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3.0傳輸介面也漸漸成為主流產品必要提供的連接埠之一,只是有時主機板、主機貨筆電上內建的數量較少,或者是還是建構在機殼上,實際上機殼又離使用者距離蠻遠的狀況下,透過USB3.0 HUB來增加或是讓USB3.0傳輸介面更為貼近使用者,以便利使用!!以下就簡單介紹具備鋁質髮絲紋 ORCIO USB3.0 HUB。
外包裝
- Nov 29 Sat 2014 22:12
鋁質髮絲紋 ORCIO USB3.0 HUB 開箱簡測
- Nov 28 Fri 2014 01:42
WD Purple 6TB硬碟及QNAP VS-4116 Pro+應用實測
如果說需要大量儲存空間的資料,影音檔案大致可以算是名列前茅,也是因為影像紀錄隨著科技的演進,成為生活中常見科技應用之一,除了常見的相機、錄影機外,另外漸漸地取得民眾關注的產品如屢屢發揮舉證奇效的行車紀錄器、路口監視系統、公司行號的安全維護監視系統或是對自家安全較為注意的使用者也會在住家增設監視系統,隨著時間大量的影像檔案持續的產生,對儲存裝置容量需求就相對較高,另外在影像紀錄也偏重資料的寫入部分,當然就影像紀錄特性及成本而言硬碟更適合作為資料儲存及備份的裝置,選擇3.5吋硬碟作為大容量儲存裝置是相當具有優勢的產品,硬碟仍然是最主要的儲存及使用的首選,畢竟單位價格來說,單位儲存成本更為低廉,硬碟單位容量價格比相當漂亮,可靠性經過長久的技術應用,其實也是相當優良,相當適合在高容量資料中心儲存、工作繁重的高效能運算,商業關鍵性環境,儲存區域網路 (SAN)、網路附接儲存 (NAS)、直接附接儲存 (DAS)、連接網路的監控系統和雲端儲存,NAS和傳統的檔案儲存服務或直接儲存設備不同的地方,在於NAS設備上面的作業系統和軟體只提供了資料儲存、資料存取、以及相關的管理功能;此外,NAS設備也提供了不止一種檔案傳輸協定。NAS系統通常有一個以上的硬碟,而且和傳統的檔案伺服器一樣,通常會把它們組成RAID來提供服務;有了NAS以後,網路上的其他伺服器就可以不必再兼任檔案伺服器的功能。NAS的型式很多樣化,可以是一個大量生產的嵌入式設備,也可以在一般的電腦上執行NAS的軟體。WD Purple 硬碟是針對桌上型硬碟與監視系統專用硬碟,WD Purple 監視系統硬碟提供 AllFrame 獨家技術,在您安裝家用或中小型企業保全系統時,提供最佳可靠性,讓您高枕無憂。WD Purple 的獨家韌體升級適用於 ATA 串流,可減少將桌上型硬碟做為保全系統的儲存設備時,會發生的馬賽克錯誤及視訊中斷問題。WD Purple 監視系統硬碟最適合使用環境是最多 8 個硬碟和 32 部攝影機、24 小時全年無休的高解析度保全監視系統。也與NAS大廠Synology, QNAP,跟 Thecus都通過了相容性測試,之前發表之時已經提供1TB到4TB等不同容量,目前也將紫標系列最高容量提升至6TB,以下是外觀及分享其效能。
- Nov 27 Thu 2014 01:35
WD Red 6TB硬碟及QNAP TurboNAS TS-451應用實測
不知道您對NAS系統的印象是甚麼,就個人來說,之前其實原本對NAS系統使用是有點敬謝不敏,以為使用及管理不容易上手,佈建及設定程序繁鎖,所以一直以來比較傾向本機端硬碟,不過隨著多次測試、應用,加上後來也自己購入DS214se使用之後的實際使用經驗,發現NAS系統功能可說是越來越多元,讓NAS系統在個人處理資料備份及運用上,也相對更具信賴感,漸漸地能擔負家中資料儲存、管理及運用中心,也能輕鬆建構私有雲,容量部分就是看使用者搭配的硬碟容量,當然選用通過NAS系統相容性驗證的產品,也能減少在系統佈建上的時間與心力,這點相信WD Red系列硬碟是做得不錯,也因為數位科技不斷推展,大量的資料也因而產生,連帶的也使需要備份的資料可以說是與日俱增,加上高畫質影音的紀錄技術不斷推陳出新,講求高畫質的單一個相片檔案或是單一個影音檔案容量都是不斷向上攀升,也讓使用者或是企業對於儲存容量的需求,再次向上翻新,儲存數位化的檔案,方式也是相當多元,只是價格較為合宜也較容易取得的媒介仍屬硬碟產品為大宗。雖說固態碟(SSD)性能隨著更強控制器的研發,效能至上的玩家們已漸漸將系統碟換裝SSD,不過SSD雖然存取速度驚人,作為儲存系統的應用產品來說,硬碟仍然是最主要的儲存及使用的首選,畢竟單位價格來說,硬碟確實仍是占了上風。NAS和傳統的檔案儲存服務或直接儲存設備不同的地方,在於NAS設備上面的作業系統和軟體只提供了資料儲存、資料存取、以及相關的管理功能;此外,NAS設備也提供了不止一種檔案傳輸協定。NAS系統通常有一個以上的硬碟,而且和傳統的檔案伺服器一樣,通常會把它們組成RAID來提供服務;有了NAS以後,網路上的其他伺服器就可以不必再兼任檔案伺服器的功能。NAS的型式很多樣化,可以是一個大量生產的嵌入式設備,也可以在一般的電腦上執行NAS的軟體。3.5吋硬碟作為大容量儲存硬碟的角色就稱職許多,單位儲存成本更為低廉,顯見硬碟單位容量價格比相當漂亮,可靠性經過長久的技術應用,WD Red系列產品是專為家庭與小型辦公室 NAS 系統 (1~8 bays) 而量身打造,適合家用的 NAS 系統的硬碟產品,讓使用者更快更輕鬆地享受串流影音媒體檔案、備份電腦資料、分享檔案等應用,也可與企業內現有的網路基礎架構緊密整合,有效提高小型企業的效率與生產力,也與NAS大廠Synology, QNAP, 跟 Thecus等都通過了相容性測試,並提供1TB到6TB等不同容量,以下WD最新推出的Red 6TB 硬碟產品外觀及其效能分享。
官網硬體介紹及規格
http://www.wdc.com/ch/products/products.aspx?id=810
WD Red 6TB
內部包裝
採用靜電袋作包裝,兼顧防止靜電及產品保護性。
NAS專用的硬碟
WD Red 6TB與WD一般產品不同採用紅色標籤方便使用者做產品辨識,WD Red 系列硬碟產品最近推出了 5TB 以及 6TB 型號,同時也將 NASware 更新至 3.0 版本,轉速部分一樣是IntelliPower技術(軟體監測為5,700rpm)。
硬碟資訊
硬碟產品代號WD Red 6TB是WDWD60EFRX,轉速採用IntelliPower技術(軟體監測為5,700rpm),產地為馬來西亞,2014年6月出廠產品,硬碟上也清楚標示為NAS專用的產品。
安規認證
擁有多國的安規認證。
硬碟背面
與目前大部分硬碟相同的設計,都是把控制晶片內藏。
傳輸介面
採用一般的SATA傳輸介面及電源接頭,傳輸頻寬為SATA 6Gb/s。
WD Red 6TB單顆效能測試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4770K ES
RAM:Panram Light Sword DDR3 2400 4GX2(XPM Profile1@DDR3 2400)
MB:ASUS Maximus VII Ranger
VGA:AMD R9 290X 4G
HD:Intel SSD 530 180GB(AHCI模式);WD Red 6TB 2顆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 水冷,GPU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系統下格式化之後容量
單顆容量顯示為5588.91GB約等於5.45TB。
HDTUNE
讀&寫效能測試
隨機抽2顆進行測試,WD Red 6TB整體傳輸表現相當不錯,最高讀取達到179MB/sec,平均讀寫效能也大約在130MB/sec左右,當然身為硬碟弱項就是搜尋時間跟傳輸速度與高速SSD產品不能比,不過就作為NAS儲存及資料備份而言,容量及穩定性還是相對重要的,就硬碟而言WD Red 6TB的16.0/17.2ms左右的搜尋時間也是算相當夠用的。
檔案效能測試&IOPS測試&額外測試
AS SSD BENCHMARK
傳輸速度相當不錯,最高讀取大約都有168MB/sec以上的效能表現,最高寫入大約都有149MB/sec以上的效能表現。
ATTO
效能表現,2顆讀取及寫入效能最高有突破191MB/Sec及174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
CrystalDisk info
轉速部分軟體監測為5,700rpm,傳輸頻寬為SATA 6Gb/s,也支援NCQ技術。
CrystalDiskMark
效能表現,2顆讀取及寫入效能最高有突破182MB/Sec及173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
AIDA硬碟測試
WD Red 6TB整體傳輸表現相當不錯,最高讀取達到183MB/sec,大約15ms多的搜尋時間也是算夠用。
AJA Test
WD Red 6TB整體傳輸表現相當不錯,最快讀取及寫入達到172MB/sec及172MB/sec。
PCMARK Vantage
成績為5681
PCMARK 7
成績為2153。
PCMARK 8
成績為2689。
NAS應用效能實測
測試平台部分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4770K ES
RAM:Panram Light Sword DDR3 2400 4GX2(XPM Profile1@DDR3 2400)
MB:ASUS Maximus VII Ranger
VGA:AMD R9 290X 4G
HD:Intel SSD 530 180GB(AHCI模式);WD Red 6TB 4顆搭配QNAP TurboNAS TS-451效能測試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 水冷,GPU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RAID5部分
NAS Performance Test
模擬大檔的讀寫測試
NAS Performance Test 1.4
NAS Performance Test 1.7
平均讀取速度達115.75MB/sec及117.9MB/sec,平均寫入速度達115.88MB/sec及116.83MB/sec,軟體也標示讀寫速度應可更高,以NAS提供的1組1Giga Lan的讀寫速度來說已經能充分發揮,這也表示這樣的硬體搭配效能表現是充分滿足使用者的基本需求。
NAS Performance Test
模擬小檔的讀寫測試
NAS Performance Test 1.4
NAS Performance Test 1.7
平均讀取速度達103.61MB/sec及103.88MB/sec,平均寫入速度達97.20MB/sec及97.69MB/sec,以NAS提供的1組1Giga Lan的讀寫速度來說已經能充分發揮,這也表示這樣的硬體搭配效能表現是充分滿足使用者的基本需求。
DiskMark 3.0.3
平均讀取及寫入速度約在112MB/sec及91MB/sec以上。
ATTO
最高讀取及寫入速度約在118MB/sec及117MB/sec以上。
實際傳11G左右影音檔案
平均寫入速度達105.18MB/sec左右,效能符合預期。
實際傳輸11G左右影音檔案
平均讀取速度達105.55MB/sec左右,效能符合預期。
QNAP TurboNAS TS-451
外箱
QNAP製品,相當知名的NAS廠商,提供相當高階硬體配置的NAS應用體驗。
QNAP TurboNAS TS-451主要特色介紹
- Nov 25 Tue 2014 19:03
Fractal Design Tesla R2 800W 開箱
個人電腦的穩定度基本上跟POWER的表現是息息相關,用到不好的產品更可能帶著電腦內的其他零組件一起死給你看,最近模組化的POWER也是相當盛行,可以讓使用者依據需求增減線路,不過模組化線路的阻抗性較非模組化的線路為高,所以模組化的不良影響就是效率會降低一些,也是廠商仍持續推出非模組化POWER的主因,另外電費節節上升的同時,也是節能減碳風盛行之時,尤其在夏季電費調漲的時候,也是使用者好好檢視身旁的電器是否因為能源效率不佳,而成為高耗電的電器,增加自己電費的支出,Fractal Design推出的Tesla R2系列作共有4種型號,分別為500W、650W、800W及1000W均獲得80PLUS金牌的認證,以下就網聚活動上幸運抽到的Fractal Design Tesla R2 800W電源供應器做簡單的開箱分享。
外包裝
- Nov 19 Wed 2014 08:25
ASUS ROG Rampage V Extreme 評測
Intel最新的Haswell-E系列之CPU,其中Core i7-5960X是首款桌上型處理器採用8C16T的運算核心,搭配X99晶片組共同推出,另外2款桌上型處理器為Core i7-5930K及Core i7-5820K,也全面升級為6C12T的處理器產品,與主流的Z97平台產品做明顯區隔,包括Core i7-5960X、Core i7-5930K及Core i7-5820K價格分別為美金$999、583及389,採用LGA2011-v3接腳,TDP均為140W,支援HyperThreading、內建4通道DDR4記憶體控制器及新的連接介面。
產品規格
![[XF] 睥睨群雄王者風采 再創平台能效巔峰 ASUS ROG Rampage V Extreme 評測 [XF] 睥睨群雄王者風采 再創平台能效巔峰 ASUS ROG Rampage V Extreme 評測](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x.xfastest.com/wingphoenix/CPU/INTEL/5820K/ARK-5820K.png&ver=20250714&width=800&height=1635)
Haswell-E系列之CPU
共有3個型號,未來1年將是高階處理器主打的型號。
Haswell-E處理器特點
採用22nm製程,插槽類型為LGA 2011-v3型,支援4通道DDR4 2133MHz記憶體,TDP為140W,其中Core i7-5960X為8核心16線程設計,預設時脈為3.0GHz,Turbo Boost 3.5GHz,L3快取為20MB,擁有40條PCI-E 3.0通道,支援2x16+2x8或者5x8配置,Core i7-5930K售價583美元,為6核心12線程設計,預設時脈為3.5GHz,Turbo Boost 3.7GHz,擁有15MB L3快取,其餘和Core i7-5960X一致。Core i7-5820K,也是6核心12線程、15MB L3快取,預設時脈為3.3GHz,Turbo Boost 3.6GHz,PCI-E 3.0通道減少到28條,支援x16+x8+x4配置。
X99平台系統架構
X99晶片組所搭配的PCH南橋晶片提供了原生的10組SATA 6Gbps連接埠,USB3.0提供6組。
ASUS Rampage V Extreme採用X99晶片組,支援LGA2011-v3腳位的Core i7的CPU,支援PCI-E 3.0,AMD CrossFireX/NVIDIA SLI多卡繪圖技術、並提供使用者多達14組USB3.0的擴充能力,ASUS OC Socket 專為打破效能屏障所設計,運用額外接腳,將專利電路連接至 Haswell-E 基板柵格陣列 (LGA) 上的接點。 結合我們的客製化 UEFI 後,此獨家功能可提高 DDR4 記憶體頻率,降低延遲,強化穩定性,同時超頻,並一路延伸至極致超頻狀態,例如 液態氮 (LN2)。 OC Socket 百分百相容於全新 Haswell-E LGA 2011-v3 CPU,確保完美結合超頻效能與相容性。Fan Xpert 3 整合 4 針腳/3 針腳 CPU 與機殼風扇控制, 可掃描各個風扇的特性,然後根據硬體熱感應器偵測到的專屬區域溫度,提供各風扇的自訂設定。 確保每個風扇都能在散熱效能和低噪音之間取得最佳平衡。ASUS在這幾年一樣在新平台推出時,也創新導入許多優質的新技術,Rampage V Extreme採用Extreme Engine Digi+ IV智慧數位電源設計、最高x3 802.11ac Wi-Fi 的高速無線網路、整體用料再升級,UEFI BIOS介面也針對使用者的需求進行微調,務求更為實用便利,整體而言Rampage V Extreme在規格、功能、效能及用料都屬一流的高階X99主機板(當然價格也是),以下介紹ASUS在X99晶片組的頂級產品Rampage V Extreme的效能及面貌。
主機板包裝及配件
Rampage V Extreme外盒正面
產品的設計外包裝,近期ASUS ROG產品線的一貫產品設計風格,給予玩家熱血風格設定,也強調主機板是專為超頻而設計的產品。
原廠技術特點
採用X99晶片組,支援22nm世代的LGA2011-V3腳位的Core i7的CPU,支援PCI-E 3.0,NVIDIA SLI及AMD CrossFireX多重繪圖卡技術,也附贈新款OC Panel。
盒裝出貨版
產品簡介
有簡單的多國語言介紹,比較可惜是沒有繁體中文。
外盒背面圖示產品支援相關技術
圖示新一代的軟硬體技術如OC Panel、OC Socket技術、SATA Express&M.2及802.11ac 1300Mbps WIFI等功能。
高階產品常見櫥窗式展示設計
採用新一代進化版Extreme Engine Digi+ IV 8相數位供電、OC Socket技術、OC Panel、Fan Xpert 3、DirectCU散熱器設計,另外也推出新一代的軟硬體技術如KeyBot、LANGuard、SupremeFX 2014、Game First III、SONIC SENSEAMP、SONIC SOUNDSTAGE、SONIC STUDIO等技術特點作介紹,另外也是世界工廠製品。
開盒及主機板配件
主機板相關配件分層包裝。
配件
配件有OC Panel、WiFi天線、SATA排線10組、後檔板、說明書、SLI橋接器、貼紙、偵溫探頭、Q Connector及驅動光碟等。
OC Panel
主機板
主機板正面
這張定位在身為X99頂級產品,提供5組 PCI-E 16X插槽供擴充使用,8DIMM雙通道DDR4、7.1CH的音效輸出、INTEL I218V Gigabit網路晶片、擁有極佳的散熱設計(也有水冷廠開發出專用的水冷頭)、全固態電容,整體用料部分CPU供電設計採用8相,MOS區加以DirectCU熱導管散熱片抑制MOS負載時溫度,CPU端12V輸入使用8Pin+4Pin,並提供計8組風扇電源端子(均為PWM,支援DC Mode或是PWM Mode),主機板上提供2組SATA Express(也可擴充為4組SATA使用)、8組SATA3(均為原生),風扇端子間也配有Mem OK開關,此外整體配色採用黑配色為底,與紅色系做搭配,整體質感也是維持一貫ROG主機板風格。
主機板背面
主機板CPU底板使用獨家的X-Socket II金屬製防彎背板,MOS區及PCH晶片組散熱器使用螺絲鎖固,PCH及MOS區背面也加上背板強化。
音效屏蔽
讓Audio訊號能夠更純淨,更能保留原始的品質,搭配分離左右聲道的夾層,維護靈敏音效訊號的品質。
主機板IO區
如圖,有1組PS2鍵盤滑鼠共用接口、2組USB2.0、1組Gb級網路、10組USB3.0、3T3R WiFi天線接孔、USB BIOS Flashback、BIOS清除開關、光纖輸出及音效輸出端子。
MOS及PCH散熱片
質感相當不錯,也藉由熱導管及大散熱片的面積,強化主機板上熱源的控制能力。
CPU附近用料
屬於8相設計的數位供電電源供應配置,主機板採用長效固態電容,MOS區也加上散熱片加強散熱,CPU側 12V採用8Pin+4Pin輸入及CPU配置2組風扇端子外,其他尚有6組PWM風扇端子,支援DC Mode或是PWM Mode。支援8DIMM的DDR4模組,電源採24PIN輸入。
主機板介面卡及SATA區
提供5組PCI-E 16X(如果是搭配5960X或是5930K處理器實際最高傳輸頻寬依序為16X@Gen3、8X@Gen3、4X@Gen2、16X@Gen3、8X@Gen3,如果是5820K則是16X@Gen3、8X@Gen3、4X@Gen2、8X@Gen3)及1組PCI-E 1X,這樣配置對ATX主機板使用者來說應該相當夠用,插槽採用頗受好評的海豚尾式卡榫,安裝固定顯示卡時相當穩固外,也讓使用者容易移除介面卡。
IO裝置區
提供2組SATA Express(也可擴充為4組SATA使用),8組SATA 6G(均為原生),另外也提供1組M.2,內部提供2組USB3.0 19Pin內接擴充埠,總計內外接的USB裝置(3.0有14組,2.0有4組)可擴充至18組。SONIC SOUNDSTAGE、KeyBot控制開關、OC Panel連接端子、BIOS切換開關及面板前置端子亦放置於本區。
開關區
提供電源啟動、RESET開關、PCI-E插槽控制開關、Retry Button開關、Safe Boot開關、Mem OK、LN2模式切換、DEBUG LED等。
M.2介面
支援2260、2280及22110規範的裝置。
主機板上控制晶片
X99 PCH晶片組
電源管理晶片及供電設計用料
新一代進化版Extreme Engine Digi+ IV數位供電設計,採用日製10K等級的固態電容,Mem OK開關也放置在此區。Extreme Engine Digi+ IV 是Rampage V Extreme 的獨家電壓調節模組(VRM),搭配極細微粒的 MicroFine 合金電感降低核心整體損耗,以維持更穩定的溫度。透過 PowIRStage 最新的感應科技讓 VRM 升級,能有效將驅動程式、高端與低端 MOSFET 整合於單一晶片中,提高效率。 另外Extreme Engine Digi+ IV 的脈衝寬度調變(PWM)可調整至 1MHz,讓 DRAM VRM 提高 40% 的穩定性。
網路晶片
網路晶片採用Intel新推出的1 Gbps級網路晶片I218V控制晶片。
USB3.0控制晶片
採用asmedia ASM1042AE控制晶片。
USB3.0 HUB控制晶片
採用asmedia ASM1072控制晶片。
環控晶片
環控晶片採用nuvoTon製品。
SupremeFX 2014音效技術
SupremeFX 2014技術,控制晶片採用REALTEK ALC1150,噪訊比高達112dB SNR。
音效電容
音效電容則是採用ELNA製品專業音效電容,提供溫暖、自然、如臨其境的聲音,清晰度和保真度俱佳。
PCI-E 3.0頻寬管理晶片
採用asmedia ASM1480控制晶片。
ROG控制晶片
主機板有2顆ROG專屬的控制晶片。
Keybot控制晶片
SATA Express控制晶片
採用asmedia ASM106SE控制晶片。
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5820K ES
RAM: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kit @ 2133 15-15-15-36
MB:ASUS Rampage V Extreme
VGA:AMD R9 290X 4G
HD: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AHCI模式)
POWER:InWin Glacier 900W
COOLING:Bitspower全水冷套件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Intel XTU
CPU資訊、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MaxxPI&MaxxPIM2M
CrystalMark2004R3
AIDA記憶體頻寬
HWiNFO
WinRAR效能測試
CINBENCH R10 X64
CINBENCH R11.5 X64
CINBENCH R15 X64
PCMARK 8
PCMARK 7
3DMARK
3DMARK 03
3DMARK 06
3DMARK VANTAGE
3DMARK 11
FURMARK 1.13.0
DirectComputeBenchmark
COMPUTE MARK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Final Fantasy XIV ARELIM REBORN Benchmark
勇者鬥惡龍
超頻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5820K ES@4.5GHz
RAM: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kit @ 2666 14-14-14-36
MB:ASUS Rampage V Extreme
VGA:AMD R9 290X 4G
HD: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AHCI模式)
POWER:InWin Glacier 900W
COOLING:Bitspower全水冷套件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Intel XTU
CPU資訊、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MaxxPI&MaxxPIM2M
CrystalMark2004R3
AIDA記憶體頻寬
HWiNFO
WinRAR效能測試
CINBENCH R10 X64
CINBENCH R11.5 X64
CINBENCH R15 X64
PCMARK 8
PCMARK 7
3DMARK
3DMARK 03
3DMARK 06
3DMARK VANTAGE
3DMARK 11
FURMARK 1.13.0
DirectComputeBenchmark
COMPUTE MARK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Final Fantasy XIV ARELIM REBORN Benchmark
勇者鬥惡龍
DDR4 3000超頻效能及穩定度測試
測試設定
CPU:Intel Core i7 5820K ES @ 4.25GHz BCLK 125
RAM: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kit @ XMP2.0 3000 15-16-16-39
MB:ASUS Rampage V Extreme
VGA:AMD R9 290X 4G
HD: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AHCI模式)
POWER:InWin Glacier 900W
COOLING:Bitspower全水冷套件
作業系統:WIN8.1 X64
AIDA記憶體頻寬
可以發現複製頻寬突破60,000MB/s大關,其餘讀/寫頻寬也在52,000MB/s以上,充分表現出DDR4記憶體及4通道記憶體控制器突破性的效能表現,對於需要多工運算及資料處理環境,可說是加分不少;加上目前僅僅是DDR4記憶體模組開疆闢土的草創時期,DDR4運作時脈仍未能大幅向上突破,未來導入更先進的製程後,能可發揮其高運作時脈及4通道記憶體控制器的綜合效益,所以選擇高時脈高效能的DDR4記憶體模組越顯重要,此也顯示Kingston HyperX記憶體模組的優良品質及血統。
LinX 0.65測試
由之前測試時發現加壓超頻之後CPU溫度相當的熱情,這次測試可以發現使用水冷CPU溫度壓制得還算不錯,看來要長期重度超頻使用的話祭出水冷或是更好的空冷對付它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通過5回合LinX 0.65測試
通過LinX的拷打,表示Core i7-5820K CPU內部記憶體控制器及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kit 記憶體的品質,搭配上這次測試的主機板綜合穩定度獲得一定的驗證,基本上長期使用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結語
小結:
這張ASUS Rampage V Extreme可說是給了一般使用者最強大的火力支援,給足充足的用料及設計,讓使用者在超頻時不會受限於主機板的限制而在追求極限效能表現時受到影響,整體的效能表現可說是相當優越,適合超頻的玩家使用,當然對一般使用者來說,這張主機板的價位及功能屬於較高檔的區間,對預算有限的使用者來說,可能是難以接受的產品,不過對有電競及超頻需求的使用者來說,可說是如虎添翼,是您在追求極限時的好幫手,以上提供給各位參考!!
- Nov 17 Mon 2014 02:31
現自我 創風格 科技風 新品X正妹X網聚年度盛會 2014XF台中網聚紀實
今年下半年不知道各位喜愛電腦科技產品的朋友們有發現甚麼新品呢,仔細回想一下,其實今年下半年眾家廠商也推出許多全新且優質的產品,例如全新的Haswell-E處理器、X99晶片組及相對應的主機板產品、對應X99及Haswell-E處理器而產生的DDR4記憶體模組,NVIDIA所推出的GTX 980/970顯示卡產品,水冷產品的精緻化,一體式效能強化,裝機方式也更為簡便,甚至也將會有可以自行維護更換的一體式水冷產品,電競產品更為多元,ASUS也推出體積迷你效能強大的G20及GR8機種,更值得一提的就是ASUS的ROG Gladius電競滑鼠,其可自行更換微動的設計,更是電競滑鼠產品一大突破,以上都是令人驚豔的新品或是新功能。
各位XFastest的網友,您還記得幾天前是甚麼日子嗎?是的您沒猜錯,就是XF的2014年度中區網聚活動,跟往年一樣,XF邀請了許多業界許多重量級的廠商到場分享介紹自家的產品特點及技術,另外也都會帶來大家最喜歡的好康大放送,當天的活動一樣熱鬧如昔,希望沒來得及參加的網友們也別灰心,站大還是幫大家凹了許多好康要送給各位,另外記得去看一下縮時影片也記得分享心得,更能感受當天的活動氣氛囉,當然也希望下次能有您的參與讓活動更加的圓滿!
網聚對各位的意義是甚麼,吃吃喝喝、看看新產品、抽獎、有正妹Show Girl們可以近距離接觸等,其實對個人來說,網聚有個很大的價值,就是可以跟認識的網友們連絡感情,大家都是熱愛3C產品的使用者,談起話來更是能夠相互理解,加上網聚的時間地點是確定的,方便要參加的朋友們預先規劃自己的行程,所以一到會場見到自己的認識朋友都能參加,也是一大樂事。這次站方也精心挑選了一個相當大型的會議場地,讓當天的網聚活動可以讓更多網友能夠參加,到會場一看,網友們都非常踴躍的出席,相信這點當天參加的網友也都能感受到!!!以下是活動當天的一些照片,分享給大家參考一下囉!!
一樣分享網聚照片給當天參加的朋友做個回憶,不克到場的網友也可以感受一下現場的活動氣氛!!
等著報到的人龍,可以看到大家都非常期待這次的網聚盛宴。
廠商展示架
看起來會場內眾家廠商都非常踴躍來插旗,積極的參與今年的網聚活動。
ROCATT
電競周邊生產專業廠商!!
Sharkoon
德國旋剛科技,成立於2003年,並從事製造與販售各種與電腦及其相關產業的硬體組件。
InWin
機殼及電源供應器的生產廠商,推出多款經典產品,美型且用料實在,獲得相當多的好評。
SAPPHIRE
顯示卡產品生產專業廠商,當天也展出許多優質產品。
OCZ
OCZ所推出的SSD產品,相信有許多網友聽過吧!!專注於SSD產品的研發生產,SSD的專業廠商,被現在母公司TOSHIBA收購之後,相關產品推出相信會更具競爭力及生產成本,其優越的效能表現,也是許多愛用者所優先推薦的SSD產品。
MSI
知名主機板、顯示卡、筆電及電競產品的生廠大廠,當天也展示出最新款的主力產品。
Thermaltake(Tt)
機殼、散熱產品、電源供應器等產品生產專業廠商,當天也展出許多優質產品。
Fractal design
機殼、一體式水冷散熱產品、電源供應器等產品生產專業廠商,當天也展出許多優質產品。未來有機會也會分享這次展出的一體式水冷產品。
Seasonic
電源供應器的知名品牌,推出及打造許多熱銷的系列產品。
Antec
機殼、一體式水冷散熱產品、電源供應器等產品生產專業廠商,當天也展出許多優質產品。
Intel 展示平台
LIVE DEMO展示,透過實機展示讓使用者了解Intel效能表現。
i-rocks
鍵盤及手持裝置相關產品知名品牌,在今天也展出目前主推的產品喔!!
Cooler Master
Cooler Master是知名的機殼及散熱器大廠,目前也積極推出的副品牌主打隨身的個人3C及電競周邊產品。
Bitspower
專業水冷及電腦改裝產品周邊的生產廠商,對於資深的電腦DIY玩家們應當不陌生,現場也展出採用 ASUS ROG Maximus VII系列及Rampage V Extreme主機板所改裝而成的水冷主機,及原廠搭配ASUS ROG Maximus VII系列及 ROG Rampage V Extreme所開發的水冷套件,展現其強大的水冷系統元件設計及生產功力,今天會場所展示的X99 實機體驗超頻平台也是由Bitspower所設計生產提供,在超頻時需要關注的重點就是元件的散熱,只要處理不好,產品的效能便會備受影響,Bitspower運用其多年的水冷系統開發經驗,迅速開發出X99主機板的水冷散熱配件,輕鬆發揮水冷系統強大壓制能力,讓Core i7-5960X輕鬆發揮其強勁的效能,整機也使用最近相當流行硬管走管水冷系統,在在顯示出原廠的能耐,對Bitspower產品有興趣的使用者不妨到原廠官網去查閱喔!!
ASUS
板卡界的大廠,也展出主打9系列晶片組主機板、GTX 980/970顯示卡、G20、GR8主機及周邊產品。
ASRock
具有高度研發創新能力的主機板廠,生產出許多別具特色的主機板產品喔!!這次ASRock展示X99及9系列的相關主機板產品,X99平台也多款主機板產品,目前有兩款X99主機板(X99 Extreme4及 Fatal1ty X99M Killer)價格大約是萬元有找的價位,另外一款高階產品X99 WS效能表現也是相當不錯。
玩家聯盟
Silicon Power(廣穎電通)
Panram
記憶體、儲存及電競周邊生產專業廠商,也推出許多別具特色的產品。
NVIDIA
專業圖形處理器及ARM處理器研發廠商,近期NVIDIA更推出採用更高階版本GM204核心而成GTX 980/970,也擁有絕佳的效能表現,性價比也是相當高GeForce GTX 980/970 均採用GM204核心,製程為28nm,CUDA Core 總數分別為2048/1664個。基礎時脈設定分別為 1126/1050 MHz,搭配 GPU Boost 技術平均可將時脈加速到至少 1216/1178 MHz,記憶體部分為 256-bit 頻寬搭配GDDR5記憶體,搭配 GDDR5 4GB顯示記憶體,記憶體運作時脈為1750MHz(等效7.0GHz),需要2組PCI-E 6Pin(或1組PCI-E 8Pin)供電,TDP分別為165W/145W,也是支援PCI-E 3.0傳輸介面技術的顯示卡。
Kingston
如果Kingston說他的記憶體產品市佔率是老二,沒人敢稱第一,總市佔率接近5成的超級記憶體模組廠。隨著Haswell-E處理器的正式推出,除了處理器的效能及核心增加外,這次平台建構方面也必須搭配的兩項新產品就是X99晶片組主機板及DDR4記憶體模組,其中DDR4 SDRAM是最新一代的高頻寬電腦記憶體規格,由JEDEC(記憶體標準的主體制定組織)在2012年9月確定,運作時脈由2133到4266(暫定),標準電壓為1.2V,桌上型的電腦採用288 Pin U-DIMM模組,外觀與現行的DDR3 240 Pin U-DIMM模組相近,不過兩者當然是不相容的。在網聚會場Kingston也展出最新的HyperX Predator DDR4 記憶體模組,針對Intel這次Haswell-E及X99平台的推出,Kingston也在第一時間就推出DDR4的記憶體模組,運作時脈也從DDR4 2133到DDR4 3000,可說是涵蓋基本裝機需求及效能愛好者的超頻需求,實測穩定度確實不差,效能表現也令人驚艷,另外今天也展出相當驚人產品,容量高達1TB的USB3.0隨身碟,網路上已經開賣,是售價相當高的頂級產品,適合需要隨身攜帶大量及高速存取資料的金字塔頂端的使用者。
Crucial
記憶體、SSD、記憶卡、隨身碟等個人儲存周邊的生廠大廠,今天也來參加網聚盛會,也在會場上展出目前主推的各項主力產品。
今天參加改裝機殼分享活動的主機群
活動競賽規則
1號主機
2號主機
3號主機
4號主機
5號主機
6號主機
7號主機
8號主機
一樣當天活動最令人注目的焦點之一。
眾家廠商產品簡報
Kingston
Crucial
主打DDR4記憶體模組,隨著Haswell-E處理器的正式推出,除了處理器的效能及核心增加外,這次平台建構方面也必須搭配的兩項新產品就是X99晶片組主機板及DDR4記憶體模組,其中DDR4 SDRAM是最新一代的高頻寬電腦記憶體規格,由JEDEC(記憶體標準的主體制定組織)在2012年9月確定,運作時脈由2133到4266(暫定),標準電壓為1.2V,桌上型的電腦採用288 Pin U-DIMM模組,外觀與現行的DDR3 240 Pin U-DIMM模組相近,不過兩者當然是不相容的。
Intel
- Nov 16 Sun 2014 02:19
ASUS Strix GeForce GTX 970 4GB評測
NVIDIA一直以來在顯示卡產品可說是呼風喚雨,Kepler 架構的成功,從市場上 GeForce GTX 600、GTX 700 系列顯卡的熱銷盛況就可略知一二,新一代 GeForce 700 系列延續 Kepler 架構的威力,之前推出的GTX 780 Ti/ GTX 780 / 770 /760等顯示卡產品,針對專業繪圖及運算需求的TITAN等,在晶片製程與良率精進之後已讓玩家們體驗不俗的效能表現,首款採用Maxwell世代GPU核心為採用GM206的GTX 750 Ti,有效展先新世代GPU核心的威能,近期NVIDIA更推出採用更高階版本GM204核心而成GTX 980/970,擁有絕佳的效能表現,性價比也是相當高GeForce GTX 970 採用GM204核心,製程為28nm,CUDA Core 總數為1664個。基礎時脈設定為 1050 MHz,搭配 GPU Boost 技術平均可將時脈加速到至少 1178 MHz,記憶體部分為 256-bit 頻寬搭配GDDR5記憶體,搭配 GDDR5 4GB顯示記憶體,記憶體運作時脈為1750MHz(等效7.0GHz),需要2組PCI-E 6Pin(或1組PCI-E 8Pin)供電,TDP為145W,也是支援PCI-E 3.0傳輸介面技術的顯示卡。
ASUS STRIX系列顯示卡是專為高階使用者及追求低噪音所開發的頂級單核心顯示卡產品,實際上效能也是非常不錯,另外主打特色就是讓使用者在遊戲時不用被高階顯示卡散熱器所發出的噪音影響遊戲體驗,提供使用者更為安靜的遊戲環境,ASUS STRIX GTX 970 4G其CUDA Core 總數為1664個,基礎時脈設定為 1114 MHz,搭配 GPU Boost 技術平均可將時脈加速到至少 1253 MHz。記憶體部分則與 GTX 980 相同的 256-bit GDDR5 介面,並配備了高達 4GB 的超大容量,速率則是設定在1753Mhz(等效7.012 Gbps),電源需求部分需要使用1組 8 pin 的 PCI-E 電源輸入,提供給喜歡挑戰極限的使用者更充裕的供電能力,外觀部分則是採用霸氣的黑色配色為主,風扇軸心則是貼有代表系列產品的貓頭鷹之眼的設計,GPU部分配置2支8mm+1支10mm銅鍍鎳熱導管搭配綿密鋁鰭的模組,並搭配上雙9CM風扇的散熱設計將熱量向I/O介面端及顯示卡尾端排出,以下是簡單的開箱測試。
GeForce GTX 970 規格
ASUS Strix GeForce GTX 970 4GB外盒
ASUS Strix GeForce GTX 970 4GB
ASUS主流產品電競風格設計的外觀,專為電競遊戲熱血的使用者所設計。
GeForce GTX 970
GPU部分使用GeForce GTX 780 所打造而成,並能提供的極致繪圖運算效能。
ASUS Strix GeForce GTX 970 4GB產品特色
4GB GDDR5、待機時0dB散熱設計、數位供電設計及獨家設計GPU Tweak功能。
盒裝出貨版
基本上是已經上市開賣,GTX 970及GTX 980目前都是搶手貨。
超頻版本
ASUS Strix GeForce GTX 970 4GB 基礎時脈設定為 1114 MHz,搭配 GPU Boost 技術平均可將時脈加速到至少 1253 MHz,較公版基礎時脈設定為 1050 MHz,搭配 GPU Boost 技術平均可將時脈加速到至少 1178 MHz高出一些。
外盒背面產品特色介紹
- Nov 15 Sat 2014 13:14
當不掉的記憶 永遠都在 Kingston最新微電影 11/14挑動觀眾淚腺
去(2013)年,Kingston推出的微電影《記憶月台》,除了高點閱率外也獲得相當多的好評;今(2014)年再次推出新微電影《當不掉的記憶》,帶領觀眾重回90年代香江街頭,以90年代一間香港老牌當舖作為背景,透過當鋪老闆的雙眼,見證一對父子跨越時空傳承的情感。全片維持Kingston微電影一貫的風格,捨棄了產品導向的溝通方式,將焦點聚焦Kingston最重視的核心價值—人。故事巧妙地藉由USB隨身碟串起父子之間共同的興趣愛好,也代替父親傳承了對兒子的掛念和期許,讓兒子能夠永久保存這份「當不掉的記憶」。
- Nov 15 Sat 2014 02:57
ASUS ROG Rampage V Extreme 搭配 Bitspower 水冷套件裝機評測
X99系列主機板在Intel Haswell-E處理器推出之後,可說是近期最熱門的高階主機板產品,ASUS第一波所推出的採用X99晶片組一款ROG主機板產品也獲得相當多的注目,那就是Rampage V Extreme,其搭載許多獨家技術如OC Socket、DirectCU、X-Socket II及Extreme Engine Digi+ IV等設計,不過Haswell-E處理器超頻之後所產生的熱量也不容小覷,更是考驗系統的散熱能力,向來是高階硬體產品使用者需要花費較多心思處理的一環,因為3C元件發熱量增加促使散熱技術的進步,讓水冷已非為改善CPU、GPU運作溫度的唯一選項,而是可選擇方案中較為不容易安裝及使用的改裝方式,水冷的使用者一直以來都不算有重大成長,加上這幾年來熱導管產品大量面市,確實有效讓CPU的溫度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讓有意玩水冷的玩家漸漸隱性化,相較於熱導管,風險跟改裝成本都偏高,不過就水冷來說只要搭配的當,對系統發熱元件的溫度仍是能提供不錯的壓制力,對於散熱時所產生的噪音也能降低,Bitspower之前也針對多款主機板生產全包覆式水冷頭,也是市場上相當少見的水冷精品。所以個人電腦水冷產品大廠Bitspower再次針對ASUS ROG Rampage V Extreme超級強板推出新款水冷頭,除了可以針對CPU散熱外,PCH及MOS區域也能同時散熱,屬於一體化全覆式設計,水道部分採用微水道設計,加強了散熱鰭片與導管的接觸面積,提升散熱效能。為呈現高階水冷產品的最佳品質,這也是Bitspower累積許多水冷系統經驗後,加入更多精良設計及創新功能,推出全新水冷頭產品,希望這些測試及開箱內容能對有意玩水冷的網友提供一些參考依據,有助於各位在選購、使用或是改裝水冷機的參考。
Bitspower R5E 水冷套件裝機成果
裝機組件
CPU:Intel Core i7 5820K
RAM: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kit @ 2133 15-15-15-36
MB:ASUS ROG Rampage V Extreme
VGA:AMD R9 290X 4G
HD: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AHCI模式)+WD Green 6TB
CASE:Thermaltake(Tt) Core V51
COOLING:
Bitspower水冷套件如下,並採用硬管配置。
Bitspower CPU Block Summit EF (Intel) (Acrylic Top Version)
Bitspower AIX99R5E Nickel Plated (Clear)
Bitspower VG-AR9290X Acrylic Top With Stainless Panel (Clear)
Back Cooling Panel AR9290X Carbon Black
Bitspower Radiator - BLACK EXCHANGER 360
Bitspower Radiator - BLACK EXCHANGER 120
G1/4" Deep Blood Red Compression Angle Fitting For ID 8MM OD 11MM Tube
Dual / Single D5 Top Upgrade Kit 250
整體完成圖
主機板上半部
X99系列主機板剛推出不久,Bitspower就能推出ASUS ROG Rampage V Extreme全覆蓋式水冷頭,顯見設計及生產能力雄厚。
顯示卡部分
水冷排
採用360及120雙水冷排配置方式。
D5水冷泵及水箱
CPU水冷頭
硬管配置
顯示卡強化背板
Rampage V Extreme
啟動電源試看看
搭配紅色的LED
整體顏色非常搭,接下來有空在分享整機的溫度表現吧!!
電源紐
結語
小結:Bitspower水冷產品整體外觀相當精美,全套的設計更可針對MOS區及PCH區同時散熱,加上X99平台的CPU超頻之後都是相當熱情,可以預期Bitspower水冷產品可說是搭配ASUS ROG Rampage V Extreme主機板能有效發揮的最佳散熱套件之一,水冷系統只要搭配的當,幾乎沒有太大的運轉噪音,均比起原廠的空冷散熱器優異不少,相信只要能有效規劃機殼對流,這樣的配置仍能讓超頻之後CPU溫度作有效的控制,另外水冷頭的選用與散熱排的搭配是相當重要的,更能發揮其壓制能力,讓使用者可輕鬆使用水冷系統來散熱,以上提供給各位參考,感謝賞文。
- Nov 13 Thu 2014 23:32
實惠6核能效 平價X99平台首選 Intel Core i7-5820K 市售盒裝版評測
Intel在2014年8月30日推出更強大的新系列處理器,即為最新的Haswell-E系列之CPU,搭配最新的X99晶片組,這次運算核心數是主要突破特點,Core i7-5960X是首款桌上型處理器採用8C16T的運算核心,另外在X99平台支援之處理器(Core i7-5930K及Core i7-5820K)也全面升級為6C12T的處理器產品,與主流的Z97平台產品做明顯區隔,包括Core i7-5960X、Core i7-5930K及Core i7-5820K價格分別為美金$999、583及389,採用LGA2011-v3接腳,TDP均為140W,支援HyperThreading、內建4通道DDR4記憶體控制器及新的連接介面,這次在2014年8月所發表採用22奈米製程代號Haswell-E的i7系列處理器最高將擁有8個實體核心,將是目前Intel 桌上型CPU產品的運算效能及頂尖之作。Haswell-E依據原廠規劃也將會在今年第3季起陸續取代現有的 Ivy Bridge-E 處理器產品線,其中屬於X99平台入門定位的產品Intel Core i7-5820K處理器,預設時脈相較於舊款頂級產品4820K時脈有所降低,但實質核心數及快取記憶體容量增加,仍然可將平台總體效能提升不少,另外高階平台一般都是採用更好的導熱介質,期待提供更好的工作溫度表現,也可以讓超頻的能力隨之提升,建議售價預期大約在12張小朋友多一些的價位,較上代相同定位產品價格稍有增加,以下就簡單分享其盒裝正式版外觀及效能。
產品規格
![[XF] 實惠6核能效 平價X99首選 Intel Core i7-5820K 市售盒裝版評測 [XF] 實惠6核能效 平價X99首選 Intel Core i7-5820K 市售盒裝版評測](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x.xfastest.com/wingphoenix/CPU/INTEL/5820K/ARK-5820K.png&ver=20250714&width=800&height=1635)
Haswell-E系列之CPU
共有3個型號,未來1年將是高階處理器主打的型號。
Haswell-E處理器特點
採用22nm製程,插槽類型為LGA 2011-v3型,支援4通道DDR4 2133MHz記憶體,TDP為140W,其中Core i7-5960X為8核心16線程設計,預設時脈為3.0GHz,Turbo Boost 3.5GHz,L3快取為20MB,擁有40條PCI-E 3.0通道,支援2x16+2x8或者5x8配置,Core i7-5930K售價583美元,為6核心12線程設計,預設時脈為3.5GHz,Turbo Boost 3.7GHz,擁有15MB L3快取,其餘和Core i7-5960X一致。Core i7-5820K,也是6核心12線程、15MB L3快取,預設時脈為3.3GHz,Turbo Boost 3.6GHz,PCI-E 3.0通道減少到28條,支援x16+x8+x4配置。
X99平台系統架構
X99晶片組所搭配的PCH南橋晶片提供了原生的10組SATA 6Gbps連接埠,USB3.0提供6組。
Core i7-5820K 盒裝版
當然是今天的測試文主角Core i7-5820K
盒裝版Core i7-5820K,彩盒正式版包裝,採用LGA2011-v3腳位,附贈McAFee防毒軟體,當然也跟之前同等級產品一樣沒有附上散熱器,使用者必須自己添購。
規格及熱設計功耗
Intel Core i7 5820K基本運算時脈為3.3GHz,Turbo Boost可至3.6GHz,具有15MB的快取,採用LGA2011-v3腳位,與X79晶片組的LGA2011腳位是不相容,TDP為140W。
聯強貨
Intel出品
產品多國語言介紹
也可以透過外殼發現Core i7-5820K
外盒及產品配件
CPU、說明書及外盒。
內盒保護
Intel Core i7 5820K正面
LGA 2011-v3腳位
安裝 Core i7 5820K CPU
追求效能的不凡組合。
Core i7-5820K 基本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5820K ES@3.6GHz
RAM: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kit @ 2133 15-15-15-36
MB:ASUS X99-Pro
VGA:ASUS Strix GeForce GTX 970 4GB
HD:Intel SSD 530 180GB(AHCI模式)
POWER:BitFenix FURY 550G 550W
COOLING:CPU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Intel XTU
CPU資訊、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MaxxPI&MaxxPIM2M
CrystalMark2004R3
AIDA記憶體頻寬
HWiNFO
WinRAR基準測試
CINBENCH R10 X64
CINBENCH R11.5 X64
CINBENCH R15 X64
PCMARK 8
PCMARK 7
3DMARK
3DMARK 03
3DMARK 06
3DMARK VANTAGE
3DMARK 11
FURMARK 1.13.0
DirectComputeBenchmark
COMPUTE MARK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Final Fantasy XIV ARELIM REBORN Benchmark
勇者鬥惡龍
Core i7-5820K 4.5GHz效能測試
之前測試發現Core i7-5820K可以上到4.5GHz,這次也將DDR4時脈超頻至DDR4 2666使用,現在將他們搭配起來更將CPU的時脈往上調到4.5GHz,又會將效能推升至怎樣的階段呢?
測試設定
CPU:Intel Core i7 5820K Retail @4.5GHz
RAM: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kit @ 2666 14-14-14-36
MB:ASUS X99-Pro
VGA:ASUS Strix GeForce GTX 970 4GB
HD:Intel SSD 530 180GB(AHCI模式)
POWER:BitFenix FURY 550G 550W
COOLING:CPU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Intel XTU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CrystalMark2004R3
AIDA記憶體頻寬
HWiNFO
WinRAR基準測試
CINBENCH R10 X64
CINBENCH R11.5 X64
CINBENCH R15 X64
PCMARK 8
PCMARK 7
3DMARK
3DMARK 03
3DMARK 06
3DMARK VANTAGE
3DMARK 11
FURMARK 1.13.0
DirectComputeBenchmark
COMPUTE MARK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Final Fantasy XIV ARELIM REBORN Benchmark
勇者鬥惡龍
結語
小結:
這次Intel Core i7-5820K的預設效能部分比起上一代相同定位Core i7-4820K可說是明顯提升,已上市的Haswell-E系列的3顆處理器,確實吸引不少玩家的目光,Haswell-E桌上型處理器中能完整提供最強悍且全方位的運算能力的產品為Core i7-5960X,只是可惜價位一樣是屬於較為不平易近人的等級,市售價要30張小朋友,次一級的Core i7-5930K處理器,則接近19張小朋友,對預算有限的使用者也是不小的負擔,入門的Core i7-5820K的價格就相對低廉不少,加上這次Haswell-E系列之CPU一樣均屬於不鎖倍頻的產品,喜愛挑戰效能極限、需要4通道DDR4記憶體傳輸效能及多達40個PCI-E 3.0傳輸通道的使用者來說,相信建置6C12T運算平台門檻也隨之下降不少,對X99晶片組平台有推廣之效用,Core i7-5820K是一款CP值頗高的CPU產品(除了PCI-E通道數不若兩款處理器提供40條,i7-5820K僅有28條),Intel Core i7 5820K運算時脈為3.3GHz(Turbo Boost 3.6GHz),具有15MB的快取,採用LGA2011-v3腳位,TDP為140W。雖然入手門檻價格跟上代產品有明顯差異,但是這次為增加實質核心,個人認為對亟需高階硬體運算效能平台使用者而言,有預算限制者可選購Core i7-5820K,無預算上限者可選擇Core i7-5960X,在效能上應能帶給使用者顯著提升感,當然市售品上市之後的超頻能力也是取決於CPU本身的體質,希望大家屆時入手顆顆是大鵰!!超頻超翻天,以上測試提供給各位參考,讓對Intel Core i7 5820K系列CPU產品有興趣的玩家可以了解這世代產品的特色及效能表現,謝謝賞文!!


{{ article.tit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