甲有其設計理念,當然也有些使用者不見得就會喜歡主機板包覆裝甲,僅僅喜歡TUF的設計理念及用料設計,所以原廠也順應需求推出未搭載裝甲的版本。

以上這是ASUS因應Haswell-Refresh CPU產品所推出的Z97第一波主力機種,當然只要您喜歡都可以拿起來仔細欣賞觀察這次主機板的用料、設計及配置等。


Seagate的產品展示區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儲存界的大廠,當然也是鼎力支持ASUS所辦的活動,針對新一代的晶片組產品相信Seagate也準備許多高階產品等著搭配平台來發揮。


今天活動主題介紹
Z97主流市場主機板產品特色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ROG產品線
主要新增功能及特色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TUF主機板產品線
主要新增功能及特色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APFG] Haswell Refresh 親密戰友  ASUS Z97 主機板群整裝出擊




小結:ASUS在這幾年的依樣在新平台推出時,也創新導入許多優質的新技術,那Z97呢?!透過上面的內容可以發現,這次將主流產品功能作提升,例如提升至第5代的智慧數位電源可發揮節能及效率的之效用、802.11ac的高速無線網路、整體用料再升級,主機板的配色力求變化、NFC近場通訊技術的應用、強化WiFi GO!技術等,針對Fan Xpert3技術也將Sabertooth頗受好評的管理控制功能導入,讓使用者可以更為簡易、快速直覺的使用,再次突破的UEFI BIOS介面也針對使用者的需求進行微調,務求更為實用便利,ROG主機板部分,因應Hero取得不錯的成績,這次也新增Maximus VII Ranger產品,讓喜歡ROG產品的使用者可以以更低的門檻獲得ROG相關技術的主機板產品,讓組成ROG等級的產品的費用更貼近使用者,除了在強化用料之外,這次也針對之前相當受到好評的SSD SECURE ERASE、ROG RAMDISK、SONIC RADAR  II等軟體加值技術予以強化,另外也推出新一代的軟硬體技術如KeyBot、LANGuard、SupremeFX、GAME FIRST III(ASUS自行研發)、SONIC SENSEAMP、SONIC SOUNDSTAGE、SONIC STUDIO等,整體介面更為簡潔直覺實用,最後是TUF系列,強化裝甲也增加背板,另外就是上次新增M-ATX版Sabertooth Gryphon Z97,對喜愛小板的玩家們獲得相當多的好評,這次則是針對ARMOR裝甲分別搭配販售,讓使用者可以選用自己喜歡的搭配方式,ASUS加入工作團隊努力研發後的技術,相信推出後能獲得更多使用者的迴響,畢竟後PC時代來臨,加入以使用者為考量的技術更多越能取得消費者的好評,更多的數位電子化是將來不變的趨勢,ASUS也不斷的將使用者的意見納入,推出更具殺手級應用產品。參加這樣的討論會,每次都很能獲得不同的資訊及產品研發理念及出發點,雖然不可能滿足各為玩家的需求,畢竟每個玩家所追求的資訊產品考量重點都有所不同,感受到ASUS的MB研發每次都有突破,也慢慢的將玩家們反映的需求或是應該改進的地方適時導入主機板設計,讓使用者的使用體驗更棒,這活動的安排一如往常相當充實的流程及活動的安排,讓每個與會的人員都能滿載而歸。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