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競技風潮盛行,連帶的使用者也會相對注意主機板功能的搭配,最好是有著專為GAMING需求所開發的硬體或軟體功能,而AMD在2011年Computex推出搭配Bulldozer架構的處理器晶片組產品,發表的990FX、990X及970晶片組及搭配的南橋晶片組SB950及SB920,雖然推出的時間已有2年之久,但為了讓CPU的表現及平台效能表現更為優異,加上MSI向來並未忽略AMD主機板這塊市場,身為主機板大廠也持續推出支援AM3+腳位的主機板產品,此次推出搭載970晶片的970 GAMING主機板,提供AMD及Nvidia顯示卡多卡顯示卡(SLI及CrossFireX)運算模式,讓使用者可以在同一主機板上安裝Nvidia系列的顯示卡組成SLI,發揮9系列晶片組970高階產品之身段,可以支援SLI及CrossFireX技術,SLI技術不只可增強多卡繪圖處理工作,使得遊戲效能可以得到將近線性的提升,更可大幅增加AMD CPU平台升級顯示卡時的選擇彈性,打造平價遊戲用主機板,提供使用者AMD及Nvidia顯示卡多卡繪圖平台的選擇,主要支援AM3+架構核心代號為Vishera處理器,採用Piledriver的處理器和原生6組 SATA 6Gbps支援能力之外。也提供多達4組USB 3.0(前2後2),享受USB3.0的高速通用傳輸介面。

970 GAMING主機板承襲MSI GAMING系列產品既有特色,搭載Killer網路遊戲晶片及Audio Boost 2音效強化技術,提供更好的網路傳輸效能與專業工作室級別音效外,微星科技在970 GAMING更加強了音效設計,特地將音效電路板訊號與主機板其他元件切割,藉以降低雜訊,搭配USB獨立供電設計(USB Audio Power),可以提供USB音效卡、耳機擴大器、…等外接式音源,更穩定的電源及聲音訊號,兩者相輔相成,提供更乾淨優質的音效及穩定的電壓,除了可以提升遊戲聲音表現,同時提高玩家配備的穩定性,創造一個讓玩家們聲歷其境的臨場感受。970身為中高階市場的主推晶片組,所以原廠導入的用料、設計及功能部分都是不馬虎,以下介紹MSI在970晶片組的中階電競及效能級ATX產品970 GAMING的效能及面貌。



 主機板包裝及配件 
MSI 970 GAMING外盒正面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產品的設計外包裝,MSI的GAMING系列一貫產品設計美學,主打電競及效能平台。


晶片組及支援的CPU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採用AMD 970晶片組,屬於AM3+腳位,記憶體使用DDR3規格,可支援新一代AM3+ FX系列CPU及原AM3腳位的CPU產品,如Phenom II、Athlon II等,當然8核也已經READY,AMD VISION FX平台,最新的WINDOS8.1也已經READY,提供SLI及CrossFireX多卡運算支援能力,Audio Boost 2音效技術,並採用Qualcomm Atheros Killer E2200等級網路晶片。


盒裝出貨版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產品簡介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有簡單的多國語言介紹。


外盒背面圖示產品支援相關技術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世界工廠製品,第4代軍規料件、搭載Killer E2205網路晶片、Audio Boost 2音效強化技術、支援多卡繪圖處理技術、Sound Blaster Cinema 2音效、電競周邊專用連接埠、OC GENIE 4等獨家特色。


開盒及主機板配件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主機板相關配件分層包裝,符合產品的定位。


配件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配件有SLI橋接器、GAMING系列銘版貼紙、標示貼紙、SATA排線2組、後檔板、說明書及驅動光碟等。


 主機板 
主機板正面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這張定位在ATX中階電競主機板市場的970主機板,主機板電容除了音效電容外均採用DARK CAP黑色固態電容、SFC電感等,整體用料部分CPU供電設計採用8相,MOS區、南北橋各加以大面積散熱片抑制系統負載時溫度,CPU端12V輸入使用8PIN,並提供5組風扇電源端子(3組PWM,2組3Pin)主機板上提供6組SATA3(均為原生),此外整體配色採用黑紅配色為搭配,符合GAMING產品色系,具有相當不錯的產品質感。


主機板背面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主機板CPU底板使用金屬製防彎背板,MOS區及南北橋晶片組散熱器使用螺絲固定。


主機板背面走線設計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將聲音傳輸的線路獨立,讓使用者可以有更佳的音效體驗,


PCB用料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PCB用料部分則是用上4層板,顯示原廠基本料件也是下足。


主機板IO區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如圖,有1組PS2鍵盤接頭、1組Killer E2205 Gb級網路、2組USB3.0、8組USB2.0、光纖輸出及音效輸出端子(鍍金處理)。


CPU附近用料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屬於8相設計的電源供應配置,主機板採用採用DARK CAP黑色固態電容、SFC電感等供電設計及電容,MOS區也加上散熱片加強散熱,CPU側 12V採用8PIN輸入及1組CPU PWM風扇端子,支援4DIMM的DDR3模組,電源採24PIN輸入。


主機板介面卡區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提供2組PCI-E 16X支援AMD CrossFireX/NVIDIA SLI(雙卡支援PCI-E x8+x8模式),2組PCI-E 1X及2組PCI插槽這樣配置對使用者來說應該相當夠用,2組 PCI-E x16插槽並未採用海豚尾式卡榫,使用傳統固定方式,移除大型介面卡時稍嫌不順手。USB可擴充至16組,面板前置端子亦放置於本區,下有1組內接19Pin USB3.0接口,方便使用者裝機使用。


IO裝置區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提供提供6組SATA3(原生)。


主機板散熱器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以GAMING風格設計散熱片外型,MOS區以新設計大面積鋁合金散熱片,抑制系統負載時溫度,整體份量相當實在,南北橋則以一樣大面積鋁合金散熱片,可提供更好的散熱效益。



 主機板上控制晶片 
970晶片組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SB950晶片組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電源管理控制晶片及用料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USB3.0 晶片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採用VIA VL806控制晶片,共有2組USB3.0晶片,共可擴充至4組連接埠,下有1組內接19Pin USB3.0接口,方便使用者裝機使用。


網路晶片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網路晶片採用Killer E2205 Gb級網路。 


環控晶片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環控晶片採用Fintek製品。


PCI-E頻寬控制器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採用Pericom PI3PCIE3415ZHE PCI-E 頻寬切換控制晶片。


Audio Boost 2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提供專業工作室等級音訊輸出,不但對於聲音上有更好的效果,同時也能減少超頻時EMI的干擾與衝突。
音效控制晶片採用REALTEK ALC1150。


耳機擴大晶片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Ti OPA1652 Rear I/O擴大機晶片。


日製音效電容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Nichicon製品。


時脈產生器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Realtek RTM880N-793控制晶片。


 電競風格BIOS介面 
主頁面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設定頁面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OC頁面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M-FLASH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OC Profiles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環境監控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主機板全景及功能區介紹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多國語言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效能測試及結語 
測試環境
CPU:AMD FX-8350
RAM: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2800 8G kit@2133 CL11-12-12-30
MB:MSI 970 GAMING
VGA:AMD R9-290X 4G
HD: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MaxxPI&MaxxPIM2M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MaxxMIPS及MaxxFLOPS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HWiNFO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壓縮效能測試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CINBENCH R10 X64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CINBENCH R11.5 X64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CINBENCH R15 X64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PCMARK 8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PCMARK 7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3DMARK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3DMARK 03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3DMARK 06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3DMARK 11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FURMARK 1.13.0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DirectComputeBenchmark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COMPUTE MARK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Final Fantasy XIV ARELIM REBORN  Benchmark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勇者鬥惡龍
[XF] 優質AMD軍規平台設計 迎合電子競技風潮  MSI 970 GAMING 評測


 結語 
小結:
這張970 GAMING主打是ATX主機板市場,功能相當完整且強悍,也提供2組PCI-E 16X、2組PCI-E 1X及2組PCI插槽給使用者選擇裝置其最需求的介面卡裝置,如顯示卡、電視卡、音效卡、陣列卡等,另使用者常需要的監控軟體及線上更新BIOS的軟體原廠也提供好用的軟體,提升產品價值,970 GAMING主機板;其不但擁有微星各項的獨家規格與技術,如全方位的即時智慧型超頻系統OC GENIE 4、可用滑鼠操控BIOS的Click 4 BIOS技術、操控性更為便利的ClickBIOS滑鼠介面、與Audio Boost 2音效強化技術、Sound Blaster Cinema 2音效等等獨家功能等,可說是給了電競愛好者最佳的支援,給足充足的用料及設計,屬於MSI依據主流市場的需求的推出更具特色的主機板,搶攻各位玩家口袋中的小朋友,積極推出以AMD 970晶片組打造價位實在、規格、功能及用料都屬佳作的主機板,支援AM3+腳位CPU產品線,增強料件(第4代軍規料件、DARK CAP黑色電容、SFC超導磁電感)、增強供電設計(8相數位供電設計及數位PWM供電架構)、增強的散熱設計、最簡潔且具備極致效能的PCB、優化後的CLICK BIOS 4、超頻及支援雙路NVIDIA SLI與AMD CrossFire多顯示卡技術、KILLER E2205網路晶片等,都是迎合使用者在遊戲時相對需要的軟硬體功能組合,以上提供給使用者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知名品牌ROCCAT是以開發電競相關的產品為主,已推出的產品主要有鍵盤、滑鼠、耳機、鼠墊及其他電競週邊。可以看出電腦周邊市場越來越競爭,各家廠商都將產品的開發領域網不同方向延伸,就連不少板卡大廠也陸陸續續推出電腦周邊的產品,如ASUS、GIGABYTE等,ROCCAT也順此趨勢,開發了不少電腦週邊產品,如滑鼠、鍵盤、喇叭、耳機解決方案等,積極將產品生產領域突破,以期獲得更多消費市場,另外遊戲周邊中,比較熱門的有鍵盤、滑鼠、耳機等,此次介紹是目前遊戲鼠界,比較少見的但又在最近引起不小波瀾的的光學滑鼠,一般而言雷射鼠的感應準確度和穩定性都比光學或滾輪要好,但是也有些玩家較為偏愛光學滑鼠,具有較易控制的手感,當然之前高解析度的光學滑鼠較為少見,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採用自家開發的Pro-Optic Sensor R4技術提供高達5000dpi,故能提供使用者高解析度的滑鼠,手感、穩定度及手感也相當不錯的光學滑鼠,也漸漸的受到市場青睞,這次推出電競訴求的滑鼠,提供遊戲玩家更好的遊戲周邊,官方定價新台幣的話約在2100及600左右,算是在消費者較能接受的價位,以下就這組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作簡單的介紹及測試吧!!


原廠資訊網頁http://www.roccat.org/Products/G ... Kone-Pure-Military/


 滑鼠及鼠墊外包裝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
[XF] 電競軍武 滿點組合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簡測
採用ROCCAT一貫電競系列產品包裝設計,讓使用者了解產品的訴求及定位。


滑鼠外包裝
[XF] 電競軍武 滿點組合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簡測
配合滑鼠的型號,黑藍色系相間精美的包裝,也明確標示產品的特色。


產品技術特點
[XF] 電競軍武 滿點組合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簡測
搭配專屬驅動可提供巨集功能,多達576KB的記憶體容量,可讓使用者儲存個人化的設定,另外就是採用72MHz的ARM運算核心,提供滑鼠更靈敏的反應能力。


產品特色
[XF] 電競軍武 滿點組合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簡測
光學引擎滑鼠、dpi調整鍵,多彩LED燈、側鍵及Pro-Optic Sensor R4技術提供高達5000dpi,這樣的設計當然是為了FPS遊戲取向囉!!


圖示及技術特點展示
[XF] 電競軍武 滿點組合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簡測
配合滑鼠的型號,軍規色系打底遊戲用滑鼠。


背面產品介紹
[XF] 電競軍武 滿點組合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簡測
明確標示滑鼠各部位的功能及設定,也有產品規格及多國語言產品介紹,較為可惜一點是沒有繁體中文介紹。


外包裝開啟方式
[XF] 電競軍武 滿點組合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簡測


櫥窗設計的外包裝
[XF] 電競軍武 滿點組合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簡測
讓使用者可以清楚了解產品外型及各項技術特點。


滑鼠功能、技術介紹及快速設定方式
[XF] 電競軍武 滿點組合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簡測
讓使用者可以快速上手。


產品內包裝
[XF] 電競軍武 滿點組合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簡測
滑鼠包覆方式還算妥善,可一眼看出滑鼠的外觀,也可以試握看看看手感OK不OK。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 
滑鼠本體及說明書
[XF] 電競軍武 滿點組合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簡測
共有滑鼠1組及快速使用的說明書。


滑鼠
[XF] 電競軍武 滿點組合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簡測
採用USB介面傳輸,本體採用類似皮革漆磨砂手感塗裝,搭配軍規迷彩設計,對會有手汗的使用者整體握感及舒適度還不錯。


USB接頭
[XF] 電競軍武 滿點組合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簡測
採用常見USB接頭,較為可惜是未採用鍍金處理,以減少氧化速度。


USB訊號傳輸線
[XF] 電競軍武 滿點組合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簡測
採用編織線,增加USB訊號線強度,以及移動滑鼠時減少被牽絆住的機會。


滑鼠前視
[XF] 電競軍武 滿點組合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簡測
滾輪具有胎紋設計,滾動時手感更好。


滑鼠後視圖
[XF] 電競軍武 滿點組合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簡測
滑鼠上的ROCCAT商標圖樣會像呼吸起伏調整亮度,也提供使用者做顏色的調整,顏色調整能力多達1600多萬種。


滑鼠側視
[XF] 電競軍武 滿點組合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簡測
總共有7個獨立控制鍵,其中側邊有兩組控制鍵,也有人體工學防滑設計,上方有dpi快速切換開關,增加FPS遊戲控制能力,也提高使用時的手感。


滑鼠另一側
[XF] 電競軍武 滿點組合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簡測
人體工學設計,可讓手指服貼在滑鼠上。


滑鼠背面
[XF] 電競軍武 滿點組合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簡測
大面積鐵氟龍鼠腳位於上下區域,光學感應器位於中間是跟一般常見滑鼠設計相同,屬於德國設計,世界工廠組裝之電競滑鼠,光學引擎部分使用5000dpi PRO-OPTIC (R4) SENSOR。


 ROCCAT SENSE鼠墊及結語 
ROCCAT SENSE鼠墊外包裝
[XF] 電競軍武 滿點組合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簡測
一樣明確標示產品的特色,諸如產品的大小、厚度及樣式。


外包裝
[XF] 電競軍武 滿點組合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簡測
以原廠商標為底的設計,外部也貼有滑鼠墊的正面布料及反面的橡膠底,讓使用者可以快速了解是否是符合個人需求的滑鼠墊。


產品特色
[XF] 電競軍武 滿點組合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簡測
軟式布墊、僅2mm厚及40CMX28CM的大面積滑鼠墊。


產品技術特點
[XF] 電競軍武 滿點組合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簡測
除了介紹產品的規格及技術外,最高可支援至16800dpi滑鼠,也獲得資深電競玩家的推薦。


多國語言的產品介紹
[XF] 電競軍武 滿點組合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簡測
一樣比較可惜的是並無繁體中文的產品介紹。


滑鼠墊
[XF] 電競軍武 滿點組合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簡測


一樣具有ROCCAT 品牌商標
[XF] 電競軍武 滿點組合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簡測


實際搭配使用
[XF] 電競軍武 滿點組合 ROCCAT Kone Pure Military滑鼠及SENSE鼠墊簡測
定位精準,滑動流暢。


 結語 
小結:
這隻光學滑鼠定位準確,反應也相當靈敏,,約來越多滑鼠提供高dpi,這隻滑鼠則是提供最高到5000dpi,也兼有dpi切換功能,可依實際需要更換遊戲時的dpi值,設計於上方可有效快速調整滑鼠dpi設定,讓遊戲的節奏感及控制手感更為靈活,也可以讓使用者自行設定LED燈的顏色,滑鼠採用強化版的光學引擎,精準的定位,滑鼠鼠身採類似皮革的防滑塑膠,增加使用時的手感,滑鼠上的ROCCAT會像呼吸起伏調整亮度,採用編織線,增加USB訊號線強度,以及移動滑鼠時減少被牽絆住的機會,採用大面積鐵氟龍腳墊移動更為平順。整體來說在一般使用或是遊戲時,操作手感還算不錯,也屬於個人喜歡有側鍵的滑鼠,這隻滑鼠是專位遊戲而設計,也提供巨集功能,部分遊戲利用巨集搭配之下操作及控制更為靈活,USB連接頭未採用鍍金處理,是比較可惜之處,以上提供給有興趣的使用者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entium處理器已然問世20周年,小時候看到裝置Intel Pentium處理器電腦就是高效能產品的代言人,當然隨著產品的更迭, Pentium系列處理器確實不如以往高階,不過這次為了紀念 Pentium問世20周年,搭配代號 Devil's Canyon 的新版處理器[包含Core i7-4790K (4C8T、4.0GHz、8MB)、Core i5-4690K (4C4T、3.5GHz、6MB)及Pentium G3258 (2C2T、3.2GHz、3MB)]隨著Intel新一代Haswell Refresh處理器發表步調應運而生,Intel Tick-Tock(新工藝/新架構交替發展策略)戰略可說是發展的相當成功,這次1150平台推出小幅度升級版後確實再次將產品效能做一定程度的推升,也穩定的領先對手,這次主力戰將為Z97系列晶片組是Intel新一代CPU(Haswell-Refresh)1150腳位在2014年晶片組主流&效能主力產品,Intel Refresh處理器其中的HD Graphics系列內建顯示及硬解功能也是相當令人期待,Haswell Refresh 依據原廠規劃也將會在今年第2季陸續取代現有的 Haswell 處理器產品線,其中屬於入門定位的產品Intel Pentium G3258處理器,預設時脈相為3.2GHz,超頻之後更可至4.5GHz以上,可以預期預設效能將明顯增加,建議售價也是屬於2張小朋友多一些的價位,現在蠻多超頻玩家也透過G3258再享超頻快感,入手門檻相對低,搭配可超頻的B85之類的主機板就能上手,也在市場上擁有不錯的吸引力,以下就簡單分享其外觀及效能。


Intel Pentium G3258規格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CPU包裝及配件 
CPU外包裝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原廠盒裝,Intel Pentium G3258採用LGA1150腳位,外包裝也標示20周年的紀念。


Intel Pentium G3258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產品的設計外包裝,近期Intel的一貫產品設計風格,內置Intel Pentium G3258處理器。 


標準盒裝出貨版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Intel Pentium G3258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產地為哥斯大黎加。


捷元代理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CPU 
開盒及主機板配件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CPU、原廠散熱器及說明書等。


CPU及散熱器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散熱器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有別於一般低階產品的配置,這顆G3258原廠散熱器為銅底搭配鋁合金放射狀散熱片,風扇則是Foxconn製品,規格為DC 12V 0.17A,扣具採用傳統Push Pin。


Intel Pentium G3258處理器正面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Intel Pentium G3258處理器背面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Intel Pentium G3258預設值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Pentium G3258@預設時脈
RAM:Panram Light Sword DDR3 2400 4GX2(XPM Profile1@DDR3 2400)
MB:ASUS Maximus VII Ranger
VGA:AMD R9 290X 4G
HD:Intel SSD 530 180GB(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 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MaxxPI&MaxxPIM2M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MaxxMIPS及MaxxFLOPS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HWiNFO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WIN8 效能評分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壓縮效能測試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CINBENCH R10 X64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CINBENCH R11.5 X64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PCMARK 7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PCMARK 8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3DMARK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3DMARK 03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3DMARK 06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3DMARK VANTAGE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3DMARK 11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FURMARK 1.10.6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DirectComputeBenchmark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COMPUTE MARK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Final Fantasy XIV ARELIM REBORN  Benchmark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勇者鬥惡龍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超頻能力基本測試 
G3258預設時脈為3.2GHz,所以就先從4.2GHz起開始測試,僅單純倍頻設定,電壓由主機板自己抓,跑LinX 1回合簡單抓一下處理器的超頻能力。
室內未開空調,可以發現加壓之後,就算是水冷在沒有空調的環境下(最近天氣真的很熱,為了省電費,冷氣還是少開些),溫度也是很難壓制很漂亮。

4.2GHz 1.227V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4.3GHz 1.276V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4.4GHz 1.325V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4.5GHz 1.374V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4.5GHz 手動設定電壓1.31V 跑完LinX 5回合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基本上主機板自己抓的電壓會稍高一些,如果要讓系統溫度更為漂亮些,使用者適度調整電壓設定是必要的,如果不追求,由主機板幫忙抓相對省事許多。


 G3258超頻至4.5GHz效能測試 
測試設定
CPU:Intel Pentium G3258@4.5GHz 1.31V

效能測試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MaxxPI&MaxxPIM2M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HWiNFO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WinRAR效能測試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CINBENCH R10 X64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CINBENCH R11.5 X64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CINBENCH R15 X64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PCMARK 8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PCMARK 7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3DMARK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3DMARK 03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3DMARK 06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3DMARK 11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FURMARK 1.13.0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DirectComputeBenchmark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ComputeMark
[XF] 解鎖超頻魅力 回首20年風華 滿足玩家小確幸 Intel Pentium G3258評測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滿足於平價SSD產品的120/128GB的容量的使用者,胃口多少感覺已被SSD亮眼的傳輸效能養壞,加上目前240/256G的SSD價格已慢慢降到使用者可以接受的價位,想當初Intel推出40G的X25-V系列剛面市之時,也是讓許多玩家趨之若鶩,紛紛敗個一兩顆來玩或組個RAID0加速一下,當時個人電腦系統中較弱的存取速度,有玩過的玩家應該也是能感受到系統效能提升之感,那時的價位一顆也接近4K左右,兩顆也差不多約在8K左右,現在的256GB SSD產品市場也差不多符合這樣的條件,120/128GB的平價級SATA3產品,不僅價格已進入甜蜜區間,單顆常能見到2K左右的價位,效能更是令人不可忽視,裝個一顆馬上就有效能提升之感,就是因為固態碟(SSD)存取效能性能極佳,也隨著市場接受度越來越高,廠商不斷的研發新控制晶片或是加入快取之後SSD,擔任系統碟的角色定位,越來越無可取代,Kingston之前推出的SATA3(6Gb)SSD產品線中包含HyperX SSD及SSDNOW等系列,均是採用SandForce控制器 SF-2281的SSD產品,效能表現也是相當不錯。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系列產品出現除了Kingston代表針對市場的價格、效能需求層面,採用的傳輸介面,透過用料的選擇讓產品的效能、規格及單位價格比取得一個相對的平衡,原廠提供3年的保固服務,單顆效能已經接近SATA 6Gb/s傳輸介面極限,效能實測存取效能為讀取500MB/s、寫入500MB/s,IOPS成績表現也不錯,另外為了因應NB裝機趨勢預設厚度僅有7mm,可說是輕薄型筆電的使用者一大福音,當然如果是傳統9.5mm厚度的裝機空間,原廠也提供SSD增厚框架,讓使用者不用擔心安裝後會晃動。以下就分享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的效能表現吧!!
  

HyperX FURY SSD硬體介紹及規格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外包裝及SSD 
外盒圖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斗大的HyperX FURY產品品牌LOGO,顯示產品形象,也可以發現SSD產品的外觀為競技感時十足的黑紅色系搭配風格設計。鑒於120/128GB對玩家們來說是有點不夠用了,240/256GB容量SSD通常是做為進階使用者的系統碟選購優先考量。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繼上一代產品HyperX 3K之後推出的新產品,主要訴求價格實惠、效能驚豔,產品讀寫效能最高均能達到500MB/s。


產品特色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採用SATA Rev 3.0 (6Gb/s)傳輸介面、高速的傳輸效能及3年的保固期,SSD以塑膠盒固定保護於其中,避免運送途中可能的碰撞震動造成產品損傷。


外盒背面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簡單的產品特色介紹,簡單標示出產品特色,厚度7mm、SSD本體及增厚配件等,具有中文、英文及其他語言特色介紹。


產地及安規認證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台灣封裝的優質SSD產品,及通過的相關安規認證。


保固說明及條款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位在SSD產品背面。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套件總成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SSD本體、貼紙及增厚硬碟框等,相當基本的配件組。相當基本的配件組,主要提供裝機使用,價格屬於較為便宜的版本,所以沒有像一般SSD產品附上2.5吋轉3.5吋裝置架或是固定螺絲,這點倒是可以接受(反正網路也有販售便宜可以使用的轉接架)。


增厚硬碟框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固態碟屬於3年保固產品,外殼為全鋁合金磨砂處理,整體質感非常不錯。


規格標示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產品規格確認,明確標示為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產品,採用SATA 6Gb/s傳輸介面、支援TRIM技術,產自台灣的SSD產品。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背面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一樣使用磨砂處理外,並無任何標示。


連接埠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採用標準規格的SATA連接埠及POWER連接埠。



 SSD內部及用料 
移除外殼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一共要移除4顆螺絲,另外在控制器部分也貼有導熱膠搭配鋁合金金屬外殼,可有效強化該區域的散熱能力。


SSD PCB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SSD PCB另一側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可以發現正反面各8顆2面共16個NAND FLASH,單顆容量16GB的印製自家LOGO的 MLC NAND FLASH顆粒。


控制器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採用SandForce® SF-2281控制器,SSD效能表現關鍵之一。


 效能測試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平台部分
CPU:Intel Core i7 4770K ES
RAM:Panram Light Sword DDR3 2400 4GX2(XPM Profile1@DDR3 2400)
MB:ASUS Maximus VII Ranger
VGA:AMD R9 290X 4G
HD:Intel SSD 530 180GB(AHCI模式);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 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HDTUNE
讀&寫測試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相較於上一代同級SSD產品表現,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表現相當不錯,存取速度也相當快平均分別在507MB/s及455MB/s,整體搜尋時間不到0.2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IOPS測試&額外測試&檔案效能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AS SSD BENCHMARK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IOPS表現尚可,讀取有25000、寫入也有48000以上的成績表現,擁有540分以上的表現,可以歸類為中階等級的SSD產品,搜尋時間也相當快,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TTO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效能表現,單顆讀取最高有突破554MB/s,寫入效能部分突破532MB/s,基本上與原廠規格相符。


CrystalDiskInfo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CrystalDiskMark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不錯,因為採用壓縮技術,如果選用其他壓縮演算法測試,讀取最高達473MB/s左右,寫入也有突破500MB/s左右。


AIDA 硬碟測試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讀取速度也相當快最高達到512MB/s,整體搜尋時間約在0.13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JA TEST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讀取最高達485MB/s左右,寫入也有488MB/s左右。


PCMARK Vantage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也獲得68809的高分。


PCMARK 7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也獲得5167的成績。


PCMARK 8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也獲得4866的高分,頻寬為176.07MB/s。


AnvilBenchmark
Incompressible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獲得3148的高分。

0fill模式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獲得4085的高分。


TxBENCH
[XF] 系統效能改善新契機 效能不錯價格實惠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 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讀取最高達541MB/s左右,寫入也有220MB/s左右。


 結語 
小結: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的產品效能較傳統硬碟高出不少,整體存取效能相當不錯,多項效能測試均符合其原廠規格標示,ATTO測試讀取最高有突破554MB/S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也有突破530MB/S的效能。整體來說各家的控制器各有優缺點,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的推出就是原廠提供更多元的產品滿足使用者的需求,讓消費者有福氣輕鬆享受SSD的效能表現,雖然FLASH的顆粒等級沒有原有的HyperX SSD產品線為優,不過資料寫入總位元數以240GB來說也多達641TB,3年的保固內如果產品有問題,Kingston的保固向來是讓使用者所樂道,相信這時就是Kingston展現其產品服務品質的時候了,以上提供給各位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期M.2相關的SSD產品在Intel 新一代9系列晶片組正式發表,漸漸也在市面上較為容易看到M.2介面的SSD產品,畢竟屬於Z97等9系列晶片組特點之一就是原生的M.2傳輸介面,其傳輸速度可以提供提供高達10Gb/s傳輸頻寬已然解決。不過多數採用M.2傳輸介面的 SSD實際上使用的傳輸頻寬仍是SATA 6.0 Gb/s(目前測過的僅有Plextor M6e及SAMSUNG XP941系列採用PCI-Express傳輸介面),對於效能提升部分幫助有限,而胃口被SSD效能養壞的使用者,應該不會滿足於平價SSD產品的效能,想當初Intel推出40G的X25-V系列剛面市之時,也是讓許多玩家趨之若鶩,紛紛敗個一兩顆來玩或組個RAID0加速一下,提升當時個人電腦系統中較弱的存取速度,有玩過的玩家應該也是能感受到系統效能提升之感,現在的SSD產品市場也差不多符合這樣的條件,120/128GB的平價級SATA3產品,不僅價格已進入甜蜜區間,單顆多在2K左右的價位,效能更是令人不可忽視,也就是因為固態碟(SSD)存取效能性能極佳,也隨著市場接受度越來越高,廠商不斷的研發新控制晶片及利用SSD體積較為迷你的先天優勢,Kingston之前推出的SATA3(6Gb)SSD產品線中包含HyperX SSD及SSDNOW 200V+,均是採用SandForce控制器 SF-2281的SSD產品,效能表現也是相當不錯。Kingston M.2 SATA 固態硬碟提供了輕薄精巧的外觀,能為小型嵌入式系統、電子設備及超薄運算裝置節省空間,這顆SSD出現除了Kingston代表針對市場的價格、效能需求層面,採用的傳輸介面,透過用料的選擇讓產品的效能、規格及單位價格比取得一個相對的平衡,原廠提供3年的保固服務,單顆效能已經接近SATA 6Gb/s傳輸介面極限,效能實測存取效能為讀取550MB/s、寫入520MB/s,IOPS成績表現也不錯,以下就分享Kingston M.2 SATA 120GB的效能表現吧!!


原廠規格
[XF] 豐富產品線 M.2傳輸介面SSD新選擇 Kingston M.2 SATA 120GB 評測


 Kingston M.2 SATA 120GB 外包裝 
Kingston M.2 SATA 120GB套件總成
[XF] 豐富產品線 M.2傳輸介面SSD新選擇 Kingston M.2 SATA 120GB 評測
吊卡式包裝,Kingston M.2 SATA 120GB 固態碟已正式發表,有興趣可以到網路上搜尋一下販售的店家。


Kingston M.2 SATA 120GB外包裝背面
[XF] 豐富產品線 M.2傳輸介面SSD新選擇 Kingston M.2 SATA 120GB 評測
台灣封裝的優質產品。


Kingston M.2 SATA 120GB外包裝內部
[XF] 豐富產品線 M.2傳輸介面SSD新選擇 Kingston M.2 SATA 120GB 評測
SSD本體及說明書。


SSD及說明書
[XF] 豐富產品線 M.2傳輸介面SSD新選擇 Kingston M.2 SATA 120GB 評測


 Kingston M.2 SATA 120GB 
Kingston M.2 SATA 120GB
[XF] 豐富產品線 M.2傳輸介面SSD新選擇 Kingston M.2 SATA 120GB 評測
Kingston M.2 SATA 120GB採用M.2傳輸介面(實際上傳輸頻寬為SATA 6.0 Gb/s),正反面共有4顆NAND FLASH顆粒及1組SSD的主控制器,扣除OP空間後組成120GB的容量,也標示通過相關的安規及認證。


Kingston M.2 SATA 120GB背面
[XF] 豐富產品線 M.2傳輸介面SSD新選擇 Kingston M.2 SATA 120GB 評測
採用同步顆粒。


控制器
[XF] 豐富產品線 M.2傳輸介面SSD新選擇 Kingston M.2 SATA 120GB 評測
採用55nm製程的 PHISON PS3108的主控制晶片,記憶體快取部分選用 NANYA NT5CB128M16HP 2Gb DDR3-1333 SDRAM。


 效能測試及結語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平台部分
CPU:Intel Celeron G1840
RAM:Kingston HyperX Fury 1866 8G@1866 CL10-11-10-30
MB:ASRock Z97 Extreme6
VGA:Intel HD Graphics
HD:Kingston HyperX 3K SSD 120G(系統碟)+Kingston M.2 SATA 120GB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HDTUNE
讀&寫測試
[XF] 豐富產品線 M.2傳輸介面SSD新選擇 Kingston M.2 SATA 120GB 評測
Kingston M.2 SATA 120GB表現相當不錯,讀取速度及存取速度也相當快平均分別在498MB/s及485MB/s,搜尋時間不到0.3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IOPS測試&額外測試&檔案效能
[XF] 豐富產品線 M.2傳輸介面SSD新選擇 Kingston M.2 SATA 120GB 評測


AS SSD BENCHMARK
[XF] 豐富產品線 M.2傳輸介面SSD新選擇 Kingston M.2 SATA 120GB 評測
IOPS表現不錯,讀取及寫入均有50000左右的成績,總體成績也有730分以上的表現,可以歸類為中階效能等級的SSD產品,搜尋時間也相當快,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TTO
[XF] 豐富產品線 M.2傳輸介面SSD新選擇 Kingston M.2 SATA 120GB 評測
效能表現,單顆讀取最高有突破555MB/s,寫入效能部分突破534MB/s,基本上讀取及寫入速度與原廠規格相符。


CrystalDiskInfo
[XF] 豐富產品線 M.2傳輸介面SSD新選擇 Kingston M.2 SATA 120GB 評測


CrystalDiskMark
[XF] 豐富產品線 M.2傳輸介面SSD新選擇 Kingston M.2 SATA 120GB 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不錯,因為採用壓縮技術,如果選用其他壓縮演算法測試,讀取最高達515MB/s左右,寫入也有突破482MB/s左右,基本上讀取及寫入速度與原廠規格相符。


AIDA 硬碟測試
[XF] 豐富產品線 M.2傳輸介面SSD新選擇 Kingston M.2 SATA 120GB 評測
讀取速度也相當快最高達到500MB/s左右,整體搜尋時間約在0.05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JA TEST
[XF] 豐富產品線 M.2傳輸介面SSD新選擇 Kingston M.2 SATA 120GB 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讀取最高達495MB/s左右,寫入也有468MB/s左右。


PCMARK Vantage
[XF] 豐富產品線 M.2傳輸介面SSD新選擇 Kingston M.2 SATA 120GB 評測
也獲得58565的成績。


PCMARK 7
[XF] 豐富產品線 M.2傳輸介面SSD新選擇 Kingston M.2 SATA 120GB 評測
也獲得5291的高分。


PCMARK 8
[XF] 豐富產品線 M.2傳輸介面SSD新選擇 Kingston M.2 SATA 120GB 評測
也獲得4920的成績,頻寬為211.56MB/s。


AnvilBenchmark
Incompressible
[XF] 豐富產品線 M.2傳輸介面SSD新選擇 Kingston M.2 SATA 120GB 評測
獲得3643的成績。

0fill模式
[XF] 豐富產品線 M.2傳輸介面SSD新選擇 Kingston M.2 SATA 120GB 評測
獲得4994的高分。


TxBENCH
[XF] 豐富產品線 M.2傳輸介面SSD新選擇 Kingston M.2 SATA 120GB 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優越,讀取最高達537MB/s左右,寫入也有359MB/s左右。


結語
小結:Kingston M.2 SATA 120GB的產品效能較傳統硬碟高出不少,整體存取效能相當亮眼,ATTO測試讀取最高有突破555MB/S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也有突破530MB/S的效能。整體來說各家的控制器各有優缺點,Kingston M.2 SATA 120GB的推出就是原廠提供更多元的產品滿足使用者的需求,讓消費者有福氣輕鬆享受SSD的效能表現,雖然FLASH的顆粒等級沒有原有的HyperX SSD產品線為優,不過資料寫入總位元數以120GB來說也多達230TB,3年的保固內如果產品有問題,Kingston的保固向來是讓使用者所樂道,相信這時就是Kingston展現其產品品質的時候了,以上提供給各位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SD的價位持續下探,想當初Intel X25-V 40GB SSD那時的價位一顆也接近4K左右,因為單位容量較小價格也偏高,實際入手這多是玩家、效能追求者及預算較高的使用者,不過現在的240/256GB SSD產品市場條件已顯然不同,尤其240/256G的SSD價格已慢慢降到使用者可以接受的價位,不僅價格已進入甜蜜區間,單顆常能見到3K左右的價位,效能更是令人不可忽視,裝個一顆馬上就有效能提升之感,就是因為固態碟(SSD)存取效能性能極佳,也隨著市場接受度越來越高,廠商不斷的研發新控制晶片及利用SSD體積較為迷你的先天優勢,其效能表現絕不容小覷,雖固態碟以本身特性而言要取得市場的青睞,仍有待科技的演進來改善,這塊市場應該是傳統硬碟仍能在個人電腦中取得必要之位置,加入快取之後SSD越來越有擔任系統碟的能力,KINGMAX也早已針對SSD推出一系列產品,例如SMU32及SMP35系列也獲得市場不錯的反應,也會針對市場的需求提升產品的效能及規格,這次KINGMAX選用Silicon Motion(慧榮)新推出的SM2246EN控制器,搭配20nm Micron MLC最新製程FLASH推出最新產品SME35,單顆效能已經相當接近SATA 6Gb/s傳輸介面極限,240G效能實測存取效能為讀取540MB/s、寫入300MB/s,也因此獲得市場相當多的好評價,為了因應NB裝機趨勢預設厚度僅有7mm,可說是輕薄型筆電的使用者一大福音,以下就分享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的效能表現吧!!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目前價位約在2888
[XF] 持續挑戰市場價格底限 不容忽視的性價比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評測


加上各大購物網多少都有折扣活動
[XF] 持續挑戰市場價格底限 不容忽視的性價比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評測

[XF] 持續挑戰市場價格底限 不容忽視的性價比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評測

[XF] 持續挑戰市場價格底限 不容忽視的性價比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評測
折扣後產品就更超值了,240GB的SSD不用2400就能購得,平均單位容量價格再創新低。


 外包裝及SSD 
外盒圖
[XF] 持續挑戰市場價格底限 不容忽視的性價比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評測
斗大的KINGMAX SME35 Xvalue產品品牌LOGO,顯示產品形象,也可以發現SSD產品的外觀為科技感時十足的灰白色搭配風格設計。鑒於120/128GB對玩家們來說是有點不夠用了,240/256GB容量SSD通常是做為進階使用者的系統碟選購優先考量。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XF] 持續挑戰市場價格底限 不容忽視的性價比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評測
這次推出採用新控制器的新產品,效能一樣保持的不錯。


產品特色
[XF] 持續挑戰市場價格底限 不容忽視的性價比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評測
防震、低功耗、高效能、高品質Flash顆粒、支援TRIM技術及RAID高相容性。


外盒背面
[XF] 持續挑戰市場價格底限 不容忽視的性價比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評測
簡單的產品特色介紹,並將各容量產品傳輸及讀取效能做明確標示,原廠提供3年保固服務。


產地及安規認證
[XF] 持續挑戰市場價格底限 不容忽視的性價比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評測
產自台灣的優質SSD產品,及通過的相關安規認證。


內部包裝
[XF] 持續挑戰市場價格底限 不容忽視的性價比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評測
SSD以塑膠盒固定保護於其中,避免運送途中可能的碰撞震動造成產品損傷。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套件總成
[XF] 持續挑戰市場價格底限 不容忽視的性價比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評測
SSD本體、硬碟架、SATA POWER線、SATA傳輸線、固定螺絲及說明書等,相當完整的配件組,主要提供裝機使用。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XF] 持續挑戰市場價格底限 不容忽視的性價比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評測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固態碟屬於3年保固產品,外殼為鋁合金,整體質感非常不錯。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背面
[XF] 持續挑戰市場價格底限 不容忽視的性價比 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評測
產品規格確認,明確標示為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產品,,採用SATA 6Gb/s傳輸介面、支援TRIM技術,產自台灣的SSD產品,其中一顆螺絲位在貼紙下方,圓場當然希望使用者不要拆解,可能會影響保固。


連接埠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C產品的普及,智慧型手持裝置幾乎是現代人必備的隨身紀錄3C產品,隨著科技的演進及入門的價格門檻較低,市面上的手持智慧型產品可說是五花八門,各種訴求的產品幾乎都有,以儲存資料而言,可以外接記憶卡的裝置是相當受到歡迎的產品,當然也有些產品考量到設計、工藝、產品維護及保固等考量,並沒有提供外接讀卡機的功能,但是裝置內的儲存容量有限,如使用者不習慣管理內部影音檔,很快的就有可能讓裝置內的儲存空間捉襟見肘,如果要解決這樣的窘境可以透過外接隨身碟、OTG模式或是無線讀卡機等裝置來解決,但是這樣一來,使用者出門要帶的3C產品就會相對增加不少,如行動電源、外接儲存裝置、傳輸線等,越來越重的負擔應該也會讓人吃不消,市面上也有不少無線讀卡機裝置,就個人而言多少都有點缺憾,如內建電池容量不大,無無線網路中繼能力等,多少造成使用者的使用不便,最近Kingston推出屬於第二代(如果加上WiDriven就是該公司第三代的外接儲存裝置)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具有可讓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釋出更多寶貴空間,裝置可透過 Wi-Fi 同時與三位使用者分享資料,內建功能設計可讓使用者快速在社群媒體上發布及分享相片和影片,也可作為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行動電源,目前也已提供適用於 iOS、Android 及 Kindle Fire 的免費應用程式,透過更為便捷的軟硬體設計能讓使用者更為方便的存取最愛的相片、音樂、學校作業及報告等資料,產品原廠提供2年保固、免費技術支援服務及品質保證,入手之後當然要與各位分享這款無線讀卡機。 


官方資訊
http://www.kingston.com/tw/wireless/wireless_readers#mlwg2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外包裝 
無線讀卡機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這款是Kingston近期推出的新產品,強化了原本的產品的功能,能提供更為貼近使用者使用需求。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外盒圖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蠻簡潔的吊卡式包裝,也簡單標示產品特色,產品具有2年保固。


櫥窗式包裝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提高產品質感,也將產品的特色適當的凸顯,例如:擴充儲存空間、資料讀取、影音串流、行動電源及可攜式路由器(無線基地台)。


產品安規認證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產品APP支援的平台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支援常見的Apple iOS、Android兩大平台外,也支援amazon Kindle Fire 平台,內建電池電容量最長可連續使用 13 小時;內建 Li-ion 4640 mAh 3.8v 電池。


外盒背面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有產品的多國語言簡介,封裝地則是MIT的優質產品。


內包裝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產品保護算是完整。


外盒內部的產品使用說明及安規規範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讓使用者可以快速上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 
套件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無線讀卡機1組、USB充電/傳輸線1組及Micro SD轉接卡1組。


Micro SD轉接卡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無線讀卡機預設採用SD/SDHC/SDXC介面卡槽,Micro SD轉接卡提供產品對於Micro SD記憶卡的支援能力,轉接卡也是產自台灣的產品。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採用消光黑搭配白色邊框做為外型設計主體,前方也有標示產品的型號,產品中間則是放上Kingston商標。


產品前方IO及狀態顯示燈號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有電源開關、Micro USB連接埠(作為讀卡機內置電池充電及資料傳輸之用)、Reset開關、電源狀態、無線基地台及網路連線狀態等。


產品後方IO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提供1組RJ45的網路連接埠,其實這款無線讀卡機可以透過3G USB行動網卡、無線或是有線的方式分享無線網路訊號,作為移動式或是固定式的無線基地台。


產品側邊IO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提供1組USB連接埠、SD/SDHC/SDXC介面卡槽等,其中USB埠可存取USB的隨身碟及3G USB行動網卡等裝置及作為行動電源模式時充電使用。。


產品背面的資訊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標示產品相關資訊,如認證、產地及網路硬體資訊等。


產品狀態燈號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方便讓使用者掌握產品的運作情形。



 實際試用及結語 
接下來就是實測囉,請先安裝原廠的APP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個人使用Sony Z Ultra,所以就至Play Store下載Kingston MobileLite APP。


與裝置連線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可以發現產品預設的無線SSID。


連線完成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預設為不需密碼就能連線,為了使用安全上的考量,建議入手後請建立安全的連線機制。


搜尋裝置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搜尋完成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查閱裝置上儲存裝置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可以發現無線讀卡機上有SD記憶卡(實際測試記憶卡PNY 256GB SDXC也能正確讀取)


相片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以相片來分類,方便存取記憶卡內的相片。


影片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以影片來分類,方便存取記憶卡內的影片。


音樂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以音樂來分類,方便存取記憶卡內的音樂。


設定頁面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使用者可至設定頁面,進行更一步的設置。


設定頁面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設定連線的無線基地台,可以讓無線讀卡機轉身成為移動式的無線訊號延伸基地台,手持裝置連上讀卡機之後一樣能保有網路連線能力。


連線完成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3G行動網卡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除了連接無線基地台外,使用者也可使用USB介面的3G行動網卡,讓無線讀卡機成為移動式的無線基地台。


建立安全機制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建議設定密碼,讓裝置使用更具安全性。


重新建立連線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設定完成之後,產品就會要求重新建立連線。


開放偵測與否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自動關機時間設定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可讓使用者選擇自動關機的時間長度。


USB及SD裝置能同時存取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USB隨身碟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檔案運用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點擊檔案之後可以管理檔案,如分享至FaceBook、Twitter、Email傳送、複製及刪除等


SDXC記憶卡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瀏覽相片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無線網路連線速度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無線訊號中繼模式傳輸速度測試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透過中繼站模式,速度會有一定的衰減,但是這樣的傳輸表現應該仍可以保持一定的瀏覽品質。


連接RJ45網路傳輸速度測試
[XF] 進化設計 功能完備 隨身存取小幫手 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簡測
直接使用RJ45埠連接中華電信小烏龜,網路傳輸速度增進不少,此時就是作為一般的無線基地台使用。


 結語 
小結:Kingston MobileLite Wireless G2 無線讀卡機整體表現相當不錯,也改進上一代產品的小缺點,使用者出門在外,透過這個裝置就能擁有讀卡機、無線讀卡機、無線基地台、3G行動網路基地台、無線中繼基地台、行動電源等功能,提供使用者完美行動力,生活不斷線,以上測試供各位選購時的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難得至國外旅遊,總想替自己做個留念,所以在影像紀錄需求上也多少怕說記憶卡容量不夠,總會多備用個1至2張,加上消費者對儲存裝置的速度及容量可說是要求越來越高了,原本SDHC記憶卡從Class4、6甚至10的記憶卡,也高達32G的容量,市面上已經有相當多的具備這樣規格及表現的產品,只是設備的紀錄資料越來越大,相對的對記憶卡讀取、寫入速度的需求也就越來越高,所以也有許多廠商推出標榜高速的記憶卡產品,比較有名的例如SanDisk Extreme Pro SDHC UHS-I、SanDisk Extreme SDHC UHS-I、SanDisk Ultra SDHC、Kingston UHS-1 SDXC、Kingston UHS-1 SDHC、TOSHIBA SDHC UHS-1、Patriot EP SDHC UHS-I及Premier Pro 系列SDXC記憶卡等,都有相當不錯的讀取及寫入速度,在使用上更能滿足最適合苛求效能與大容量的專業攝影人員和熱愛攝影者使用。SDXC記憶卡具備SD 3.0最新規格的超高速技術(Ultra High Speed 1, UHS-I) ,尤其是PNY Elite Performance 系列記憶卡提供讀/寫高達: 90/60 MB/秒,在高速的讀寫傳輸速度下,不僅可以優化專業攝影師的拍攝作品,並可以毫無疑慮的享受連拍模式的樂趣,是追求效能的專業攝影師和熱愛攝影人士最佳選擇,提供相當高容量的儲存空間,出國在外可能一機一卡就能搞定,剛好在上週看到美國B&H這張記憶卡特價119美金,剛好友人可以幫忙處理,以下是簡單的外觀分享及測試。

原廠網址
http://www3.pny.com/64GB-Elite-P ... 0MBs-P3462C480.aspx


國外特價
http://www.bhphotovideo.com/c/pr ... dxc_uhs_1_card.html

 記憶卡外包裝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64GB 記憶卡外包裝
[XF] 旅遊紀錄好幫手 平價高傳輸效益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U1 256GB記憶卡評測
記憶卡外包裝採用吊卡式包裝,主打效能的記憶卡產品。PNY Elite Performance 系列SDXC記憶卡,目前共有64GB、128GB及256GB容量的記憶卡可供選擇,系列製品具有SDXC、UHS-I、Class10等特色。


外包裝背面
[XF] 旅遊紀錄好幫手 平價高傳輸效益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U1 256GB記憶卡評測

[XF] 旅遊紀錄好幫手 平價高傳輸效益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U1 256GB記憶卡評測
標示產品規格及說明,因為是B&H購入,其中當然也沒有正體中文,針對3D、HD影片錄製及高效能使用者所設計、讀取最高可達90MB/s,寫入最高可達60MB/s,非常不錯的效能表現,在美國終身保固的記憶卡產品,在歐洲則是5年保固。


記憶卡套件
[XF] 旅遊紀錄好幫手 平價高傳輸效益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U1 256GB記憶卡評測
記憶卡、保護盒。


 記憶卡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256GB 記憶卡 
[XF] 旅遊紀錄好幫手 平價高傳輸效益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U1 256GB記憶卡評測
記憶卡本體可以看出為PNY製品,屬於Elite Performance產品線及高達256GB的儲存容量,也明確標示最高可達90MB/s的讀取速度。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256GB 記憶卡背面
[XF] 旅遊紀錄好幫手 平價高傳輸效益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U1 256GB記憶卡評測
記憶卡為MIK製品,256G大容量,搭配的讀卡機一樣是Kingston MobileLite G3(USB3.0)。


 效能測試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4770K ES
RAM:Kingston HyperX Fury 1866 8G@1866 CL10-11-10-30
MB:ASUS Z97I-PLUS
VGA:AMD R9 290X 4G
HD:Intel SSD 530 180GB(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空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讀卡機: Kingston MobileLite G3(USB3.0)


實際容量
[XF] 旅遊紀錄好幫手 平價高傳輸效益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U1 256GB記憶卡評測
預設的格式為exFAT,容量為238GB。

HDTUNE
讀&檔案效能
[XF] 旅遊紀錄好幫手 平價高傳輸效益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U1 256GB記憶卡評測
相較於低價的記憶卡產品,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256GB表現相當不錯,存取速度也相當快平均分別有88MB/s及62MB/s左右,整體搜尋時間不到1.0ms,充分表現出高速記憶卡的特性。


AS SSD BENCHMARK及
[XF] 旅遊紀錄好幫手 平價高傳輸效益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U1 256GB記憶卡評測
效能表現,讀取最高有突破88MB/s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一樣突破62MB/s的效能,原廠標示的效能相近。


ATTO
[XF] 旅遊紀錄好幫手 平價高傳輸效益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U1 256GB記憶卡評測
效能表現,讀取最高有突破92MB/s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一樣突破65MB/s的效能,原廠標示的效能相當。


CrystalDiskMark
[XF] 旅遊紀錄好幫手 平價高傳輸效益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U1 256GB記憶卡評測
讀取最高有突破92MB/s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突破65MB/s的效能,原廠標示的效能相當。


AIDA(原EVEREST)硬碟測試
[XF] 旅遊紀錄好幫手 平價高傳輸效益 PNY Elite Performance SDXC UHS-I U1 256GB記憶卡評測


 結語 
小結:這張記憶卡效能表現真的相當優異,保固部分也提供終身保固的服務(不過僅限美國,就爬文代理商可能會代處理記憶卡保固部分,記憶體就沒有辦法,或是透過代購代送,但寄送費用可能會讓你想重買一張),實際入手價格大約在新台幣3600左右,相對於同等256GB的高容量及讀寫速度高達95/90MB/s的記憶卡來說,價格部分就是會便宜不少,但實際表現差距算是讓人可以接受,對預算有限制的使用者來說價格還是相對便宜的,不過對於追求效能的專業攝影師和熱愛攝影人士整體來說還是相當值得購入!!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Z97搭配Intel新一代Haswell Refresh處理器的新世代產品組合,一如預期已於今(2014)年6月Computex展前正式發表,這也意味著,是的I老大又要出招了,Intel Tick-Tock(新工藝/新架構交替發展策略)戰略可說是發展的相當成功,這次1150平台推出小幅度升級版後確實再次將產品效能做一定程度的推升,也穩定的領先對手,這次主力戰將為Z97系列晶片組是Intel新一代CPU(Haswell-Refresh)1150腳位在2014年晶片組主流&效能主力產品,Intel Refresh處理器其中的HD4K系列內建顯示功能也是相當令人期待,Z97身為搭配新一代Haswell Refresh處理器9系列晶片組主推的產品系列,提供1組M.2、6組SATA 6G、PCI-E 3.0,內建6組USB3.0,Z97一樣提供對Intel RST技術和Smart Response Technology技術的支援,近期應該可以看到由各大板卡廠針對不同等級的產品線所推出的主機板陸續上市搶佔先機,Z97也支援K系列CPU的倍頻調整功能,同樣支援內部整合顯示核心輸出以外(可開啟編解碼加速引擎),也能完整提供調整倍頻的功能,滿足玩家在超頻方面的需求。

ASUS上一代ITX主流產品線板王的為Z87I-PRO,推出後一樣獲得相當多的使用者喜愛,同時間更創新推出ROG ITX主機板產品,Maximus VI Impact這款主機板產品獲得相當多的好評,雖然其高昂的訂價確實讓使用者要狠了心才敗的下,但整體的用料確實時相當精良,那就是其使用ITX面積的設計,提供使用者與高階主機板產品等級相同的設計,喜歡ITX體積奘機的使用者,不再需要再望ROG系列主機板產品而興嘆了,可說是力與美衝擊的最佳展現,當然也準備衝擊消費者的荷包,也讓原廠調整Z87I-RRO後續產品的定位,也可以從主機板上的編號變成PLUS,不過比起上一代一樣是有著不俗的設計,同樣是一張值得選購的Z97晶片組ITX主機板。依據慣例ASUS在新平台推出時,也創新導入許多優質的新技術,提升至新一代的智慧數位電源可發揮節能及效率的之效用、最高802.11ac的高速無線網路、整體用料再升級,Fan Xpert3技術管理控制功能導入,讓使用者可以更為簡易、快速直覺的使用,UEFI BIOS介面也針對使用者的需求進行微調,務求更為實用便利,主機板大廠-ASUS依據主流市場的需求的推出更具特色的主機板,搶攻各位玩家口袋中的小朋友,積極推出以Intel Z97晶片組打造價位實在、規格、功能及用料都具競爭力的ATX主機板,支援INTEL LGA1150腳位Haswell-Refresh CPU產品線,Z97身為中高階市場的主推晶片組,所以原廠導入的用料、設計及功能部分都是不馬虎,以下介紹ASUS在Z97晶片組的中階ITX產品Z97I-PLUS的效能及面貌。


 主機板包裝及配件 
Z97I-PLUS外盒正面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產品的設計外包裝,ASUS這次產品設計風格,主打智慧處理引擎主導之下的5向全方位效能優化,包含新一代進化版數位供電設計,針對效能、節能、數位供電、Turbo APP及系統散熱做同步優化。


原廠技術特點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採用Z97晶片組,支援22nm世代的Core i核心LGA1150腳位的i3/i5/i7的CPU,支援4K顯示、DTS UltraPC II及DTS Connect音效技術。


盒裝出貨版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產品簡介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有簡單的多國語言介紹。


外盒背面圖示產品支援相關技術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採用新一代進化版6相數位供電、5向全方位效能優化包含TPU、EPU、Fan Xpert 3、DIGI+ Power及新增的Turbo APP、Turbo LAN等技術,另外也是世界工廠製品。UEFI BIOS、前置USB3.0、Q-DESIGN、Mem OK!等功能一應俱全,另外也針對ITX版型採用更易移除的PCI-E卡榫。


開盒及主機板配件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主機板相關配件分層包裝。


配件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配件有WiFi天線、SATA排線4組、後檔板、說明書、面板連接Q Connector及驅動光碟等。


 主機板 
主機板正面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這張定位在身為Z97中階的產品,提供1組 PCI-E 16X插槽供擴充使用,2DIMM雙通道DDR3、8CH的音效輸出、INTEL I218V Gigabit網路晶片、擁有不錯的散熱設計、除音效電容外為全固態電容,整體用料部分CPU供電設計採用6相,MOS區加以散熱片抑制MOS負載時溫度,CPU端12V輸入使用8PIN,並提供3組風扇電源端子(均為PWM)主機板上提供1組M.2、4組SATA3(均為原生),也配有Mem OK開關,此外整體配色採用黑配色為底,與亮金色系做搭配。


主機板背面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主機板CPU底板使用金屬製防彎背板,MOS區散熱器使用螺絲鎖固,PCH晶片組則使用傳統塑膠彈簧卡扣。


M.2介面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支援2260及2280規範的裝置。

PCB用料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用上8層板,高階產品常見的用料。


主機板IO區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如圖,有4組USB2.0、1組Gb級網路、4組USB3.0、WiFi天線、USB BIOS Flashback、BIOS清除開關、光纖輸出及音效輸出端子。視訊輸出端子有DVI、HDMI、D-SUB及Display Port各1組。


MOS及PCH散熱片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質感相當不錯,也藉由加大散熱片的面積,強化主機板上熱源的控制能力。


CPU附近用料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屬於6相設計的數位供電電源供應配置,主機板採用長效固態電容,MOS區也加上散熱片加強散熱,CPU側 12V採用8PIN輸入及1組CPU(黃色)+3組PWM風扇端子。支援2DIMM的DDR3模組,電源採24PIN輸入。


主機板介面卡及SATA區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提供1組PCI-E 16X及1組mini PCI-E,這樣配置對ITX主機板使用者來說應該相當夠用,提供4組SATA 6G(均為原生),面板前置端子亦放置於本區。插槽雖受限空間未採用頗受好評的海豚尾式卡榫,不過ASUS也設有容易移除PCI-E卡榫,安裝固定顯示卡時相當穩固外,也讓使用者容易移除介面卡。


IO裝置區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1組mini PCI-E(已安裝無線網路卡),總計內外接的USB裝置(3.0有6組,2.0有6組)可擴充至12組。


無線網路模組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p[/page] 主機板上控制晶片 
Z97晶片組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電源管理晶片及供電設計用料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新一代進化版數位供電設計Digi+ VRM控制晶片,針對效能、節能、數位供電及系統散熱做同步優化的核心晶片之一。


固態電容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供電區域採用日製10K及5K等級的固態電容。


視訊控制晶片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採用asmedia 1442K研發及提供整合性顯示與顯示介面解決方案,HDMI/DVI Repeater and Level Shifter,最高可支援4K X 2K解析度。


網路晶片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網路晶片採用Intel新推出的1 Gbps級網路晶片I218V控制晶片


環控晶片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環控晶片採用nuvoTon製品。


BIOS控制晶片及Mem OK開關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音效晶片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控制晶片採用REALTEK ALC892。


音效電容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搭配Nichicon 音效專用電容提供使用者更優質的聆聽饗宴。


OP晶片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OP採用TI的N5532製品。


 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4770K ES
RAM:Kingston HyperX Fury 1866 8G@1866 CL10-11-10-30
MB:ASUS Z97I-PLUS
VGA:HD4600
HD:Intel SSD 530 180GB(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空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MaxxPI&MaxxPIM2M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MaxxMIPS及MaxxFLOPS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MaxxMEM及MaxxMEM2M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HWiNFO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WinRAR效能測試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CINBENCH R10 X64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CINBENCH R11.5 X64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CINBENCH R15 X64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PCMARK 8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PCMARK 7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3DMARK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3DMARK 03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3DMARK 06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3DMARK VANTAGE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3DMARK 11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FURMARK 1.13.0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DirectComputeBenchmark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COMPUTE MARK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Final Fantasy XIV ARELIM REBORN  Benchmark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勇者鬥惡龍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搭配獨立顯示卡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4770K ES
RAM:Kingston HyperX Fury 1866 8G@1866 CL10-11-10-30
MB:ASUS Z97I-PLUS
VGA:AMD R9 290X 4G
HD:Intel SSD 530 180GB(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空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PCMARK 8
[XF] 鎔鑄Z97精華 展現ITX小巧風采 ASUS Z97I-PLUS 評測


PCMARK 7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Force 700 系列延續 Kepler 架構的威力整體表現可是相當亮眼,從市場上 GeForce GTX 700 系列顯卡的熱銷盛況就可略知一二,最新推出的 GTX 780 Ti/ 780 / 770 /760等顯示卡產品,針對專業繪圖及運算需求的TITAN等,在晶片製程與良率精進之後已讓玩家們體驗不俗的效能表現,雖然GTX 770及GTX 760是經由RE大法而來其實RE大法在業界已不算是大令人意外的作法,畢竟全新開發一整個系列產品要花費的人力及物力更高,倒不如善加利用現有的產品線,經過調整至合理的價位,發揮產品的競爭力,讓使用者可以以更低的預算就能獲得上一世代卡王等級的產品,相信使用者也樂意接受吧!但是舊架構產品通常有個包袱就是,功耗比起新設計的核心架構通常會有功耗較高的包袱存在,這點與自己或是對手產品相較,多會有這樣的結果,推出專為中低階顯示卡產品市場而生的GK107核心的GeForce GT 740來提高產品線更高的競爭力,並完備整體顯示卡產品線的產品,整體規格基本上與GTX 650所使用的核心一樣,只是GPU運作時脈較低一些,差別在於較高的GPU時脈及使用GDDR5來提高產品整體效能,GT 740將是NVIDIA在中低階市場的主力產品,NVIDIA 設計的 Kepler GPU 架構不僅僅可在最新的 DirectX 11 遊戲中發揮最大效能,亦可提供不錯的每瓦效能,具有384個 CUDA核心,128-bit記憶體頻寬,1GB的GDDR5記憶體,並有超頻的設定,其GPU/記憶體頻率為1059/1250(等效5G)Mhz也略高於公板的993/1250(等效5G)Mhz,提供DVI、HDMI及VGA顯示輸出能力,比較可惜並不支援GPU Boost功能。以此為前提GT 740顯示卡可以為較低預算的使用者帶來不錯的遊戲體驗。


GeForce GT 740規格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GeForce GT 740採用Kepler世代的 GK107 核心,CUDA Core 總數為384個。基礎時脈設定為 993 MHz,不支援 GPU Boost 技術。記憶體頻寬為128-bit,採用 GDDR5 1GB或是GDDR3 2GB顯示記憶體,記憶體運作時脈為1350MHz(等效5.4GHz)或900Mhz(等效1.8GHz),不需要獨立供電,TDP為64W,也支援PCI-E 3.0傳輸介面技術的顯示卡。


 顯示卡外包裝 
GALAXY GeForce GT 740 外包裝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採用長期使用專屬風格的設計,GALAXY的顯示卡產品在代理商積極鋪貨下,能見度也是越來越高。


輸出端子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輸出端子為DVI/HDMI/D-SUB。


產品安裝環境介紹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僅有英語介紹,是比較可惜之處。


本體及配件介紹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可以讓使用者了解產品的內容物。


外包裝背面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圖示表示在目前主流遊戲都有還OK的效能表現,入門裝機這張是還算不錯的選擇!!


內部包裝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內部保護較為單薄。


顯示卡及配件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顯示卡本體、驅動程式及說明書。


 顯示卡 
NVIDIA GeForce GT 740 1G顯卡本體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NVIDIA GeForce GT 740 1G本體,非公版設計。


輸出端子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提供DL-DVI、VGA及HDMI輸出端子各1組,輸出介面並無採用保護套處理,也並沒有SLI連接埠,顯示卡功耗僅為64W,不需要獨立PCI-E供電接口就能滿足供電需求。


公版NVIDIA GeForce GT 740 1G散熱設計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受益於功耗並不高,原廠散熱部分則是使用鋁質散熱片佔用2SLOT散熱設計高度,並以下吹式風扇將熱量向I/O介面端及顯示卡尾端四周排出。


顯卡背面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整體用料相當不錯。


顯示卡拆解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整體功耗不高,所以搭配鋁質散熱片就能讓顯示卡的工作溫度能被有效控制。


 顯示卡用料及細節 
顯示卡裸卡正面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PCB本體部分則是可以看到GPU使用了2相供電,記憶體則使用了1相供電。


GPU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GPU晶片依然由台積電代工,正式版的晶片代號為 GK107-425-A2


用料及細節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GPU使用了2相供電,記憶體則使用了1相供電。


GDDR5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採用SAMSUNG K4G20325FD-FC03 記憶體運作時脈為1250MHz(等效5GHz)GDDR5 4顆組成1G之容量。


 效能實測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4770K ES
RAM:Panram Light Sword DDR3 2400 4GX2(XPM Profile1@DDR3 2400)
MB:ASUS Maximus VII Ranger
VGA: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HD:Kingston HyperX 3K SSD 120GB(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3DMARK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3DMARK 03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3DMARK 06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3DMARK VANTAGE
P模式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3DMARK 11
P模式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FURMARK 1.13.0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DirectComputeBenchmark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COMPUTE MARK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異形戰場、STALKER Call of Pripyat、STREET FIGHTER4、MHF Benchmark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1920*1200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1920*1200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STREET FIGHTER4 Benchmark
1920*1200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MHF Benchmark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MHF Benchmark絆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MHF Benchmark 3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BIO5、BIO6、DEVIL MAY CRY4 
BIO5 Benchmark
DX9 1920*1200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BIO5 Benchmark
DX10 1920*1200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BIO6 Benchmark
1920*1200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DEVIL MAY CRY4 Benchmark
DX9 1920*1200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DEVIL MAY CRY4 Benchmark
DX10 1600*1200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Final Fantasy XIV、Final Fantasy XIV ARELIM REBORN、PSO2、HEAVEN、Valley
Final Fantasy XIV  Benchmark High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Final Fantasy XIV ARELIM REBORN  Benchmark
Maximum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PSO2 
1920*1200 最高畫質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HEAVEN BENCHMARK 4.0
1920*1200 Tesselation Normal noAA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Valley BENCHMARK 1.0
1920*1200 High noAA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Lost Planet 2、使命招喚、勇者鬥惡龍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9 TESTA 1920*1200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9 TESTB 1920*1200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11 TESTA 1920*1200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11 TESTB 1920*1200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使命招喚(最高畫質)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勇者鬥惡龍(最高畫質)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待機、燒機溫度及功耗測試 
FURMARK 1.13.0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GPU待機溫度約在37度左右,燒機最高溫度約在56度,雖然僅採用鋁質散熱器,但溫度控制方面具有相當壓制力。


待機功耗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水冷系統功耗約20W,扣除之後待機時整機功耗約在52.2W。


燒機功耗
[XF] 充實7系列產品線 Kepler再展重生身價  GALAXY GeForce GT 740 1G 評測
水冷系統功耗約20W,扣除之後FURMARK燒機時整機功耗約在135.5W。


 結語 
小結:
NVIDAI除了將高階顯示卡產品線補足之外,也不忘持續更新推出新的顯示卡產品,期以更加的效能及功耗表現,獲得消費市場的青睞,這次GeForce GT 740 採用Kepler世代的GK107核心,功耗及效能表現都比起上代產品GTX 650相近,價格相對優惠加持下,加上之前NVIDIA所推出GeForce Experience 加值應用軟體,將優秀的硬體同時搭配相對應的軟體才得以發揮所長,NVIDIA除了穩定的驅動程式之外 更能讓玩家體驗到最炫麗、最順暢的遊戲體驗。 市面上的GT 740已陸續推出,並多以非NVIDIA公版的設計,整體效能及價格比相當不錯,記憶體頻寬採用128bit記憶體,及搭載1G GDDR5記憶體容量的配置,以目前中階遊戲需求來說還算足夠,價格定位貼近一般消費市場,以約3K左右的價位切入,提供使用者以不高但能提供不錯的效能顯示卡產品,提供相當有競爭力的性價比,屬於NVIDIA在DX11的顯示技術的第3代加強產品,讓需要新顯示技術(DX11、VISION 3D及多顯示)的視野震撼,以實際效能表現及優異的遊戲體驗讓消費者有新的選擇,GeForce GT 740 有了最具功耗效益的硬體設計和GeForce Experience 雙雙加持,相信能為玩家們帶來更佳的遊戲體驗。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