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y Bridge CPU於今(2012)年4月23日正式發表,Z77系列主機板是INTEL新一代CPU(Ivy Bridge)1155腳位在2012年晶片組主流&效能主力產品無誤,不過企業的裝機需求也是相當高,所以Intel依照慣例出了主流的產品之後,通常也會照顧一下中低階的裝機市場,Intel B75 高速晶片組搭配第 3 代 Intel Core i3/5/7 處理器平台,提供現成的解決方案,實現更妥善的電腦效能、管理功能及安全保護。而且商用平台通常只是預設值使用並要求穩定度,所以反而整體用料跟價格層面是較被注重,並不需要到Z77這種等級的晶片組,加上官方建議售價也差了不少$48(Z77)vs $37(B75),所以B75身為搭配下一代Ivy Bridge處理器7系列晶片組主打商用市場產品系列,提供6組SATA(1組SATA 6G、5組STA 3G)、PCI-E 3.0,內建4組USB3.0,以及12個USB介面(4個USB3.0介面),均較低階的H61晶片組功能完善不少。專為小型企業打造Intel Small Business Advantage (SBA) 解決方案可提供商務導向的資訊安全保護,例如下班後執行病毒掃描與資料備份,並且封鎖任何不必要的 USB 隨身碟,避免您的電腦辨識讀取有害內容。此外,Intel 快速儲存技術 (IntelR RST) 可提供快速的系統開機時間與應用程式載入時間,協助您快速開啟常用的應用程式,B75 高速晶片組搭配第 3 代 IntelR Core i3/5/7 處理器,乃是小型企業運算必備的智慧型平台。目前可以看到由各大板卡廠針對不同等級的產品線所推出的主機板也陸續上市,市售價位大約在2K到3K不等。
主機板大廠-ASRock 推出以Intel B75晶片組,打造規格、功能及用料都能兼具的Micro-ATX主機板(技術特點支援Intel SBA、XFast LAN、XFast RAM、共4組USB3.0、3組SATA3(6G)、3組顯示輸出介面等),B75顯示功能部分仰賴Intel Ivy/Sandy Bridge處理器其中的內建顯示功能(使用內建顯示時也可開啟編解碼加速引擎),1155腳位目前一樣是目前晶片組主流&效能平台,也受惠於CPU整合度越來越高,一般消費者使用需求,以CPU或是APU的內建顯示部分都算可以滿足,7系列晶片組的推出搭配上Ivy Bridge即將推出的更便宜的i3/i5 CPU產品,降低使用者在組建新電腦平台的負擔,顯見22nm CPU裝機市場會越來越熱鬧,以下介紹ASRock在B75晶片組Micro-ATX的主打產品B75 Pro3-M的面貌。
目前分類:3C產品評測 (449)
- Dec 21 Fri 2012 00:25
ASRock B75 Pro3-M評測
- Dec 11 Tue 2012 00:58
Antec HCG-620M 620W POWER簡測
電源供應器大多還是主打80PLUS認證的轉換效率等級為主推出相對應的產品線,可以見得主流POWER產品相當重視轉換效率及PFC的有無,另外隨著科技的演進,POWER的負載已轉變成12V為最吃重的供應電壓,不管是CPU端、GPU端都是這樣的設計取向。不過大瓦數的POWER對一般使用者來說不僅較為昂貴,提供的瓦數也不盡然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因為最佳效率還是得看POWER的負載,負載輕效率通常不會太好,所以還是得看自己需求瓦數選用適合POWER,可以有效提高POWER轉換效率,減少電能及廢熱的耗損,所以可以了解80 PLUS認證為鼓勵製造商針對需高效電力供應的桌上型電腦與伺服器的電源供應器,使其在20%、50%、100%等負載條件下皆能發揮至少80%以上的轉換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消耗及減少能源耗損。 加上節能減碳風的流行,加上電源供應器角色可說是越來越受重視,畢竟一台電腦的穩定度基本上跟POWER的表現是息息相關,POWER的輸出不正常,小則電腦不穩,大則電腦當機,更甚者帶著電腦內的其他零組件一起死給你看,所以選擇一顆可以信賴的POWER是使用者常會費神的功課之一。
- Dec 11 Tue 2012 00:57
Antec HCG-520M 520W POWER簡測
目前電源供應器大多還是主打80PLUS認證的轉換效率等級為主推出相對應的產品線,可以見得主流POWER產品相當重視轉換效率及PFC的有無,不過大瓦數的POWER對一般使用者來說不僅較為昂貴,提供的瓦數也不盡然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因為最佳效率還是得看POWER的負載,負載輕效率通常不會太好,所以還是得看自己需求瓦數選用適合POWER,可以有效提高POWER轉換效率,減少電能及廢熱的耗損,所以可以了解80 PLUS認證為鼓勵製造商針對需高效電力供應的桌上型電腦與伺服器的電源供應器,使其在20%、50%、100%等負載條件下皆能發揮至少80%以上的轉換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消耗及減少能源耗損。 加上節能減碳風的流行,加上電源供應器角色可說是越來越受重視,畢竟一台電腦的穩定度基本上跟POWER的表現是息息相關,POWER的輸出不正常,小則電腦不穩,大則電腦當機,更甚者帶著電腦內的其他零組件一起死給你看,另外,隨著科技的演進,POWER的負載已轉變成12V為最吃重的供應電壓,不管是CPU端、GPU端都是這樣的設計取向。
- Dec 09 Sun 2012 01:21
ASRock 960GM/U3S3 FX評測
AMD在今(2012)年10月23日正式推出核心代號為Vishera處理器,採用Piledriver的處理器作為替換推土機世代的CPU產品,腳位部分一樣採用Socket AM3+腳位,就推出時的價位,個人認為相當合理,在相同的價位下,這次AMD的處理器算是符合其身價的表現,所以主機板大廠也陸續推出,支援AM3+處理器的主機板產品,其中ASRock改版推出採用760G晶片組支援AM3+腳位主機板,雖然760G已經是相當有年紀的晶片組,但是就實際使用及支援的介面上,對低階市場來說應該是相當夠用,對新的CPU支援度也是相當不錯,這片主機板屬於M-ATX規格但是較為窄板的設計,還算是一般人喜歡用來裝機的選擇,BIOS的設定也相當完整,另外也透過第3方控制晶片加入了USB3及SATA 3的支援能力。以下介紹ASRock在AM3+平台平價入門產品960GM/U3S3 FX的面貌及效能。
- Dec 03 Mon 2012 01:50
MSI FM2-A85XA-G65評測
A85X晶片組為搭配最新的Trinity平台新產品之一,這次AMD在2012年10月2日推出採用Socket FM2腳位中階產品APU處理器,將Fusion產品效能、特性、軟硬體架構及創新繪圖技術再次提升,可提供流暢的高畫質影片播放效果、突破性的運算能力,為AMD第3個支援DirectX 11技術的內建顯示晶片處理能力的CPU。上一代Llano與Ivy/Sandy Bridge都是將CPU與GPU整合在一起的CPU產品,不過Llano腳位當時是採用全新的FM1腳位,與推土機或是舊的PhenomII等AM3+插槽完全不同,這次腳位跟之前一樣作更換,改為Socket FM2腳位(不過其實原有的A75及A55只要修改設計一樣是可以直接支援新一代的APU產品),倒是與AMD腳位可以沿用的傳統有點違背,不過若是參考推出第1代K8時代的Socket 940&754的雙腳位情形,應該就不難理解會有這樣的情形,而且就目前消息傳出Socket FM2腳位未來應該會繼續沿用,對APU產品有興趣的消費者可說是一大福音。
- Dec 03 Mon 2012 01:49
MSI UBO-30 USB3.0攜帶式外接藍光燒錄機評測
光學儲存周邊目前並無如CD及DVD世代的那樣蔚為風潮,也是藍光世代困於BD跟HDDVD兩大陣營之爭,普及的速度並不如VCD及DVD世代快,最後由SONY的BD陣營勝出,等同也確立了藍光世代燒錄機的主流由BD燒錄機引領向前,當然一方面也因HD的價位也節節下滑,至使燒錄機及BD空片的組合價位,未到能讓消費者心動的價格區間,最近因為藍光燒錄機的價位慢慢鬆動,漸次的往2,000新台幣左右價位調整,也慢慢的進入消費者可以接受的價格帶,加上日本一行購入的BD空片(日本的空片價格確實不算太貴),及需要多方備份的重要文件及相片等資料,因而興起購入藍光燒錄機的念頭,之前敗入MSI的 DH-12BS藍光燒錄機價位僅需2K有找,相當實惠的價格,今天要介紹的 MSI UBO-30 USB3.0攜帶式外接藍光燒錄機目前價位也不到3.8K,算是平易近人許多!!以下是分享,請有興趣的朋友參考看看囉!!
- Dec 03 Mon 2012 01:46
Antec PowerUp 6000 行動電源簡測
越來越多的手持裝置、平板電腦及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裝置大量走入消費者的世界,使得走在路上隨處可見的人手一機或是人手一平板的低頭族現象,只能說是被手持裝置制約了~~不過,也因為太方便了,確實要脫離這樣的人機環境已經是不太容易,所以就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吧!!只是手持裝置最被使用者詬病的缺點之一,就是受限於手持裝置或是智慧型手機的電池電量,其實如果在頻繁使用下,通常是撐不到一天的,當然可以透過多攜帶備用的電池,不過有些手機或是裝置實際上是不能更換電池的,另外就是當你攜帶的智慧型裝置一多,要帶的電池種類就多到不行,難道您能接受這樣的煩人狀況,所以行動電源就因應而生了,而且也有部分的相機也提供了USB充電的方式,如NEX-6及NEX5R等,讓行動電源能夠發揮的場合可說是越來越多囉!!所以個人電腦周邊產品大廠Antec就推出了行動電源的產品AP-6000,以滿足使用者外出時的電力需求,以下是產品的簡介囉!!
- Nov 27 Tue 2012 21:02
Antec Neo Eco 520C 520W電源供應器簡測
電源供應器(POWER)市場可說是越來越熱鬧了,當然主打還是80PLUS認證的轉換效率等級為主推出相對應的產品線,可以見得主流POWER產品相當重視轉換效率及PFC的有無,不過大瓦數的POWER對一般使用者來說不僅較為昂貴,提供的瓦數也不盡然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因為最佳效率還是得看POWER的負載,負載輕效率通常不會太好,所以還是得看自己需求瓦數選用適合POWER,可以有效提高POWER轉換效率,減少電能及廢熱的耗損,所以可以了解80 PLUS認證為鼓勵製造商針對需高效電力供應的桌上型電腦與伺服器的電源供應器,使其在20%、50%、100%等負載條件下皆能發揮至少80%以上的轉換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消耗及減少能源耗損。 加上節能減碳風的流行,加上電源供應器角色可說是越來越受重視,畢竟一台電腦的穩定度基本上跟POWER的表現是息息相關,POWER的輸出不正常,小則電腦不穩,大則電腦當機,更甚者帶著電腦內的其他零組件一起死給你看,另外,隨著科技的演進,POWER的負載已轉變成12V為最吃重的供應電壓,不管是CPU端、GPU端都是這樣的設計取向。
- Nov 26 Mon 2012 02:17
Antec Neo Eco 620C 620W POWER簡測
電源供應器(POWER)常有多餘的線路,收藏較為不便,因此模組化的POWER也是相當盛行,可以依據需求增減線路,不過模組化的不良影響就是效率會降低一些,模組化線路的阻抗性較非模組化的線路為高,所以追求平價且轉換效率的POWER通常不會採用這樣的設計,這點使用者可能在選購之前也必須先了解到。當然目前電源供應器大多還是主打80PLUS認證的轉換效率等級為主推出相對應的產品線,可以見得主流POWER產品相當重視轉換效率及PFC的有無,不過大瓦數的POWER對一般使用者來說不僅較為昂貴,提供的瓦數也不盡然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因為最佳效率還是得看POWER的負載,負載輕效率通常不會太好,所以還是得看自己需求瓦數選用適合POWER,可以有效提高POWER轉換效率,減少電能及廢熱的耗損,所以可以了解80 PLUS認證為鼓勵製造商針對需高效電力供應的桌上型電腦與伺服器的電源供應器,使其在20%、50%、100%等負載條件下皆能發揮至少80%以上的轉換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消耗及減少能源耗損。 加上節能減碳風的流行,加上電源供應器角色可說是越來越受重視,畢竟一台電腦的穩定度基本上跟POWER的表現是息息相關,POWER的輸出不正常,小則電腦不穩,大則電腦當機,更甚者帶著電腦內的其他零組件一起死給你看,另外,隨著科技的演進,POWER的負載已轉變成12V為最吃重的供應電壓,不管是CPU端、GPU端都是這樣的設計取向。
- Nov 25 Sun 2012 09:03
CM Storm Quick Fire TK 鍵盤評測
電競遊戲越來越受玩家們歡迎,遊戲開發商也樂得舉辦大型競賽活動來吸引玩家們的關注,進而更加投入遊戲中,看到此等商機,也使得電腦周邊市場越來越競爭,各家廠商都將產品的開發領域網不同方向延伸,就連不少板卡大廠也陸陸續續推出電腦周邊的產品,如ASUS、GIGABYTE等,機殼、散熱器等周邊大廠Cooler Master也順此趨勢,開發了不少電腦週邊產品,如滑鼠、鍵盤、喇叭、耳機解決方案等,積極將產品生產領域突破,以期獲得更多消費市場,另外遊戲周邊中,比較熱門的有鍵盤、滑鼠、耳機等,電競產品漸漸的的受到市場歡迎,CM Storm是Cooler Master所應需求而成立的新品牌,Cooler Master產品之前以散熱器、機殼、風扇、電源供應器、水冷及電腦週邊為主,而CM Storm是以開發電競相關的產品為主,已推出的產品主要有鍵盤、滑鼠、耳機、鼠墊及其他電競週邊。這次推出電競訴求的鍵盤,提供遊戲玩家更好的遊戲周邊能有更好的遊戲體驗或是比賽中有更好的競賽表現。
- Nov 21 Wed 2012 18:35
ASUS RT-AC66U 802.11ac雙頻無線基地台評測
無線網路基地台的使用者可說是越來越多了,畢竟人手一機的智慧型手機或是平板電腦,如果真要仰賴號稱上網吃到飽(實際上是慢到到吃不飽)的3G網路傳輸高數據量的資料時,例如高畫質的影片上傳或是下載,更新韌體、更新系統軟體、下載圖資等網路運用,傳輸的速度應該會讓使用者吐血,等待的時間可能也是會讓使用者受不了,所以將家裡的固網透過無線基地台的分享,讓使用者也可以享受固網的高速傳輸能力,雖然目前寬頻速度還未跟上國外主流,但第一大固網業者也至少推出100M/100M的光世代,價位也僅需1.7K有找,算是可以接受的進步了,當然期待對稱式1Gbps的光世代能儘早推出,也能推出國人可以接受的價位,話說回來,透過無線基地台使用者上網速度就不會受限於3G的有限速度,到了遇有鄰近使用者多的時候,大家還要搶頻寬的噩夢可以稍解,盡情享受智慧型手持裝置的便利,可以進行更新資料、瀏覽網頁、看影片、同步裝置資料,甚至部分新的基地台也提供架站或是建置個人私有雲的功能,讓使用者不一定要使用付費的網路備份儲存方案,透過自有的私有雲端空間,盡情享受無線裝置的便利性。還有最新的雙頻段網路功能,一般11n無線傳輸使用大多是2.4GHz頻率,受到干擾的機率很大,若是使用5GHz頻率,就可以提供大流量低干擾且穩定的無線網路傳輸,因此雙頻分流機制(2.4GHz:一般上網/收發Email,5GHz:線上遊戲/無線高畫質影音播放)更顯其價值。最後值得一提就是採用802.11ac技術的產品推出,採用5 GHz頻段讓無線基地台的理論傳輸度也突破1Gbps,達到1.3Gbps之譜,已經有超越一般主機板常見內建的1Gbps的網路卡效能,當然無線網路訊號容易受到干擾,而造成效能衰減,但是只要能到5成效能也是非常驚人的速度,這是ASUS最近所推出的無線基地台所具備的基本功力,相信有注意網通設備的使用者可以發現ASUS近期在網路產品的用心,之前推出的RT-N16,是受到許多好評的網通產品,用料及規格均屬上乘,改機的資源也相當豐富,現在更推出這次要介紹的RT-AC66U高階的無線網路地台,以下是簡單的測試分享。
- Nov 06 Tue 2012 01:58
ASUS GTX660 TI DC2 2GD5簡測
採用GK104核心的GeForce GTX 660 Ti顯示卡,就規格而言與自家的GeForce GTX 670及自家單核卡王 GTX 680採用的核心相同,為GK104架構精簡優化之後的中堅產品,反而與GTX 660所使用的GK106核心是不同核心的產品,NVIDIA 從頭開始設計的 Kepler GPU 架構不僅僅可在最新的 DirectX 11 遊戲中發揮最大效能,亦可達成最佳的每瓦效能。全新 SMX 串流多處理器 (Streaming Multiprocessor) 的效率為上一代串流處理器的兩倍,而且全新的幾何引擎僅需一半的時間,即可繪製三角形。最終打造出具備世界級效能與最高影像品質,兼顧電源效率的繪圖卡。GTX 660 Ti所使用的GK104內建7組SMX單元,共有1344個CUDA核心、112個TU(texture units紋理單元)單元、24個ROP(raster operating units)單元,GTX 660 Ti所使用的GK104的GPU預設頻率為915MHz,支援Turbo Boost到980MHz;製程採用28nm製程,並採用PCIe 3.0傳輸介面。並且搭載192-bit 2G的GDDR5記憶體,運作時脈為1500MHz(等效6Gbps),記憶體頻寬部分與其他採用GK104核心的老大哥產品不同(256-bit),不過TDP降為150W,為了加強超頻能力原廠也配置2個 6-pin PCI-E供電端子,支援3-way/4-way SLI,輸出介面有兩組DVI埠、一組HDMI、一組Displayport 1.2,身為NVIDIA Kepler中階市場戰將,GeForce GTX 660 Ti的表現也是相當優異,這次測試的顯示卡為ASUS GTX660TI DC2 2G DDR5的版本,以下產品及效能測試就提供給各位參考囉!!
- Aug 05 Sun 2012 03:19
ASUS P8Z77-V LX評測
Z77晶片組搭配Intel新一代Ivy Bridge處理器,Intel Tick-Tock(新工藝/新架構交替發展策略)戰略可說是發展的相當成功,1155平台推出後確實再次將產品效能做一定程度的推升,也穩定的領先對手,Ivy Bridge屬於Tick變換製程展現新工藝的世代,Z77系列晶片組是INTEL新一代CPU(Ivy Bridge)1155腳位在2012年晶片組主流&效能主力產品,Z77身為搭配下一代Ivy Bridge處理器7系列晶片組主推的產品系列,提供2組SATA 6G、PCI-E 3.0,內建4組USB3.0,Z77提供包括對雙卡PCI-E x8+x8模式的支援,三卡x8+x4+x4模式的支援能力。提供對Intel RST技術和Smart Response Technology技術的支援,以及14個USB介面(4個USB3.0介面),6個SATA介面(2個SATA6G),目前可以看到由各大板卡廠針對不同等級的產品線所推出的主機板,也將陸續上市,Z77晶片組所帶來的 PCI Express 3.0、原生2組高速SATA 6G,提供4組USB 3.0,所以已無需外加USB3.0控制晶片,這當然也是Z77一大亮點之一。Z77可使用已整合GPU的Intel Ivy Bridge處理器其中的內建顯示功能,也支援K系列CPU的倍頻調整功能,同樣支援內部整合顯示核心輸出以外(可開啟編解碼加速引擎),也能完整提供調整倍頻的功能,解決玩家在超頻方面的需求,另外也支援新版的Intel Rapid Sotrage Technology 10.5,能提供使用者建立容量大於2.2TB硬碟的RAID陣列及RST SSD Caching(SSD+HDD的混搭加速模式)這兩項新特性。讓使用者於使用獨立顯示卡時也能享受內顯及Intel Quick Sync轉檔技術(提供Lucid Virtu軟體)及Smart Response Technology(SSD快取技術)。
本次ASUS推出 P8Z77-V LX,是目前ASUS在Z77晶片組入門產品的角色,市售價約3.5K算是低廉的價位,並以完善的產品設計及功能,擁有包括支援Intel LGA1155腳位 CPU產品、提供PCI-E 3.0及導入Digi+數位供電等功能配置,在用料也是全板固態電容,整體用料不馬虎,CPU供電部份採用數位供電設計配置,網路卡部分也用上主流產品常用,提供4組USB3.0,提供最夯的USB 3.0支援能力,使用者馬上就享用USB 3.0帶來的10倍於USB2.0高速傳輸速度,另外主機板所搭配的PCH南橋晶片提供了原生的2組SATA 6Gbps連接埠,這片主機板屬於ATX規格,也是一般人接受度很高的選擇,圖形化的UEFI BIOS的設定也相當完整。以下將帶領各位了解ASUS在Z77晶片組主機板產品入門產品 P8Z77-V LX的面貌及效能。
主機板包裝及配件
P8Z77-V LX外盒正面
採用ASUS近期產品一貫經典款黑色設計,也明確標示採用新一代的DIGI+ VRM及EPU控制核心。
P8Z77-V LX支援的技術
採用Intel Z77晶片組,屬於1155腳位,記憶體使用DDR3,可支援1155腳位22nm/32nm的CPU產品,如Core i7 3770K、Core i7 3770、3570K及舊款的Core i7 2700K、2600K等。另外也正式支援PCI-E 3.0傳輸介面,也正式導入新一代的 DIGI+ POWER設計,另外提供更佳的電源供應設計,UEFI BIOS、GPU Boost、Mem OK、USB3.0 Boost、VirtuMVP及Network iControl等技術。
盒裝市售版
已在市場上正式銷售,就出廠日期而言,也是很早就準備要上市的產品之一。
多國語言主機板功能及特色簡單介紹
外盒背面規格及圖示產品支援相關技術
包括支援1155腳位CPU、Z77晶片組主機板、技術、規格,並以簡單圖示簡介主機板支援的功能跟特色,主打新一代Digi+數位供電設計、UEFI BIOS、USB3.0 BOOST、GPU Boost、Network iControl、LUCID Virtu MVP,也提供Mem Ok!等,讓使用者快速透過簡圖了解主機板的特色,另外就是還是MIC(世界工廠產品)。
內盒包裝
入門主機板常用的包裝設計。
開盒及主機板配件
主機板本體、主機板配件有驅動光碟、SATA6G排線2組、IO檔板及說明書等。
主機板
主機板正面
這張一樣是定位在入門Z77 ATX主機板(縮板材設計),P8Z77-V LX以價位來說,主機板電容採用全固態電容(日製與台廠混用),供電設計採用數位化供電設計的DIGI+ POWER技術,用料設計算是相當實在,MOS區並未以散熱片加強散熱較為可惜,PCH晶片組也採用大面積散熱片加強散熱,提高電腦工作穩定度,CPU端使用8PIN輸入,並提供4組風扇電源端子(2組為PWM)主機板上提供2組SATA 6G、4組SATA 3G,此外整體配色採ASUS主流主機板產品傳統黑藍色為主。
主機板背面
主機板CPU底板使用金屬製防彎背板,PCH晶片組散熱片使用彈簧固定扣具。
採用4層板
符合身價的用料等級。
主機板IO區
如圖,1組PS2鍵盤共用端子、滑鼠1組Gb級網路、2組USB3.0、4組USB2.0、1組光纖輸出及音效輸出端子,顯示輸出部分計有DVI-I、D-SUB及HDMI各一組。
CPU附近用料
採用新一代的DIGI+數位供電設計的電源供應配置,全版採用固態電容,MOS區及PCH也都加上散熱片加強散熱,CPU側 12V採用8PIN輸入及1組CPU+1組PWM風扇端子。主機板上也導入大板常見的優良設計如Mem Ok!(GO Button)開關,另外也提供Q LED燈號。
主機板介面卡區及內接裝置區
提供2組PCI-E 16X插槽(1組為PCI-E 3.0 16X,另1組為PCI-E 2.0 4X),2組PCI-E 1X及3組PCI,這樣配置對使用者來說對有額外PCI-E及PCI介面卡擴充需求部分一樣能兼顧,可說是因應市場需求。PCI-E x16插槽採用海豚尾結構的卡榫,在安裝及移除顯示卡時簡便性還算不錯。提供2組SATA 6G、4組SATA 3G、USB介面(3.0+2.0)共計可擴充至14組,也可見到額外提供的前置2組USB3.0。
Mem OK及GPU Boost技術
雖然主機板定位入門,但一樣導入相當實用的技術。
主機板上控制晶片
數位供電控制晶片
採用自行開發的EPU Digi+ VRM解決方案,提供ITX主機板數位供電能力,整體用料不馬虎。
顯示訊號控制晶片
採用asmedia ASM1442控制晶片。
網路晶片
採用Realtek RTL8111E Gigabit晶片。
音效晶片
採用晶片為REALTEK ALC887
環控晶片
環控晶片採用nUVOTON製品。
PCI控制晶片
採用asmedia ASM1083控制晶片。
BIOS介面
BIOS的相關圖片
系統資訊
多國語言
AiTweaker設定選單
超頻模式的調整,有關超頻選項幾乎都在這個Ai Overclock Tuner頁面設定就能搞定。
電壓控制頁面
CPU電壓
記憶體電壓
CPU VCCSA 電壓
PCH 電壓
CPU PLL電壓
CPU及PCIE展頻設定
進階設定
CPU進階設定
PCH Configuration
SATA Configuration
可以設定IDE AHCI或是RAID模式,也可在此頁面了解SATA裝置的運作情形。
System Agent Bridge Name
USB Configuration
了解或管理USB周邊
主機板內建晶片選單
可調整內建音效、網路卡晶片設定。
APM
網路
硬體監控設定及數值
支援SMART Q-FAN及Anti Surge Support設定。
開機裝置設定
ASUS Tools
有OC Profile、EZ FLASH2及DRAM SPD Information。
效能測試
測試效能表現
上機實測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3770K ES
RAM:Kingston HyperX DDR3 2133 4GB Kit
MB:ASUS ROG P8Z77-V LX
VGA:AMD HD6870
HD:Kingston SSDNOW V100+ 64G
POWER:Cooler Master Silent Pro Gold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空冷
作業系統:WIN7 X64 SP1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及WPRIME效能測試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MaxxPI2M&MaxxPI2
MaxxMEM&MaxxMEM2M
AIDA CPU
AIDA記憶體頻寬
HWiNFO
BLACKBOX 2.3
壓縮/解壓縮效能
3DMARK 03
3DMARK 06
3DMARK VANTAGE
3DMARK 11
STREET FIGHTER4 Benchmark
MHF Benchmark
MHF Benchmark 絆
BIO5 Benchmark
DX9
DX10
DEVIL MAY CRY4 Benchmark
DX9
DX10
Final Fantasy XIV Benchmark High
Final Fantasy XIV Benchmark Low
PSO2
HEAVEN BENCHMARK 3.0
異形戰場 Benchmark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9 TESTA 1920*1200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9 TESTB 1920*1200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11 TESTB 1920*1200
CINBENCH R10 X64
CINBENCH R11.5 X64
Furmark Benchmark
DirectComputeBenchmark
Computemark
光榮使命 Benchmark
超頻穩定度
超頻穩定度
超頻到4.6G,通過LinX 5回合的簡單燒機驗證,簡單達成小超頻的任務。
結語
小結:
如果以Intel Core i7-3770K或是i5 3570K+ASUS P8Z77-V LX這樣的組合效能可說是相當全面,兼具價格又有效能的組合,加上具有一定的超頻能力水準,整體的搭配可以滿足消費者的使用需求,多出來的預算可以加到獨立顯卡的選購,讓整體表現更是物有所值,透過效能測試發現這樣的平台確實也將個人電腦的效能可以再推升到另外一個層次,這次ASUS也針對Z77平台開發許多新技術,如DIGI+ 數位電源設計,主流產品DIMM插槽設計,讓Z77的雙通道記憶體技術表現更優異,ASUS也提供獨家功能,UEFI BIOS、USB BIOS Flashback、USB 3.0 Boost等都是相當實用的技術,以上測試提供給各位參考。
- Nov 02 Mon 2009 22:00
ATI 40nm 中階戰將 Lantic HD5770簡測
AMD近期推出高階顯示卡Radeon HD5870/HD5850以後,也在10月13日推出佈署於中階的兩款顯示卡Radeon HD5770/HD5750,市場定位於中階的HD5770及HD5750擁有許多HD5800系列所擁有的新技術及功能,不過國內外網站有關這兩款HD 5700系列的顯示卡規格,如下
HD 5770官方的建議售價為159美元,HD 5750建議售價為105至129美元之間,主要用來取代HD 4770的下一代顯示卡產品,一樣使用最新的40奈米GPU為核心, 不過在規格及效能表現上卻是接近4870的表現,更遑論超越HD 4770、HD4850的效能表現,HD 5770在其上市價格甜蜜期回穩之後,有機會成為中階市場的首選(若Nvidia未能推出相對應的產品)。
在輸出端子上,不管是先推出的HD5870/HD5850高階產品或是中階HD5770/HD5750,接採用同樣的配置方式,提供2個DVI、1個HDMI和1個DisPlay Port連接埠,並採用1G GDDR5 高速記憶體主要為了因應ATI所主打的「Eyefinity」多螢幕輸出功能,讓顯示卡能夠做到3到6個螢幕輸出,亦為中階市場首款支援Direct X11, 完全支援微軟首款有運算能力的作業系統Windows 7並同步支援針對Windows 7對遊戲運算規範Direct X 11及內含的DirectCompute平行運算, Direct X 11擁有先進的3D技術,如Tessellation,而DirectCompute則是讓程式設計者除了能使用CPU之外,也能利用GPU來協同運算,充分利用的GPU的強大運算效能,讓CPU+GPU的多核心並列處理。除了支援ATI Stream技術外,亦使用最廣泛支援的產業標準OpenCL運算架構, 讓頂尖的媒體、娛樂以及生產力應用中,充分應用及享受各種新功能特色與新產品的效能。以下就Lantic ATI HD5770作簡單開箱測試介紹!!
外盒
HD5770屬於ATI部屬於中階市場的新產品,Lantic樸實外盒簡單秀出這產品的特色。
外盒包裝
HD5770的基本規格,一樣是對岸製作的產品。
外包裝背面
有簡單的全中文產品介紹及支援的技術特點。
內包裝
簡單但確實的包裝方式,將顯示卡本體及相關配件作區隔。
HD5770及相關配件
HD5770 本體、DVI轉VGA接頭、CF橋接器、大4PIN轉6PIN轉接線及說明書。
全中文說明書
[img]http://pic.xfastest.com/wingphoenix/VGA/HD5770/IMGP4318.JPG[/img
說明最低硬體需求及原廠保固方式。
安裝說明
HD5770 本體
與老大哥HD5870及HD5850相類似的公版散熱器配置及外型。
輸出端子
提供2個DVI、1個HDMI和1個DisPlay Port連接埠
顯卡背面
公版卡用料果然不馬虎,4顆 HYNIX GDDR5記憶體配置於背面與正面4顆組成1G。
CF接頭一樣在老地方,散熱器亦秀出ATI Radeon字樣,增加產品質感。
顯卡尾端6PIN電源輸入
有點躲在散熱器內部的感覺,不過安裝時還好不會造成太多困擾。
將散熱器拆解。
只要拆除顯示卡後方的強化扣具就能取下散熱器。(另外兩顆螺絲是記憶體散熱器的)HD5770採用3+2相供電設計,3相給GPU,2相給GDDR5,雖然沒有全固態電容,不過BBA的顯示卡用料可是有口碑的,應該不會那麼快進廠吧。
記憶體散熱器及顯卡PCB強化扣具
拆除後
GPU DIE
TSMC的40nm產品。
顯卡風扇及GPU散熱鰭片
溫度壓制力良好,運作時噪音也不高。
上機實測
測試環境
CPU:INTEL I7 860
RAM:ADATA DDR3 2200+
MB:ASUS P7P55D Deluxe
VGA:Lantic ATI HD5770
HD:SEAGATE 7200.9 160G
POWER:連鈺850W
COOLING:CPU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7 X64
Driver:9.11beta
CPU、GPU預設時脈效能表現(By AUTO)
3DMARK 01
3DMARK 03
3DMARK 06 預設
3DMARK 06 1920*1200
3DMARK 06 1920*1200 8AA
3DMARK VANTAGE P模式
3DMARK VANTAGE H模式
3DMARK VANTAGE X模式
STREET FIGHTER4 Benchmark
DEVIL MAY CRY4 Benchmark DX9
DEVIL MAY CRY4 Benchmark DX9 8AA
DEVIL MAY CRY4 Benchmark DX10
DEVIL MAY CRY4 Benchmark DX10 8AA
BIOHAZARD 5 Benchmark DX9
BIOHAZARD 5 Benchmark DX9 8AA
BIOHAZARD 5 Benchmark DX10
BIOHAZARD 5 Benchmark DX10 8AA
Monster Hunter Frontier Benchmark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 DX9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 DX10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 DX11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 OPENGL
FURMARK拷打下
GPU最高溫度約在70度,顯示原廠風扇已足以壓制GPU的溫度。
小結:這張HD5770遊戲效能雖然還是幹不掉前輩HD4870,不過已經相當接近,畢竟這是主打中階市場的產品,預設時脈下整機待機約97W,FURMARK拷打下整機耗電約220W,相當不錯的功耗及效能表現,價位來說雖然會被拿來比較,不過現在是剛上市的甜蜜期,等過一段時間之後,市場價位有所反映之後,相信性價比會越來越高,另外待機耗電比上4系列,可以說是優秀不少,若以投資眼光來說,HD5770其實性價比蠻高的,支援HD5系列的新技術,功耗又降低不少,適合新裝機的使用者參考選用。
- Oct 16 Fri 2009 22:00
ASUS 9500GT Bravo簡測
HTPC也是目前裝機市場中,頗為熱門的題材,畢竟現在主流的CPU效能都相當不錯,組一台小主機放在客廳當多媒體主機也是不錯的選擇,以下就ASUS 9500GT Bravo作簡單開箱介紹!!
9500GT Bravo外盒
9500GT不算新的產品,只是做成Low Profile的版本並不常見,外盒簡單印有這產品的訴求,
產品的圖片也能看出的主打客廳的HTPC應用。
外盒包裝內頁
主打多媒體應用中心並附贈MediaShow軟體。下方的透明觀景窗,可以看見9500GT主體、遙控器、接收器
及Ambient Light Sensor。
外包裝背面
有簡單的多國語言產品介紹。另外就是使用Scenario Mode+Ambient Light Sensor就是Splendid Plus,
提供最佳的顯示效果。
9500GT及相關配件
9500GT Bravo本體、遙控器、接收器及Ambient Light Sensor、Low Profile擋板、SPDIF連接線、說明書
及產品的相關軟體。
遙控器及擋板
電鍍黑的擋板相當有質感,遙控器就不予置評。
快速安裝說明
9500GT Bravo本體
珍珠白的配色,質感還不賴。
輸出端子
一組DVI、一組HDMI及一組D-SUB,另外後擋板一樣式鍍鈦黑的顏色。
顯卡板上共搭載SUMSUNG GDDR2 512M。
SPDIF連接處
顯卡風扇及GPU散熱鰭片
溫度壓制力算OK,運作時噪音也還在接受範圍。
上機實測
測試環境
CPU:INTEL I7 860
RAM:ADATA DDR3 2200+
MB:ASUS P7P55D
VGA:ASUS Bravo 9500GT
HD:SEAGATE 7200.9 160G
POWER:FSP ZEN 400W
COOLING: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7 X64
此次要評測的夥伴們
ASUS P7P55D、ADATA DDR3 2200+、ASUS Bravo 9500GT及I7 860
CPU、RAM預設時脈效能表現(By AUTO)
3DMARK 01
3DMARK 03
3DMARK 06
3DMARK VANTAGE
STREET FIGHTER4 Benchmark
CINBENCH R10
預設時脈下待機約74W。
OCCT+FURMARK拷打下
全速
約213W
小結:這張9500GT遊戲效能算一般,打小遊戲應有餘力應付,若是負載較重的遊戲,可能就會顯得老態龍鍾,不過就裝機體積來說,算是小巧又具多媒體中心的應用,以上提供給各位參考。
- Oct 15 Thu 2009 23:05
ADATA 2oz DDR3 2200+簡測
搭配LGA1156新腳位I7/I5的新世代晶片組P55,近期將正式由INTEL發表上市(全球於9月8日發表),P55系列主機板將會是,各家主機板廠INTEL系列主機板的主力晶片,以搶攻各位玩家口袋中的小朋友,可想而知 Intel P55 產品將會帶給INTEL愛好者在中高階市場消費者除了X58晶片組另一個不同的選擇,另外就是這兩款晶片組搭配的均屬於DDR3記憶體模組(受限於CPU記憶體控制器只支援DDR3),加上DDR2及DDR3記憶體模組單位價格越來越接近,當然使用者在採購電腦時也更願意考量購買DDR3記憶體模組。
雖然目前INTEL官方目前支援的規格僅到DDR3 1333不過由於INTEL記憶體控制器蠻不錯的,實際上都可以支援超頻至1600、1800、2000、2133甚至今天要介紹的2200+記憶體模組。還有2oz PCB的主機板被炒得火熱,近來記憶體大廠ADATA也推出具2oz PCB的記憶體模組,以下就ADATA 2oz DDR3 2200+介紹&簡測
外包裝正面
4GB的KIT,給雙通道的產品搭配使用,當然主要是給P55使用囉!!
具有賽車感視覺設計,給產品賦予極高速度,也顯示記憶體模組速度不凡。
2oz COPPER PCB
規格
4GB的KIT組,工作時脈DDR3 2200+,屬於Plus系列,雙通道包裝for桌上型電腦。
散熱設計及終生保固
外包裝背面
剛剛正面都沒看到記憶體模組,原來是藏到背面囉!!不過由包裝可以猜出外來應該會有三通道的產品for X58平台吧。
記憶體模組
記憶體散熱片上標有記憶體工作電壓及參數。
記憶體散熱器
由圖可見由兩隻熱導管進行散熱,實際測試工作溫度不高。
記憶體特寫1
烙有ADATA的品牌識別。
記憶體特寫2
支援XPG
說明書
散熱模組運作示意圖
上機實測
測試環境
CPU:INTEL I7 860
RAM:ADATA 2oz DDR3 2200+
MB:ASUS P7P55D
VGA:ASUS Bravo 9500GT
HD:SEAGATE 7200.9 160G
POWER:FSP ZEN 400W
COOLING: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7 X64
此次要評測的夥伴們
ASUS P7P55D、ADATA DDR3 2200+、ASUS Bravo 9500GT及I7 860
測試效能表現
將CPU外頻調整至RAM預設時脈2200效能表現
包含CPU MARK、PI 1M效能測試及記憶體頻寬。
跑一下 PI 32M測一下穩定度囉!!
拉一下記憶體頻寬
19173MB/S
19512MB/S接近2萬大關的表現
小結:DDR3雖然越來越平價,但是高速高價位的DDR3記憶體模組可以帶給使用者更快速的使用體驗及更高的效能表現, 其中的價差取捨端看使用者囉!!
- Oct 15 Thu 2009 23:00
AMD王者來臨 PhenomII X4 965BE評測
AMD的45nm力作Phenom II面市以來,除了效能跟功耗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跟改善以外,最被玩家們提到的特性就是CPU能開核這項特殊能力(笑),AMD自上一代的Phenom推出3核心產品,3核心產品應該可以視為原生4核心的Phenom屏蔽1個不良的核心所產生,以提高產能的利用率,並於其後推出790GX+SB750的產品組合,SB750最特殊的功能除了支援RAID5外,就是支援Advanced Clock Calibration(先進時脈校正簡稱A.C.C)功能,可提昇CPU的超頻能力,雖然A.C.C功能可提升超頻性,惟第1代之Phenom之效能能無法有效拉進與Core2產品的效能差距,而且產生TLB的BUG,並且花了不少時間改善才另外推出XX50結尾的產品,更是讓INTEL氣勢無人可匹,另支援A.C.C之SB750價格較為昂貴,故AMD在之後推出功能精簡(取消RAID5)SB710南橋晶片做搭配,將整體Dragon平台的價位更為符合主流市場之需求。
AMD近期積極在處理器市場上的推出針對不同訴求之產品,如不久前省電版的Phenom II 905e、705e等處理器外,AMD更直接於美國時間8月13日推出目前最高階的旗艦版Phenom II 965來搶攻高階玩家市場,相關新聞如(http://www.xfastest.com/viewthread.php?tid=29156),而本次AMD Phenom II 965有以下特點
1、提升Dragon平台的價值。
2、記憶體控制器同時支援DDR2&DDR3(視使用何種腳位的主機板AM2+支援DDR2、AM3支援DDR3)
3、CPU超頻能力,Black Edition向來就是不鎖倍頻,可讓使用者依據其環境調整倍頻進行超頻。
4、NB也能超頻,使記憶體及L3的效能更佳。
5、更加穩定的DDR3超頻性。
AMD Phenom II 965基本資料
測試環境
CPU:AMD Phenom II X4 965BE
RAM:ADATA DDR3 1866+
MB:ASUS M4A785TD-V EVO
VGA:NVIDIA GTX260 1792M
HD:SEAGATE 7200.9 160G
POWER:連鈺 850W
COOLING:水冷
作業系統:WIN 7 X64
以下請就AMD CPU產品線最高端產品 Phenom II X4 965 的表現來驗證吧!!
AMD原廠的AOD相關資訊及效能檢測
CPU-Z、CPU MARK、SUPER PI
EVEREST 系統資訊
EVEREST 溫度監測
EVEREST CPU資訊
EVEREST 效能測試
記憶體頻寬
3DMARK06
VANTAGE
CINEBENCHR10
STREETFIGHT4
Biohazard5_Benchmark
小結:
新款Phenom II 965和Phenom II 955架構基本上是相同,差別就是965時脈提升到3.4GHz,比起955還要高出200MHz的頻率,不過也因為時脈的提升,可增加一定之效能(這可以說是原廠超頻版嗎?!)。 基本上AMD 45nm產品線超頻性還算不錯,在一般空冷散熱之下,很多玩家可以直接將CPU超頻至3.6GHz左右的頻率,以其他型號CPU來說幅度還算滿大的,而這次965的推出,對於AMD主打的CPU產品線,AM3平台的Dragon有一定的助力,藉強化處理器效能,推升Dragon平台的價值及帶來的更實際效能表現給玩家們。
- Jan 14 Wed 2009 22:00
免螺絲安裝並具LCD監控功能之ICYDOCK MB672硬碟抽取盒評測
身為牧場管理員當然要給農場(HD)一個好的居住環境,避免農場突然掛點,就欲哭無淚囉!!當然要讓農場能有好的環境就是改善散熱跟通風,以下分享農場的優良居住場所-ICYDOCK MB672硬碟抽取盒!!
開箱圖
外盒正面
外盒背面
外盒簡示硬碟抽取盒的規格。
外盒側面
圖示硬碟抽取盒特色。
抽取盒包裝
硬碟抽取盒跟產品說明書一起用泡泡袋妥善包裝。
抽取盒及說明書
抽取盒正面特寫
具備LCD監控面板及安全防盜鎖。
抽取盒背面IO
設有4CM風扇加強散熱。
抽取盒背面IO特寫
採用大4PIN電源輸入,有相關監控端子可以外接,裝置蜂鳴器在故障時發出警報。
抽取盒面板
一指神功就能輕輕鬆鬆打開抽取盒囉。
抽取盒內部
跟星野搭看看
感覺還不錯!!
抽取盒搭配的WD EACS 1TB
LCD監控面板運作情形
溫度可以選擇華氏或攝氏顯示
監控警示溫度可以自行調整
正體中文說明書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環境
CPU:INTEL Q9450
RAM:TEAM DDR2 800 2G*2
MB:GIGABYTE EP45-DQ6
VGA:ATI 4870
HD:HITACHI 7K80系統碟、WD EADS 1TB
POWER:保銳 525W
CPU&MB COOLING:WATER COOLING
HDTUNE
讀
內接
MB672
檔案效能測試
內接
MB672
HDTACH
QUICK
內接
MB672
LONG
內接
MB672
FDBENCH
內接
MB672
CrystalDiskMark
內接
MB672
CrystalMark2004R3
內接
MB672
ATTO
內接
MB672
HDBENCH
內接
MB672
小結:以內接跟抽取盒來說效能損耗仍維持一定的水準,但就效能表現來說抽取盒跟內差異不大,免螺絲設計安裝十分簡便只要把硬碟塞進去就能安裝完成,並具備有LCD監控功能監控硬碟溫度,以上分享提供需要抽取盒玩家選購時的參考。
- Jan 13 Tue 2009 02:00
擁有32MB快取的節能硬碟 WD Caviar Green EADS 1TB評測
硬碟機在面對固態碟強力的挑戰下,僅能利用自身的容量價格比優勢,取得市場的青睞,目前固態碟價格仍屬高價位,需要大量儲存空間的使用者,傳統硬碟仍能在個人電腦中取得必要之位置,參考網路上網友分享的文章,單碟目前已有375G的產品面市,效能強勁可以預期,就總體效能表現較佳的HITACHI 7K1000.B,台灣代理商未正式引進上市,就系統碟言台灣目前cp值較高者仍屬WD 640G AAKS,WD最近推出WD Caviar Black、WD Caviar Blue及WD Caviar Green等產品,各以快取容量、處理器、保固年限、耗能、價格等特性來區別硬碟產品線此次分享WD Caviar Green EADS 1TB 效能及表現吧!!
官網硬體規格
http://www.wdc.com/ch/products/products.asp?driveid=559
開箱圖
硬碟正面
WD Caviar GREEN 硬碟屬於節能3年保固產品,並具有雙32MB快取緩衝。
硬碟背面IO
跟EACS分不太出有什麼差別。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環境
CPU:INTEL Q9450
RAM:TEAM DDR2 800 2G*2
MB:GIGABYTE EP45-DQ6
VGA:ATI 4870
HD:HITACHI 7K80系統碟、WD EADS 1TB
POWER:保銳 525W
CPU&MB COOLING:WATER COOLING
HDTUNE
讀
表現尚可,存取時間以節能硬碟來說算不錯。
寫
寫入曲線有點不平穩。
硬碟支援之技術
健康狀態
使用時間=0,保證是新鮮剛出爐。:)...
AAM
已啟用為效能取向。
檔案效能測試
HDTACH
QUICK
LONG
FDBENCH
CrystalDiskMark
CrystalMark2004R3
ATTO
HDBENCH
小結:Green系列以效能來說跟BLACK跟BLUE系列略遜一籌,但就節能來說卻是個不錯的動物機選購參考,容量硬碟來說整體表現仍有一定的水準,但就效能表現來說EADS(32M)跟EACS(16M)效能好像差異不大,分享供各位選購時的參考。
- Nov 11 Tue 2008 22:00
雙處理器硬碟 WD Caviar Black FALS 1TB評測
硬碟機在面對固態碟強力的挑戰下,僅能利用自身的容量價格比優勢,取得市場的青睞,目前固態碟價格仍屬高價位,需要大量儲存空間的使用者,傳統硬碟仍能在個人電腦中取得必要之位置,參考網路上網友分享的文章,單碟目前已有375G的產品面市,效能強勁可以預期,就總體效能表現較佳的HITACHI 7K1000.B,台灣代理商未正式引進上市,就系統碟言台灣目前cp值較高者仍屬WD 640G AAKS,WD最近推出WD Caviar Black、WD Caviar Blue及WD Caviar Green等產品,各以快取容量、處理器、保固年限、耗能、價格等特性來區別硬碟產品線,此次分享WD Caviar Black 1TB FALS效能及表現吧!!
官網硬體規格
http://www.wdc.com/ch/products/products.asp?driveid=488
開箱圖
硬碟外盒正面
WD Caviar Black 硬碟屬於5年保固產品。
驗明正身
具有雙處理器、32MB快取緩衝。
硬碟背面IO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環境
CPU:INTEL Q9450
RAM:宇瞻 DDR2 800 2G*2
MB:FOXCONN P45A-S
VGA:ATI 4870
HD:HITACHI 7K80系統碟、WD FALS 1TB
POWER:保銳 525W
CPU&MB COOLING:WATER COOLING
HDTUNE
HDTACH
QUICK
LONG
FDBENCH
CrystalDiskMark
CrystalMark2004R3
ATTO
HDBENCH
小結:以效能來說跟640G AAKS系列,互有勝負難分軒輊,就網友測試在應用程式效能上,有小部份的成長,以大大容量硬碟來說整體表現仍有一定的水準,另外保固多了2年,供各位選購時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