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R9 285採用第3代GCN架構(Graphic Core Next),依據產品定位將產品的Stream Processors設定在1,792組,官方表示將擁有比競爭對手GTX 760更為優越效能表現,所以在2014年8月AMD的GPU研討大會上已經預先發表的新世代的R9 285系列顯示卡產品之後,就令人期待其實測效能表現,這也是在推出R9 290X及R9 290的高階顯示卡之後,今年AMD所推出的重量級顯示卡新產品之強作,在發布消息之前確實也有許多吸引使用者關注的效能及價格等,當然若有持續關心AMD這次推出顯示卡產品的使用者,應該會發現其實R9 285規格與上一世代甚至是在上一世代的R9 280/HD7950非常相近,但這次不能說完全是RE大法,雖然RE大法在業界已不算是大令人意外的作法,畢竟全新開發一整個系列產品要花費的人力及物力更高,倒不如善加利用現有的產品線,經過調整至合理的價位,發揮產品的競爭力,讓使用者可以以更低的預算就能獲得上一世代卡王等級的產品,相信使用者也樂意接受吧!


R9 285規格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整體而言,AMD R9 285為採用28nm製程之GPU,採用單顆Tonga GPU系列的顯卡R9 285其核心引擎時脈最高可達918MHz,提供多達1,792組SP,記憶體頻寬則由280系列的384-bit調降為256-bit,採用 GDDR5 2GB顯示記憶體。記憶體運作頻率為1375MHz(等效5.5GHz),頻寬最高可達176GB/s,供電部分需要外接2組PCI-E 6Pin,TDP為190W,也支援PCI-E 3.0傳輸介面技術的顯示卡,其實這也是採用AMD新的GCN架構(Graphic Core Next),一樣有AMD ZeroCore Power 與 AMD Eyefinity 2.0 多螢幕輸出技術,R9 285在建議售價為$249(折合新台幣約7.5K),,當然在提高顯示卡單卡效能的同時,以AMD目前相當追求顯示卡P/W值(效能/功耗)來說,R9 285透過硬體的調教,實際上表現確實越來越優異,並且透過 AMD ZeroCore Power技術將閒置模式壓至 3W 的超低功耗,之前GIGABYTE所發表採用WINDFORCE散熱設計系列的顯示卡一直備受好評,除了將GPU時脈從預設的918MHz超頻到973MHz獲得更好的效能表現外,這次R9 285一樣採用獨家WINDFORCE風之力雙風扇散熱系統,透過新的空氣導流設計與雙下吹式風扇加強散熱效果並有效的減低運作時的音量,以下就顯示卡部分作實際簡單測試。


 顯示卡 
GIGABYTE R9 285 2G顯卡本體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GIGABYTE R9 285 2G顯示卡,就外觀而言可以看出屬於非公版設計。


輸出端子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提供2個DVI、1個HDMI及1個DisplayPort介面,輸出介面未採用保護套處理,減少金手指氧化的可能性,是公版顯示卡常見的配置,協力廠出貨時應該會配置上,
R9 285一樣支援CrossFire技術,不過取消CF連接埠之配置,改由PCI-E進行CrossFire技術的畫面資料協同處理,就官方測試效能影響有限。


電源供應接口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功耗設計為190W,所以需要2個6Pin PCI-E供電接口才能滿足供電需求。


TurboDuo風扇散熱及外觀視覺設計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顯示卡採用佔用2SLOT散熱設計,2支8mm搭載HDT技術熱導管散熱器搭配2組10CM下吹式的風扇向顯示卡兩端將熱量送出,散熱方面一般而言具有相當壓制力。


顯卡背面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整體用料相當不錯。


顯卡拆解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熱導管散熱器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顯示卡散熱器採用2支8mm HDT技術熱導管散熱器搭配2組10CM下吹式的風扇進行散熱,另外記憶體也使用導熱貼片與散熱器接觸或是供電區採用獨立的散熱片,增加散熱能力。


 顯示卡用料及細節 
顯示卡裸卡正面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前端用料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供電用料部分也是相當實在,顯示卡上採用了5+2相的供電設計。


後端用料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GPU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R9 285採用TSMC 28nm製程,產自台灣的優良產品。


電源管理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採用ON(安森美)數位PWM控制晶片。


GDDR5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採用ELPIDA GDDR5 8顆組成2G之容量。


 效能實測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4770K ES
RAM:Panram Light Sword DDR3 2400 4GX2(XPM Profile1@DDR3 2400)
MB:ASUS Maximus VII Ranger
VGA: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HD:Intel SSD 530 180GB(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AIDA GPGPU Benchmark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CINBENCH R10 X64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CINBENCH R15 X64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3DMARK 
3DMARK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FIRE STRIKE EXTREME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3DMARK 03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3DMARK 06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3DMARK VANTAGE
P模式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3DMARK 11
P模式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FURMARK、DirectComputeBenchmark、COMPUTE MARK、異形戰場、STALKER Call of Pripyat 
FURMARK 1.13.0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DirectComputeBenchmark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COMPUTE MARK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1920*1200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1920*1200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STREET FIGHTER4、MHF Benchmark、BIO5、BIO6、DEVIL MAY CRY4 
STREET FIGHTER4 Benchmark
1920*1200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MHF Benchmark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MHF Benchmark絆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MHF Benchmark 3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BIO5 Benchmark
DX9 1920*1200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BIO5 Benchmark
DX10 1920*1200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BIO6 Benchmark
1920*1200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DEVIL MAY CRY4 Benchmark
DX9 1920*1200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DEVIL MAY CRY4 Benchmark
DX10 1920*1200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Final Fantasy XIV、Final Fantasy XIV ARELIM REBORN、PSO2、HEAVEN、Valley
Final Fantasy XIV  Benchmark High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Final Fantasy XIV ARELIM REBORN  Benchmark
Maximum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PSO2 
最高畫質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HEAVEN BENCHMARK 4.0
1920*1200 Tesselation Normal noAA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Valley BENCHMARK 1.0
1920*1200 noAA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Lost Planet 2、使命招喚、勇者鬥惡龍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9 TESTA 1920*1200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9 TESTB 1920*1200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11 TESTA 1920*1200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11 TESTB 1920*1200
[XF] GCN新世代開拓者 精進的能耗比 GIGABYTE R9 285 2GB WINDFORCE 評測


使命招喚(最高畫質)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期SSD市場殺聲四起,相信也有許多使用者趁機撿了便宜,購入心目中不管是效能也好或是耐用度也好,甚至是價格方面也好,都能有不錯的SSD產品可供選擇,其中Intel Solid-State Drive 520系列的SSD產品,120GB容量更僅要2K有找,如不致追求測試數據而言,算是便宜又大碗的產品,有著5年保固及耐用度較高的FLASH,都是頗為吸引人的特色,當然以容量而言確實僅能滿足裝機系統碟之用,如要安裝多項的應用程式,未來可能會不敷使用,不過也可以選購較高容量的240GB的型號,價格也不到4K,當然預算拉高之後,選擇就相對多元,如何取捨就看使用者實際需求囉!!

固態碟以本身特性而言要取得大量儲存市場的青睞,在寫入次數壽命的問題仍有待科技的演進來改善,這塊市場應該是傳統硬碟仍能在個人電腦中取得必要之位置,Intel也早已針對SSD推出一系列產品(例如X25系列,520/530系列,320系列,330系列等),也獲得市場不錯的反應,其中520/530系列均是採用SandForce控制器 SF-2281的SSD產品,效能表現也是相當不錯,530搭配Intel 20nm製程FLASH(3K/PE抹寫次數),相較於之前已推出520系列25nm製程FLASH(5K/PE抹寫次數)效能及壽命來說,可能會略受影響,不過一樣是屬於5系列的SSD產品,代表屬於較優質的用料及較長的保固年限,ATTO效能實測存取速度高達讀取550MB/sec、寫入500MB/sec,單顆效能已經相當接近SATA 6Gb/s傳輸介面極限,也支援AES-128bit加密技術,此次分享是屬於Intel Solid-State Drive 520產品線的高速固態碟產品,以下就分享Intel Solid-State Drive 520 120G的效能表現吧!!

  
Intel Solid-State Drive 520 120G產品規格與特色:
裝置尺寸:2.5"
控制器:LSI (SandForce控制器 SF-2281)
元件:Intel 25nm 製程快閃記憶體(5K/PE抹寫次數)
傳輸介面:SATA Rev 3.0 (6Gb/s)
儲存容量:60 GB, 120 GB, 180 GB, 240 GB, 480 GB
連續讀取速度 (6Gb/s介面):550MB/sec
連續寫入速度 (6Gb/s介面):500MB/sec
最大隨機4K讀取/寫入:120GB - 25,000/40,000 IOPS
支援 S.M.A.R.T.技術、TRIM和垃圾資料回收功能
保固/支援:五年保固、免費支援服務
MTBF(平均失效間隔時間):一百二十萬小時

官網硬體介紹及規格
http://ark.intel.com/zh-tw/produ ... -SATA-6Gbs-25nm-MLC


 外包裝及SSD 
外盒圖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目前販售大多是屬於工業級包裝,需要彩盒版的使用者可能要多找找,屬於Intel Solid-State Drive 520系列,今年1月出廠,以120G容量SSD做為系統碟已經是相當夠用,以往價位也比市場同容量產品稍高一些,不過有著5年保固稍貴一些也是合理,但以目前價位2K有找來說,算是經濟實惠的選擇。


代理商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捷元代理的產品,是從PC家網購購入。


內包裝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內包裝就像一般工業包的封裝方式,內層保護使用泡棉保護,並附上貼紙一張。


 Intel Solid-State Drive 520 120GB 
Intel Solid-State Drive 520 120GB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工業包裝,故僅有SSD本體及貼紙,並無彩盒版包裝會附上的螺絲、2.5轉3.5硬碟架、SATA傳輸線、POWER轉接線、7mm轉9.5mm蓋板及說明書等,僅有相當基本的SSD而已。Intel SSD 520 120G固態碟屬於5年保固產品,外殼為鋁合金構成,正面部分並施以拉髮絲處理,讓產品整體質感維持的不錯。為2.5吋,SATA Rev 3.0 (6Gb/s)傳輸介面,也明確標示產地、相關認證,另外也標示採用的韌體版本,目前Intel SSD 520 120GB最新韌體為400i。


SSD背面及連接埠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背面無任何標示,僅有金屬外殼,另外採用標準規格的SATA連接埠及POWER連接埠。


增高框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可讓原本厚度7mm的SSD也能穩定裝置於9.5mm的空間中,SSD雖然耐震,但是能固定SSD裝置對使用者來說也是相對安心,正面部分並施以拉髮絲處理,讓產品整體質感維持的不錯。


 FLASH顆粒及控制器 
拆解SSD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移除4顆螺絲後就能看到內部用料,控制器也利用導熱膠將熱量透過SSD外殼強化散熱。


Intel Solid-State Drive 520 120GB PCB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正反面共有8顆FLASH,扣除OP空間後組成120GB的容量。


控制器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控制器為SandForce SF-2281 VB1。


FLASH顆粒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採用Intel 25nm MLC 29F16B08CCME2顆粒,同步顆粒,耐久度為5K/PE抹寫次數。


 效能測試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平台部分
CPU:Intel Core i7 4770K ES
RAM:Panram Light Sword DDR3 2400 4GX2(XPM Profile1@DDR3 2400)
MB:ASUS Maximus VII Ranger
VGA:AMD R9 290X 4G
HD:Intel SSD 530 180GB(AHCI模式);Intel SSD 520 120GB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HDTUNE
讀&寫測試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相較於傳統硬碟或是同級的SSD產品表現,Intel SSD 520 120G表現相當不錯,存取速度也相當快平均分別突破499MB/sec及487MB/sec,整體搜尋時間不到0.15ms,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IOPS測試&額外測試&檔案效能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AS SSD BENCHMARK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IOPS表現還算可以,均達原廠規範,達600分以上的表現,搜尋時間也相當快,充分表現出SSD的特性。


ATTO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效能表現,單顆讀取最高有突破555MB/sec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突破516MB/sec的效能,均與原廠標示的效能相當。


CrystalDiskInfo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CrystalDiskMark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不錯,如果選用其他壓縮演算法測試,讀取最高達485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也有突破489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與原廠標示值相近,讀取效能部分則未達標。


AIDA 硬碟測試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讀取速度部分最高達525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搜尋時間則為0.13ms。


AJA TEST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讀取最高達502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也有突破487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


PCMARK Vantage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也獲得76888的高分。


PCMARK 7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也獲得5269的高分。


PCMARK 8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也獲得4889的高分。


AnvilBenchmark
Incompressible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獲得3183的成績。


0fill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獲得4252的高分。


TxBENCH
[XF] 平價SSD殺戮戰場 保固及用料安心之選  Intel SSD 520 120GB 評測
讀取最高達545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測試因非採用壓縮數據測試,僅有190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


 結語 
小結:Intel Solid-State Drive 520 120G的產品效能較傳統硬碟高出不少,整體存取效能相當亮眼,ATTO測試讀取最高有突破555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突破516MB/sec的效能。整體來說各家的控制器各有優缺點,Intel SSD 520 系列屬於當初原廠針對希望有較長保固及高品質用料的使用者需求所推出,讓消費者於享受SSD的效能表現時,對產品的可靠度也能有所信賴,Intel原廠MLC 25nm FLASH的顆粒可是有著寫入5000次/PE以上壽命產品,目前眾家FLASH生產技術已導入至16nm,以現在而言已漸漸不容見到這樣等級的優質FLASH顆粒,更遑論其僅要2K有找的價位,雖然效能部分確實不如高階的SSD產品,不過考慮了許多仍舊是敗入1顆來使用,加上擁有5年的保固內如果產品有問題可透過Intel的保固進行處理,Intel的服務向來是讓使用者所樂道,相信這時就是Intel展現其產品品質的時候了,以上提供給各位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處理器產品之爭延燒至今,I老大在效能上佔了絕對上風,不過AMD也非易與之輩,持續開發新架構產品,之前所推出研發代號Kaveri APU是AMD首款支援異質運算架構(Heterogeneous System Architecture,HSA)產品,在AMD新產品及製程無法取得重大突破之時,A10-7800與其他戰友肩負承先啟後的重責大任,讓APU產品發揮其特色,維持產品的競爭力,讓消費者有不同的裝機選擇,A10-7800 預設時脈則是在 3.5GHz(搭載最新Turbo Core技術最高可至3.9G),擁有 4MB 的 L2 Cache,TDP65W,最高的記憶體控制器時脈支援至DDR3 2133。在 GPU 方面,與A10-7850K 相同擁有 8 個 GCN 架構 GPU 核心,屬於Radeon R7 系列,512 Shaders 以及 720MHz 的時脈設定。新的A系列APU可安裝於現有的A88X、A78與A55平台,並可相容於FM2+主機板上,採用的Bolton-D4(A88X)晶片組支援採用FM2+腳位的AMD Kaveri APU、現有FM2腳位的處理器,原生支援4組USB 3.0(支援USB 3.0版本由 0.96 升級至 1.0 xHCI)和8組SATA3,APU顯示卡部分搭載AMD Radeon HD8000系列、DirectX 11顯示技術,擁有比上一代APU處理器更進階級顯示性能,A88X主機板所搭配的FCH南橋晶片提供了原生8組的SATA 6Gbps連接埠,提供較佳的IO傳輸性能,目前採用SATA 6Gbps介面的硬碟也成為市場主流,搭配上SSD產品傳輸效能確實讓人驚豔,另外也加入RAID5的軟體硬碟陣列功能。

主機板大廠-ASUS依據主流市場的需求的推出更具特色的主機板,搶攻各位玩家口袋中的小朋友,積極推出以AMD A88X晶片組打造價位實在、規格、功能及用料都具競爭力的ATX主機板,支援AMD FM2+腳位APU產品線,也是第一次針對FM2+插槽主機板推出的Crossblade Ranger(新型號)這次也針對之前相當受到好評的SSD SECURE ERASE、ROG RAMDISK、SONIC RADAR  II等軟體加值技術予以強化,另外也推出新一代的軟硬體技術如KeyBot、LANGuard、SupremeFX、GAME FIRST III(ASUS自行研發)、SONIC SENSEAMP、SONIC SOUNDSTAGE、SONIC STUDIO等,整體介面更為簡潔直覺實用,透過軟硬體的搭配以期將AMD FM2+腳位Kaveri APU產品效能完美結合並完整發揮,以下介紹ASUS在FM2+晶片組的中高階ATX ROG主機板產品Crossblade Ranger的效能及面貌。


 主機板包裝及配件 
外盒正面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產品的設計外包裝,近期ASUS ROG產品線的一貫產品設計風格,給予玩家熱血風格設定。


原廠技術特點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採用A88X晶片組,支援AMD 插槽 FM2+ Athlon™/A 系列處理器,支援4K顯示輸出能力,另外也支援 3-Way CrossFireX技術。


產品簡介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有簡單的多國語言介紹,比較可惜是沒有繁體中文的介紹。


盒裝出貨版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在正式發表前,通路上已經買得到的產品囉!!


高階產品常見掀蓋式展示設計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內頁技術特點介紹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這次也針對之前相當受到好評的SSD SECURE ERASE、ROG RAMDISK、SONIC RADAR II等軟體加值技術予以強化,另外也推出新一代的軟硬體技術如KeyBot、LANGuard、SupremeFX 2014、Game First III、SONIC SENSEAMP、SONIC SOUNDSTAGE、SONIC STUDIO等技術特點作介紹。


外盒背面圖示產品支援相關技術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圖示新一代的軟硬體技術如KeyBot、SupremeFX 2014、Game First III及SONIC RADAR II等功能。


開盒及主機板配件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主機板相關配件分層包裝。


配件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配件有SATA排線4組、後檔板、說明書、Q Connector、滑鼠墊、標籤貼紙及驅動光碟等。


 主機板 
主機板正面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這張定位在身為FM2+中高階的產品,提供3組 PCI-E 16X(實際最高傳輸頻寬依序為16X、8X、4X@Gen2)、2組PCI-E 1X及2組PCI插槽供擴充使用,4DIMM雙通道DDR3、8CH的音效輸出、Intel I211-AT Gigabit網路晶片、擁有不錯的散熱設計、除了音效採用ELNA製品長效電解電容外,均為黑金固態電容,整體用料部分CPU供電設計採用8相,MOS區加以散熱片抑制MOS負載時溫度,CPU端12V輸入使用8PIN,並提供5組風扇電源端子(支援PWM及DC模式調整)主機板上提供8組SATA3(均為原生),此外整體配色採用黑紅配色做為搭配,產品質感還是相當不錯。


主機板背面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主機板CPU底板使用金屬製防彎背板,MOS區及PCH晶片組散熱器使用螺絲鎖固,MOS區背面也加上背板強化。


PCB SupremeFX 2014 Shielding 技術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隔絕類比與數位訊號,可有效減少噪音干擾。


主機板IO區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如圖,有1組PS2鍵盤滑鼠共用端子(這次ROG系列,因應使用者需求都加回來了)、2組USB2.0、1組Gb級網路、4組USB3.0、光纖輸出端子、BIOS Flash Back及音效輸出端子(鍍金處理)。視訊輸出端子有DVI、HDMI及D-SUB各1組。


主機板外觀及散熱片設計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這樣的配色搭配上主機板,ROG配色更為鮮明,也跟Intel Z97平台Maximus VII Ranger 整體感覺非常相似。


散熱片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展露ROG系列王者霸氣。


CPU附近用料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屬於8相設計的電源供應配置,主機板採用長效黑金固態電容,MOS區也加上散熱片加強散熱(一樣具有強烈的ROG系列設計風格),CPU側 12V採用8PIN輸入及2組CPU PWM風扇端子。支援4DIMM的DDR3模組,電源採24PIN輸入。外觀處理部分將扣具黑化,PCB也採用消光黑設計,讓整體質感更為提升。


主機板介面卡區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提供3組 PCI-E 16X(實際最高傳輸頻寬依序為16X@Gen3、8X@Gen3、4X@Gen2)及2組PCI-E 1X@Gen2及2組PCI插槽供擴充使用,這樣配置對ATX主機板使用者來說屬於常見也夠用的設計,插槽也採用頗受好評的海豚尾式卡榫。PCH散熱片質感相當不錯,也藉由加大散熱片的面積,強化主機板上熱源的控制能力。PCI-E 1X 缺口針對挖礦機需求,傳輸頻寬無需太高,可以安裝多達5張的單SLOT介面卡。


IO裝置區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提供8組SATA 6G(均為原生)、內部提供1組USB3.0 19Pin內接擴充埠,總計USB3.0有6組,2.0有8組)可擴充至14組,Keybot控制開關、Clear CMOS開關、SONIC SOUNDSTAGE控制開關及面板前置端子亦放置於本區。


開關區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除了提供電源啟動、RESET開關、Mem OK、DEBUG LED等。


 主機板上控制晶片 
A88X FCH晶片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AMD A88X (Bolton D4)


供電設計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採用自家的DIGI+控制晶片,MOSFET採用TI 87350D,屬於8相設計的電源供應配置,也是屬於新一代進化版數位供電設計,針對效能、節能、數位供電、系統散熱及應用程式做同步優化的技術。


網路晶片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網路晶片採用Intel的1 Gbps級網路晶片Intel I211-AT Gigabit控制晶片,實測優異的傳輸效能,是ASUS持續使用的原因。


環控晶片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環控晶片採用nuvoTon製品。


TPU控制晶片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Keybot控制晶片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讓使用者僅需使用簡易的USB鍵盤就能輕鬆擁有電競鍵盤的功能。


SupremeFX 2014音效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控制晶片採用REALTEK ALC1150,採用ELNA電解電容及EMI防護罩,噪訊比高達115dB SNR,音效電容則是採用ELNA製白金等級音效專用電解電容,SONIC SENSEAMP技術,可主動偵測使用者耳機阻抗,調整較適合使用者耳機的輸出。


PCI-E 3.0頻寬管理晶片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採用asmedia ASM1480控制晶片。


 UEFI BIOS介面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這次ASUS將原本的介面作優化,也加入使用者建議的個人化介面設計,使用上更為簡便,經過微調個人認為較上一代的UEFI BIOS介面更為清爽,使用起來也更為順手,
相關的設定也幾乎開放給使用者設定,讓富有DIY精神、控制欲或是超頻玩家等使用者有更大的調教空間,設定成自己獨有的使用模式,針對處理器也可以自行設定TDP值,例如原本 TDP值為95W,使用者就可以自行向下調整65W,主機板就會進行監控,讓處理器的功耗維持在設定值左右,就可以取得省電版處理器,不過A10-7800原本就屬於65W的省電版處理器,為了避免影響效能,這邊就沒有多做調整。


 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AMD Kaveri APU A10-7800
RAM: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2800 8G kit @2133 CL11-12-12-32
MB: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VGA:Radeon R7 GPU@720MHz
HD: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
POWER:CORSAIR RM450 45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MaxxPI&MaxxPIM2M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MaxxMIPS及MaxxFLOPS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HWiNFO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WinRAR基準測試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CINBENCH R10 X64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CINBENCH R11.5 X64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CINBENCH R15 X64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PCMARK 8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PCMARK 7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3DMARK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3DMARK 03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3DMARK 06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3DMARK VANTAGE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3DMARK 11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FURMARK 1.13.0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DirectComputeBenchmark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COMPUTE MARK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Final Fantasy XIV ARELIM REBORN  Benchmark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勇者鬥惡龍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功耗測試 
待機功耗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整機功耗約在28.5W,相當省電。


使用OCCT POWER模式進行壓力測試
[XF] HSA架構持續發酵 電競風遊俠轉戰FM2+平台  ASUS ROG Crossblade Ranger 評測
整機功耗約在113.1W,功耗也不算高。


 結語 
小結:
這張Crossblade Ranger主打是中高階ATX主機板市場,功能相當完整且強悍,具有A88X的原生RAID、SATA6G、USB3.0功能,效能也是相當出色,整體硬體及功能已能基本滿足玩家及電競愛好者的需求,ASUS在這幾年的依樣在新平台推出時,也創新導入許多優質的新技術,那因應擁有HSA架構持續發酵,也針對FM2+產品線A88X晶片組,創新打造AMD新電競及玩家共和國風格的主機板產品,一樣將Intel平台上主流產品功能導入,非僅僅徒具虛名,例如提升至新一代的智慧數位電源可發揮節能及效率的之效用、整體用料再升級,此也是因應ROG系列主機板在銷售上取得不錯的成績,因此新增AMD FM2+ Crossblade Ranger產品,讓喜歡ROG產品的AMD愛好者可以獲得ROG相關技術的主機板產品,讓ROG新世代主機板不侷限於Intel平台才能擁有,除了在強化用料之外,這次也針對之前相當受到好評的SSD SECURE ERASE、ROG RAMDISK、SONIC RADAR  II等軟體加值技術予以強化,另外也推出新一代的軟硬體技術如KeyBot、LANGuard、SupremeFX、GAME FIRST III(ASUS自行研發)、SONIC SENSEAMP、SONIC SOUNDSTAGE、SONIC STUDIO等,整體介面更為簡潔直覺實用,ASUS加入工作團隊努力研發後的技術,相信推出後能獲得更多使用者的迴響,畢竟後PC時代來臨,加入以使用者為考量的技術更多越能取得消費者的好評,更多的數位電子化是將來不變的趨勢,ASUS也不斷的將使用者的意見納入,推出更具殺手級應用產品,以上簡單測試提供給有興趣的使用者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硬碟市場蠻熱鬧的,兩大品牌或其旗下的子公司,都不斷的拋出具備更高儲存容量的硬碟產品,分別達到8TB及10TB之譜,不過目前對一般消費者而言,應該還是算看得到吃不到或是價格讓你吃不下的狀況,固態碟(SSD)性能隨著更強控制器的研發,效能至上的玩家們已漸漸將系統碟換裝SSD,不過SSD雖然存取速度驚人,但硬碟仍然個人是最主要的儲存及使用的首選,畢竟單位價格來說,7200轉1TB的硬碟在2014年9月份還是要價約1.8K,2TB則要價2.6K左右,WD最新推出Green的6TB市售價約7.9K有找(雖然貴了些,畢竟是新品,但也是最便宜的6TB硬碟產品),但是單位容量價格比相當漂亮,為此硬碟大廠WD再次引領儲存產業,推出Green系列的最新產品5TB和6TB硬碟產品,主打一般消費市場的平價桌上型儲存裝置,同系列產品並提供500GB到6TB等不同容量,供消費者選擇。

並且使用最新的單碟1.2TB技術打造6TB產品,其傳輸效能也不賴,實測效能並不遜於裝機用的單碟1TB的7200轉硬碟產品,平均傳輸速度能有接近135MB/sec的表現,另外相較於SSD硬碟,傳統硬碟的可靠度也比較高,畢竟硬碟壞了還有機會救,SSD掛了就是ByeBye,所以主流的硬碟產品也不會因為SSD的壓力就不再提升產品的效能,反而一直提高單碟容量,將傳輸效能繼續向上推升及加大容量,新款的WD Green 6TB硬碟,硬碟快取提升為64 MB,傳輸介面一樣採用SATA 6Gb/秒介面,另外熱度對硬碟的壽命和整體可靠性具有重大影響。它也可能造成耗電量增加、需要加裝風扇及增加風扇運作、噪音等級提高,以及故障率增加。WD Green 硬碟配備 WD GreenPower 技術,可降低硬碟運作溫度,從而提高整體可靠性。也擁有同級最佳的電源管理、降低的輸出熱度,提供了效能與電源的完美平衡,也因為轉速較低其運轉時較為安靜無聲、有效減少震動以及 採用4K HDD 格式化等特色,WD Green 系列產品主要適用於桌上型及多功能 PC,亦可裝在外接盒中充當次要儲存裝置或當作可靠的備份儲存裝置,以下分享WD Green 6TB外觀及效能表現。

官網硬體介紹及規格
http://www.wdc.com/ch/products/products.aspx?id=780


 WD Green 6TB 外觀 
內部包裝
[XF] 6TB平價資料碟成就取得 展現優良的性價比 WD Green 6TB硬碟評測
採用靜電袋作包裝,兼顧防止靜電及產品保護性。


WD Green 4TB外觀
[XF] 6TB平價資料碟成就取得 展現優良的性價比 WD Green 6TB硬碟評測
WD Green 硬碟是針對平價、高容量儲存需求所推出,並具備較為安靜及工作溫度等特性的桌上型硬碟產品,原廠提供2年的保固服務。WD Green 6TB採用綠色標籤方便使用者做產品辨識,WD Green 系列硬碟產品最近推出了 5TB 以及 6TB 型號,轉速部分一樣是IntelliPower技術(軟體監測為5,700rpm)。


硬碟資訊
[XF] 6TB平價資料碟成就取得 展現優良的性價比 WD Green 6TB硬碟評測
WD Green 6TB硬碟產品代號是WD60EZRX,轉速採用IntelliPower技術(軟體監測為5,700rpm),產地為馬來西亞,2014年6月出廠產品。


安規認證
[XF] 6TB平價資料碟成就取得 展現優良的性價比 WD Green 6TB硬碟評測
擁有多國的安規認證。


硬碟背面
[XF] 6TB平價資料碟成就取得 展現優良的性價比 WD Green 6TB硬碟評測
與目前大部分硬碟相同的設計,都是把控制晶片內藏。


傳輸介面
[XF] 6TB平價資料碟成就取得 展現優良的性價比 WD Green 6TB硬碟評測
採用一般的SATA傳輸介面及電源接頭,傳輸頻寬為SATA 6Gb/s。側邊固定螺絲孔及厚度,採用與一般硬碟相同的螺絲孔位,方便使用者固定。


 WD Green 6TB單顆效能測試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4770K ES
RAM:Panram Light Sword DDR3 2400 4GX2(XPM Profile1@DDR3 2400)
MB:ASUS Maximus VII Ranger
VGA:AMD R9 290X 4G
HD:Intel SSD 530 180GB(AHCI模式);WD Green 6TB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 水冷,GPU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HDTUNE
讀&寫效能測試
[XF] 6TB平價資料碟成就取得 展現優良的性價比 WD Green 6TB硬碟評測
WD Green 6TB整體傳輸表現相當不錯,最高讀取達到187MB/sec,平均讀取速度也達到135MB/sec,當然身為硬碟弱項就是搜尋時間跟傳輸速度與高速SSD產品不能比,不過就作為一般儲存及資料備份而言,容量及穩定性還是相對重要的,就硬碟而言WD Green 6TB的16.1ms左右的搜尋時間也是算相當夠用的。


檔案效能測試&IOPS測試&額外測試
[XF] 6TB平價資料碟成就取得 展現優良的性價比 WD Green 6TB硬碟評測


AS SSD BENCHMARK
[XF] 6TB平價資料碟成就取得 展現優良的性價比 WD Green 6TB硬碟評測
傳輸速度相當不錯,讀取有接近172MB/sec以上的效能表現,寫入達到148MB/sec以上的效能表現。


ATTO
[XF] 6TB平價資料碟成就取得 展現優良的性價比 WD Green 6TB硬碟評測
效能表現部分讀取及寫入效能最高有突破195MB/sec及185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


CrystalDisk info
[XF] 6TB平價資料碟成就取得 展現優良的性價比 WD Green 6TB硬碟評測
轉速部分軟體監測為5,700rpm,傳輸頻寬為SATA 6Gb/s,也支援NCQ技術。


CrystalDiskMark
[XF] 6TB平價資料碟成就取得 展現優良的性價比 WD Green 6TB硬碟評測
效能表現部分讀取及寫入效能最高有突破185MB/sec及175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


AIDA硬碟測試
[XF] 6TB平價資料碟成就取得 展現優良的性價比 WD Green 6TB硬碟評測
WD Green 6TB整體傳輸表現相當不錯,最高讀取達到186.9MB/sec,搜尋時間15.15ms也是算夠用。


AJA Test
[XF] 6TB平價資料碟成就取得 展現優良的性價比 WD Green 6TB硬碟評測
WD Green 6TB整體傳輸表現相當不錯,最快讀取及寫入達到176MB/sec及177MB/sec。


PCMARK Vantage
[XF] 6TB平價資料碟成就取得 展現優良的性價比 WD Green 6TB硬碟評測
成績為6298


PCMARK 7
[XF] 6TB平價資料碟成就取得 展現優良的性價比 WD Green 6TB硬碟評測
成績為2183。


PCMARK 8
[XF] 6TB平價資料碟成就取得 展現優良的性價比 WD Green 6TB硬碟評測
成績為2734。


 結語 
小結:WD Green 6TB效能表現相當優異,最高傳輸速度最快突破195MB/sec,寫入最快也有突破185MB/sec的表現,平均傳輸也有接近135MB/sec的表現,搜尋時間一樣保持在16.Xms水準左右,以資料儲存硬碟使用需求來說,表現還算不錯,畢竟高速系統碟的首選是SSD,儲存空間傳輸速度夠快對一般使用者來說應該夠用囉,一顆格式化之後能提供高達5.45TB的儲存空間,相當適合需要大容量儲存空間使用者使用,是使用SSD作為系統碟的使用者的極佳搭配選擇囉!!但目前的購入的門檻要價不斐,約略是2TB的3倍價格,但是容量也接近3倍,可見其性價比也不差,當然價位仍是會影響使用者選購的意願,如果沒有絕對高容量需求,直接使用3TB以下的產品,其價格較能被消費者接受。這次WD Green 6TB系列除了有相對便宜的價位及高容量產品,傳輸速度表現實際上也不弱,做為資料備份之用,應當能滿足大部分使用者需求,另外保固期僅有2年也稍微較短些,以上測試提供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喔。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破題而言,持續精進能效管理,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感覺是這次AMD新款產品主打特色,在有限的製程限制及功耗條件下,將現有產品的效能作小幅推升,另外也推出新款更具高效能較低功耗的E結尾的處理器產品,針對低功耗高效能的運算平台課題,也推出具備一定競爭力的產品,故這次AMD推出代號一樣為 Vishera 的FX 系列處理器,腳位部分一樣採用Socket AM3+腳位的CPU產品,FX-8370、FX-8370E及FX-8320E和現有產品線一樣有2MB L2快取、8MB L3快取,記憶體最高支援DDR3-1866。搭配的晶片組一樣為990FX+SB950為首的900系列晶片組,不過其實原有主機板只要更新BIOS一樣是可以直接支援的CPU產品。這一波將會推出3顆FX系列處理器,分別是FX-8370、FX-8370E及FX-8320E。FX-8370是傳統的無內建顯示產產品,預設時脈4.0GHz,Turbo加速最高4.3GHz,8核心(或稱4M8T),TDP為125W。FX-8370E一樣是傳統的無內建顯示產產品,預設時脈3.3GHz,Turbo加速最高4.3GHz,8核心(或稱4M8T),TDP為95W。另外一款為FX-8320E,預設時脈3.2GHz,Turbo加速頻率4GHz,8核心(或稱4M8T),TDP為95W。FX-8370/FX-8370E官方建議價格199美金;FX-8320E官方建議價格149美金。FX系列CPU產品一樣採用GlobalFoundries 32nm SOI製程,在一樣的製程下將CPU的預設時脈推升至4GHz,Turbo Core之後為4.3GHz,更將TDP(熱設計功耗)維持在125W/95W(E系列)。

990FX+SB950晶片組是AMD於2011年6月首先推出搭配Bulldozer架構的處理器晶片組產品,Computex期間所發表990FX、990X及970晶片組及搭配的南橋晶片組SB950及SB920,隨著AMD新一代主機板晶片發布,不過受惠於AM3+主機板可支援AM3腳位之CPU,所以各主機板大廠也就先推出支援AM3+腳位的產品線的主機板,打出支援推土機核心CPU主機板來搶佔先機,也是看AMD主機板這塊市場,此次推出搭載990FX晶片主機板,也提供AMD及Nvidia顯示卡多卡顯示卡(SLI及CrossFireX)運算模式,讓使用者可以在同一主機板上安裝Nvidia系列的顯示卡組成SLI,發揮9系列晶片組990FX最高階產品之身段,可以支援SLI及CrossFireX技術,聯卡繪圖技術不只可增強多卡繪圖處理效能,使得遊戲效能可以得到大幅度的的提升,如今支援兩種模式均支援更可大幅增加AMD CPU平台升級顯示卡時的選擇彈性,以下就八核心FX-8370E效能部分做簡測。


AMD CPU產品市場區隔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可以發現AMD也了解自家的競爭市場範圍,對手鎖定為Core i5/i3的產品線。


AMD3款新的FX系列桌上型CPU產品規格列表及建議搭配的晶片組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新的3款CPU分別為FX-8370、FX-8370E及FX-8320E。


架構圖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主要架構並未有太多變化,仍是建構在990FX+SB950為主要平台。


FX系列8核心產品技術規格比較表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這次因應新品推出,也將主力最高階的FX-9590價格作調降,期望能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CPU 
FX-8370E正面照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採用Piledriver核心FX-8370E


一樣使用AM3+腳位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搭配ASRock Fatal1ty 990FX Killer進行測試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AMD FX-8370E
RAM: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2800 8G kit@2133 CL11-13-13-32
MB:ASRock Fatal1ty 990FX Killer
VGA:AMD R9-290X 4G
HD: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MaxxPI&MaxxPIM2M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MaxxMIPS及MaxxFLOPS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HWiNFO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壓縮效能測試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CINBENCH R10 X64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CINBENCH R11.5 X64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CINBENCH R15 X64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PCMARK 8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PCMARK 7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3DMARK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3DMARK 03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3DMARK 06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3DMARK 11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FURMARK 1.13.0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DirectComputeBenchmark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COMPUTE MARK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Final Fantasy XIV ARELIM REBORN  Benchmark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勇者鬥惡龍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負載頻率變化及功耗測試 
以OCCT進行負載測試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紀錄CPU頻率變化,可以發現在CPU功耗未達設定值前,CPU的頻率可以躍升到4.3GHz,但功耗一旦達到就會降到基礎運作時脈3.3GHz。


AIDA紀錄的功耗及時脈變化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可以發現CPU的頻率隨著運作及系統負載情形進行調整。


待機功耗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整機約79.7W。


CPU負載功耗
[XF] 持續精進能效管理 產出高效益運算平台 AMD FX-8370E 評測
整機約195.9W。


 結語 
小結:
這次採用打樁機Piledriver系列CPU產品,以整體效能來說也是將CPU的效能提升並不多,整體CPU運算能力與I老大的i5/i3系列相比,差距算是互有勝負,價位也訂的相當有競爭力,主要特色在於更佳能耗比,單核效能在條件允許下可提供與FX-8370相近的效能表現,有點像是Intel筆記型電腦處理器或是末碼為T桌上型處理器的運作模式,FX-8370E處理器產品一樣採用GlobalFoundries 32nm SOI製程,在一樣的條件下可將CPU的運作時脈推升至3.3/Turbo Core4.3GHz,更將TDP(熱設計功耗)下修至95W,加上這次定價算是相當實惠,加上平價的AM3+主機板對於需要一定程度效能及一定搭配獨立顯示卡的使用者來說,不啻為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以上測試提供給各位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知道各位對今年2014 Computex上ASUS發表的一款ROG系列電競滑鼠是否有印象呢?這是首款主打可以讓玩家自由更換微動開關的設計,外型部分則是採用頗受玩家好評的類經典款Microsoft IE3.0滑鼠人體工學設計,並且採用光學引擎,讓這款電競滑鼠別具特色,也讓ROG產品中新增一員產品大將,再次凸顯玩家共和國精神,期讓玩家們有著更優質的電競產品,讓玩家在電競虛擬戰場上能有更稱心如意裝備。

手上採用類Microsoft IE3.0設計及手感的滑鼠群
[XF] 電競創世命器 匹配玩家戰魂  ASUS ROG Gaming Mouse Gladius 滑鼠評測
基本上個人比較喜歡類Microsoft IE3.0滑鼠人體工學設計的滑鼠,手上主要的滑鼠也多屬此類型(由左至右依序為Gladius、DeathAdder Black、Comfort 6000及Habu)。

ASUS ROG(玩家共和國)是以開發超頻及電競相關的電腦主要零組件及周邊產品為主打特色,已推出的產品主要有主機板、顯示卡、滑鼠、耳機、鼠墊及其他電競週邊。可以看出電腦周邊市場越來越競爭,各家廠商都將產品的開發領域網不同方向延伸,就連不少板卡大廠也陸陸續續推出電玩競技周邊的產品,如GIGABYTE、MSI等,許多廠商順此趨勢,開發了不少電腦週邊產品,如滑鼠、鍵盤、喇叭、耳機解決方案等,積極將產品生產領域突破,以期獲得更多消費市場,另外遊戲周邊中,比較熱門的有鍵盤、滑鼠、耳機等,此次介紹是目前遊戲鼠界,比較少見的但又在最近引起不小波瀾的的光學滑鼠,一般而言雷射鼠的感應準確度和穩定性都比光學或滾輪要好,但是也有些玩家較為偏愛光學滑鼠,具有較易控制的手感,當然之前高解析度的光學滑鼠較為少見,ASUS ROG Gaming Mouse Gladius滑鼠採用光學引擎技術提供高達6,400dpi,故能提供使用者高解析度的滑鼠,手感、穩定度及手感也相當不錯的光學滑鼠,也漸漸的受到市場青睞,這次推出電競訴求的滑鼠,提供遊戲玩家更好的遊戲周邊,官方定價新台幣的話應該約略在2,000左右,算是在消費者較能接受的價位,以下就這組特色十足,手感卓越的ASUS ROG Gaming Mouse Gladius 滑鼠作簡單的介紹及測試吧!!


原廠資訊網頁http://www.asus.com/Gaming/ROG_Gladius/overview/

產品規格
[XF] 電競創世命器 匹配玩家戰魂  ASUS ROG Gaming Mouse Gladius 滑鼠評測


 滑鼠外包裝 
ASUS ROG Gaming Mouse Gladius滑鼠
[XF] 電競創世命器 匹配玩家戰魂  ASUS ROG Gaming Mouse Gladius 滑鼠評測
採用ASUS ROG一貫電競系列產品熱血風格包裝設計,讓使用者了解產品的訴求及定位。


滑鼠外包裝
[XF] 電競創世命器 匹配玩家戰魂  ASUS ROG Gaming Mouse Gladius 滑鼠評測
配合滑鼠的型號,紅黑色系相間精美的包裝,也明確標示產品的特色。


冠軍之選
[XF] 電競創世命器 匹配玩家戰魂  ASUS ROG Gaming Mouse Gladius 滑鼠評測


產品技術特點
[XF] 電競創世命器 匹配玩家戰魂  ASUS ROG Gaming Mouse Gladius 滑鼠評測
傳統經典款滑鼠人體工學設計,讓使用者可自由更換微動開關的插座,左右鍵均與後端結構分離的設計,提供使用者更佳的握感、點擊及使用手感。


吊卡式外包裝設計
[XF] 電競創世命器 匹配玩家戰魂  ASUS ROG Gaming Mouse Gladius 滑鼠評測
包裝上也有鼠身上大拇指區特有防滑紋路設計。


櫥窗設計的外包裝
[XF] 電競創世命器 匹配玩家戰魂  ASUS ROG Gaming Mouse Gladius 滑鼠評測
讓使用者可以清楚了解產品外型及各項技術特點。


產品特色
[XF] 電競創世命器 匹配玩家戰魂  ASUS ROG Gaming Mouse Gladius 滑鼠評測
可以看到滑鼠的外觀設計,光學引擎滑鼠,鼠身上有dpi調整鍵,這樣的設計當然是為了電競遊戲取向囉!!


圖示及技術特點展示
[XF] 電競創世命器 匹配玩家戰魂  ASUS ROG Gaming Mouse Gladius 滑鼠評測
配合ROG設計風格,以灰黑色系打底遊戲用滑鼠,也有多國語言簡介(含正體中文),是原廠的用心之處。


外包裝側邊產品特點介紹
[XF] 電競創世命器 匹配玩家戰魂  ASUS ROG Gaming Mouse Gladius 滑鼠評測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ntel在2014年6月Computex發表代號 Devil's Canyon 的新版處理器(包含Core i7-4790K、Core i5-4690K及Pentium G3258)隨著Intel新一代Haswell Refresh處理器發表步調應運而生,Intel Tick-Tock(新工藝/新架構交替發展策略)戰略可說是發展的相當成功,這次1150平台推出小幅度升級版後確實再次將產品效能做一定程度的推升,也穩定的領先對手,接著在今年8月30日Intel也即將更新的旗下另一系列處理器,日前在個人運算平台上最高階的處理器產品為採用LGA2011腳位的Core i7-4960X、Core i7-4930K及Core i7-4820K,這幾款採用LGA2011腳位Core i7 CPU及所搭配X79晶片組,Intel已推出有1~2年左右不等的時間,也獲得相當多的好評價,今天之前是最高階的個人PC平台,當然從今天開始頂級平台王座要交棒給最新的Haswell-E系列之CPU,搭配最新的X99晶片組,運算核心數是主要突破特點,Core i7-5960X是首款桌上型處理器採用8C16T的運算核心,另外在X99平台支援之處理器(Core i7-5930K及Core i7-5820K)也全面升級為6C12T的處理器產品,與主流的Z97平台產品做明顯區隔,包括Core i7-5960X、Core i7-5930K及Core i7-5820K價格分別為美金$999、583及389,採用LGA2011-3接腳,TDP均為140W,支援HyperThreading、內建4通道DDR4記憶體控制器及新的連接介面,這次在2014年8月所發表採用22奈米製程代號Haswell-E的i7系列處理器最高將擁有8個實體核心,將是目前Intel 桌上型CPU產品的運算效能及頂尖之作。


當然產品的體驗會活動對各位的意義是甚麼,吃吃喝喝、看看新產品、抽獎、有產品Live Demo可以近距離接觸等,其實對個人來說,網聚有個很大的價值,就是可以跟認識的網友們連絡感情,大家都是熱愛3C產品的使用者,談起話來更是能夠相互理解,加上網聚的時間地點是確定的,方便要參加的朋友們預先規劃自己的行程,所以一到會場見到自己的認識朋友都能參加,也是一大樂事。這次站方也精心挑選了一個相當大型的會議場地,讓當天的網聚活動可以讓更多網友能夠參加,到會場一看,網友們都非常踴躍的出席,相信這點當天參加的網友也都能感受到!!!以下是活動當天的一些照片,分享給大家參考一下囉!!

活動主題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先放上網友報到情形,分享給當天參加的朋友做個回憶,不克到場的網友也可以感受一下現場的活動氣氛!!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等著報到的人龍,可以看到大家都非常期待參加這次的體驗活動。


攤位巡禮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報到之後,網友會依次到各攤位實地了解眾家廠賞展示的新產品及新技術。


Intel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LIVE DEMO展示,透過實機展示讓使用者了解Intel與自家Z97競爭平台的差異性(沒放AMD,我想大家都知道原因吧,連Z97都打不贏,就別跟X99比了)。


Core i7-5960X 水冷展示平台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由Bitspower打造的水冷展示機,可有效壓制處理器熱量,發揮出Core i7-5960X強勁的效能。


ASUS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板卡界的大廠,也展出主打X99系列晶片組主機板、GTX780顯示卡,另外這次也展出該公司目前主推的電競等音效周邊產品,顯示卡部分現場也展出採用風冷0dB散熱技術的 STRIX GTX780高階顯示卡產品。Rampage V Extreme及X99 Deluxe看來都會是使用者關注的重點X99主機板,優質的設計搭配良好功能,會是Haswell-E搭配的最佳夥伴之一,ASUS ROG GLADIUS電競滑鼠,其沿用經典款滑鼠人體工學設計,加上搭配電競戰隊玩家意見所開發而成的產品,其獨家特色就是可讓玩家自行更換微動開關,追求更佳的點擊手感。


Bitspower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專業水冷及電腦改裝產品周邊的生產廠商,對於資深的電腦DIY玩家們應當不陌生,現場也展出採用 ASUS ROG Maximus VII Impact主機板所改裝而成的水冷主機,及原廠搭配ASUS ROG Maximus VII Hero及 ROG Maximus VII Ranger所開發的水冷套件,展現其強大的水冷系統元件設計及生產功力,今天會場所展示的X99 實機體驗超頻平台也是由Bitspower所設計生產提供,在超頻時需要關注的重點就是元件的散熱,只要處理不好,產品的效能便會備受影響,Bitspower運用其多年的水冷系統開發經驗,迅速開發出X99主機板的水冷散熱配件,輕鬆發揮水冷系統強大壓制能力,讓Core i7-5960X輕鬆發揮其強勁的效能,整機也使用最近相當流行硬管走管水冷系統,在在顯示出原廠的能耐,對Bitspower產品有興趣的使用者不妨到原廠官網去查閱喔!!


WD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儲存產品大廠,於會中展出多項主力產品,5色硬碟群,應能滿足消費者對儲存產品的相關需求。


NETGEAR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網路周邊大廠,由台灣代理商正式引進台灣,相信對這間網通大廠產品不陌生的使用者,也能享受其優質的產品。


AVEXIR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專業的超頻記憶體生產廠商,也對X99最新DDR4推出相關的記憶體模組,相信對效能有所渴望的使用者,對這間記憶體模組大廠不陌生才是。


OCZ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SSD的專業廠商,被現在母公司TOSHIBA收購之後,產品推出,相信會更具競爭力及生產成本,其優越的效能表現,也是許多愛用者所優先推薦的SSD產品。


GIGABYTE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主機板大廠,這次活動也展出已在通路上販售的3款X99主機板產品,可見原廠生產及應對策略相當迅速,這次X99主機板價位都不算便宜,不過對於追求效能使用者來說,都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能趕快入手使用,才是他們所關心的!!


Kingston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記憶體模組及記憶卡碟大廠,也在會中展出自家生產品優質產品,針對Intel這次Haswell-E及X99平台的推出,Kingston也在第一時間就推出DDR4的記憶體模組,運作時脈也從DDR4 2133到DDR4 3000,
可說是涵蓋基本裝機需求及效能愛好者的超頻需求,實測穩定度確實不差,效能表現也令人驚艷。


ASRock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這次ASRock展示X99及9系列的相關主機板產品,X99平台也多款主機板產品,目前有兩款X99主機板(X99 Extreme4及 Fatal1ty X99M Killer)價格大約是萬元有找的價位,另外一款高階產品X99 WS效能表現也是相當不錯。


Antec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機殼、POWER及水冷散熱器大廠,也在會場中展示出多項主力產品。


ROCCAT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電競周邊大廠,生產滑鼠、鼠墊、鍵盤及耳機都是非常好用的產品。


Tt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機殼、POWER、電競周邊大廠,也一樣在會場中展出多項優質產品。


今天活動準備送出的獎品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相信也是讓今天參加的網友們相當期待的時間之一喔!!想必大家對這些好產品都是非常想帶回家,對吧?!



與會人潮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完成報到手續及攤位巡禮後的網友漸次入座,會場內參加的會員眾多,大家都非常踴躍的參加這次的體驗活動。


眾家廠商產品簡報
Intel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採用22nm製程,插槽類型為LGA 2011-3型,支援4通道DDR4 2133MHz記憶體,TDP為140W,其中Core i7-5960X為8核心16線程設計,預設時脈為3.0GHz,Turbo Boost 3.5GHz,L3快取為20MB,擁有40條PCI-E 3.0通道,支援2x16+2x8或者5x8配置,Core i7-5930K售價583美元,為6核心12線程設計,預設時脈為3.5GHz,Turbo Boost3.7GHz,擁有15MB L3快取,其餘和Core i7-5960X一致。Core i7-5820K,也是6核心12線程、15MB L3快取,預設時脈為3.3,Turbo Boost3.6GHz,PCI-E 3.0通道減少到28條,支援x16+x8+x4配置。X99晶片組所搭配的PCH南橋晶片提供了原生的10組SATA 6Gbps連接埠,USB3.0提供6組。產品的介紹一樣由Intel資深經理Jim來做自家的產品特色介紹,雖然說眾家廠商都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但是Intel身為市場老大,產品都是有獨到之處,也證明自家產品的價值所在,無論是效能、定位及定價都是掌握市場趨勢,推出非常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可以了解Intel產品與競爭產品的實際差異,讓使用者在採購高階處理器產品時可以做為參考依據。


友商
Antec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ASUS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AVEXIR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OCZ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WD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福利照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正妹-小筑裝機升級配備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Haswell-E的怒吼 誰纓其鋒 XFastest 2014 開學季新品新知研討會活動紀實



小結:
Intel 2014開學季體驗會活動在大家熱情的參與中圓滿的結束了,這次活動也讓各位網友更能於現場體驗產品,原廠講師也積極的回應使用者的提問,廠商也熱情的介紹產品,讓參加的朋友都有豐富的收穫,不過我想有大家熱情的參加,當然也拿到許多好康,相信大家都是滿載而歸吧,這就令人更期待下一次的網聚活動喔!!網聚的價值絕對跟大家的參與度有絕對的關係,有著網友們的支持,XF方能持續成長,也才能幫大家爭取到更多的福利,讓廠商見識到網聚的影響力,投入更多資源來協助辦理更大型的網路聚會活動,也在汲取使用者的意見之後,研發出更貼近使用者的優質產品,相信今年的XF各項網聚活動,大家都是帶滿意且欣喜的心情踏上歸程!!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技演進讓磁錄密度有效提升,單顆硬碟容量也持續的攀升,目前3.5吋硬碟單顆最高容量已達8TB之譜,2.5吋硬碟也達2TB的容量,確實是資料儲存及備份的重要零組件之一,加上隨著時間的累積,個人需要備份的資料也越來越多,其中也包含高品質的影音資料的儲存需求,外接式儲存設備中比較常見就是隨身碟、2.5吋及3.5吋外接式硬碟,其中隨身碟具有FLASH特性,基本上耐震功力是最好的,相對的體積也相當迷你,最小的體積跟硬幣比也不為過,只是相對容量也比較低,如果要儲存大量的資料時如影音檔時,以目前影音檔案隨著科技的演進提高畫質及音效規格,相對的檔案也越來越大,以藍光來說,動輒10G起跳的容量需求,或是像素越來越高的數位相機,對儲存空間的需求早已不能同日而語,因此隨身碟的儲存空間通常是不太夠用的(64G以上高容量的價位也算便宜),所以2.5吋或是3.5吋的外接式大容量硬碟這時就派上用場了!!可以提供使用者比較高的儲存空間,不過若真的說要隨身,3.5吋的外接式硬碟,受限於功耗較高,需要外接變壓器,造成體積也相對比較大,所以作為隨身的儲存裝置顯然較為不適合。USB3.0介面越來越普及,主流的主機板或是筆電大部都已經提供USB3.0連接埠,採用USB3.0介面的2.5吋外接式硬碟產品不僅傳輸速度跟內接的硬碟相去不遠,加上採用USB介面相當便於使用者作資料備份、傳輸之用。這也是硬碟機在面對SSD強力的挑戰下,仍能利用自身的容量價格比優勢,取得市場的青睞,但以隨身硬碟而言,就總體效能表現及容量空間價格比來說,2.5吋的硬碟的CP值相對比較高,所以在市面上目前以500G以上的2.5吋隨身硬碟的產品較為常見,以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其中各有其訴求的產品特色,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具有薄型輕巧的設計,搭載WD SmartWare Pro備份軟體可與Dropbox結合(打造個人雲端),並支援第三方硬碟,256位元硬體加密及密碼保護功能,以下分享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的應用、效能及表現吧!!


官網硬體介紹及規格
http://www.wdc.com/ch/products/products.aspx?id=1290


 外包裝及套件 
外盒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採用精緻外盒包裝,斗大的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產品品牌LOGO,顯示產品形象。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 TB USB3.0外接式硬碟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提供較為進階的2TB容量規格(也有容量稍小的1TB),就目前個人使用需求上來說1TB的容量作為外接式備份硬碟,算是相當夠用的,簡單標示出產品採用的USB3.0傳輸介面及3年保固等特色。原廠提供金屬鋁原色供消費者使用、薄型輕巧的設計,搭載WD SmartWare Pro備份軟體可與Dropbox結合(打造個人雲端),並支援第三方硬碟,硬體加密及密碼保護功能。


提供的加值軟體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外包裝可看出產品高度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因為採用2.5吋的硬碟規格,體積屬於輕巧迷你,使用USB3.0傳輸介面,當然也向下相容USB2.0,通過Win8相容性檢定。


外盒背面及底部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有多國語言簡介,加上有繁體中文產品介紹是值得肯定,硬碟為泰國組裝的產品,並採用USB3.0傳輸介面。


外盒採用吊卡式設計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內部包裝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採用塑膠軟殼作包裝,可有效減少硬碟於運送途中發生損毀之狀況。


保固及說明書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USB3.0傳輸線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外接式硬碟本體 
套件總成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外接式硬碟本體、說明書、保護袋及USB3.0傳輸線及應用軟體(預載於外接式硬碟內)等,算是相當基本的組合。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 TB  USB3.0外接式硬碟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 TB外接式硬碟為3年保固產品,屬於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外接式硬碟產品線,另外原廠在硬碟外殼部分採用鋁打造,搭配髮絲紋紫色陽極處理,整體質感不錯,採用USB3.0傳輸介面。


外接硬碟底部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並無橡膠腳墊,透過硬體本體重量及底部噴砂塑膠紋路,提供產品一定的防滑能力。


USB3.0傳輸線接孔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外接式硬碟厚度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實際厚度不到20mm本體算是相當輕薄。


金屬版本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效能測試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平台部分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5820K ES@4GHz
RAM: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kit @ 2666 14-14-14-36
MB:ASRock X99 WS
VGA:AMD R9 290X 4G
HD: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AHCI模式)&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 TB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GAMER M 520W
COOLING:CPU OCZ Vendetta 2散熱器&GPU AC XTREME AC3 散熱器
作業系統:WIN8.1 X64


HDTUNE
讀&檔案效能測試效能測試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受惠於使用USB3.0傳輸介面相較於採用SATA介面傳統硬碟,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 TB整體傳輸表現還是相當不錯,讀取最高達到112MB/sec以上,平均也達到87MB/sec以上,傳輸速度表現算是相當不錯。


IOPS測試&額外測試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AS SSD BENCHMARK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傳輸速度相當不錯,讀&寫分別有109及107MB/sec以上的效能表現。


ATTO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效能表現,讀取最高有突破119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突破117MB/sec的效能表現。


CrystalDiskInfo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採用的硬碟為SATA 3Gb/s轉USB3.0介面,轉速為5,200rpm,也算是2.5吋硬碟中具穩定及高傳輸效能的選擇。


CrystalDiskMark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不錯,最快都能到113MB/sec的效能表現。


AIDA硬碟測試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 TB整體表現相當不錯,最高讀取達到108MB/sec,17.68ms左右搜尋時間也算是表現良好。


AJA System Test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效能表現,讀取最高有突破119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突破117MB/sec的效能表現。


PCMARK 7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效能分數達到1456,表現尚可。


 應用軟體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XF] 金屬質感高容量 資料備份不費心WD 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TB 評測
透過簡單軟體設定,可有效輕鬆備份使用者資料,並可設定密碼保全資料,另外原廠也提供WD SmartWare Pro備份軟體可與Dropbox結合(打造個人雲端),並支援第三方硬碟。軟體內也附有簡單的軟體說明,讓使用者能夠輕鬆上手。


 結語 
小結: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2 TB,整體傳輸表現相當不錯,原廠也提供提供1TB及2TB等2種容量可供選擇等不同容量以供消費者選擇,讀寫速度平均能達到87MB/s以上,原廠也提供長達3年的保固,提供快速USB3.0傳輸介面,具有別緻的金屬外觀、3種顏色選擇、薄型輕巧(2TB稍厚一些)的設計,搭載WD SmartWare Pro備份軟體可與Dropbox結合(打造個人雲端),並支援第三方硬碟。透過硬體加密及密碼保護功能,可有效保護使用者資料之安全,精緻的金屬外殼加上高達2 TB的儲存容量、搭配硬體加密功能以及WD SmartWware Pro備份保護,絕對是當今行動產品使用者隨身必備儲存裝置的不二選擇,金屬外殼與256位元硬體加密的 2 TB 容量超薄可攜式硬碟。My Passport Ultra Metal Edition 可攜式外接硬碟集時尚美感與智慧於一身。亮眼的色彩和創新的放射狀造型設計最能搭配您的行動個人風格。WD SmartWare Pro 智慧型自動備份軟體提供簡單的方式來備份和保護您的重要檔案。它提供多種備份選擇,包括檔案/資料夾、類別、排程,甚至是雲端備份,最適合忙碌的生活步調。並使用 256 位元硬體加密的密碼保護,以確保使用者儲存的所有相片、影片、音樂和重要檔案安全無虞,以上測試提供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喔!!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Haswell-E處理器的正式推出,除了處理器的效能及核心增加外,這次平台建構方面也必須搭配的兩項新產品就是X99晶片組主機板及DDR4記憶體模組,其中DDR4 SDRAM是最新一代的高頻寬電腦記憶體規格,由JEDEC(記憶體標準的主體制定組織)在2012年9月確定,運作時脈由2133到4266(暫定),標準電壓為1.2V,桌上型的電腦採用288 Pin U-DIMM模組,外觀與現行的DDR3 240 Pin U-DIMM模組相近,不過兩者當然是不相容的。

Haswell-E處理器特點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採用22nm製程,插槽類型為LGA 2011-3型,支援4通道DDR4 2133記憶體,TDP為140W。

HyperX的產品線向來就是Kingston最高規格產品,用上它封號的產品就是代表高效能及產品的可靠性,Kingston記憶體模組廠市場的產品應該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市面上也確實推出相當多款記憶體模組產品,擁有許多相當多超頻取向及優質的產品愛好者,要效能的話選HyperX系列的產品準不會讓使用者失望,近期Kingston因應Intel 主流的X99晶片組所推出的高速及高容量DDR4記憶體的HyperX Predator系列產品,記憶體擁有動感的新型散熱片,可發揮最佳散熱效果,以增強產品可靠性,系列產品最高可提供達 3000MHz記憶體模組,可提供超速反應的多工處理,並加快整體系統的速度。其支援 Intel XMP 2.0技術且設計相容於最新一代 Intel Core  i7 高效能處理器,其具有終身保固與免費的技術支援,其中DDR4 3000記憶體模組運作參數為CL15-16-16-39,相當不錯的參數及速度表現,不過目前X99原生支援的記憶體僅到DDR4 2133,再上去的除頻就是屬於超頻,這部分的運作速度除了要看記憶體本身之外,也需要CPU內建之記憶體控制器(IMC)的強弱,方能互相搭配展現極限傳輸效能,以下分享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 在X99平台上的高速傳輸效能實力及獨特魅力吧!!


 記憶體包裝及配件 
盒裝包裝正面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Kingston自家的記憶體產品,單組雙支裝盒裝包裝搭配透明視窗露出記憶體本體散熱片,整體黑色配色散熱片風格,質感頗佳。


吊卡式包裝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單組包裝共計有2支記憶體模組。


記憶體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單組套件組中包含4G記憶體模組共計有2支,屬於HyperX Predator產品系列單條4GB的記憶體模組,1組4條記憶體就能提供DDR4 3000運作速度及16G的高容量,主要是給DESKTOP搭配的X99晶片組平台使用囉,記憶體產地為台灣封裝精品,Kingston記憶體產品都是經過驗證,也提供終身保固服務。


 記憶體模組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記憶體模組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搭配新風格散熱片設計,展示一下氣勢,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跟之前Predator版本外觀設計相同,散熱片採用鑽切技術秀出HyperX字樣。


記憶體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有Kingston的品牌識別及標籤,記憶體模組上標有記憶體工作頻率、電壓及相關參數。記憶體規格是DDR4 3000 CL15,1.5V工作電壓的產品,記憶體顆粒因為散熱片封住,所以無法得知,散熱片主色為黑色基底搭配黑色X字樣配色,質感相當不錯。


記憶體外觀及設計質感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散熱片厚度也設計的剛好,基本上安裝使用時並無干涉的情形。


防偽標籤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可以以Kingston字樣雷射變色標籤作為正品辨識。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記憶體模組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DDR4 2133 效能測試 
CPU:Intel Core i7-5820K ES@4GHz
RAM: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kit @ 2133 14-14-14-36
MB:ASRock X99 WS
VGA:AMD R9 290X 4G
HD: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GAMER M 520W
COOLING:CPU OCZ Vendetta 2散熱器&GPU AC XTREME AC3 散熱器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基本值 DDR4 2133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MaxxPI&MaxxPIM2M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AIDA GPGPU Benchmark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HWiNFO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WinRAR效能測試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CINBENCH R10 X64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CINBENCH R15 X64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PCMARK8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PCMARK7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3DMARK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3DMARK 03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3DMARK 06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3DMARK VANTAGE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DirectComputeBenchmark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DDR4 2666 超頻效能測試 
CPU:Intel Core i7-5820K ES@4GHz
RAM: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kit @ 2666 14-14-14-36
MB:ASRock X99 WS
VGA:AMD R9 290X 4G
HD: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GAMER M 520W
COOLING:CPU OCZ Vendetta 2散熱器&GPU AC XTREME AC3 散熱器
作業系統:WIN8.1 X64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MaxxPI&MaxxPIM2M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AIDA GPGPU Benchmark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HWiNFO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WinRAR效能測試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CINBENCH R10 X64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CINBENCH R11.5 X64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CINBENCH R15 X64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PCMARK8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PCMARK7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3DMARK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3DMARK 03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3DMARK 06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3DMARK VANTAGE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DirectComputeBenchmark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DDR4 3000 超頻效能測試 
CPU:Intel Core i7-5820K ES@4GHz
RAM: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kit @ 3000 CL15-16-16-39
MB:ASRock X99 WS
VGA:AMD R9 290X 4G
HD:KINGMAX SME35 Xvalue 240GB(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GAMER M 520W
COOLING:CPU OCZ Vendetta 2散熱器&GPU AC XTREME AC3 散熱器
作業系統:WIN8.1 X64

要先說明就是目前記憶體除頻在BCLK=100下僅能到2666,要超頻到3000,BCLK就要設定成125,倍頻也調整成32這樣總時脈就一樣為4GHz。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MaxxPI&MaxxPIM2M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AIDA GPGPU Benchmark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AIDA記憶體頻寬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HWiNFO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WinRAR效能測試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CINBENCH R10 X64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CINBENCH R11.5 X64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CINBENCH R15 X64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PCMARK8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PCMARK7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3DMARK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3DMARK 03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3DMARK 06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3DMARK VANTAGE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DirectComputeBenchmark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頻寬比較及DDR4 3000穩定度測試 
3者的記憶體頻寬表現
DDR4 2133 14-14-14-36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DDR4 2133 14-14-14-36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DDR4 3000 15-16-16-39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可以發現在DDR4 3000設定下,複製頻寬突破60,000MB/s大關,其餘讀寫頻寬也大約在55,000MB/s左右,充分表現出DDR4記憶體及4通道記憶體控制器的突破性的效能表現。


DDR4 3000 15-16-16-39 LinX 0.65測試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測試時CPU溫度相當的熱情,可以發現溫度直衝101℃,看來要長期重度使用的話祭出水冷對付它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通過5回合LinX 0.65測試
[XF] 加乘效應DDR4搭配4通道 記憶體傳輸效能新紀元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評測
通過LinX的拷打,表示Core i7-5820K CPU內部記憶體控制器及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kit 記憶體的品質,搭配上這次測試的主機板綜合穩定度獲得一定的驗證,基本上長期使用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結語 
小結:
可以發現X99平台搭配上這組記憶體所獲得的效能相當高,如果記憶體不需要到32G或是64G那樣高的容量,這組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 3000 16G Kit所提供的16G的容量應該能滿足X99平台使用者的所需,這樣的容量對於需要編輯美工大圖檔、單一主機架設多部虛擬機器、線上遊戲多開或是玩RAMDISK都是很好的運用。當然對於需要記憶體容量的使用者來說,可能還是多多益善,但是1組4支 Kit就能滿足4通道及16G的容量,至少讓使用者在建置費用上可以讓使用者減省許多花費,另外記憶體運作在高時脈下,提供系統更高的傳輸速度,由PCMARK 8及PCMARK 7的測試就可以發現相對的也可以提升系統的總體效能表現,其記憶體頻寬在DDR4 3000運作時脈下,具有相當優異的記憶體頻寬,複製頻寬突破60,000MB/s大關,其餘讀寫頻寬也大約在55,000MB/s左右,充分表現出DDR4記憶體及4通道記憶體控制器的突破性的效能表現。這組記憶體模組可說是對喜歡挑戰極限效能表現的使用者而生,如能搭配上優良的CPU記憶體控制器,效能確實是非常驚人的,另外技術跟服務部分也由Kingston所支援,品質及售後服務絕對是在業界相當受到肯定,這種等級記憶體入手方式及價格,目前都算是高貴且少量的產品,也是新產品的難以避免的缺點,不過優良的效能表現對大容量及高時脈的記憶體有需求的朋友仍然是可以參考看看!!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2014年8月AMD的GPU研討大會上已經預先發表的新世代的R9 285系列顯示卡產品,當然令人期待效能實測部分也在今天正式解禁了,這也是在推出R9 290X及R9 290的高階顯示卡之後,今年AMD所推出的重量級顯示卡新產品之強作,在發布消息之前確實也有許多吸引使用者關注的效能及價格等,當然若有持續關心AMD這次推出顯示卡產品的使用者,應該會發現其實R9 285規格與上一世代甚至是在上一世代的R9 280/HD7950非常相近,但這次新品發表嚴格來說不算是RE大法,R9 285採用第3代GCN架構(Graphic Core Next),依據產品定位將產品的Stream Processors設定在1,792組,官方表示將擁有比競爭對手GTX 760更為優越效能表現。雖然RE大法在業界已不算是大令人意外的作法,畢竟全新開發一整個系列產品要花費的人力及物力更高,倒不如善加利用現有的產品線,經過調整至合理的價位,發揮產品的競爭力,讓使用者可以以更低的預算就能獲得上一世代卡王等級的產品,相信使用者也樂意接受吧!

R9 285規格
[XF] 精進的能耗比 GCN新世代開拓者 PowerColor TurboDuo R9 285 2GB GDDR5 OC 開箱


整體而言,AMD R9 285為採用28nm製程之GPU,採用單顆Tonga GPU系列的顯卡R9 285其核心引擎時脈最高可達918MHz,提供多達1,792組SP,記憶體頻寬則由280系列的384-bit調降為256-bit,採用 GDDR5 2GB顯示記憶體。記憶體運作頻率為1375MHz(等效5.5GHz),頻寬最高可達176GB/s,供電部分需要外接2組PCI-E 6Pin,TDP為190W,也支援PCI-E 3.0傳輸介面技術的顯示卡,其實這也是採用AMD新的GCN架構(Graphic Core Next),一樣有AMD ZeroCore Power 與 AMD Eyefinity 2.0 多螢幕輸出技術,R9 285在建議售價為$249(折合新台幣約7.5K),當然在提高顯示卡單卡效能的同時,以AMD目前相當追求顯示卡P/W值(效能/功耗)來說,R9 285透過硬體的調教,實際上表現確實越來越優異,並且透過 AMD ZeroCore Power技術將閒置模式壓至 3W 的超低功耗,之前POWERCOLOR採用PCS+散熱設計系列的顯示卡一直備受好評,除了將GPU時脈從預設的918MHz超頻到945MHz獲得更好的效能表現外,這次R9 285則是採用獨家TurboDuo散熱設計,透過新的空氣導流設計與雙下吹式風扇加強散熱效果並有效的減低運作時的音量,以下就顯示卡部分作實際簡單測試。


 顯示卡 
POWERCOLOR R9 285 2G顯卡本體
[XF] 精進的能耗比 GCN新世代開拓者 PowerColor TurboDuo R9 285 2GB GDDR5 OC 開箱

[XF] 精進的能耗比 GCN新世代開拓者 PowerColor TurboDuo R9 285 2GB GDDR5 OC 開箱
POWERCOLOR R9 285 2G顯示卡,就外觀而言可以看出屬於非公版設計。


輸出端子
[XF] 精進的能耗比 GCN新世代開拓者 PowerColor TurboDuo R9 285 2GB GDDR5 OC 開箱

[XF] 精進的能耗比 GCN新世代開拓者 PowerColor TurboDuo R9 285 2GB GDDR5 OC 開箱
提供2個DVI、1個HDMI及1個DisplayPort介面,輸出介面未採用保護套處理,減少金手指氧化的可能性,是公版顯示卡常見的配置,協力廠出貨時應該會配置上,
R9 285一樣支援CrossFire技術,不過取消CF連接埠之配置,改由PCI-E進行CrossFire技術的畫面資料協同處理,就官方測試效能影響有限。


電源供應接口
[XF] 精進的能耗比 GCN新世代開拓者 PowerColor TurboDuo R9 285 2GB GDDR5 OC 開箱
功耗設計為190W,所以需要2個6Pin PCI-E供電接口才能滿足供電需求。


TurboDuo風扇散熱及外觀視覺設計
[XF] 精進的能耗比 GCN新世代開拓者 PowerColor TurboDuo R9 285 2GB GDDR5 OC 開箱
顯示卡採用佔用2SLOT散熱設計,2支8mm+1支6mm熱導管散熱器搭配下吹式的風扇向顯示卡兩端將熱量送出,這樣的散熱設計一般而言具有不錯的壓制力。


顯卡背面
[XF] 精進的能耗比 GCN新世代開拓者 PowerColor TurboDuo R9 285 2GB GDDR5 OC 開箱
整體用料相當不錯。


顯卡拆解
[XF] 精進的能耗比 GCN新世代開拓者 PowerColor TurboDuo R9 285 2GB GDDR5 OC 開箱


熱導管
[XF] 精進的能耗比 GCN新世代開拓者 PowerColor TurboDuo R9 285 2GB GDDR5 OC 開箱
顯示卡散熱器採用2支8mm+1支6mm熱導管散熱器進行散熱,另外記憶體及供電區也使用導熱貼片與散熱器接觸,增加散熱能力。


 顯示卡用料及細節 
顯示卡裸卡正面
[XF] 精進的能耗比 GCN新世代開拓者 PowerColor TurboDuo R9 285 2GB GDDR5 OC 開箱


前端用料
[XF] 精進的能耗比 GCN新世代開拓者 PowerColor TurboDuo R9 285 2GB GDDR5 OC 開箱

[XF] 精進的能耗比 GCN新世代開拓者 PowerColor TurboDuo R9 285 2GB GDDR5 OC 開箱
供電用料部分也是相當實在,顯示卡上採用了5+1相的供電設計。


GPU
[XF] 精進的能耗比 GCN新世代開拓者 PowerColor TurboDuo R9 285 2GB GDDR5 OC 開箱
R9 285採用TSMC 28nm製程,產自台灣的優良產品。


後端用料
[XF] 精進的能耗比 GCN新世代開拓者 PowerColor TurboDuo R9 285 2GB GDDR5 OC 開箱


電源管理
[XF] 精進的能耗比 GCN新世代開拓者 PowerColor TurboDuo R9 285 2GB GDDR5 OC 開箱
採用ON(安森美)數位PWM控制晶片。


GDDR5
[XF] 精進的能耗比 GCN新世代開拓者 PowerColor TurboDuo R9 285 2GB GDDR5 OC 開箱
採用ELPIDA GDDR5 8顆組成2G之容量。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