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鍵盤魅力無法擋,鍵入手感及反應回饋感覺是讓使用者用習慣之後,就會讓人深深愛上手上這把機械鍵盤,最近有朋友開始使用之後也漸漸覺得機械式鍵盤手感確實有獨到之處,連帶也勸敗其太座準備入手,接械式鍵盤隨著其使用的軸體不同,鍵入手感及回饋力道也有所不同,其中線性或是觸碰型鍵軸都有愛好者,端看使用者喜歡哪一種手感,加上電子競技及RGB光汙染已成為風潮,個人電腦周邊知名品牌廠HyperX也順此趨勢,開發了不少電腦週邊產品,如滑鼠、鍵盤、耳機、鼠墊解決方案等,積極將產品生產領域突破,以期獲得更多消費市場,而HyperX品牌就是以開發電競相關的產品為主,已推出的產品主要有鍵盤、滑鼠、耳機、鼠墊及其他電競週邊。這次推出電競訴求的鍵盤,除了炫彩亮眼RGB燈光效果外,更提供遊戲玩家能有更好的遊戲體驗或是比賽中有更好的競賽表現。


HyperX 之前推出的Alloy Origins鍵盤,除了可以透過 HyperX NGENUITY 軟體自訂燈光效果、指派巨集,以及調整遊戲模式,讓使用者可以針對Alloy Origins每顆按鍵設定RGB燈效和巨集等進階功能,以滿足不同使用需求, 加上採用耐用的航太級全鋁合金結構打造,讓鍵盤提供穩定性和可靠性與耐用度。這次HyperX Alloy Origins採用新的HyperX Aqua青綠軸特製機械鍵軸,觸發行程中有輕微的段落感,提供安靜明確的鍵入手感,USB訊號傳輸線線材採用編織繩設計,也提供電競鍵盤一定會主打的N-Key Rollover 防鬼鍵功能,同時也提供多媒體專用鍵,以及燈光與遊戲模式快捷鍵及鍵盤鎖功能。在功能部分也提供兩段式腳架設計,共可調節三段斜度,整體外觀相當精巧,讓使用者能夠騰出更多桌面空間,方便滑鼠移動,同時也配備可拆式 USB Type-C 電源線設計,更方便使用者攜帶及收納,以下就這把HyperX Alloy Origins AQUA青綠軸電競鍵盤介紹及測試吧!!


 HyperX Alloy Origins產品規格
原廠介紹網頁
https://www.hyperxgaming.com/tw/ ... cal-gaming-keyboard



HyperX Alloy Origins產品外包裝

配合鍵盤及電競產品的型號及風格,以鍵盤RGB燈光效果搭配成白底紅色相間精美的包裝。


產品特色



電競機械鍵盤、RGB 燈光效果、也是HyperX第2款使用自家軸的電競機械鍵盤產品。


HyperX製品



可透過HyperX NGENUITY 軟體自訂RGB燈光效果,也採用自家開發的HyperX Aqua青綠軸機械鍵軸。


HyperX Aqua青綠軸

HyperX 青綠軸屬於觸碰型鍵軸。它們與線性軸不同,觸發行程中有輕微的段落感,幫助使用者確認準確鍵擊。就按鍵聲和觸發力道而言,觸碰型鍵軸取得了敲擊型鍵軸和線性鍵軸之間的平衡。適合將準確性看得比速度更重要的玩家,或是偏好在按下按鍵時立即獲得回饋感的使用者。


世界工廠組裝的產品



贊助的戰隊



背面中英文語言產品介紹





原廠提供2年的產品保固,也用圖表說明產品的主要特色、除了採用FPS 必備簡約設計,鍵盤整體採用耐用的鋁合金結構,自家開發的HyperX Aqua青綠軸按鍵,提供使用者安靜且反應靈敏的按鍵和防鬼鍵功能,HyperX 專屬光條和動態 RGB 燈光效果,並提供專用媒體控制鍵、亮度、燈光模式和遊戲模式快捷鍵與按鍵鎖定模式,看原廠圖示目前已推出2款自有軸體,未來應該會有機會看到第3款的藍軸機械鍵盤。


產品內包裝

鍵盤包覆相當確實,可以減少運送的時候受到外力碰撞損傷。


鍵盤、配件及說明書

鍵盤、1.8M可拆式編織線、說明書及歡迎卡,使用者可以參閱說明書進行鍵盤的功能設定。


可拆式編織線



長度1.8M的可拆式編織線,接頭部分使用USB Type-C 轉 USB Type-A介面。


 HyperX Alloy Origins鍵盤及細節
鍵盤

鍵盤採用USB介面傳輸,標準104鍵設計,就個人而言整體使用及舒適度還不錯,線身採用可分離式編織繩,空白鍵下的HyperX字樣增加產品的印象,整體設計經典簡約,也採用自家開發的HyperX Aqua青綠軸按鍵,其鍵入的手感聲音也屬安靜類型,反應靈敏,按鍵聲和觸發力道而言,觸碰型鍵軸取得了敲擊型鍵軸和線性鍵軸之間的平衡,可說是提供電競玩家的不同選擇之一。


HyperX製品







HyperX Aqua青綠軸



採用自家開發的HyperX Aqua青綠軸,鍵入手感為觸碰類型,觸發行程中有輕微的段落感,鍵入聲音也較小,是個人較為喜愛的一款軸體,觸發力道45g、按鍵行程1.8mm,鍵軸壽命約可達8千萬。


亮度、燈光模式和遊戲模式快捷鍵



也提供專用多媒體控制鍵。


鍵盤燈號指示區



顯示鍵盤的工作狀態或是載入的設定檔。


鍵帽

鍵帽採用ABS材質,並使用雷射雕刻字體於鍵帽上,可讓透光度更為均勻。


懸浮裸軸設計



懸浮裸軸設計,讓鍵盤無邊框,可讓鍵盤整體佔據面積降低,另外個人認為在清理鍵盤間的灰塵也是便利許多。


出線孔

鍵盤外型精巧便攜、搭配可拆式 USB Type-C 電源線設計,讓使用者外出攜帶更為便利,另外漸成主流USB Type-C 電源線讓使用者可以一線兩用(電腦或是智慧型手機傳輸、充電之用)。


鍵盤背面

鍵盤腳架,讓使用者調整適合之使用高度,增加手感,腳架及底部也採用採用防滑橡膠增加鍵盤穩定度。


可調節三段鍵盤斜度設計







小細節也不放過展現HyperX製品,每段調整角度及底部都配有防滑橡膠,這是HyperX Alloy AIIOY-ORIGINS 鍵盤設計用心之處。


世界工廠製品

也通過許多安規認證。


支撐腳架撐起的2段調整,3種鍵盤高度





方便使用者依據使用習慣調整搭配使用。


 功能試用及背光模式
HyperX NGENUITY軟體











HyperX NGENUITY 軟體功能強大,操作直覺,讓使用者可以個人化設定相容的 HyperX 產品,透過 HyperX NGENUITY 來設定按鍵組合、編寫和儲存巨集,以及自訂燈光效果,同時也設有設定檔資料庫,方便玩家快速選擇及套用,立即進行遊戲。


燈光變化















透過亮度、燈光模式和遊戲模式快捷鍵,就能開啟分階段調整或是關閉鍵盤RGB燈光效果,或遊戲模式功能選項。



實際RGB燈光效果變化






 結語
HyperX Alloy Origins AQUA青綠軸機械式電競鍵盤一樣採用精巧簡約設計,滿足使用者對於電競操作需求,鍵盤用料結構採用鋁合金設計,兼顧手感與質感之外,也增加耐用性和穩定性。這次 HyperX Alloy Origins 採用自家開發的HyperX Aqua青綠軸,其鍵入的手感聲音也屬安靜類型,反應靈敏,就HyperX Aqua青綠軸按鍵聲和觸發力道而言,取得了敲擊型鍵軸和線性鍵軸之間的平衡,也擁有幾項專為電競時的特殊功能,如100% 防鬼鍵以及全鍵不衝突功能,及可依實際需要鎖定 Windows 按鍵,遊戲時避免誤觸,讓使用者操作及控制更為靈活,也可透過HyperX NGENUITY軟體控制鍵盤RGB燈光模式,同時也提供絢麗與流暢有型的 RGB 燈光效果,滿足使用者電競炫目需求,也提供亮度、燈光模式和遊戲模式快捷鍵,讓鍵盤功能性更為豐富,價位相較於一般採用Cherry軸機械式鍵盤來說也不算貴,官方建議售價為新台幣3,490元,對於喜愛較為安靜鍵盤享受電競遊戲快感的使用者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以上提供給各位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優異的價格及效能比總是能激起玩家的熱情,AMD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不俗的效能表現、合理定位及價格,在中高階裝機市場掀起一場風潮,多少也連帶影響Intel系列處理器買氣及價格,個人認為也觀察近期對二手市場中Intel處理器影響尤深,Intel處理器已不若以往的好價位及好脫手,AMD發揮其市場絕佳的影響力,讓個人電腦中高階處理器市場,不再是惟Intel獨尊,讓消費者有著更多且更具能效競爭力的產品可以選擇。

這次AMD推出更具CP值入門 Ryzen 3 處理器產品,由均為 4 核 8 緒的Ryzen 3 3100 及Ryzen 3 3300X,這2款處理器在核心組成、基準時脈及Turbo 時脈支援上有所差異,入門款的AMD Ryzen 3 3100 預設時脈則是在 3.6GHz(最高可Boost至3.9GHz),定位高一階的AMD Ryzen 3 3300X 預設時脈則是在 3.8GHz(最高可Boost至4.3GHz),均擁有 18MB 的 Cache,TDP 65W,採用TSMC 7nm FinFET 製程,不鎖頻,採用AM4腳位,同時如果搭配即將推出的B550晶片組,定位中階的B550透過第三代 AMD Ryzen 處理器可使用 20 條 PCIe 4.0 通道、8組SATA 6G、1組PCI-E 4.0 16X,2組USB 3.2 Gen2,6組USB 3.2 Gen1,B550也支援Ryzen系列CPU的倍頻調整功能,憑藉其更為低廉的價位,更容易滿足預算有限玩家在超頻方面的需求。

AMD Ryzen 3 3300X 規格



 CPU包裝及配件
CPU外盒包裝

AMD Ryzen 3系列處理器,第三代 AMD Ryzen 處理器,支援PCIe 4.0技術。


Ryzen 3系列處理器

AMD Ryzen 3系列處理器,也可確認處理器的型號為Ryzen 3 3300X無誤。


威建代理




AMD Ryzen 3 3300X規格



AMD Ryzen 3 3300X 預設時脈則是在 3.8GHz(最高可Boost至4.3GHz),擁有 18MB 的 Cache,TDP 65W,屬於4 核 8 緒架構處理器,採用TSMC 7nm FinFET 製程,不鎖頻,採用AM4腳位。


CPU內包裝及配件

AMD Ryzen 3 3300X、貼紙及說明書。


AMD Ryzen 3 3300X及貼紙






散熱器



鋁合金散熱器,底部預塗散熱膏,對付65W的AMD Ryzen 3 3300X應該是夠用。


AMD Ryzen 3 3300X處理器正面



測試環境
CPU:AMD Ryzen 3 3300X
RAM:Crucial Ballistix DDR4-3600 RGB 16GB Kit @ 3600 16-18-18-38
MB:ASRock X570 Taichi
VGA:GALAX GeForce GTX 1070 KATANA 8GB
HD:Kingston KC2000 NVMe PCIe SSD 1TB
POWER:Antec EDGE 750W
COOLING:CPU使用Cooler Master MasterLiquid ML240R RGB,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10 X64


效能測試
CPUmark、Super PI 1M、wPrime 32M&1024M效能測試



CPU-Z效能測試

在預設時脈下,效能已能比擬3年前舊的4核8緒效能王者 Core i7 7700K,7700K上市建議價格為美金339,AMD Ryzen 3 3300X上市建議價格為美金120,時代的演進讓消費者有更多元及具CP值的選擇。


AIDA記憶體頻寬

因AMD 3000系列 Zen2 處理器架構設計緣故,寫入效能約為讀取效能一半,總體而言效能還是相當不錯。


CrystalMark2004R7



Corona Benchmark



V-Ray Benchmark



WinRAR效能測試



7-Zip效能測試



POV-Ray



CINEBENCH R15 X64



CINEBENCH R20 X64



在預設時脈下,單核及多核效能測試已能比擬3年前舊的4核8緒效能王者 Core i7 7700K,時代的演進讓消費者有更多元及具CP值的選擇。


PCMARK 8



PCMARK 7



3DMARK
Time Spy


Time Spy Extreme


Fire Strike Ultra


Fire Strike Extreme


Fire Strike  



3DMARK 11



3DMARK VANTAGE



X264 FHD BENCHMARK



X265 FHD BENCHMARK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
1080P


4K



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
1080P


4K



FINAL FANTASY XIV: Shadowbringers Benchmark
1080P


4K



 結語
小結:
這次AMD Ryzen 3 3300X就實測效能而言,表現相當突出,定價相當合理,同時搭配即將推出的B550晶片組,定位中階的B550透過第三代 AMD Ryzen 處理器可使用 20 條 PCIe 4.0 通道、8組SATA 6G、1組PCI-E 4.0 16X,2組USB 3.2 Gen2,6組USB 3.2 Gen1,B550也支援Ryzen系列CPU的倍頻調整功能,憑藉其更為低廉的價位,更容易滿足預算有限玩家在超頻方面的需求。只能說AMD真的幹得不錯,讓個人電腦中高階處理器市場,不再是惟Intel獨尊,讓消費者有著更多且更具能效競爭力的產品可以選擇,以上簡單測試,提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文章標籤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onchan_final.jpg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固態碟(SSD)廠商不斷的研發新控制晶片,已儼然成為系統碟的不二之選,一般高階SSD產品效能實測存取速度高達存取速度多在550MB/s上下,已經相當接近SATA 6Gb/s傳輸介面極限,已漸漸無法滿足SSD的需要,解決之道已漸漸走向使用高頻寬、低延遲的PCIe匯流排作為儲存傳輸通道,如Intel Z97晶片組主機板產品開始導入的M.2傳輸介面、使用SATA結合PCIe技術而成的SATA Express傳輸介面及Intel主導開發與制定規範推出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傳輸介面,簡稱NVMe,當然目前支援NVMe的SSD產品已有相當多選擇,其中更分為高階定位的MLC及目前成為主流的TLC等級產品,不過就是算是採用TLC顆粒的產品,目前整體效能也已經確實比起採用SATA傳輸介面的產品高出不少。

KLEVV科賦也早已針對NVMe PCIe SSD推出一系列產品,例如C700及C700 RGB系列也獲得市場不錯的反應,也會針對市場的需求提升產品的效能及規格,並針對市場的使用環境、價格、效能需求等層面,透過用料的選擇讓產品的效能、規格及單位價格比取得一個相對的平衡,KLEVV 科賦 CRAS C710 NVMe M.2 SSD系列產品效能官方存取速度高達讀取2,100MB/s、寫入1,650MB/s,就官方規格來說SSD效能也追上頂級能效產品,輕鬆超越採用SATA 6Gb/s系列的SSD產品傳輸效能極限,其採用PCIe Gen3 x4與NVMe 1.3介面, 並有256GB、512GB及1TB等3種容量可供選擇,是追求極限傳輸效能使用者的優質選擇,隨著電腦重度使用者對效能的要求不斷提升,市場上專業工作環境與高性能遊戲主機等密集的資料應用,也持續挑戰高效能儲存的極限,能高速處理資料傳輸、虛擬實境應用、以及高性能需求的電玩環境,滿足使用者連續讀寫效能需求,提供耐用節能產品、長達五年保固服務,以下就分享KLEVV 科賦 CRAS C710 NVMe M.2 SSD 1TB的效能表現吧!


原廠規格

並且使用下列技術提升採用TLC NAND Flash顆粒SSD產品的穩定性及效能表現,
1、採用 PCI Express Gen3 x4 高速介面與 NVMe 1.3 標準。
2、智慧 SLC 快取演算技術,有效強化SSD可靠度與效能。
3、支援全域平均抹寫技術(Global Wear Leveling),提高 SSD 使用壽命。
實際上也提供其他的技術讓產品更為符合使用者需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閱原廠網頁。

 KLEVV 科賦 CRAS C710 NVMe M.2 SSD 1TB 外包裝
外盒圖

斗大的KLEVV 科賦 CRAS產品品牌LOGO,顯示產品形象,也可以發現SSD產品的外觀,為目前相當主流的黑色電競風格設計,系列產品共提供256GB、512GB及1TB等3款容量產品,系列產品最高提供讀取2,100MB/s、寫入1,650MB/s的效能表現。


產品特色

簡單標示出產品採用的M.2(2280) PCIe NVMe技術。


KLEVV 科賦 CRAS C710 NVMe M.2 SSD 1TB技術及保固資訊

標示出產品原廠提供5年保固服務,也是業界提供較長保固服務的產品。智慧型 SLC快取演算技術,原廠也提供支援完整硬碟映像備份及資料恢復的Acronis True Image HD 2018官方軟體啟用金鑰,同時採用 NVMe 1.3 標準及主流的3D TLC NAND Flash顆粒。


KLEVV 科賦 CRAS C710 NVMe M.2 SSD 1TB外包裝背面

簡單介紹產品的特色。


產品性能及相關規格



KLEVV 科賦 CRAS C710 NVMe M.2 SSD 1TB產地

韓國設計、世界工廠的產品。


KLEVV 科賦 CRAS C710 NVMe M.2 SSD 1TB內部包裝



 KLEVV 科賦 CRAS C710 NVMe M.2 SSD 1TB
KLEVV 科賦 CRAS C710 NVMe M.2 SSD 1TB



KLEVV 科賦 CRAS C710 NVMe M.2 SSD 1TB採用PCIe Gen 3.0 x 4傳輸介面,採用主流2280長度封裝,SSD主控制器為慧榮科技開發的SMI SM2263XT,支援NVMe PCIe 3.0 x4,NAND Flash採用3D TLC顆粒,正面共有4顆NAND FLASH顆粒,組成1TB的容量,也標示通過相關的安規及認證。


主控制器

採用SMI SM2263XT製品,規格請參考下圖。



KLEVV 科賦 CRAS C710 NVMe M.2 SSD 1TB背面



讀寫時也有燈號顯示SSD讀寫狀態



 效能測試與結語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9 9900K ES
RAM:Crucial Ballistix DDR4-3600 RGB 16GB Kit @ 3600 16-18-18-38
MB:ASUS ROG MAXIMUS XI FORMULA
VGA:GALAX GeForce GTX 1070 EXOC 8GB
HD:Samsung PM961 M.2 NVMe SSD 256GB;KLEVV 科賦 CRAS C710 NVMe M.2 SSD 1TB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10 X64


CrystalDiskInfo

採用NVMe PCIe Gen 3.0 x 4傳輸介面,也可以發現溫度較高一些,記得強化散熱或是選用提供具有M.2散熱片的主機板,能提高產品穩定性及效能表現。


HDTUNE
讀&寫測試

表現不錯,讀取速度也相當快,平均在2,356MB/s,寫入速度平均約在823MB/s,搜尋時間約在0.1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也可以發現全盤寫入時約在400GB處會開始掉速。


IOPS測試&額外測試&檔案效能



AS SSD BENCHMARK

IOPS效能表現讀取達215,400及寫入達254,200左右的成績,讀取最高達1,908MB/s,寫入效能部分突破1,601MB/s,效能與原標示規格相近,總體成績也有2,800分以上的表現,是一款效能出色的SSD產品,搜尋時間也相當快,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TTO

效能表現,讀取最高突破1.94GB/s,寫入效能部分突破1.61GB/s,基本上讀取及寫入速度已接近原廠規格或超越原標示規格。


CrystalDiskMark

效能表現一樣不俗,如果選用其他壓縮演算法測試,效能差距並不明顯,讀取最高達2,107MB/s左右,寫入也突破1,691MB/s左右,讀取及寫入速度算較原廠規格為佳。


AIDA 硬碟測試

讀取速度也相當快最高達到2,688MB/s左右,整體搜尋時間約在0.02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JA TEST
Test File Size 1GB

讀取最高達1,895MB/s左右,寫入也有1,632MB/s左右。

Test File Size 16GB

讀取最高達1,908MB/s左右,寫入則在1,564MB/s左右。


PCMARK 7

也獲得5,733的高分,Raw Score為10,964。


PCMARK 8

也獲得5,024的成績,頻寬為428.55MB/s。


AnvilBenchmark
Incompressible

獲得10,975的高分。

0fill模式

獲得10,005的高分。


TxBENCH

效能表現一樣不俗,讀取最高達2,030MB/s左右,寫入也有1,656MB/s左右,讀取及寫入速度均接近原廠最高標示速度。


 結語
小結:
KLEVV 科賦 CRAS C710 NVMe M.2 SSD 1TB的產品效能十分出色,整體存取效能部分,CrystalDiskMark測試讀取最高達到2,107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突破1,691MB/sec的效能,符合原廠標示傳輸性能指標,IOPS讀取及寫入的效能表現也分別高達215,400及254,200左右的水準。整體來說各家的控制器各有優缺點,這次KLEVV 科賦 CRAS C710選用慧榮科技開發的SMI 2263XT晶片作為SSD的控制器,效能表現優越,加上NAND Flash採用 3D TLC等級顆粒,價位也相當平實,原廠也提供5年的超長保固年限,容量最高也提供到1TB大容量,就品牌、價格跟效能而言確實是值得入手的一款價格合宜,效能中階SSD產品,加上NVMe PCIe SSD產品大量面市,廠商間的殺價競爭已讓SSD持續降至讓更多使用者滿意的價位,讓消費者有福氣輕鬆享受平價且高效能SSD的效能表現,能以平時價格享受NVMe PCIe SSD的傳輸快感囉!!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yperX x Ducky One 2 Mini.jpg

金士頓Kingston旗下電競品牌,HyperX今日宣布和專業鍵盤品牌Ducky合作,共同打造首款60%尺寸機械式鍵盤 HyperX x Ducky One 2 Mini513日限量開賣。全新推出的HyperX x Ducky One 2 Mini鍵盤不但選用HyperX備受好評的線性紅軸,可承受高達8千萬次的鍵擊壽命,更結合Ducky經典的One 2 系列中的Mini 60%鍵盤設計和高品質的二色成形PBT鍵帽,為習慣使用小尺寸鍵盤的專業玩家提供絕佳選擇。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系出名門的Crucial Ballistix針對市場需求分別推出的高速及高容量DDR4記憶體模組產品,記憶體並針對不同產品系列提供別具設計感的散熱片,可發揮最佳散熱效果,以增強產品可靠性,DDR4 SDRAM是最新一代的高傳輸效能電腦記憶體規格,在Intel及AMD個人電腦平台等高階及主流產品都已經正式支援DDR4記憶體模組,DDR4 SDRAM是由JEDEC(記憶體標準的主體制定組織)在2012年9月確定,運作時脈由2133到4266(暫定),標準電壓為1.2V,桌上型的電腦採用288 Pin U-DIMM模組。

Crucial DDR4的記憶體模組產品市場應該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市面上也確實推出相當多款記憶體模組產品,包含超頻或是平價取向記憶體模組,也具有高效能及一定的可靠度。Crucial Ballistix DDR4-3600 RGB 16GB kit記憶體是一款無可比擬,高速和低時序的強大組合,具備高達 3600MHz 的速度和 CL16 延遲,能夠搭配市場上主流多核心處理器,提供更快速的影像編輯、3D 呈現、遊戲和 AI 處理效能。剽悍的新散熱片設計採用紅、黑、白色鋁合金,擁有更好的散熱性和最佳穩定度。散熱片和 PCB 都和最新電腦硬體的外觀和設計完美結合,提供高達 3600Mhz 的極致高速,搭配 CL16 低延遲,以及支援專為超頻 XMP 2.0設定檔。另外RGB 系列記憶體可提供絢爛燈光效果,輕鬆展現獨特風格,可透過主機板 RGB 控制軟體作搭配,目前支援ASUS Aura、GIGABYTE RGB Fusion及MSI MYSTIC LIGHT等主機板 RGB燈光技術。

不過目前Intel X299及Z390與AMD TRX40及X570等平台原生支援的記憶體也提升到DDR4 2666或DDR4 2933,再上去的除頻就是屬於超頻,這部分的運作速度除了要看記憶體本身之外,也需要CPU內建之記憶體控制器(IMC)的強弱,方能互相搭配展現極限傳輸效能,以下分享 Crucial Ballistix  DDR4-3600 RGB 16GB kit記憶體模組在Z390平台上的高速傳輸效能實力及獨特魅力吧!!


 記憶體包裝及配件
盒裝包裝正面

外包裝Crucial Ballistix 高階記憶體模組系列一貫的包裝方式,主要增加RGB燈光技術。


Crucial Ballistix搭配RGB燈光效果技術

Crucial Ballistix DDR4 讓RGB絢爛光彩保持同步,輕鬆展現獨特風格。可以透過 ASUS Aura Sync、Gigabyte RGB Fusion 及 MSI Mystic Light Sync 等主機板製造商內建之 RGB 燈效控制軟體設定專屬燈效主機板 RGB 控制軟體自訂,展現Crucial Ballistix 的RGB燈光效果。


原廠產品介紹

Crucial Ballistix DDR4-3600 RGB 16GB kit由2條8GB記憶體模組組成,原廠提供終身保固服務。


封裝地

封裝地為墨西哥,運作參數為CL16-18-18-38。


膠盒包裝

封裝方式採用膠盒包裝,使用者能輕鬆取出記憶體模組。


記憶體模組

單組包裝共計2條記憶體模組,單條為8GB的DDR4 3600記憶體模組,支援採用DDR4記憶體模組的Intel X99、100系列、200系列、300系列、X299及AMD的300、400、500、TRX40系列晶片組平台,另外原廠同系列產品也提供最高達 64GB 的容量可供選擇。


 記憶體模組
Crucial Ballistix Fury DDR4-3600 RGB 16GB kit記憶體模組



記憶體模組正面上有Crucial Ballistix的品牌識別及產品系列標示。


記憶體模組及封裝地

記憶體模組上標有記憶體工作頻率、電壓及相關參數,記憶體規格是DDR4 3600 CL16 1.35V工作電壓的產品,記憶體顆粒因散熱片無法移除故無法得知,散熱片PCB搭配產品風格採用黑色基底,墨西哥封裝的精品。


記憶體外觀



Fury系列記憶體模組所採用的剽悍的新散熱片設計採用紅色鋁合金,擁有更好的散熱性和最佳穩定度,能提供產品更好的散熱性,其獨特的造型讓平台風格與眾不同,也秀出Crucial Ballistix、DDR4字樣。


RGB燈光導光設計



Crucial Ballistix RGB 模組 8 個區域中使用 16 個 RGB LED,可讓使用者量身打造專屬自己的裝備配色。


 XMP超頻









到BIOS載入XMP就能完成記憶體超頻。


ASUS ROG MAXIMUS XI FORMULA主機板的ASUS AURA Sync技術



 RGB燈光效果
絢麗的RGB燈光效果











RGB燈光效果輕鬆展現獨特風格,同時可以透過主機板 RGB 控制軟體自訂,讓 Crucial Ballistix RGB記憶體模組絢爛光彩保持同步,記憶體模組導光燈條設計良好,讓記憶體上的燈光效果表現相當完美。


Crucial Ballistix DDR4-3600 RGB 16GB Kit記憶體燈光效果測試

Crucial Ballistix DDR4-3600 RGB 16GB Kit記憶體搭配ASUS ROG MAXIMUS XI FORMULA主機板的ASUS AURA Sync 燈光效果測試。


 Z390平台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9 9900K ES
RAM:Crucial Ballistix DDR4-3600 RGB 16GB Kit @ 3600 16-18-18-38
MB:ASUS ROG MAXIMUS XI FORMULA
VGA:GALAX GeForce GTX 1070 EXOC 8GB
HD:Samsung PM961 M.2 NVMe SSD 256GB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10 X64


 DDR4 2400效能測試
AIDA記憶體頻寬



CrystalMark2004R7



WinRAR效能測試



7-Zip效能測試



PCMARK 8
Home conventional



 DDR4 3600效能測試
AIDA記憶體頻寬



CrystalMark2004R7



WinRAR效能測試



7-Zip效能測試



PCMARK 8
Home conventional



 DDR4 4000效能測試
AIDA記憶體頻寬



CrystalMark2004R7



WinRAR效能測試



7-Zip效能測試



PCMARK 8
Home conventional



 效能比較
AIDA記憶體效能表現

Crucial Ballistix DDR4-3600 RGB 16GB kit 可透過XMP技術將記憶體模組輕鬆超頻到DDR4 3600。

在設定為DDR4 2400運作時脈下,讀取表現最佳接近36,000MB/s,其餘測試頻寬也大約在31,500MB/s以上,向上超頻至DDR4 3600時,讀取表現最佳接近51,400MB/s,其餘測試頻寬也大約在45,600MB/s以上,再往上挑戰DDR 4000時,寫入表現最佳接近55,500MB/s,其餘測試頻寬也大約在48,500MB/s以上,
充分表現出DDR4記憶體及Z390平台雙通道記憶體控制器的突破性的效能表現。對於需要多工運算及資料處理環境,可說是加分不少,搭配Intel X299及Z390或是AMD X399、X570及X470等新平台能可發揮其高運作時脈及4通道或雙通道記憶體控制器的綜合效益,所以選擇高時脈高效能的DDR4記憶體模組越顯重要,
此也顯示Crucial Ballistix Fury DDR4-3600 RGB 16GB kitt記憶體模組的優良品質及血統。


AIDA記憶體延遲效能表現

也從DDR4 2400的55ns降到DDR4 3600的45ns,超頻至DDR4 4000更進步至42.1ns。


CrystalMark2004R7

可以發現成績由DDR4 2400的130,651到DDR4 3600的141,475及DDR4 4000的149,212,成績進步不少,可以看到頻率提升對記憶體效能確實有正面的助益。


WinRAR效能測試

由DDR4 2400的 24,569KB/s提升至DDR4 3600 的28,555KB/s及DDR4 4000的29,663KB/s。


7-Zip效能測試



PCMARK 8
Home conventional

跟DDR4 2400 相較,DDR4 3600及DDR4 4000成績也有明顯增長。


 結語
小結:
可以發現Z390主流平台搭配上Crucial Ballistix DDR4-3600 RGB 16GB kit記憶體模組效能不俗,加上記憶體模組支援XMP自動超頻技術,使用者只要至BIOS載入XMP設定就能獲得效能增益,這次測試的Crucial Ballistix DDR4-3600 RGB 16GB kit記憶體模組應該能輕易滿足使用者用來組建大容量記憶體系統,這樣的容量對於需要編輯美工大圖檔、單一主機架設多部虛擬機器、線上遊戲多開或是玩RAMDISK都是很好的運用。當然對於需要記憶體容量的使用者來說,可能還是多多益善,至少讓使用者在建置費用上可以讓使用者減省許多花費,另外記憶體運作在高時脈下,提供系統更高的傳輸速度,由PCMARK 8的測試就可以發現相對的也可以提升系統的總體效能表現,其記憶體頻寬在DDR4 3600運作時脈下,仍具有相當不錯的記憶體頻寬,在Z390平台上寫入與讀取頻寬突破或接近51,000MB/s大關,其複製頻寬也大約在45,000MB/s左右,充分表現出DDR4記憶體及雙通道記憶體控制器的突破性的效能表現。

這次測試發現也能至少穩定超頻至DDR4 4000 CL16-18-18-38頻率下使用,如能搭配上優良的CPU記憶體控制器,效能確實是非常驚人的,另外技術跟服務部分也由原廠所支援,品質及售後服務評價都是維持在相對高水準,目前DDR4記憶體模組價格已相當平價,也已經成為市場主流裝機選擇,相信對支援DDR4記憶體的Intel X299、Z390及AMD TRX40、X570等新平台有高容量及期望超頻技術的記憶體模組有需求的朋友仍然是可以參考看看!!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固態碟(SSD)廠商不斷的研發新控制晶片,已儼然成為系統碟的不二之選,一般高階SSD產品效能實測存取速度高達存取速度多在550MB/s上下,已經相當接近SATA 6Gb/s傳輸介面極限,已漸漸無法滿足SSD的需要,解決之道已漸漸走向使用高頻寬、低延遲的PCIe匯流排作為儲存傳輸通道,如Intel Z97晶片組主機板產品開始導入的M.2傳輸介面、使用SATA結合PCIe技術而成的SATA Express傳輸介面及Intel主導開發與制定規範推出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傳輸介面,簡稱NVMe,當然目前支援NVMe的SSD產品已有相當多選擇,其中更分為高階定位的MLC及目前成為主流的TLC等級產品,不過就是算是採用TLC顆粒的產品,目前整體效能也已經確實比起採用SATA傳輸介面的產品高出不少。


Intel SSD DC P3700 U.2 NVMe SSD 400GB產品效能官方存取速度高達讀取2,700MB/s、寫入1,080MB/s,採用PCIe NVMe 3.0 x4,由這幾項特點來說這系列SSD效能在一票NVMe SSD產品中表現算普通,不過比起SATA介面的SSD,仍是有相當優勢,加上採用Intel自家開發的主控制器,NAND Flash採用自家20nm MLC NAND等級顆粒,但硬碟耐用性評等 (生命週期寫入)為7.3PBW,硬碟每日寫入量(DWPD)高達10,耐寫型表現讓人印象深刻,價格還算實惠,再敗1顆Intel SSD DC P3700 U.2 NVMe SSD 400GB來玩玩。


原廠規格及相關資訊

https://ark.intel.com/content/ww ... e-3-0-20nm-mlc.html


入手價位

含集運運費分攤大約會在新台幣2,450元左右,算是還值得入手的價位,如果考慮保固條件的話,建議跳過洋垃圾。


外包裝
SSD正反面



Intel SSD DC P3700 U.2 NVMe SSD 400GB,採用PCIe Gen 3.0 x 4傳輸介面,外觀尺寸為相對於M.2消費級產品較為少見的U.2,U.2實際上常見於企業級產品。


產地

Intel SSD DC P3700 U.2 NVMe SSD 400GB為世界工廠產品。


U.2傳輸介面



轉接卡



 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9 9900K ES
RAM:HyperX Predator DDR4 3600 32GB kit @ 3600 17-18-18-39
MB:ASUS ROG MAXIMUS XI FORMULA
VGA:GALAX GeForce GTX 1070 EXOC 8GB
HD:Samsung PM961 M.2 NVMe SSD 256GB;Intel SSD DC P3500 U.2 NVMe SSD 1.2TB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10 X64


CrystalDiskInfo

採用NVMe PCIe Gen 3.0 x 4傳輸介面。


HDTUNE
讀&寫測試

表現不錯,讀取速度也相當快,平均在3020.3MB/s,寫入速度平均約在1089.9MB/s,搜尋時間約在0.025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也可以發現全盤寫入並不會掉速。


HDTUNE
額外測試



AS SSD BENCHMARK

IOPS效能表現讀取達381,400及寫入達247,100左右的成績,讀取最高達2,246MB/s,寫入效能部分突破1,101MB/s,效能與原標示規格相近,總體成績也有3,850分以上的表現,可說是效能相當出色的SSD產品,搜尋時間也相當快,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TTO

效能表現,讀取最高突破2.48GB/s,寫入效能部分突破1.07GB/s。


CrystalDiskMark

效能表現一樣不俗,如果選用其他壓縮演算法測試,效能差距不大,讀取最高達2,633MB/s左右,寫入最高達1,146MB/s左右,讀取及寫入速度算接近原廠規格。


AIDA 硬碟測試

讀取速度也相當快最高達到3,040MB/s左右,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JA TEST
Test File Size 1GB

讀取最高達2,225MB/s左右,寫入也有1,108MB/s左右。

Test File Size 16GB

讀取最高達2,241MB/s左右,寫入則維持在1,070MB/s左右。


PCMARK7

獲得5,895的成績,RAW Score為11331。


PCMARK8

獲得5,038的成績,頻寬為459.46MB/s。


AnvilBenchmark
Incompressible

獲得10,979的成績。

0fill模式

獲得10,800的成績。


TxBENCH

效能表現一樣不俗,讀取最高達2,603MB/s左右,寫入也有1,200MB/s左右。


 結語
小結:
Intel SSD DC P3700 U.2 NVMe SSD 400GB的產品效能表現,以現階段而言中規中矩,整體存取效能部分,ATTO及CrystalSSDMark測試讀取最高接近2,600MB/sec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突破1,070MB/sec的效能,全盤寫入時擁有不降速的表現,另外MLC寫入壽命是吸引人的地方,當然是否為清零盤及保固部分都是敗家入手前的應注意的地方,以上分享給各位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固態碟(SSD)廠商不斷的研發新控制晶片,已儼然成為系統碟的不二之選,一般高階SSD產品效能實測存取速度高達存取速度多在550MB/s上下,已經相當接近SATA 6Gb/s傳輸介面極限,已漸漸無法滿足SSD的需要,解決之道已漸漸走向使用高頻寬、低延遲的PCIe匯流排作為儲存傳輸通道,如Intel Z97晶片組主機板產品開始導入的M.2傳輸介面、使用SATA結合PCIe技術而成的SATA Express傳輸介面及Intel主導開發與制定規範推出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傳輸介面,簡稱NVMe,當然目前支援NVMe的SSD產品已有相當多選擇,其中更分為高階定位的MLC及目前成為主流的TLC等級產品,不過就是算是採用TLC顆粒的產品,目前整體效能也已經確實比起採用SATA傳輸介面的產品高出不少。


Intel SSD DC P3500 U.2 NVMe SSD 1.2TB產品效能官方存取速度高達讀取2,600MB/s、寫入1,200MB/s,採用PCIe NVMe 3.0 x4,由這幾項特點來說這系列SSD效能在一票NVMe SSD產品中表現算普通,不過比起SATA介面的SSD,仍是有相當優勢,加上採用Intel自家開發的主控制器,NAND Flash採用自家20nm MLC NAND等級顆粒,但硬碟耐用性評等 (生命週期寫入)為657 TBW,也趁這次大船到港加上價格還算實惠,再敗1顆大容量Intel SSD DC P3500 U.2 NVMe SSD 1.2TB來玩玩。


原廠規格及相關資訊

https://ark.intel.com/content/ww ... e-3-0-20nm-mlc.html


入手價位

含集運運費分攤大約會在新台幣3,600元左右,算是還值得入手的價位,如果考慮保固條件的話,建議跳過洋垃圾。


外包裝
SSD正反面



Intel SSD DC P3500 U.2 NVMe SSD 1.2TB,採用PCIe Gen 3.0 x 4傳輸介面,外觀尺寸為相對於M.2消費級產品較為少見的U.2,U.2實際上常見於企業級產品。


產地

Intel SSD DC P3500 U.2 NVMe SSD 1.2TB為世界工廠產品。


搭配轉接卡



 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 ES
RAM:HyperX Predator DDR4 3600 32GB kit @ 2133 15-15-15-36
MB:ASRock X399M Taichi
VGA:RX470 4GB
HD:TECLAST 幻影 NP900C 960GB;Intel SSD DC P3500 U.2 NVMe SSD 1.2TB
POWER:Antec EDGE 750W
COOLING:CPU採用自組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10 X64


CrystalDiskInfo

採用NVMe PCIe Gen 3.0 x 4傳輸介面。


HDTUNE
讀&寫測試



表現不錯,讀取速度也相當快,平均在2176.4MB/s,寫入速度平均約在1266.6MB/s,搜尋時間約在0.026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也可以發現全盤寫入並不會掉速。


HDTUNE
額外測試







AS SSD BENCHMARK

IOPS效能表現讀取達344,000及寫入達292,300左右的成績,讀取最高達2,269MB/s,寫入效能部分突破1,223MB/s,效能與原標示規格相近,總體成績也有3,760分以上的表現,可說是效能相當出色的SSD產品,搜尋時間也相當快,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TTO

效能表現,讀取最高突破2.46GB/s,寫入效能部分突破1.26GB/s。


CrystalDiskMark

效能表現一樣不俗,如果選用其他壓縮演算法測試,效能差距不大,讀取最高達2,494MB/s左右,寫入最高達1,346MB/s左右,讀取及寫入速度算接近原廠規格。


AIDA 硬碟測試

讀取速度也相當快最高達到3,023MB/s左右,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JA TEST
Test File Size 1GB

讀取最高達2,078MB/s左右,寫入也有1,357MB/s左右。

Test File Size 16GB

讀取最高達2,165MB/s左右,寫入則維持在1,223MB/s左右。


PCMARK7

獲得5,845的成績,RAW Score為9920。


PCMARK8

獲得5,014的成績,頻寬為429.37MB/s。


AnvilBenchmark
Incompressible

獲得10,694的成績。

0fill模式

獲得10,609的成績。


TxBENCH

效能表現一樣不俗,讀取最高達2,430MB/s左右,寫入也有1,327MB/s左右。


 結語
小結:
Intel SSD DC P3500 U.2 NVMe SSD 1.2TB的產品效能表現中規中矩,整體存取效能部分,ATTO及CrystalSSDMark測試讀取最高接近2,500MB/sec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突破1,300MB/sec的效能,全盤寫入時擁有不降速的表現,另外MLC寫入壽命是吸引人的地方,當然是否為清零盤及保固部分都是敗家入手前的應注意的地方,以上分享給各位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Gbps級網路已相當成熟且是目前個人電腦及主機板元件配置主要網路元件等級,不過最高的傳輸速度約略在100MB/s左右,在高畫質影音資料紀錄及高容量資料備份使用需求下,已漸漸跟不上資料傳輸與儲存裝置存取速度,最慢的傳統硬碟最快傳輸速度已可達到200MB/s左右,SATA SSD可達500MB/s左右,NVMe SSD最高更可達5,000MB/s(PCIe Gen4 X4),入門級NVMe SSD也大部分可以提供1,000MB/s以上存取速度,10Gbps級網路自然成為個人下一步升級的目標,此前10Gbps級網路佈建成本相對較高,一般使用者多少會因預算而卻步(當然也包含我),近期相關廠商的大力開發及推廣,已有許多CP值相當高的產品,以建構成本20,000元以下來尋找的話,大致上需要內建10Gbps網路卡主機板(或買10Gbps網路卡安裝)、交換器、NAS等,當然NAS也可以跟主機板直連,直接享受10Gbps高速傳輸頻寬,只是其他電腦就無福享受10Gbps,以這次要分享的ASUSTOR AS4004T來說,也可以達到2Gbps(透過Link Aggregation),彈性也相當高。


 主機板內建10Gbps網路卡蒐整
主流主機板內建10Gbps網路卡(以4大板卡廠主流產品為主)

可以發現價格差距還蠻明顯的,內建10Gbps網路卡主機板約略在16,000元以上,ASRock Z390 Taichi Ultimate僅要8,490元相當超值,至於主流主機板內建2.5Gbps網路卡產品部分,最低是ASRock X399 Phantom Gaming 6(新台幣7,590元),MSI MEG X570 UNIFY(新台幣9,990元),其他內建2.5/5Gbps網路卡大多在12,000元以上。如果購買洋垃圾網路卡,建構成本可以降低許多,約略在2,000元以下。


 萬元以下交換器蒐整

QNAP QSW-308-1C (新台幣5,990元,其中 1 個10GbE 埠為 SFP+/10GBASE-T 複合埠)
QNAP QSW-308S (新台幣4,990元)

NETGEAR GS110MX(新台幣8,610元,2個100M/1G/2.5G/5G/10G RJ-45 連接埠)
NETGEAR GS110EMX(新台幣9,975元,2個100M/1G/2.5G/5G/10G RJ-45 連接埠,簡易網管)
NETGEAR Nighthawk Pro Gaming SX10(新台幣9,975元,2個100M/1G/2.5G/5G/10G RJ-45 連接埠)

ASUS XG-U2008(台灣未上市,美金約263元,2個100M/1G/2.5G/5G/10G RJ-45 連接埠)


 萬元附近NAS

ASUSTOR AS4002T (新台幣7,499元)、AS4004T (新台幣11,999元(這次入手)

QNAP TS-332X
QNAP TS-431X-2G
TS-251B(需安裝 QM2:M.2 SSD/10GbE PCIe 擴充卡)
TS-253BE(需安裝 QM2:M.2 SSD/10GbE PCIe 擴充卡)


目前NAS系統功能可說是越來越多元,讓NAS系統在個人處理資料備份及運用上,也相對更具信賴感,漸漸地能擔負家中資料儲存、管理及運用中心,也能輕鬆建構私有雲,容量部分就是看使用者搭配的硬碟容量,當然選用通過NAS系統相容性驗證的產品,也能減少在系統佈建上的時間與心力,這點相信WD Red系列硬碟是做得不錯,也因為數位科技不斷推展,大量的資料也因而產生,連帶的也使需要備份的資料可以說是與日俱增,加上高畫質影音的紀錄技術不斷推陳出新,講求高畫質的單一個相片檔案或是單一個影音檔案容量都是不斷向上攀升,也讓使用者或是企業對於儲存容量的需求,再次向上翻新,儲存數位化的檔案,方式也是相當多元,只是價格較為合宜也較容易取得的媒介仍屬硬碟產品為大宗。雖說固態碟(SSD)性能隨著更強控制器的研發,效能至上的玩家們已漸漸將系統碟換裝SSD,不過SSD雖然存取速度驚人,作為儲存系統的應用產品來說,硬碟仍然是最主要的儲存及使用的首選,畢竟單位價格來說,硬碟確實仍是占了上風,可靠性經過長久的技術應用,3.5吋硬碟作為大容量儲存硬碟的角色仍稱職許多,單位儲存成本相對低廉。

NAS和傳統的檔案儲存服務或直接儲存設備不同的地方,在於NAS設備上面的作業系統和軟體只提供了資料儲存、資料存取、以及相關的管理功能;此外,NAS設備也提供了不止一種檔案傳輸協定。NAS系統通常有一個以上的硬碟,而且和傳統的檔案伺服器一樣,通常會把它們組成RAID來提供服務,ASUSTOR近期針對中小型企業及高階家用市場所推出的AS40系列 NAS系統,雙核心 64bit 效能 CPU 與 DDR 4 記憶體加持,低成本打造飆速網路環境。得益於搭載 Marvell 64-bit 雙核心頻率 1.6GHz 64位處理器,採用具高速運算能力的 ARM Cortex-A72 架構,具有效能高,耗能低的表現,AS40系列還內建 DDR4 2GB 內存,提供更快的記憶體頻寬,運作電壓比 DDR3 更低,相對也更省電。 AS40系列採用隨手可得的 RJ45 10GbE 網路線、網路卡與網路交換器配置方式,確實有別於高速網路中也相當常見的 SFP+ 10GbE 接口配置組合。 同時利用隨機附贈 Cat 6a 網路線,搭配 10GbE 網卡與交換器,購入成本較低且選擇多樣有彈性,就能同步升速 10G 配備,輕鬆打造家用/商用平價高速 10G 區域網路環境,以下分享ASUSTOR AS4004T簡測。


官網硬體介紹及規格
https://www.ASUSTOR.com/i/cht/product/model.php?II=213


一樣是網購入手的ASUSTOR AS4004T



趁著特價入手,9,000元有找價位算是相當有競爭力。


 ASUSTOR AS4004T
產品外箱

ASUSTOR製品,相當知名的NAS廠商,提供相當高階硬體配置的NAS應用體驗。


ASUSTOR AS4004T規格及特色

ASUSTOR AS4004T硬體配置還不錯,採用Marvell 1.6GHz、雙核心64-bit、Cortex-A72 處理器,提升 3.5 倍運算能力,內建 DDR4 2GB 記憶體,快速又省電,NAS系統為MIT的精品。

產品整體延襲華碩主機板設計理念,提供2組千兆網路埠 + 1組10GbE 網路埠,升速頻寬配置相當有彈性,全新鑽石切割精緻外型,搭配磁吸防塵面板,支援 4 顆硬碟熱插拔,同時單一磁區並無容量限制,此外3.5吋硬碟卡榫固定方式採用無螺絲設計,免工具秒速拆裝硬碟,另外原廠提供同級產品中最長3年保固。


產品特點









規格



入手

網購


QR Code



內部包裝

保護相當完善,避免運送途中碰撞損傷,內部有NAS系統、說明書及配件。


NAS系統及配件



相關線材

變壓器、3條網路線、電源線及螺絲等。


變壓器



採用台達電製品,12V 7.5A 90W供電能力。


NAS系統正面





鑽石切割外觀設計,讓NAS外觀風格更為活潑。


磁吸式面板



4Bay擴充空間

擁有4個硬碟安裝空間,讓使用者有配置更多的儲存空間的可能。


NVR系統相關訊號指示燈





硬碟支架及上蓋處有硬碟1-4使用標示,本體上有監控面板、網路訊號指示、開機燈號、故障指示及狀態燈等,讓使用者可輕鬆掌握NAS系統的使用狀況。


側視圖




NAS系統後側





配置有1組12CM系統風扇協助系統散熱,讓系統能在環境溫度較低的工作環境中運作,強化系統穩定度。相關連接埠除了電源連接埠外,計有1組USB3.0、1組10G及2組 Giga Lan埠。


NAS系統底部



設有4個矽膠腳座,提供系統穩固的下盤,MIT精品。


內部用料







硬碟架

拉提下方把手即可取出硬碟架。


取出硬碟架

硬碟架共有4組,ASUSTOR AS4004T搭配的硬碟安裝支架是2.5吋/3.5吋硬碟裝置均可相容的共用設計。


安裝硬碟





免螺絲設計。


搭配的組合

AS4004T+WD Red Pro 5TB。


NAS系統硬碟好夥伴

WD Red Pro系列。


完成硬碟安裝作業

將硬碟架裝回NAS系統。


 NAS應用效能實測
測試環境
CPU: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 ES
RAM:HyperX Predator DDR4 3600 32GB kit @ 2933 16-17-17-36
MB:ASRock X399M Taichi
VGA:RX470 4GB
HD:TECLAST 幻影 NP900C 960GB(NVMe)
POWER:Antec EDGE 750W
COOLING:CPU採用自組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10 X64
NAS:ASUSTOR AS4004T
HDD:WD Red Pro 5TB*4 RAID5

搭配的交換器:QNAP QSW-308-1C



QNAP QSW-308-1C 無網管型交換器具備 3 埠10GbE SFP+ 光纖及 8 埠 1GbE 乙太網路埠,其中 1 個10GbE 埠為 SFP+/10GBASE-T 複合埠。


搭配的網路卡:Mellanox ConnectX-2



 效能實測
NAS Performance Test
模擬大檔的讀寫測試
NAS Performance Test 1.7

平均讀取速度達612.57MB/s,平均寫入速度達242.9MB/s,軟體也標示讀寫速度應可更高,以NAS提供的1組10Giga Lan的讀寫速度來說發揮還可以(之後有機會再使用SSD測試看看),這也表示這樣的硬體搭配效能表現是充分滿足使用者的基本需求。


模擬小檔的讀寫測試
NAS Performance Test 1.7



平均讀取速度達145.8MB/s及106.25MB/s,平均寫入速度達254.5MB/s,以NAS提供的1組10Giga Lan的讀寫速度來說發揮還可以(之後有機會再使用SSD測試看看),這也表示這樣的硬體搭配效能表現是充分滿足使用者的基本需求。


ATTO

最高讀取約在399MB/s及寫入速度約在237MB/s。


DiskMark 7.0.0

平均讀取及寫入速度約在630MB/s及243MB/s。


TxBENCH

平均讀取及寫入速度約在352.544MB/sec及194.769MB/sec以上。


LAN Speed Test

讀取4,299Mbps,寫入1,423Mbps。


LAN Speed Test

讀取2,169Mbps,寫入1,029Mbps。


LAN Speed Test

讀取3,415Mbps,寫入1,278Mbps。


 搭配SSD效能測試
HDD:SSD 240~256GB*4

SSD陣容。

RAM Disk

先準備20GB的RAM Disk,避免系統碟讀寫效能瓶頸,CrystalDiskMark 7.0.0測試讀寫都能有近7,000MB/s。


HDD:SSD*1
CrystalDiskMark 7.0.0&ATTO 4.00.0

CrystalDiskMark 7.0.0平均讀取及寫入速度約在410MB/s及346MB/s,ATTO最高讀取約在615MB/s及寫入速度約在356MB/s。

實際讀寫16.4GB大檔案



讀取約在389MB/s及寫入速度約在261MB/s左右。


HDD:SSD 240~256GB*4 RAID0
CrystalDiskMark 7.0.0&ATTO 4.00.0

CrystalDiskMark 7.0.0平均讀取及寫入速度約在691MB/s及329MB/s,最高讀取約在555MB/sec及寫入速度約在322MB/s。


實際讀寫16.4GB大檔案



讀取約在622MB/s及寫入速度約在271MB/s左右。


HDD:SSD 240~256GB*4 RAID5
CrystalDiskMark 7.0.0&ATTO 4.00.0

CrystalDiskMark 7.0.0平均讀取及寫入速度約在664MB/s及218MB/s,最高讀取約在626MB/sec及寫入速度約在193MB/s。


實際讀寫16.4GB大檔案



讀取約在626MB/s及寫入速度約在182MB/s左右。


HDD:WD Red Pro 5TB*4 RAID5 再測試1次
CrystalDiskMark 7.0.0&ATTO 4.00.0

CrystalDiskMark 7.0.0 7.0.0平均讀取及寫入速度約在581MB/sec及226MB/s,最高讀取約在630MB/sec及寫入速度約在242MB/s。

實際讀寫16.4GB大檔案



讀取約在550MB/s及寫入速度約在182MB/s左右。


 結語
小結:
ASUSTOR AS4004T具有完整的應用管理環境(ADM 3.4.6)、極佳的硬體配置( Marvell 1.6GHz、雙核心64-bit、Cortex-A72 處理器、10Gb級網路*1、GB級網路*2、USB3.0連結及備份功能,相當夠用),滿足使用者對高效能NAS系統的需求。加上個人重要資料也有可能遺失筆記型電腦或因感染感染病毒,或硬碟故障毀損或是不小心刪除是使用者都有可能遇上的情況,故做好個人資料的保全並持續做好備份工作,是有效避免重要資料不見的方法之一,透過獨家的自動備份軟件與軟體整合,AS4004T支援360 ° 備份方案備份功能,可透過即時或排程方式將資料備份至如 Amazon S3、Dropbox 、 Google Drive 、OneDrive 、Box.net 、HiDrive、Ralus、WonderBox 、 xCloud、CrashPlan、FTP 探險家、USB 外接硬碟盒、隨身碟備份、本機立即/排程備份等,便利的檔案同步讓備份工作更加有效率,更為使用者的資料提供更多一層的保護。

效能實測部分讀取速度平均能達到630MB/s以上,寫入部分也能達到240MB/s以上,算是表現的不錯,原廠也提供長達23年的保固,具有精巧的外觀的設計,具有高容量、造型小巧的特點,可大量儲存大量影音跟照片檔案,可有效保護使用者資料之安全,也保有未來系統的容量擴充能力,並期望透過簡單的設定及安裝、簡潔易用的操作介面及模式,容易上手的資料及裝置同步備份等功能,帶給使用者耳目一新的NAS系統及個人雲端系統使用體驗,當然這樣功能多元且規格強大的產品一般而言需要較多的小朋友才能幫忙搬回家,不過這次趁著特價9,000元有找價位入手,在有限預算考量下也順帶將家中網路環境小小升級至10Gbps,以上測試提供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喔。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奠基於NEX系列的APS-C啟動的SONY E環世代相機,推出以來持續攻城掠地,擴大無反光鏡相機的市場,近年來SONY已將原本的NEX系列重新歸納到A系列之後,也已經陸續推出有A5100、A6300及A6500等機種,已讓APS-C機種功能相對完善許多,今年進擊的SONY配合自家產品升級策略,推出型號介於A6300、A6500之間的A6400,雖然感覺是小升級,但整體的感受確實讓人又耳目一新,入手之後,原有的Kit鏡畫質、功能等表現對於便攜、自拍、錄影等需求算是夠用,不過光圈、畫質就稍稍差強人意,常用的焦段由之前入手已久的Sony FE 24-105 mm F4 G OSS 鏡頭,不管是廣度及畫質表現都相當不錯,其從 24 mm 到 105 mm 與全焦段的 F4 光圈,這款高效能的 G 鏡頭為畫面各處已能提供讓我滿意的高畫質影像。加上手邊暫時沒有長焦段鏡頭,預算有限狀況下,去年8月跟著APS-C片幅標準變焦G鏡頭E 16-55mm F2.8 G(型號名:SEL1655G)同時推出的Sony E 70-350 mm F4.5-6.3 G OSS 鏡頭就是首選,實際上SONY之前APS-C機身專用長焦段高畫質鏡頭說是沒有頂多就是55-210mm那一支,其他都是FE鏡頭,相對價格較高,體積也稍稍大一些。

這次新推出的Sony E 70-350 mm F4.5-6.3 G OSS 鏡頭不管是焦段及畫質表現都相當不錯,唯一原廠鏡頭可能會造成困擾的價格問題,這次官方建議售價23,880元,比起國外官方定價$999,實惠不少(搭配網路購物更為便宜),也讓我敗家目標更為明確(後續應該會以SEL200600G為目標,不過超出預算好多啊!!)。這款Sony E 70-350 mm F4.5-6.3 G OSS 鏡頭,其提供 70 mm~350 mm的輕巧、攜帶方便的 5 倍超望遠變焦鏡頭 (光圈為F4.5~6.3 ),搭載 高階鏡頭才會使用的XD 線性馬達技術,提供頂級的自動對焦性能,這款高效能的 G 鏡頭為畫面各處都提供一致的高畫質影像。除了出色的光學性能,採用最佳化的光學和機械設計,為 APS-C 機身打造出卓越的超望遠變焦性能 (105-525 mm 等校換算)。G 系列鏡頭從對焦範圍到影像邊緣都能維持絕佳畫質。所有功能都集於體積輕巧、攜帶方便,且內建光學影像穩定系統的 5 倍超望遠變焦鏡頭,以下是簡單的開箱。


 Sony E 70-350 mm F4.5-6.3 G OSS 外盒
氣泡袋保護



外盒

鮮明橘色外盒。


E接環



G鏡系列,優秀的畫質表現及比起GM系列鏡頭稍微不那麼貴的價格是讓眾多Sony使用者選擇進階鏡頭的選項之一。


Sony E 70-350 mm F4.5-6.3 G OSS產品特色及口徑



SONY E接環 APC-S片幅專用鏡頭,70mm焦段皆擁有 F4.5 的最大光圈,換算成135全片幅相機的等效焦距為105mm~525mm,並提供OSS 光學防手震功能,鏡頭口徑為67mm。用料方面也使用一枚非球面鏡片與三枚 ED 鏡片,讓全焦段均能呈現高解析度的表現。


產地

世界工廠製品。


出廠日期

2019年10月出廠。


鏡頭相關配件



說明書、保固書及產品登錄等,這次入手的是台灣公司貨。


遮光罩







 Sony E 70-350 mm F4.5-6.3 G OSS 鏡頭及配件
鏡頭

鏡頭及遮光罩合體時真的是一隻小砲。


Sony E 70-350 mm F4.5-6.3 G OSS



擁有 F4.5~ F6.3 的光圈,焦距換算成全片幅為105-525 mm,焦段相當實用,並提供OSS 光學防手震功能。這款僅 625 克的小型輕巧相機兼具絕佳光學性能和高倍率變焦比率,E 接環機身也採用相同的輕巧設計,以提供出色的系統行動性與簡易操控性。此高性能單鏡頭能讓使用者可以拍攝各式各樣的主體與情境。


鏡頭變焦鎖定開關

防止垂頭。開啟變焦鎖定開關,避免在移動時,鏡頭因自身重量而伸長。


前玉

Sony E 70-350 mm F4.5-6.3 G OSS,口徑為67mm,氟鍍膜可前鏡片防止油脂、髒汙和水等汙染物沾染到鏡頭前方,若真的沾染到鏡頭表面也能輕易去除。


後玉

金屬屁屁,鏡尾可以看到橡膠圈,這款鏡頭具備防塵防滴的的整體設計,能為鏡頭提供額外的保護與更可靠的操作效能。


產地

產地為世界工廠,不是MIJ心中有點小缺憾。


最近對焦距離

最近對焦距離1.1M、最大放大倍率為0.23倍,稍微充當特寫鏡頭還算夠用。


Sony E 70-350 mm F4.5-6.3 G OSS功能鍵

側邊自定義功能鍵,AF/MF切換功能鍵,OSS防手震功能開關。提供使用者對焦鎖定按鈕、手動對焦環、自動對焦/手動對焦開關與其他控制功能,提供使用者更多用途的指尖操作,可以透過機身選單自訂對焦鎖定按鈕,根據使用者的需要指派各種功能到此按鈕。


 實拍簡測
熊的露營生活-70mm


原圖


熊的露營生活-100mm


原圖


熊的露營生活-135mm


原圖


熊的露營生活-200mm


原圖


熊的露營生活-350mm


原圖


亞東醫院-70mm


原圖


亞東醫院-100mm


原圖


亞東醫院-135mm


原圖


亞東醫院-200mm


原圖


亞東醫院-350mm


原圖


能當窮人全幅鏡頭使用嗎?
70mm端


100mm端


135mm端


200mm端


350mm端

70mm~200mm端暗角還不算明顯,只是邊角變形相當嚴重,350mm就有嚴重暗角,不過鏡頭中間的畫質還是有一定水準,只能說應急用可以,長久用大概還是選擇全幅專用鏡頭較為省事。


 結語
小結:
實際使用對焦速度上確實是有感升級生活紀錄之用算是非常適合Sony E 70-350 mm F4.5-6.3 G OSS的定位,個人用過的FE及E接環專用鏡頭中,SEL70350G表現確實是值得其身價,具備 5 倍超望遠變焦的 G 系列鏡頭,等效105-525 mm 超望遠變焦性能,鏡頭用料也不手軟,採用一枚非球面鏡片和三枚 ED (低色散) 鏡片可在全焦段抑制像差,這顆鏡頭也搭載XD線性馬達技術,自動對焦性能表現也相當不錯,還算實用的0.23倍放大倍率讓手上的A6400功能及組合可說是越來越完善,以上提供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文章標籤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