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傳輸效能向來是令人不可忽視,安裝之後應該也是能感受到系統效能明顯提升,加上廠商不斷的研發新控制晶片,已成為系統碟的不二之選,近期SSD市場殺聲四起,產品價格下殺對吸引消費者敗家而言絕對是好招,平價固態碟(SSD)產品不僅價格已進入甜蜜區間,目前120GB的產品跳水下殺到常見1K有找的價位,480GB產品也能看到殺破4K以下價位的產品,最近更以3.5K有找的價位挑戰消費者耐心,大容量SSD產品對消費者的有著一定吸引力,價格更為低廉的TLC顆粒的SSD產品也越來越多,使用者可以針對需求及價格選用適合自己的產品。AVEXIR近期在SSD市場上也陸續針對市場需求推出一系列產品(例如S100、E100及V1系列等),也獲得市場不錯的反應,其中V1系列SSD選用Phison PS3109-S9控制器,高品質的Mircon L85A MLCNAND快閃記憶體這系列SSD代表原廠針對市場的使用環境、價格、效能需求等層面,透過用料的選擇讓產品的效能、規格及單位價格比取得一個相對的平衡,效能實測存取速度高達讀取540MB/s、寫入380MB/s,由這點來說相對的這顆SSD效能也還算不錯,屬於AVEXIR V1產品線的入門款固態碟產品,剛推出就以不到千元價格殺入市場,對預算有限的使用者有著一定的吸引力,以下就分享AVEXIR V1 128G的效能表現吧!!
官網硬體介紹及規格
http://www.avexir.com.tw/product/ssdv1.html
AVEXIR V1 128G
外盒圖
斗大的AVEXIR SSD產品品牌LOGO,顯示產品形象,也可以發現SSD產品的外觀,這次入手是該系列128GB,這次購買分享的容量SSD做為系統碟算是夠用。
背面產品資訊
有多國語言介紹,原廠也提供3年保固,產地為世界工廠,代理商為青雲。
AVEXIR V1 128G SSD本體
AVEXIR V1 128G正面
原廠提供3年保固,外殼正面為塑膠,產品整體質感還不錯。
AVEXIR V1 128G背面
外殼為鋁合金,內部貼有導熱膠幫助SSD散熱,採用標準規格的SATA連接埠及POWER連接埠。
- Apr 29 Fri 2016 19:41
殺不停 讓SSD價格不再是門檻 AVEXIR V1 128GB
- Apr 27 Wed 2016 00:59
氦充填容量翻升 牧場擴充好夥伴 WD Red 8TB硬碟評測
要增加硬碟儲存容量,除了提升單碟密度外,另外一個方式就是增加碟片,WD 的新款 8TB 氦平台的硬碟儲存裝置,採用氦氣密封方式讓硬碟內部少了內阻,進而提高了效能、最佳化了功耗並提高了容量。無論是自動備份裝置、專為 24 小時全年無休效能而最佳化的硬碟,還是 OS X 開箱即用的儲存裝置,WD均提供合適產品供消費者選用。SSD產品雖然存取速度驚人,作為企業級的應用產品來說,硬碟仍然是最主要的儲存及使用的首選,畢竟單位價格來說,NAS和傳統的檔案儲存服務或直接儲存設備不同的地方,在於NAS設備上面的作業系統和軟體只提供了資料儲存、資料存取、以及相關的管理功能;此外,NAS設備也提供了不止一種檔案傳輸協定。NAS系統通常有一個以上的硬碟,而且和傳統的檔案伺服器一樣,通常會把它們組成RAID來提供服務;有了NAS以後,網路上的其他伺服器就可以不必再兼任檔案伺服器的功能。NAS的型式很多樣化,可以是一個大量生產的嵌入式設備,也可以在一般的電腦上執行NAS的軟體。3.5吋硬碟作為大容量儲存硬碟的角色就稱職許多,單位儲存成本更為低廉,顯見硬碟單位容量價格比相當漂亮,可靠性經過長久的技術應用,其實也是相當優良,最適合在高容量資料中心儲存、工作繁重的高效能運算,商業關鍵性環境,儲存區域網路 (SAN)、網路附接儲存 (NAS)、直接附接儲存 (DAS)、連接網路的監控系統和雲端儲存,WD Red NAS硬碟產品,WD Red系列產品是專為家庭與小型辦公室 NAS 系統 (1~8 bays) 而量身打造,與NAS大廠Synology, QNAP, 跟 Thecus都通過了相容性測試,並提供1TB到8TB等不同容量,以下WD最新推出的Red 8TB 硬碟產品外觀及其效能分享。
官網硬體介紹及規格
http://www.wdc.com/ch/products/products.aspx?id=810#Tab2
規格
WD Red 8TB除了採用氦氣充填外,也可以看到規格表中紅框部分是這次與6TB主要差異之處,如容量提升、內部傳輸速度小幅增加、快取提升為128MB,另外因為碟片數增加也讓整體功耗稍微增加,不過待機噪音反而較6TB版本為低,整體重量實際上也輕了100g。
支援性
Synology
QNAP
Thecus
可以發現各大廠對WD Red 8TB支援能力大致上都沒太大問題,使用者可以輕鬆採購升級。
WD Red 8TB
內部包裝
採用靜電袋作包裝,兼顧防止靜電及產品保護性。
NAS專用的硬碟
WD Red 8TB與WD一般產品不同採用紅色標籤方便使用者做產品辨識,WD Red 系列硬碟產品最近推出了8TB 型號, NASware 一樣是 3.0 版本。
硬碟資訊
WD Red 8TB硬碟產品代號是WD80EFZX,轉速為5,400rpm,快取也提升為128MB,產地為泰國,2016年2月出廠產品,硬碟上也清楚標示為NAS專用的產品。
安規認證
擁有多國的安規認證。
硬碟背面
與目前大部分硬碟相同的設計,都是把控制晶片內藏。
傳輸介面
採用一般的SATA傳輸介面及電源接頭,傳輸頻寬為SATA 6Gb/s,雖然內部封裝7片碟片,但是採用氦氣充填可讓厚度與標準3.5吋硬碟裝置相同。
重量
實測值與規格相近,跟同系列6TB產品重量確實輕盈一些。
升級NAS系統硬碟容量
NAS系統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如僅有容量不敷使用者需求,NAS系統軟硬體都還符合條件下,建議使用者這時就可以自行擴充更高容量的WD Red系列(如這次測試分享的WD Red 8TB),以獲得更高的儲存容量,所以這次也搭配WD自家 My Cloud Mirror進行NAS系統效能及簡單升級測試。
移除舊有硬碟
輕鬆安裝完成準備測試
WD Red 8TB單顆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6700K
RAM:AVEXIR ROG CERTIFIED Red Tesla DDR4 2666 8GB kit @ 2800 15-16-16-35
MB:ASUS Maximus VIII Ranger
VGA:GALAX EXOC GeForce GTX 970 4GB
HD:AVEXIR S100 240GB(AHCI);SanDisk SSD Plus 480GB(AHCI)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10 X64
系統下格式化之後容量
單顆容量約等於7.27TB。
HDTUNE
讀&寫效能測試
WD Red 8TB整體傳輸表現相當不錯,讀取速度及寫入速度也相當不錯平均分別在185.4MB/s及183MB/s,當然身為硬碟弱項就是搜尋時間跟傳輸速度與高速SSD產品不能比,不過就作為NAS儲存及資料備份而言,容量及穩定性還是相對重要的,就硬碟而言WD Red 8TB的16ms左右的搜尋時間也是算相當夠用的。
檔案效能測試&IOPS測試&額外測試
AS SSD BENCHMARK
傳輸速度相當不錯,讀取速度及寫入速度最高大約都有175MB/s以上的效能表現。
ATTO
效能表現,讀取及寫入效能最高有突破192MB/s及190MB/s左右的傳輸效能。
CrystalDisk info
轉速部分軟體監測為5,400rpm,傳輸頻寬為SATA 6Gb/s,也支援NCQ技術。
CrystalDiskMark
效能表現,讀取及寫入效能最高達到187MB/s及183MB/s左右的表現。
AIDA硬碟測試
WD Red 8TB整體傳輸表現相當不錯,最高讀取達到181MB/s,大約15ms左右搜尋時間也是算夠用。
AJA Test
WD Red 8TB整體傳輸表現相當不錯,最快讀取及寫入達到202MB/s及215MB/s。
PCMARK Vantage
- Apr 01 Fri 2016 01:47
ASUS ROG Maximus VIII Formula 空水冷複合高散熱效益 展現多彩電競方程式
主打電競功能是目前個人電腦的顯學,所以在中高階主機板上多少能看到電競風格的設計,如多彩的燈光變化、針對電競的軟硬體功能(如KeyBot II、Sonic Studio II)、主機板裝甲、優化網路訊號傳輸(如GameFirst)等功能,滿足使用者電競主機板的需求,另外因應近期越來越興盛的水冷電腦改裝,ASUS也早已推出主打水冷改裝的主機板,這次與水冷知名品牌EK技術合作,主機板上的VRM區水冷頭就是兩大強者合作的技術CrossChill EK而成,另外Intel 第 6 代 Skylake 平台與 5 代 Broadwell 平台差異重點主為取消處理器從 Haswell 以來所使用的 FIVR 設計,對於處理器加壓超頻也會讓MOS溫度上升不少,此時的散熱格外重要,故VRM區採用空水冷複合式的散熱設計一次解決水冷改裝玩家購入主機板後,在個人電腦內主要發熱源-VRM的散熱問題,在Intel 發表新一代Skylake-S處理器之後,主機板大廠-ASUS依據主流市場的需求的推出更具特色的主機板,搶攻各位玩家口袋中的小朋友,積極推出以Intel Z170晶片組打造價位實在、規格、功能及用料都具競爭力的ATX主機板產品Maximus VIII Formula,支援Intel LGA1151腳位Skylake-S CPU產品線,作為搭配的Intel Z170 晶片組主機板產品,讓Intel Tick-Tock(新工藝/新架構交替發展策略)戰略持續發揮效用(未來Intel會將升級步調調整為製程(Process)、架構(Architecture)與優化(Optimization)等3步驟循環),Skylake處理器中內建Intel HD Graphics 530顯示功能也是相當令人期待,其搭載的 Gen9 繪圖核心,處理單元從原先 HD4600 的 20 個 EU(Execution Unit)小幅升級至 24 個 EU,並將 DMI 通道頻寬加大,讓PCH 通道數量翻倍與提供更靈活的調整模式,另外也是主流平台首款支援DDR4記憶體模組的處理器產品,可同時支援DDR4及DDR3L記憶體模組,當然是沒辦法混著使用,也要看主機板所使用的記憶體模組。Z170提供1組PCI-E X4 M.2、6組SATA 6G、2組SATA Express、PCI-E 3.0,內建10組USB3.0,Z170也支援兩款Core i7-6700K、Core i5-6600K系列CPU的倍頻調整功能,同樣支援內部整合顯示核心輸出以外(可開啟編解碼加速引擎),也能完整提供調整倍頻的功能,滿足玩家在超頻方面的需求。ASUS並持續針對之前相當受到好評的等軟體加值技術予以強化,據以推出新一代的軟硬體技術如KeyBot II、LANGuard、SupremeFX 2015、Game First III、Sonic Studio II等,整體介面更為簡潔直覺實用,透過軟硬體的搭配以期將Intel LGA1151腳位Skylake-S CPU產品效能完美結合並完整發揮,以下介紹ASUS ROG團隊在Z170晶片組的高階主機板產品Maximus VIII Formula的效能及面貌。
Z170平台架構
Intel Core i7 6700K採用14nm製程,搭配的晶片組主要為Z170,使用插槽類型為LGA 1151型,可支援雙通道DDR4 2133/DDR3L 1600記憶體。DDR4 SDRAM是最新一代的高傳輸效能電腦記憶體規格,在Intel X99及Z170平台陸續發表之後在高階及主流產品都已經正式支援DDR4記憶體模組,目前DDR4記憶體模組產品價格也來到跟DDR3記憶體模組價位差距不大的黃金交叉點位置,如果預算允許的話建議還是搭配DDR4記憶體模組。
主機板包裝及配件
外盒正面
產品的設計外包裝,屬於ASUS ROG產品線的一貫產品設計風格,給予玩家熱血風格設定。
原廠技術特點
採用Z170晶片組,支援14nm製程LGA 1151腳位的Skylake-S系列處理器,支援最新的Windows 10作業系統及NVIDIA Quad-GPU SLI 和 AMD Quad-GPU CrossFireX技術,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與水冷知名品牌EK技術合作,主機板上的MOS水冷頭就是兩大強者合作的技術結晶。
盒裝出貨版
Maximus VIII Formula雖然推出的時間較晚,目前在通路也能輕鬆購入了。
高階產品常見櫥窗式展示設計
內頁技術特點介紹
提供Aura Lighting、與EK技術合作的CrossChill EK、Wi-Fi GO!、新一代SupremeFX 2015、USB3.1、Game First、Intel Lan網路晶片、Lan Guard、RAMCache、KeyBot II等功能。
外盒背面圖示產品支援相關技術
採用Aura Lighting、CrossChill EK、ROG Armor、SupremeFX 2015、USB3.1、Game First、Intel Lan網路晶片、KeyBot II等功能一應俱全等。
開盒及主機板配件
主機板相關配件分盒包裝。
配件
配件包含Wi-Fi天線、SATA排線8組、後檔板、說明書、SLI橋接排線、Q Connector、標籤貼紙及驅動光碟等。
主機板
主機板正面
這張定位在Z170高階ATX主機板,提供3組 PCI-E 16X(實際最高傳輸頻寬依序為16X、8X、4X@Gen3)及3組PCI-E 1X插槽供擴充使用,4DIMM雙通道DDR4、8CH的音效輸出、INTEL I219V Gigabit網路晶片、VRM區採用空水冷複合式散熱設計(與EK技術合作的CrossChill EK)、除了音效採用Nichicon製品長效電解電容外,均為黑金固態電容,整體用料部分CPU供電設計採用8+2相設計,MOS區加以熱導管散熱片抑制MOS負載時溫度,CPU端12V輸入使用8PIN,並提供6組風扇電源端子(支援PWM及DC模式調整)及1組風扇擴充接頭,主機板上提供2組SATA Express(可拆分為4組SATA3)、4組SATA3(2組原生,2組ASM1061晶片提供)及1組U.2傳輸介面,此外整體配色採用黑紅配色做為基底搭配,散熱片顏色則是改成灰色,產品質感相當不錯。
主機板背面
主機板底部使用ROG Armor裝甲,MOS區及PCH晶片組散熱器使用螺絲鎖固,MOS區背面使用ROG Armor裝甲全面強化。
ROG玩家共和國製品
CrossChill EK技術
CrossChill EK是原廠與水冷知名品牌EK合作,主機板上的MOS區水冷頭就是兩大強者合作的技術結晶,並且採用G1/4的牙規,方便使用者建構水冷系統。
Formula字樣
移除ROG Armor
Aura Lighting
分別在MOS區、PCH及Formula設有LED光源,Aura Lighting技術可讓使用者依據自己喜好調整燈光的樣式。
多彩樣式
Aura 4 針腳 RGB 燈條插座與照明控制
PCB SupremeFX 2015 Shielding 技術
隔絕類比與數位訊號,可有效減少噪音干擾。
主機板IO區
如圖,有1組PS2鍵盤滑鼠共用端子、1組Gb級網路、6組USB3.0、1組USB3.1 Type A、1USB3.1 Type C、2x2 802.11ac MU-MIMO Wi-Fi天線接口、光纖輸出端子、Clear CMOS、BIOS Flash Back及音效輸出端子(鍍金處理),視訊輸出端子有Display Port及HDMI各1組。
CPU附近用料
屬於數位供電8相設計的電源供應配置,主機板採用長效黑金固態電容,MOS區也加上空水冷複合式散熱設計加強散熱(一樣維持ROG系列自有設計風格),CPU側 12V採用8PIN輸入及3組PWM風扇端子(2組CPU、1組預設水冷PUMP)。支援4DIMM的DDR4模組,電源採24PIN輸入,外觀處理部分將扣具黑化,PCB也採用消光黑設計,讓整體質感更為提升。
主機板介面卡區
提供3組 PCI-E 16X(實際最高傳輸頻寬依序為16X@Gen3、8X@Gen3、4X@Gen3)及3組PCI-E 1X插槽供擴充使用,這樣配置對ATX主機板使用者來說屬於常見也夠用的設計,插槽也採用頗受好評的海豚尾式卡榫。PCH散熱片質感相當不錯,PCH區藉由加大散熱片的面積,強化主機板上熱源的控制能力。PCI-E 1X一樣保有缺口,針對挖礦機需求,傳輸頻寬無需太高,主機板總計可以安裝多達6張的單SLOT介面卡。
IO裝置區
主機板上提供2組SATA Express(可拆分為4組SATA3)、4組SATA3(2組原生、2組ASM1061提供)、1組M.2及1組U.2、內部提供2組USB3.0 19Pin內接擴充埠,總計USB3.1有2組,USB3.0有10組,2.0有4組,USB相關介面可擴充至16組,Mem OK開關及面板前置端子亦放置於本區。
DEBUG LED區
提供電源啟動、Reset控制開關、DEBUG LED等。
散熱片設計
除了一樣展露ROG系列熱血電競風格,這次MOS區使用與EK技術合作的空水冷複合式散熱設計,不管是使用空冷或是使用水冷,甚至空水冷搭配使用,都有相當優異的散熱效果。
搭載CrossChill技術的MOS水冷頭
水冷頭上蓋也採用ROG風格的瑪雅紋路,接頭採用G1/4的牙規方便使用者使用各類型的水冷接頭,建構軟管、壓克力硬管或是金屬管的水冷系統,內部水道設計也導入散熱鰭片設計,藉由增加與水接觸面積及擾流作用提升散熱效果,水冷頭底部也使用銅底設計避免電瓶效應,也增加散熱效率。
主機板上控制晶片
Z170 PCH晶片及PCH RED LED燈訊號接口
供電設計
採用自家的ASP1405I控制晶片,MOSFET採用TI 87350D,8相設計的電源供應配置,也是屬於新一代進化版數位供電設計,透過整體最佳化搭配自動調整技術,針對效能、節能、數位供電、系統散熱及應用程式做同步優化的技術。
USB3.1 控制晶片
採用Intel DSL6540晶片組,擴充2組USB3.1連接能力,1組為USB Type-A,另外1組則是透過EtronTech EJ179V控制晶片提供1組USB Type-C支援能力。
視訊控制晶片及USB3.0 控制晶片
視訊控制晶片則是採用asmedia ASM1442K製品,主機板上也增加1組asmedia ASM1042A晶片,提供2組USB3.0。
網路晶片
網路晶片採用Intel新推出的1 Gbps級網路晶片I219V控制晶片,實測優異的傳輸效能,是ASUS持續使用的原因。
環控晶片
環控晶片採用nuvoTon製品。
ROG控制晶片
SupremeFX 2015音效
革新版 SupremeFX 2015音效,採用Nichicon音效專用電解電容及EMI防護罩,並搭配操作簡易的 Sonic Studio II,可主動偵測使用者耳機阻抗,調整較適合使用者耳機的輸出,DAC晶片採用ESS9023,AMP晶片採用TI RC4580及NEC繼電器。
M.2插槽
新世代儲存裝置主推的高速傳輸介面,採用M.2 Socket 3 Type M接口,M8F支援2242、2260、2280及22110長度的裝置,頻寬則是支援到PCIe Gen 3.0 x4 及SATA。圖片上方置有TPU控制晶片。
PCI-E 3.0頻寬管理晶片
採用asmedia ASM1480控制晶片。
時脈產生器
採用IDT的6V41538NLG 控制晶片。
UEFI BIOS
這次ASUS一樣將原本的介面作優化,也加入使用者建議的個人化介面設計,使用上更為簡便,經過微調個人認為較上一代的UEFI BIOS介面更為清爽,使用起來也更為順手,相關的設定也幾乎開放給使用者設定,讓富有DIY精神、控制欲或是超頻玩家等使用者有更大的調教空間,設定成自己獨有的使用模式,另外也新增提供網路更新BIOS功能。一般ASUS BIOS超頻模式有3種,如圖所示,Auto、Manual及XMP,在Auto模式下,使用者一樣可以針對處理器或是記憶體做超頻,只是處理器電壓或是記憶體參數都是原廠幫使用者預抓的設定值,一般而言超頻幅度不大應該都能直開,提升系統效能,如果超過頭也是開不了機。Manual模式就是可以讓使用者做最大幅度的調整,透過超頻取得系統的最大效能,XMP就是直接載入記憶體的超頻設定,幫使用者做好記憶體超頻工作,其餘處理器的超頻一樣可以使用Manual概念下進行調整。
複合式散熱效能測試
這次測試為了瞭解採用CrossChill EK技術對於VRM區空水冷複合式散熱器的散熱能力,MOS水冷頭搭配改裝的Antec KÜHLER H2O 650水冷系統散熱,並分別針對以預設時脈搭配有無風扇的使用情境做測試,加壓超頻則是搭配有無風扇及水冷使用環境做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6700K (預設時脈及加壓超頻至4.8GHz)
RAM:AVEXIR ROG CERTIFIED Red Tesla DDR4 2666 8GB kit @ 2800 15-16-16-35
MB:ASUS Maximus VIII Formula
VGA:ASUS Strix GeForce GTX 970 4GB
HD:AVEXIR S100 240GB(AHCI)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10 X64
預設時脈
MOS無風扇-待機
VRM溫度約在33度左右。
MOS無風扇-燒機
透過AIDA燒機模式執行15分鐘左右,此時VRM溫度約在50度。
MOS搭配風扇直吹-待機
VRM溫度約在29度左右。
MOS搭配風扇直吹-燒機
透過AIDA燒機模式執行15分鐘左右,此時VRM溫度約在38度。
CPU加壓超頻
MOS無風扇-待機
VRM溫度約在48度左右。
MOS無風扇-燒機
透過AIDA燒機模式執行15分鐘左右,此時VRM溫度約在62度。
MOS搭配風扇直吹-待機
VRM溫度約在34度左右。
MOS搭配風扇直吹-燒機
透過AIDA燒機模式執行15分鐘左右,此時VRM溫度約在45度。
MOS無風扇搭配水冷-待機
VRM溫度約在27度左右。
MOS無風扇搭配水冷-燒機
透過AIDA燒機模式執行15分鐘左右,此時VRM溫度約在46度。
MOS搭配風扇直吹及水冷-待機
VRM溫度約在27度左右。
MOS搭配風扇直吹及水冷-燒機
透過AIDA燒機模式執行15分鐘左右,此時VRM溫度約在37度。
對照圖
可以發現在預設時脈燒機測試時,VRM區若無風扇直吹,溫度就可以達到50度,加壓超頻之後更可以達到62度,達到燙手的情形,但是如果在風冷、水冷或是風水冷混合搭配的狀態下,溫度多能壓制在46度以下,如果是風水冷,就算是加壓超頻燒機更可將溫度壓制在37度,表示CrossChill EK技術確實有其獨到之處。
預設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6700K
RAM:AVEXIR ROG CERTIFIED Red Tesla DDR4 2666 8GB kit @ 2800 15-16-16-35
MB:ASUS Maximus VIII Formula
VGA:ASUS Strix GeForce GTX 970 4GB
HD:AVEXIR S100 240GB(AHCI)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10 X64
效能測試
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Intel XTU
CrystalMark2004R3
AIDA記憶體頻寬
CPU-Z效能測試
WinRAR效能測試
CINBENCH R10 X64
CINBENCH R11.5 X64
CINBENCH R15 X64
PCMARK 8
PCMARK 7
3DMARK
3DMARK 03
3DMARK 06
3DMARK VANTAGE
3DMARK 11
DirectComputeBenchmark
COMPUTE MARK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FINAL FANTASY XIV: Heavensward Benchmark
DX9
DX11
奇點灰燼Ashes Of The Singularity
- Mar 21 Mon 2016 02:08
Skylake入門小羊 暴力變身5G狼 Intel Celeron G3900評測
在新一代的Skylake-S處理器產品於2015年8月5日發表之後,搭配Intel Z170 晶片組讓Intel Tick-Tock(新工藝/新架構交替發展策略)戰略持續發揮效用,平台效能做一定程度的推升,最近Intel Celeron G3900處理器 也終於在市場上鋪貨了,完整了產品線,Celeron G3900處理器規格為2C2T,時脈2.8GHz及2MB快取,是最為入門款式,官方建議價格為美金42元,目前臺灣市場售價約在新臺幣1,450元左右,算是相當經濟實惠。實際上 Intel Z170 主機板擁有 BCLK 超頻能力,但由於Intel 官方限制僅能調整K系列處理器BCLK,其他入門及主流級處理器均無法透過BCLK進行超頻,不過之前眾家主機板大廠紛紛有非官方 Non K OC BIOS 被流出,讓其他入門及主流級處理器可以透過調整BCLK進行超頻,也讓Intel Celeron G3900的效能透過Non K OC BIOS超頻之後有著驚人表現,以下是簡單的測試。
Intel Celeron G3900規格
http://ark.intel.com/zh-tw/produ ... 0-2M-Cache-2_80-GHz
CPU包裝及配件
CPU外包裝
原廠盒裝,Intel Celeron G3900一樣採用LGA1151腳位。
標準盒裝出貨版
Celeron G3900為2C2T處理器,時脈為2.8GHz,2MB快取。
代理商
聯強代理
外盒背面資訊
產地為馬來西亞。
CPU
開盒及主機板配件
CPU、原廠散熱器及說明書等。
CPU說明書
散熱器
G3900原廠散熱器為鋁合金放射狀散熱片,風扇則是DELTA製品,規格為DC 12V 0.6A,扣具採用傳統Push Pin。
Intel Celeron G3900處理器正面
Intel Celeron G3900處理器背面
Intel Celeron G3900預設值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Celeron G3900 @2.8GHz
RAM:AVEXIR ROG CERTIFIED Red Tesla DDR4 2666 8GB kit @ 2666 19-19-19-43
MB:ASUS Maximus VIII Ranger
VGA:GALAX EXOC GeForce GTX 970 4GB
HD:AVEXIR S100 240GB(AHCI)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10 X64
效能測試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Intel XTU
CrystalMark2004R3
AIDA記憶體頻寬
CPU-Z效能測試
WinRAR效能測試
CINBENCH R10 X64
CINBENCH R11.5 X64
CINBENCH R15 X64
PCMARK 8
PCMARK 7
3DMARK
3DMARK 03
3DMARK 06
3DMARK VANTAGE
3DMARK 11
DirectComputeBenchmark
X264 FHD BENCHMARK
G3900超頻至4.85GHz效能測試
測試設定
CPU:Intel Celeron G3900 @4.85GHz 1.45V
RAM:AVEXIR ROG CERTIFIED Red Tesla DDR4 2666 8GB kit @ 2771 19-19-19-43
MB:ASUS Maximus VIII Ranger
VGA:GALAX EXOC GeForce GTX 970 4GB
HD:AVEXIR S100 240GB(AHCI)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10 X64
除了要服用特殊版本的BIOS之外,在BIOS中也必須調整成如下的設定。
Advanced\CPU Configuration
- Boot Performance Mode -> Turbo Performance
Advanced\CPU Configuration\CPU Power Management Configuration
- Intel(R) SpeedStep(tm) -> Disabled
- CPU C states -> Disabled
另外已知的影響就是內顯功能失效,時脈固定無法依系統負載動態調整,Turbo Mode失效,CPU溫度偵測不準確,AVX功能效能變低,不支援Windows XP ACPI等不良影響,不過上面幾點對於想玩超頻的使用者來說,應該是還好,如何取捨就看使用者。
效能測試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Intel XTU
CrystalMark2004R3
AIDA記憶體頻寬
CPU-Z效能測試
WinRAR效能測試
CINBENCH R10 X64
CINBENCH R11.5 X64
CINBENCH R15 X64
PCMARK 8
PCMARK 7
3DMARK
3DMARK 03
3DMARK 06
3DMARK 11
DirectComputeBenchmark
X264 FHD BENCHMARK
AIDA燒機
接近1小時燒機完走,超頻之後系統保有一定穩定度。
挑戰5G及結語
超頻至5G效能表現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CINBENCH R11.5 X64
CINBENCH R15 X64
DirectComputeBenchmark
AIDA燒機
燒機接近半小時,此時系統算有一定穩定度表現,能跑完CINBENCH R11.5、R15等測試程式,此時的效能確實更加亮眼。
小結:
超頻之後Intel Celeron G3900的效能表現比起預設效能明顯提升許多,就單核效能來說算是變身成為暴力小狼,雖然僅僅只有雙核心,超頻之後對於一些不支援多工處理的應用環境仍有一定明顯助益,但是如果在支援多工環境的狀態下,僅有雙核心就是G3900的劣勢所在,如果考量到價格可能會是玩家們眼中值得一玩得的逸品,一般使用者如有明顯效能需求者,G3900也是一顆值得一玩的CPU,預設時脈已達2.8GHz,超頻之後更可能達4.5GHz以上,只是超頻能力就要看體質,G3900在某些條件下透過超頻確實能提供給使用者更高的效能,價位也僅要1.5K左右,是Skylake入門款處理器,當然市售品上市之後的超頻能力也是取決於CPU本身的體質,希望大家屆時入手顆顆是大鵰!!超頻超翻天,以上測試提供給各位參考!!
- Mar 19 Sat 2016 02:10
高功率廣域 平價實用之選 TOTOLINK N300RH 高功率極速廣域無線分享器簡測
人手一機的智慧型手機或是平板電腦,如仰賴上網流量有限的智慧型手持裝置的網路進行網路連線遊戲或是傳輸高流量的資料時,傳輸的速度相對不穩定,等待緩衝時間可能也會讓使用者無法制敵機先,稍減遊戲樂趣,所以將家裡的固網透過無線基地台的分享,讓使用者也可以享受固網的高速傳輸能力,連線品質也是相對好上不少,雖然目前寬頻速度還未跟上國外主流,但第一大固網業者也至少推出1G/600M的光世代,價位尚嫌高貴一些,不過算是可以接受的進步了,當然以目前個人使用的100M/60M的傳輸速度及品質來說,是相當不錯了,每個月也僅需1000元有找的價格,話說回來,透過無線基地台使用者上網速度就不會受限於3G/4G的有限速度,到了遇有鄰近使用者多的時候,大家還要搶頻寬的噩夢可以稍解,盡情享受智慧型手持裝置的便利,可以進行更新資料、瀏覽網頁、看影片、同步裝置資料,甚至部分新的基地台也提供架站或是建置個人私有雲的功能,讓使用者不一定要使用付費的網路備份儲存方案,透過自有的私有雲端空間,盡情享受無線裝置的便利性。一般11n無線傳輸使用大多是2.4GHz頻率,TOTOLINK N300RH 高功率極速廣域無線分享器,TOTOLINK N300RH配備兩組9dBi的無線天線,超越了標準型802.11n的無線路由器 ,這是TOTOLINK所推出的高功率極速廣域無線分享器所具備的基本功力,相信有注意網通設備的使用者可以發現TOTOLINK近期在網路產品的用心,持續推出受到許多好評的網通產品,用料及規格均屬不錯,這次要介紹的TOTOLINK N300RH 高功率極速廣域無線分享器,以下是簡單的測試分享。
原廠介紹網頁及規格
http://www.totolink.com.tw/Produ ... roductID=SPFsq6YsCv
TOTOLINK N300RH包裝
TOTOLINK N300RH
圖示產品的外觀,也可以看出產品的訴求就是高功率極速廣域無線網路基地台,產品原廠提供3年的保固,1年內故障換新。
TOTOLINK N300RH產品特色
High Power高功率,2支9dBi可拆式天線,讓無線網路訊號無死角,智慧引導,手機就能輕鬆設定,任意橋接功能,延伸既有無線網路訊號,重點是不限廠牌就能橋接,無線上網時段控管,透過定時重啟,系統運作更流暢,3年保固,1年內故障換新。
保固
提供3年的保固,1年內故障換新。
產品資訊
包含產品配件及通過的安規,產地則為世界工廠。
特色功能
High Power高功率。
2支9dBi可拆式天線,訊號無死角。
智慧引導,手機設定!
任意橋接,延伸既有訊號,不限廠牌。
無線上網時段控管。
定時重啟,系統運作更流暢。
3年保固,1年內故障換新。
產品規格
它的售價確實屬於較為便宜入門機種,但它的功能確實蠻實用的,對應到其他同級機種價格也是算相當有競爭力。
產品外包裝背面
高功率設計,訊號強涵蓋範圍更廣,任意橋接功能,延伸既有無線網路訊號,重點是不限廠牌就能橋接,更顯一機多用的功能,另外就是MOD便利通,針對台灣的MOD訊號優化,提供更佳的網路品質。
內包裝
內包裝蠻紮實的,減少組件損傷的可能。
相關配件
配件包含網路線、說明書、2組9dBi可拆式2.4GHz天線、12V變壓器。
12V變壓器
搭配上基地台的規格,需要的變壓器的輸出能力,最高輸出能力達12W。
TOTOLINK N300RH無線基地台
TOTOLINK N300RH無線基地台
無線基地台採潔白造型設計,整體質感相當精美,上方提供2組9dbi無線網路天線接口。
N300RH無線基地台本體
前方有基地台連接狀態的指示LED燈號。
N300RH前方Reset及WPS按鍵
N300RH背面連接埠及開關
具有1 WAN + 4 LAN 10/100M UTP埠、電源開關及12V變壓器連接埠。
TOTOLINK N300RH底部
一樣開有散熱孔,可避免機器在高負載情形下發生不穩定的狀況。
TOTOLINK N300RH安裝天線及直立模式
TOTOLINK N300RH功能及質感真的不錯,適合家中環境需要高功率極速廣域無線分享器的使用者選用。
軟體功能介紹
TOTOLINK N300RH網路設定精靈
初次登入會進行網路的設定,也可以使用平板電腦進行設定,過程也是蠻簡單的!!
帳號密碼建議使用者入手後修改避免有心人士竄改。
系統狀態
連線模式
網路設定
區域網路設定
無線網路設定
SSID1設定
SSID2設定
進階設定
WDS設定
無線接入設定
WPS設定
WIFI排程設定
QOS
防火牆-無線MAC位址控制
防火牆-IP位址過濾
防火牆-通訊埠過濾
防火牆-URL關鍵字
防火牆-通訊埠轉發
防火牆-DMZ
韌體升級
備份/還原
DDNS
系統時間
登入密碼設定
定時重啟時間表
系統重新啟動
結語
小結:測試結果發現TOTOLINK N300RH表現相當不錯,提供相當寬闊的無線網路訊號覆蓋能力,並內建優化管理介面,相當的簡單易用,讓使用者可以輕鬆完成網路管理作業,讓使用者可以有效管理無線網路,另外區分工作及訪客網路的功能,給訪客獨立的帳號,有效避免訪客使用者進入內網窺探資料。都是非常實用的功能,更增添無線基地台的功能性,化身成為家中網路管理中心,價位也屬於平易近人,比較可惜未提供雙頻及Gbps級的UTP埠,以上提供給各位參考。
- Feb 15 Mon 2016 19:12
優勢接班 大有看頭 Micron Crucial DDR4 2400 16GBX2 評測
桌上型電腦記憶體模組優(UDIMM)勢(DDR4)接班,大容量記憶體模組大有看頭,DDR4 SDRAM是最新一代的高傳輸效能電腦記憶體規格,在Intel X99及Z170平台陸續發表之後在高階及主流產品都已經正式支援DDR4記憶體模組,,目前DDR4記憶體模組產品價格也來到跟DDR3記憶體模組價位差距不大的黃金交叉點位置,DDR4 SDRAM是由JEDEC(記憶體標準的主體制定組織)在2012年9月確定,運作時脈由2133到4266(暫定),標準電壓為1.2V,桌上型的電腦採用288 Pin U-DIMM模組,外觀與現行的DDR3 240 Pin U-DIMM模組相近,不過兩者當然是不相容的。Micron Crucial DDR4的記憶體模組產品市場應該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市面上也確實推出相當多款記憶體模組產品,包含超頻或是平價取向記憶體模組,也具有高效能及一定的可靠度,除了運作時脈提高之外,單支記憶體模組容量也是向上翻升,目前市面上已有單條DDR4 16GB模組,重點是價位並非高不可攀,對於想升級平台的使用者來說,頗具吸引力。
Z170平台架構特點
採用14nm製程,插槽類型為LGA 1151型,支援雙通道DDR4 2133/DDR3L 1600記憶體。
X99平台架構特點
支援22nm製程的Haswell-E處理器,更支援4通道DDR4 2133MHz記憶體。
Micron Crucial DDR4 2400 16GB記憶體模組產品的運行電壓為 1.2V,目前X99及Z170平台原生支援的記憶體僅到DDR4 2133,再上去的除頻就是屬於超頻,這部分的運作速度除了要看記憶體本身之外,也需要CPU內建之記憶體控制器(IMC)的強弱,方能互相搭配展現極限傳輸效能,單條16GB的記憶體模組在4通道記憶體技術加乘下,使用者可以輕易將記憶體容量推升到最高達128GB,對於組建超高記憶體容量有需求的使用者,確實有不小的吸引力,以下分享 Micron Crucial DDR4 2400 16GBX2記憶體模組在Z170平台上的基本傳輸效能實力吧!!
記憶體包裝及配件
DDR4記憶體模組
目前美光記憶體模組一般通路皆能購買,DDR4價格越殺越低,目前DDR4 4GB記憶體模組價格已能見到600左右(甚至更低)有找的價位,32GB記憶體模組也在3,000有找的價位帶,顯見DDR4記憶體模組的價格應該不致成為更換平台的門檻。
盒裝包裝正面
Micron Crucial DDR4記憶體模組系列一貫的包裝方式。
盒裝包裝背面
原廠提供終身保固服務。
記憶體模組內部包裝
單支16GB的記憶體模組,在2支或是4支的搭配組合下,就能分別組成32GB或64GB的容量,甚至在X99平台上插滿8支就能達到128GB的高容量,這點就看使用者如何配置,另外是捷元代理產品。
記憶體模組
Micron Crucial DDR4 2400 16GB記憶體模組
記憶體模組正反面
記憶體模組正面上有Micron的品牌識別標籤,也標有記憶體容量、工作頻率、工作電壓等標記,世界工廠製品,記憶體規格是16GB DDR4 2400 1.2V CL1的產品。
記憶體顆粒
產自美光自家的優質顆粒。
PCB
符合UL 94V-0耐燃等級用料。
記憶體模組
DDR4記憶體模組主要搭配X99及新的Z170平台,可以期待優質的產品及服務品質。
不支援XMP

屬於主流產品的記憶體模組,所以也沒有提供XMP超頻設定。
記憶體參數

與記憶體標示相同為1.2V 17-17-17-39。
DDR4 2400 效能測試
CPU:Intel Core i7 6700K
RAM:Micron Crucial DDR4 2400 16GB X2 @ 2400 17-17-17-39 1T
MB:ASUS Maximus VIII Ranger
VGA:GALAX EXOC GeForce GTX 970 4GB
HD:AVEXIR S100 240GB(AHCI)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10 X64
效能測試
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Intel XTU
CrystalMark2004R3
AIDA記憶體頻寬
CPU-Z效能測試
WinRAR效能測試
CINBENCH R10 X64
CINBENCH R15 X64
PCMARK8
PCMARK7
3DMARK
3DMARK 06
3DMARK VANTAGE
3DMARK 11
DirectComputeBenchmark
X264 FHD BENCHMARK
X265 FHD BENCHMARK
DDR4 2600 效能測試
CPU:Intel Core i7 6700K
RAM:Micron Crucial DDR4 2400 16GB X2 @ 2600 17-17-17-39 1T
MB:ASUS Maximus VIII Ranger
VGA:GALAX EXOC GeForce GTX 970 4GB
HD:AVEXIR S100 240GB(AHCI)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10 X64
效能測試
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Intel XTU
CrystalMark2004R3
AIDA記憶體頻寬
CPU-Z效能測試
WinRAR效能測試
CINBENCH R10 X64
CINBENCH R15 X64
PCMARK8
PCMARK7
3DMARK
3DMARK 06
3DMARK VANTAGE
3DMARK 11
DirectComputeBenchmark
X264 FHD BENCHMARK
X265 FHD BENCHMARK
超頻頻寬比較及穩定度測試
X99平台的記憶體頻寬表現
DDR4 2400 17-17-17-39 1T
DDR4 2600 17-17-17-39 1T
Micron Crucial DDR4 2400 16GB在設定為DDR4 2400運作時脈下,寫入頻寬約在36,000MB/s大關,其餘讀寫頻寬也大約在34,000MB/s以上,手動超頻至DDR4 2600時,寫入頻寬已經接近40,000MB/s大關,其餘讀寫頻寬也大約在35,000MB/s以上,充分表現出DDR4記憶體及Z170平台雙通道記憶體控制器的突破性的效能表現。對於需要多工運算及資料處理環境,可說是加分不少;加上目前僅僅是DDR4記憶體模組開疆闢土時期,DDR4運作時脈在眾家記憶模組廠的努力之下,已漸漸向上突破,搭配X99及Z170新平台能可發揮其高運作時脈及4通道或雙通道記憶體控制器的綜合效益,所以選擇高時脈高效能的DDR4記憶體模組越顯重要,此也顯示Micron Crucial DDR4 2400 16GB記憶體模組的優良品質。
CrystalMark2004R3 MEM效能
DDR4 2400 17-17-17-39 1T
DDR4 2600 17-17-17-39 1T
可以發現成績由DDR4 2400的105537到DDR4 2600的113777,成績進步不少,可以看到頻率提升對記憶體效能確實有正面的助益。
超頻穩定度測試
DDR4 2600 17-17-17-39 1T LinX 0.65測試
使用LinX測試程式讓系統達到滿載。
記憶體使用情形
可以發現測試過程中系統維持在滿載。
通過3回合LinX 0.65測試
通過LinX的拷打,表示Core i7-6700K CPU內部記憶體控制器及Micron Crucial DDR4 2400 16GB記憶體模組的品質,搭配上這次測試的主機板綜合穩定度獲得一定的驗證,基本上長期使用是沒有太大問題的,顯見平價大容量的DDR4記憶體模組也具有一定的超頻能力。
結語
小結:基本效能還不錯,加上目前DDR4記憶體模組價格不斷下修,單條16GB的價格已經來到不用3千元的價位,對於ITX主機板的記憶體插槽大部分僅有兩條的條件來說,要達到32GB記憶體容量可說是易如反掌,這點記憶體總容量限制在以往的ITX平台可說是平台限制,透過新世代大容量DDR4記憶體模組,這點確實能對使用者有著升級的吸引力,要組成128GB高容量費用雖然也不少,但是相信對需要搭配超高容量DDR4記憶體模組X99及Z170平台的使用者來說,是一大福音。用這條記憶體模組組成的平台記憶體容量爽度都超級高,或許有人認為記憶體是不是需要那麼高的容量,不過對於需要記憶體容量的使用者來說,可能還是多多益善,這樣多的容量對於需要編輯美工大圖檔、單一主機架設多部虛擬機器、線上遊戲多開或是玩RAMDISK都是很好的運用,加上超頻之後記憶體運作在較高時脈下,提供系統更高的傳輸速度,由這次提供的對照測試就可以發現相對的也可以提升系統的總體效能表現,算是記憶體模組加分項目。技術跟保固部分也由原廠所支援,售後服務應該是無需擔憂,國內也有代理商在進行鋪貨,以上分享請參考看看!!
- Jan 31 Sun 2016 22:00
ASUS RT-AC88U 雙頻無線路由器軟體功能介紹
軟體功能介紹
ASUS RT-AC88U網路設定精靈

初次接上會進行網路的設定,這次使用平板電腦進行設定,過程也是蠻簡單的!!
帳號密碼

預設是admin/admin,建議使用者入手後修改避免有心人士竄改。
網路設定


目前家裡網路是DHCP,選擇自家網路類型就對了。
無線網路設定

設定無線網路密碼。
無線網路設定完成

5G訊號速度

使用Sony Z Ultra連上ASUS RT-AC88U進行網路測速,5GHz頻段(802.11ac),連線速度約在433Mbps
網路地圖及韌體更新



顯示目前基地台的工作情形,採用圖形化的介面,使用起來相當簡易,韌體也已經更新到入手時最新版本。
網路地圖

訪客網路設定

讓訪客使用獨立的無線網路設定,避免其進入內網,影響工作環境資安。
AiProtection



AiProtection技術是基於Trend Micro安全防護措施,提供使用者安全的家用無線分享器,其中也包含路由器安全評估。
家長電腦控制程式

可以管理家庭成員電腦上網的時段,並包含網頁及Apps過濾功能。
Adaptive Qos管理



還有網際網路、有線網路、2.4Ghz及5Ghz無線網路頻段的監控頁面。
Game Boost


流量分析


USB相關應用










包含Download Master、AiDisk、Server Center、Time Machine、印表機伺服器功能、3G/4G備援能力等。
Aicloud 2.0個人雲應用





輕鬆建立私有雲,讓使用者可以更簡單使用家中的無線基地台輕鬆備份資料。
無線網路設定





包含一般設定、WPS、無線橋接、無線存取控制、RADIUS設定、專業設定等頁面。讓使用者可以根據需求進行細部調整。
區域網路設定





包含內網位址設定、DHCP伺服器、路由設定、IPTV、Switch Control等頁面。讓使用者可以根據需求進行細部調整。
外部網路









包含網際網路設定、雙WAN、通訊埠觸發程式、虛擬伺服器、DMZ、DDNS、NAT Passthrough等頁面。讓使用者可以根據需求進行細部調整。
IPv6設定頁面

VPN伺服器


設定VPN伺服器的相關設定,對於需要建立自有私人網路連線連回家中或是至對岸出差、旅遊均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突破網路長城或是網管的阻擋,
進行網路瀏覽或是管理家中的電腦,算是非常實用的功能。
防火牆設定





包含一般設定、網址過濾、關鍵字過濾器、網路服務過濾等頁面,讓使用者可以根據需求進行細部調整。
系統管理





包含運作模式(無線路由器模式、Media Bridge、AP模式)、系統設定、韌體更新及還原/匯出/上傳設定等頁面。讓使用者可以根據需求進行細部調整。
系統紀錄

網路工具



結語
小結:測試結果發現ASUS RT-AC88U表現相當不錯,除雙頻之外RT-AC88U硬體配置4天線,提供高達 3167 Mbps雙頻資料速率,降低線上遊戲延遲及流暢的 4K 串流以及檔案分享能力,4x4天線設計搭配ASUS獨家AiRadar強化連線技術,提供最寬闊的無線網路訊號覆蓋,1.4 GHz 雙核心處理器提升 USB 和 WAN/LAN 速度,8個 Gigabit LAN 連接埠,是一般分享器有線連接埠數量的兩倍,並內建圖型化管理介面,相當的簡單易用,讓使用者可以輕鬆完成網路管理作業。讓無線傳輸的速度比美甚至超越一般家用主機板有線網路的傳輸速度,讓使用者可以免去佈線的困擾,另外基地台強大的管理軟體及加值應用服務,讓使用者對於無線網路基地台的需求幾乎都能兼備於一身,例如Aicloud 2.0私有雲的建立、Download Master、AiDisk、Server Center、印表機伺服器功能、3G/4G備援能力、訪客網路等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有效管理無線網路,並且讓無線基地台具備基本NAS功能、隨時能透過網路存取私有雲、支援DLNA串流分享影音檔案。另外3G/4G的備援能力,讓家中固網發生狀況時,家裡設備仍能透過3G/4G網路上網。另外區分工作及訪客網路的功能,給訪客獨立的帳號,有效避免訪客使用者進入內網窺探資料。都是非常實用的功能。最後針對USB3.0的高速傳輸能力也持續優化,更增添無線基地台的功能性,化身成為家中網路及資料管理中心,缺點就是價位並不平易近人,只能說功能太過強大,相對的需要的代價也會高昂一些,以上提供給各位參考。
- Jan 29 Fri 2016 00:52
雷行競器 電光耀目 AVEXIR ROG CERTIFIED Red Tesla DDR4 2666 8GB kit 評測
- Jan 20 Wed 2016 13:05
金猴報喜 碟藏真憶 Kingston USB3.1 32GB 2016年金猴隨身碟簡測
- Jan 04 Mon 2016 19:00
QNAP TS-653A 高階配置4K硬解如意事 建構儲存物聯私有雲
目前NAS系統功能可說是越來越多元,讓NAS系統在個人處理資料備份及運用上,也相對更具信賴感,漸漸地能擔負家中資料儲存、管理及運用中心,也能輕鬆建構私有雲,容量部分就是看使用者搭配的硬碟容量,當然選用通過NAS系統相容性驗證的產品,也能減少在系統佈建上的時間與心力,這點相信WD Red系列硬碟是做得不錯,也因為數位科技不斷推展,大量的資料也因而產生,連帶的也使需要備份的資料可以說是與日俱增,加上高畫質影音的紀錄技術不斷推陳出新,講求高畫質的單一個相片檔案或是單一個影音檔案容量都是不斷向上攀升,也讓使用者或是企業對於儲存容量的需求,再次向上翻新,儲存數位化的檔案,方式也是相當多元,只是價格較為合宜也較容易取得的媒介仍屬硬碟產品為大宗。雖說固態碟(SSD)性能隨著更強控制器的研發,效能至上的玩家們已漸漸將系統碟換裝SSD,不過SSD雖然存取速度驚人,作為儲存系統的應用產品來說,硬碟仍然是最主要的儲存及使用的首選,畢竟單位價格來說,硬碟確實仍是占了上風,可靠性經過長久的技術應用,3.5吋硬碟作為大容量儲存硬碟的角色仍稱職許多,單位儲存成本相對低廉。


{{ article.ti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