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MD發表的新世代的R9 290X系列顯示卡產品,其所展現的效能確實讓玩家及使用者眼睛為之一亮,但是競爭對手NVIDIA也不是省油的燈,Kepler 架構的成功,從市場上 GeForce GTX 600及GTX 700 系列顯卡的熱銷盛況就可略知一二,同時專業繪圖/運算市場的 Quadro 和 Tesla 產品也有相當亮眼的表現。新一代 GeForce 700 系列延續 Kepler 架構的威力,最新推出的 GTX 780 / 770 /760等顯示卡產品,針對專業繪圖及運算需求的TITAN等,在晶片製程與良率精進之後已讓玩家們體驗不俗的效能表現,雖然GTX 770及GTX 760是經由RE大法而來其實RE大法在業界已不算是大令人意外的作法,畢竟全新開發一整個系列產品要花費的人力及物力更高,倒不如善加利用現有的產品線,經過調整至合理的價位,發揮產品的競爭力,讓使用者可以以更低的預算就能獲得上一世代卡王等級的產品,相信使用者也樂意接受吧!


GeForce GTX 780 Ti主打的特色

主打市場效能之王、可提供使用者最流暢遊戲體驗,公版GeForce GTX 780Ti外觀沿用780/TITAN相同設計散熱器,外觀確實確具卡王風采。


GeForce GTX 780 Ti規格

基礎時脈為875Mhz,其核心引擎時脈最高可達928MHz,提供多達2880組CUDA核心以及記憶體頻寬一樣為384-bit,採用 GDDR5 3GB、6GB或是12GB顯示記憶體,記憶體運作時脈為1750MHz(等效7.0GHz),需要1組PCI-E 6Pin及1組PCI-E 8Pin供電,TDP為250W,也支援PCI-E 3.0傳輸介面技術的顯示卡。


效能增益幅度大



兼具安靜及效能的選擇



GeForce GTX 780 Ti 完整規格

GeForce GTX 780Ti 並未像TITAN屏蔽了一組 GK110 完整晶片的SMX單元,所以CUDA Core 總數為2880個。基礎時脈設定為 875 MHz,搭配 GPU Boost 技術平均可將時脈加速到至少 928 MHz。記憶體部分則保留 GK110 完整的 384-bit GDDR5 介面,並配備了高達 6GB 的超大容量,速率則是設定在 7.0 Gbps。GeForce GTX 780Ti 也保留了在 Tesla K20 才有的雙精度浮點運算功能,單精浮點運算則是可以分別達到 5.04 Teraflops 的速率。而許多玩家非常關心的功耗狀況,TDP維持在250W,需要使用 6+8 pin 的 PCI-E 12V 電源輸入,這些規格看下來,可說是輕鬆取得最頂級的顯示卡之稱號。




 顯示卡 
NVIDIA GeForce GTX 780 Ti 3G顯卡本體



有NVIDIA GeForce GTX 780 Ti 3G本體,公版設計。


輸出端子



提供2個DL-DVI、1個HDMI及1個DisplayPort介面,輸出介面並無採用保護套處理(公版卡這種細節確實不會太在意,協力廠販售版本應該會補上),顯卡用料部分具有2個SLI連接埠,支援3WAY SLI技術。


電源供應接口

需要1個6Pin PCI-E及1個8Pin PCI-E供電接口才能滿足供電需求。


公版NVIDIA GeForce GTX 780 Ti 3G外觀設計





若對於NVIDIA顯示卡的愛用者來說,應該會覺得 GeForce GTX 780 Ti 是 GeForce GTX 690/780/TITAN 的親兄弟,顯示卡散熱器由三價鉻鉑鑄鋁外框、射出成型的鎂合金風扇外殼、拉風的透視窗,再配上超殺的 GEFORCE GTX 頭燈,教人看了不心動也難。


散熱部分則是使用銅製均熱板(黑化)搭配綿密鋁鰭的模組,並以鼓風式風扇將熱量向I/O介面端及顯示卡尾端排出。






原廠散熱設計



顯示卡採用佔用2SLOT散熱設計,使用均熱板散熱器設計,搭配渦輪式的風扇,散熱方面具有相當壓制力。


顯卡背面



整體用料相當不錯。


顯示卡拆解



可以發現原廠除了均熱板之外,也使用鋁質散熱支架透過散熱膠片與PCB上的記憶體顆粒和MOSFET供電元件貼合,確保熱量能夠迅速的被帶走,讓顯示卡的工作溫度能被有效控制。


 顯示卡用料及細節 
顯示卡裸卡正面

PCB本體部分則是可以看到GPU使用了6相供電,記憶體則使用了2相供電,SLI橋接共有兩組。


GPU

GPU晶片依然由台積電代工,正式版的晶片代號為 GK110-425-A1


前端用料




後端用料及細節



GPU使用了6相供電,記憶體則使用了2相供電。



電源管理

採用ON(安森美)製品數位PWM控制晶片。


GDDR5

採用SKhynix H5GQ2H24AFR R2C (等效運作時脈7.0G)GDDR5 12顆組成3G之容量。



 效能實測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4770K ES 
RAM:Kingston HyperX DDR3 2400 8G Kit
MB:ASRock Fatal1ty Z87 Killer
VGA:NVIDIA GeForce GTX 780 Ti 3G
HD:Kingston SSDNow V300 120G(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CINBENCH R10 X64



CINBENCH R11.5 X64



CINBENCH R15 X64



PCMARK8



PCMARK7



 3DMARK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3DMARK 03



3DMARK 06


1920*1200


1920*1200 8AA



3DMARK VANTAGE
P模式


H模式


X模式



3DMARK 11
P模式


X模式



 FURMARK、DirectComputeBenchmark、COMPUTE MARK 
FURMARK 1.11.0



DirectComputeBenchmark



COMPUTE MARK



 異形戰場、STALKER Call of Pripyat、STREET FIGHTER4、MHF Benchmark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1920*1200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1920*1200


1920*1200 4AA



STREET FIGHTER4 Benchmark
1920*1200


1920*1200 8AA


1920*1200 C16XQAA



MHF Benchmark



MHF Benchmark絆



MHF Benchmark 3



 BIO5、BIO6、DEVIL MAY CRY4 
BIO5 Benchmark
DX9 1920*1200


DX9 1920*1200 8AA



BIO5 Benchmark
DX10 1920*1200


DX10 1920*1200 8AA




BIO6 Benchmark
1920*1200



DEVIL MAY CRY4 Benchmark
DX9 1920*1200



DEVIL MAY CRY4 Benchmark
DX10 1600*1200




 Final Fantasy XIV、Final Fantasy XIV ARELIM REBORN、PSO2、HEAVEN、Valley
Final Fantasy XIV  Benchmark High



Final Fantasy XIV ARELIM REBORN  Benchmark
Maximum



PSO2 
1920*1200 最高畫質



HEAVEN BENCHMARK 4.0
1920*1200 Tesselation Normal noAA



Valley BENCHMARK 1.0
1920*1200 noAA



 Lost Planet 2、使命招喚、勇者鬥惡龍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9 TESTA 1920*1200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9 TESTB 1920*1200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11 TESTA 1920*1200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11 TESTB 1920*1200



使命招喚(最高畫質)



勇者鬥惡龍(最高畫質)



 待機、燒機溫度測試 
FURMARK 1.11.0

GPU待機溫度約在36度左右,燒機最高溫度約在84度,散熱方面具有相當壓制力。



 結語 
小結:
目前高階顯示卡產品部分,TITAN及780已經奠定相當穩定的基礎,雖然對手AMD的R9 290X/290的效能確實不俗,推出之時有壓下NVIDIA GeForce GTX 780甚至威脅NVIDIA GeForce GTX TITAN的地位,但是NVIDIA可不是吃素的,GK110完整的CUDA核心完整開放,在這次的效能評測裡也可以發現,又輕鬆將單核顯示卡王座輕鬆取得,在這麼短的時間就能有效反擊,可見NVIDIA是早已有備而來,GeForce GTX 780 Ti 的硬體性能優勢非常明顯,加上之前NVIDIA所推出GeForce Experience 加值應用軟體,將優秀的硬體同時搭配相對應的軟體才得以發揮所長,NVIDIA除了穩定的驅動程式之外 更能讓玩家體驗到最炫麗、最順暢的遊戲體驗。對手的R9 290X及R9 290就目前媒體評測結果發現硬體效能相當不錯,整體CP值也相當高,但是運作時顯示卡溫度無法有效壓制,讓GPU的時脈不是很穩定,連帶效能也略受影響,讓使用者遊戲體驗可能不是那麼流暢,這點使用者可能要等到非公版卡、自行更換散熱器或是改裝水冷才能發揮顯示卡的最完整的效能。

GeForce GTX 780 Ti與GeForce GTX 700 系列相同也導入新一代的風扇控制系統,風扇轉速不會忽快忽慢,且依然保持GPU溫度的穩定性,使用者在玩遊戲或是看影片的過程中不會被惱人的噪音干擾。GeForce GTX 780 Ti的建議售價為 US$699,除了雙晶片的 GTX 690 及對手AMD HD 7990雙核顯示卡之外,NVIDIA可說是讓對手看不到車尾燈。GeForce GTX 780 Ti 有了最強大的硬體規格、GPU Boost 2.0 和 GeForce Experience 雙雙加持,相信能為玩家們帶來更佳的遊戲體驗。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系統介面及軟體 
實際試用及軟體截圖


桌面





原生的Jelly Bean桌面,這次ASUS稍微有客製化,跟以往風格略有不同。


內部儲存空間

扣除系統及內建APP,使用者大約剩下10.77G的空間可以使用,一般而言應該夠用,如果內建的容量仍可能會不敷使用者,可以自行擴充Micro SDHC記憶卡。


記憶體使用情形

試用過程中占用的記憶體容量約在1.1G左右,尚有700MB左右的餘裕,應該是相當夠用。


系統資訊

目前官方最新版本為4.2的Jelly Bean。


設定頁面

一樣與原生介面相同。


氣象資訊頁面



內建APP









智慧省電

ASUS自行開發的最佳化模式,就之前實測,對效能影響程度極輕微,建議可以啟用,當然您如有其他需求也可自行設定。


獨家音效魔術師APP-AudioWizard

讓使用者在不同環境下有不同的聲效體驗。


設定精靈-個人化設定

讓使用者可以快速設定The new PadFone Infinity。


駕駛模式



圖片庫



親子安全鎖



錄音程式



檔案管理員



聯絡人

原生系統介面。


瀏覽器



辭典



AOLink





App Locker



App備份





ASUS Echo



FM廣播



MyBitCast



電子書庫



Polaris Office





我的圖書館



色彩管理



ASUS Story



可有效管理編輯相片等檔案,讓照片形成個人的重要生活記事。


說明文件



讓使用者可以快速熟習手機及平板模式的操作方式。


ASUS Webstorage

自家的雲端儲存服務。


Zinio




 效能測試 
效能測試
Quadrant Standard


系統資訊





安兔兔





系統資訊





Vellamo 



Vellamo 



系統資訊



BASEX MARK



3DMARK
ICE STORM EXTREME


ICE STORM Unilimited




Nenamark 1



Nenamark 2



多點觸控測試

至少有10點。



 相機設定及功能 
相機設定及功能



































 相機實拍 
自動白平衡,僅縮圖。



































 結語 
小結:
The new PadFone Infinity身為PadFone Infinity的強化版,當然不僅僅是更換CPU及GPU這般簡單,強化過的相機功能,就實拍部分確實讓人有驚豔的感覺,雖不能與單眼或是類單相比較,但是所提供的相機功能及畫質都已經相當接近小DC的表現,當然自動白平衡還是有點需要加強,但是尚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作為個人生活紀錄的小幫手應該是算是達標,另外也將使用者很在意的Micro SDHC記憶卡擴充能力導入,雖然也取消最高64G的版本,但是比起僅有16/32/64G的上一代來說,最高可以安裝64G的記憶卡應該是更為經濟實惠的選擇,好用的手機當然會受到消費者的歡迎,當然如果有不可取代的特色,是維持產品競爭力的小助力,但是若能注意潮流,持續強化產品的競爭力及特色,才是會讓消費者持續關注系列產品的重點之一,例如最近搭配中華電信大省方案而爆紅的LG G2,其擁有相當高的CP值,又採用薄邊框設計,手機的握持感4.5到4.7吋的手機相近,但可視面積卻達5.2吋,這就是與眾不同之處,畢竟使用者對大螢幕或是追求較佳的單手操作的握持感者皆有,針對這兩種市場需求開發,應該能迎合消費者口味,讓自家產品市占率有效提升,以上提供給各位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期AMD發表的新世代的R9及R7系列顯示卡產品,其中R9系列是主打中高階的顯示卡產品,實際上R9 280X跟R9 270X都是從現有產品演變而來,在10月8日之後AMD也針對旗下的R9 280X及以下的顯示卡產品解禁了,當然若有持續關心AMD這次推出顯示卡產品的使用者,應該會發現其實R9 270X規格與上一世代的HD7870 GE版本基本上是一樣的,所以效能也大致上可以推估出來,簡而言之就是HD 7870 GE版的RE強化版本,其實RE大法在業界已不算是大令人意外的作法,畢竟全新開發一整個系列產品要花費的人力及物力更高,倒不如善加利用現有的產品線,經過調整至合理的價位,發揮產品的競爭力,讓使用者可以以更低的預算就能獲得上一世代卡王等級的產品,相信使用者也樂意接受吧!


公版R9 270X外觀

公版卡已配合R9系列重新設計散熱器,外觀確實比起現有HD 7870更具特色。


R9 280X主打的特色

主打定價$199市場效能之王、可提供在1080P解析度下的流暢遊戲體驗。


R9 280X規格

其核心引擎時脈最高達1050MHz,提供多達1280組SP以及記憶體頻寬一樣為256-bit,採用 GDDR5 2GB或是4GB顯示記憶體,記憶體運作時脈為1400MHz(等效5.6GHz),需要2組PCI-E 6Pin供電,TDP為180W,也支援PCI-E 3.0傳輸介面技術的顯示卡。


效能增益幅度大

R9 270X價格及效能表現相當優異,實測效能也勝過自家上上代HD6870及上上上代HD5850兩張中階顯示卡不少(沒有放HD7870大家應該也知道原因吧!!),這樣對照起來發現採用GCN架構的R9 270X產品確實有其獨到之處,確實是目前市場上此價格帶首選顯示卡產品。


R9系列

分別為R9 290X、R9 290、R9 280X、R9 270X等,近期應該都能看到R9陣營的活躍效能表現。



整體而言,公版AMD R9 270X為採用28nm製程之GPU,採用單顆Pitcaim GPU系列的顯卡R9 270X其核心引擎時脈高達1050MHz,提供多達1280組SP以及記憶體頻寬一樣為256-bit,採用 GDDR5 2GB或是4GB顯示記憶體。記憶體運作時脈為1400MHz(等效5.6GHz),頻寬最高可達179.2GB/s,2組PCI-E 6Pin供電,TDP為180W,也支援PCI-E 3.0傳輸介面技術的顯示卡,其實這也是採用AMD新的GCN架構(Graphic Core Next),一樣有AMD ZeroCore Power 與 AMD Eyefinity 2.0 多螢幕輸出技術,建議售價為$199(折合新台幣約6K),當然在提高顯示卡單卡效能的同時,以AMD目前相當追求顯示卡P/W值(效能/功耗)來說,R9 270X透過硬體的調教,實際上表現確實越來越優異,並且透過 AMD ZeroCore Power技術將閒置模式壓至 3W 的超低功耗,協力廠也R9系列顯示卡發表初期就推出自製版本顯示卡,除了用料及散熱設計會強化之外,另外也有部分廠商會進行超頻,讓顯示卡的效能更為優異,例如MSI R9 270X TWIN FROZR GAMING 2G顯示卡就是MSI針對電競市場所推出的自製版本,透過新的空氣導流設計與雙風扇加強散熱效果並有效的減低運作時的音量,並將GPU運作時脈超頻至1120MHz,期讓使用者享受到比公版卡更優越的更好效能,以下就顯示卡部分作實際簡單測試。



 外包裝 
MSI R9 270X GAMING 2G外包裝

採用GAMEING系列專屬風格的設計,是希望它給消費者有著搭載雙風扇的溫度壓制力及高於公板設定戰力的印象吧!!


支援的技術



AMD R9 270X系列產品,擁有諸如TWIN FROZR GAMING及2G GDDR5記憶體等特點,也獲得電競戰隊的認證。


盒裝版

標準的市售版,應已在市面銷售,至光華店家應該找的到產品喔!!


多國語言產品介紹



外盒背面





圖示介紹MSI R9 270X GAMING的設計特色及用料介紹,諸如提升軍規等級(第4代)的用料、供電設計用料、採用雙PWM風扇,比公版卡更強且安靜的散熱設計、GAMING APP超頻軟體可以輕鬆提升顯示卡效能等,顯示卡為世界工廠製品。


內包裝



MSI R9 270X採用黑色底製作包裝盒,包裝盒上也印有GAMING LOGO展現顯示卡不凡氣勢,顯示卡包裝在防震泡棉中,包裝方式保護相當妥善,包裝質感也不錯。


顯卡本體及配件

大4Pin轉PCI-E 6Pin電源轉接頭2組、驅動光碟、CF橋接器及使用手冊。貼心提供大4in轉PCI-E 6Pin電源轉接頭,讓舊版POWER的使用者及玩家能不必更換POWER輕鬆使用這張顯示卡,就是因為高階顯卡對電源的需求較高,需外接電源來讓顯示卡發揮其戰力。


 顯示卡 
MSI R9 270X GAMEING 2G顯卡本體



有MSI R9 270X GAMEING 2G本體,非公版設計。


輸出端子





提供2個DVI、1個HDMI及1個 DisplayPort介面,輸出介面採用保護套處理,減少金手指氧化的可能性,是MSI用心之處,顯卡用料部分具有1個CF連接埠,支援CrossFire等技術,


雙BIOS

也有雙BIOS(支援UEFI BIOS)切換開關。


電源供應接口

需要2個6Pin PCI-E供電接口才能滿足供電需求。


MSI獨家TWIN FROZR GAMEING散熱設計



顯示卡採用佔用2SLOT散熱設計,3支6mm+1支8mm共4支熱導管散熱器設計,採用2個10cm下吹式的風扇,散熱方面具有相當壓制力。


顯卡背面



整體用料相當不錯。


顯卡拆解

顯示卡有備有強化支架增加支加強化顯示卡PCB整體強度,另外也可針對GDDR5及MOS供電區加強導熱。


p[/page] 顯示卡用料及細節 
顯示卡裸卡正面





前端用料

供電用料部分也是相當實在,顯示卡上採用了6+2相的供電設計。


後端用料

供電用料部分也是相當實在,顯示卡上採用了6+2相的供電設計。


電源管理

採用IR 數位PWM控制晶片。


GDDR5

採用ELPIDA(運作時脈1400Mhz等效5.6G)GDDR5 8顆組成2G之容量。



 效能實測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4770K ES 
RAM:Kingston HyperX DDR3 2666 8G Kit X2
MB:ASRock Fatal1ty Z87 Killer
VGA:MSI R9 270X TWIN FROZR GAMING 2G
HD:Kingston SSDNow V300 120G(AHCI模式)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空冷
作業系統:WIN8.1 X64


效能測試
CINBENCH R10 X64



CINBENCH R15 X64



 3DMARK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3DMARK 06


1920*1200


1920*1200 8AA



3DMARK VANTAGE
P模式


H模式


X模式



3DMARK 11
P模式


X模式



p[/page] FURMARK、DirectComputeBenchmark、COMPUTE MARK 
FURMARK 1.11.0



DirectComputeBenchmark



COMPUTE MARK



 異形戰場、STALKER Call of Pripyat、STREET FIGHTER4、MHF Benchmark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1920*1200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1920*1200


1920*1200 4AA



STREET FIGHTER4 Benchmark
1920*1200


1920*1200 8AA


1920*1200 C16XQAA



MHF Benchmark



MHF Benchmark絆



MHF Benchmark 3



 BIO5、BIO6、DEVIL MAY CRY4 
BIO5 Benchmark
DX9 1920*1200


DX9 1920*1200 8AA



BIO5 Benchmark
DX10 1920*1200


DX10 1920*1200 8AA




BIO6 Benchmark
1920*1200



DEVIL MAY CRY4 Benchmark
DX9 1920*1200



DEVIL MAY CRY4 Benchmark
DX10 1920*1200




 Final Fantasy XIV、Final Fantasy XIV ARELIM REBORN、PSO2、HEAVEN、Valley
Final Fantasy XIV  Benchmark High



Final Fantasy XIV ARELIM REBORN  Benchmark
Maximum



PSO2 
1920*1200 最高畫質



HEAVEN BENCHMARK 4.0
1920*1200 Tesselation Normal noAA



Valley BENCHMARK 1.0
1920*1200 noAA



 Lost Planet 2、使命招喚、勇者鬥惡龍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9 TESTA 1920*1200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9 TESTB 1920*1200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11 TESTA 1920*1200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11 TESTB 1920*1200



使命招喚(最高畫質)



勇者鬥惡龍(最高畫質)




 結語 
小結:這次市面上的R9 270X顯示卡產品應該都是非公版的R9 270X為主,畢竟已推出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協力廠對產品的掌握度也相當高,更能配合AMD的訂價策略開發出更具競爭力的顯示卡產品,MSI R9 270X TWIN FROZR GAMING 2G採用雙PCI-E 6 Pin外接電源設計,以供電需求來說的穩定性已經相當夠,加上這張MSI R9 270X TWIN FROZR GAMING 2G經過超頻,整體效能確實相當亮眼,有挑戰自家上一代HD7950的實力,另外記憶體頻寬256bit記憶體搭載2G GDDR5記憶體容量的配置,算是相當夠用,在1080P的解析度下,特效全開VRAM應該都還夠用,以目前中高階遊戲需求來說應算足夠,此次R9 270X配合老大哥R9 290X、R9 290及R9 280X共同主打的中高階市場,就效能面確實發揮其先鋒戰略價值,讓人更期待屆時R9 290X及R9 290推出時的效能表現,以R9 270X目前預定售價來說,價格定位接近大眾市場接受程度,R9 270X約開出在6K左右價位,穩居199美金價位效能王位置,其表現可說是輕鬆領先市場對手,使用者可依據需求選購自己喜歡的產品,也期待A家28nm新世代丹和卡王產品產品能早日面市,就目前消息而言應該就在最近會上市,期待屆時價格區間能有所移動,讓使用者能有更多的選擇也能撿到更多的便宜,以上提供給各位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智慧型手機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相信對智慧型手持裝置有興趣的使用者可以發現目前智慧型手機已朝向5吋以上大可視面積的產品發展,或是極窄邊框的設計,讓使用者選擇接近平板的使用體驗或是便於攜帶及單手操作的體積,市面上也不乏5.5吋以上的智慧型手機產品,與平板電腦的螢幕面積區隔可說是越來越小,大螢幕智慧型裝置的熱賣,也顯示部分消費者對於隨身攜帶體積較大重量較高一些的平板電腦接受度也相當高,加上智慧型手機市場可說是越來越競爭,除了規格相對封閉的APPLE或是Windows Phone外,在原本規格就比較有多元化的Android可說是有越來越多的廠商推出不同產品來競逐智慧型手機的市場,也因為規格多元搭載Android作業系統的智慧型手機已成為市佔率最高的作業系統,不過也是因為規格並無一定的規範,所以使用體驗或是使用的流暢度,整體來說就無法跟前面兩種作業系統相比擬,當然您如果是挑選規格較高檔的產品其實這個問題就不會存在,只是預算要拉一點就是,也因為智慧型手機大行其道,原本的手機市場品牌市占率也已經大洗牌,原本的王者已然退位,短時間內要東山再起的機會並不高,相對來說對新的競爭者就是件好消息,因為新的機會已經來臨,ASUS之前推出PadFone系列智慧型手機,在市場上獲得相當多的好評,在市佔率也取得不錯的成績,ASUS想當然爾會再接再厲,積極推出更新一代產品,甚至推出今天要介紹的智慧型手機產品 PadFone Infinity,Padfone系列向來就是針對需要智慧型手機跟平板電腦這樣的產品的使用者,ASUS PadFone系列剛好可以一次滿足個人的使用需求,這樣的產品相信對類似這樣需求的使用者還是有相當的吸引力,透過手機跟平板模組的結合就能將智慧型手機變身成為平板電腦,更遑論說這次ASUS The new PadFone Infinity所搭載的處理器Qualcomm Snapdragon 800 2.2GHz 四核心處理器,相信許多人都了解S800及新Adreno 330 GPU的效能,這次ASUS也用上了它,整體的使用體驗比起現在這款智慧型手機真的流暢不少,新一代的產品果然有進步,好了就不多說,直接進入今天要開箱的主題ASUS The new PadFone Infinity吧!!


The new PadFone Infinity規格
一樣看看規格先!!




 The new PadFone Infinity外盒包裝 
全配套件

包含手機及平板基座,相信許多使用者也會是這樣的搭配組合,這也是PadFone系列特色及賣點所在。


外盒正面

可以看到主角The new PadFone Infinity 變形手機美型的外觀,基本上與PadFone Infinity 的外觀設計是相同。
這次借測的版本是白色,手機外盒質感還不錯,有襯托出手機的精品質感。


外盒背面

包含產地(世界工廠)、手機相關規格的標示,重點就是用上了Qualcomm Snapdragon 800 2.2GHz 4核心的CPU。系統為Android 4.2(Jelly Bean),相機為SONY 1300萬BSI感光元件、閃光燈,PixelMaster 相機: 1300萬畫素 日拍清晰‧4倍感光 夜拍鮮明及F2.0的大光圈,螢幕為5吋,1920 x 1080,441 PPI,Super IPS 螢幕增亮技術(400 nits) 含多點觸控面板,內建電容量為2400 mAh 鋰電池(與PadFone Infinity相同),但這次The new PadFone Infinity改為可擴充Micro SD,最大支援至64G,比較可惜的是電池無法擴充,也未增加電容量。


手機內包裝

保護蠻確實的,外盒上方內側有泡棉保護,避免產品受到損傷。


手機及配件

The new PadFone Infinity、耳機、電池、Micro USB傳輸線、說明書及變壓器等。


Micro USB傳輸線及110V轉USB 5V變壓器

搭配手機顏色,配件均為白色系,整體感一流!!變壓器規格廣域電壓輸入,輸出則為5V 1.5A。Micro USB傳輸線為標準Micro USB傳輸線,質感相當不錯。


 The new PadFone Infinity 
手機正面及觸控鍵



5吋,1920 x 1080,441 PPI,Super IPS 螢幕增亮技術(400 nits) 面板,上方有正面鏡頭 200 萬畫素可供視訊功能,另外下方除了ASUS LOGO外並無實體按鍵,不過控制鍵並未占用到面板的顯示區域。

重點規格
支援GSM、LTE
Wi-Fi 802.11 b/g/n/ac 無線網路、藍牙 4.0、支援 NFC
Android 4.2 Jelly Bean 作業系統
Qualcomm Snapdragon 800 2.2GHz 四核心處理器
Adreno 330 顯示晶片
2GB RAM
16GB/32GB ROM
5吋,1920 x 1080,441 PPI,Super IPS螢幕(Corning Gorilla Glass、400 nits)
1300 萬畫素相機 (F2.0 大光圈、附補光燈、PixelMaster 相機: 1300萬畫素 日拍清晰‧4倍感光 夜拍鮮明)
200 萬畫素視訊相機
1080p HD 錄影/30 fps、720p HD 錄影/60 fps、1080p 視訊播放
3.5mm 耳機孔
Micro USB 連接埠(支援USB 2.0,也支援OTG) 
2400 mAh 內建電池
重量145g


手機正面上方

中間是喇叭,上方有正面鏡頭 200 萬畫素可供視訊功能,旁邊有光源感應器。


手機背面





上方為相機,相機旁為LED補光燈,外殼為陽極鋁合金設計,目前提供銀河白/隕石灰2種顏色,整體質感非常棒。


手機上方

3.5mm的耳機孔。


手機底側

Micro USB傳輸線的連接埠,另外收音孔也位於此處。


手機右側

有音量調節鈕、螢幕、喇叭及電源開關。


另一側

除Micro Sim卡及Micro SD安裝區域外並無任何按鍵。


質感及手感相當不錯的The new PadFone Infinity

手機背面使用弧形切角,加上採用5吋 LCD的設計,螢幕為16:9的比例,整體手感蠻不錯的,視覺效果也較為輕薄,另外背面的陽極拉髮絲處理有防滑的效果,不容易因為手機太滑,就脫手而出。


安裝Micro Sim卡



使用附贈的工具就能將托盤取出,將Micro Sim卡放至托盤上推回即可。


Micro SD安裝區域

The new PadFone Infinity終於將許多使用者在意的Micro SD記憶卡擴充能力放回,方便使用者依據需求自行添購記憶卡。


 PadFone Infinity Station 
平板基座 

讓PadFone Infinity變身成為平板的重要關鍵,PadFone Infinity Station就是The new PadFone Infinity/PadFone Infinity均能使用的套件,與PadFone Infinity的產品配件完全相容。
PadFone Infinity Station 規格特色:
長寬高為264.6 x 181.6 x 10.6 mm
重量 532 g
10.1 吋 1920 x 1200 IPS 螢幕(Corning Gorilla Glass)
200 萬畫素前置相機
Micro USB連接埠
內建5000 mAh 鋰電池


平板基座背面

中間偏上區塊就是The new PadFone Infinity專屬的結合位置,是手機與平板的結合方式更為直覺,手機可以直接插拔使用,原廠宣稱1秒左右能完成手機與平板模式間的轉換,實際使用上確實模式轉換蠻順暢,使用者無須等待就能直接使用。可以發現手機的結合區域,內部有平板基座與手機的訊號連接裝置及防滑結構,安裝的方式其實相當簡便,就是將手機的外露的連接埠的方向對準基座將手機放入即可。


The new PadFone Infinity與PadFone Infinity Station合體

結合相當順暢,裝好之後取出也不須費力,手機也不會拋棄平板而去。


The new PadFone Infinity 平板模式

整體質感跟變形平板部分及上代產品相當類似(基本上外觀可說是一致)。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位XFastest的網友,您還記得幾天前是甚麼日子嗎?是的您沒猜錯,就是XF的2013年度中區網聚活動,跟往年一樣,XF邀請了許多業界許多重量級的廠商到場分享介紹自家的產品特點及技術,另外也都會帶來大家最喜歡的好康大放送,當天的活動一樣熱鬧如昔,希望沒來得及參加的網友們也別灰心,XF仍會舉辦相關的網聚歡迎您到場參加喔!!網聚對各位的意義是甚麼,吃吃喝喝、看看新產品、抽獎、有正妹Show Girl們可以近距離接觸等,其實對個人來說,網聚有個很大的價值,就是可以跟認識的網友們連絡感情,大家都是熱愛3C產品的使用者,談起話來更是能夠相互理解,加上網聚的時間地點是確定的,方便要參加的朋友們預先規劃自己的行程,所以一到會場見到自己的認識朋友都能參加,也是一大樂事。這次站方也精心挑選了一個相當大型的會議場地,讓當天的網聚活動可以讓更多網友能夠參加,到會場一看,網友們都非常踴躍的出席,相信這點當天參加的網友也都能感受到!!!以下是活動當天的一些照片,分享給大家參考一下囉!!


先放上全景圖,分享給當天參加的朋友做個回憶,不克到場的網友也可以感受一夏現場的活動氣氛!!

等著報到的人龍,可以看到大家都非常期待這次的網聚盛宴。


座無虛席

會場內真的是座無虛席,大家都非常踴躍的參加今年的網聚活動。


WD攤位



儲存產品大廠,展出主打的儲存相關產品。


Tt攤位



POWERCOLOR


顯示卡產品生產專業廠商,當天也展出許多優質產品。


OCZ

OCZ所推出的SSD產品,相信有許多網友聽過吧!!目前專注於SSD產品的研發生產。


OCZ



今天的活動也邀請到電玩美少女-大魚來為產品站台喔!!


Intel 4K展示平台





Intel 3螢幕展示平台



Intel

LIVE DEMO展示,透過實績展示讓使用者了解Intel與競爭對手的差異性。


NVIDIA

專業圖形處理器及ARM處理器研發廠商。


ROCATT

電競周邊生產專業廠商!!


SAPPHIRE

顯示卡產品生產專業廠商,當天也展出許多優質產品。


Thecus

NAS產品知名品牌,在今天也展出目前主推的產品喔!!


bequiet!

知名的電腦零組件大廠,主要有POWER、散熱及周邊商品等。


Cooler Master

Cooler Master是知名的機殼及散熱器大廠,目前也積極推出的副品牌主打隨身的個人3C及電競周邊產品。


ASUS





板卡界的大廠,也展出主打8系列晶片組主機板、顯示卡及周邊產品。這次也特別展出Mini版 GTX760高階顯示卡產品。


ASRock

具有高度研發創新能力的主機板廠,生產出許多別具特色的主機板產品喔!!


FSP

電源供應器生產大廠,生產許多知名的POWER產品!!目前也積極推出的副品牌Amacrox主打隨身的個人3C周邊產品。


Kingston攤位

如果Kingston說他的記憶體產品市佔率是老二,沒人敢稱第一,市佔率接近5成的超級記憶體模組廠。今天也展出相當驚人產品,容量高達1TB的USB3.0隨身碟,網路上已經開賣,是售價高達50K的頂級產品,適合需要隨身攜帶大量及高速存取資料的金字塔頂端的使用者。


CREATIVE攤位

知名音效周邊大廠,這次也展出許多該公司目前主推的喇叭及耳機等音效周邊產品。



今天活動準備送出的獎品

相信也是讓今天參加的網友們相當期待的時間之一喔!!想必大家對這堆好產品都是非常想帶回家,對吧?!



今天參加眾家Show Girl們





























一樣當天活動最令人注目的嬌(焦)點之一。


網友熱情的參與活動





眾家廠商產品簡報
WD











WD的硬碟產品是非常受到使用者歡迎,根據市場需求開發出黑、藍、綠、紅等不同系列的產品,最近為了將服務品質再次提升,在光華3C的3樓開設顧客服務中心,讓使用者送修產品更為簡便。


Thecus



NAS產品知名品牌,在今天也會場介紹目前主推的產品喔!!


ROCCAT



NVIDIA





Kingston







INWIN






Show Girl



Intel








Live Demo

由Intel資深經理Jim來做自家的產品特色介紹,雖然說眾家廠商都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但是Intel身為市場老大,產品都是有獨到之處,也證明自家產品的價值所在,無論是效能、定位及定價都是掌握市場趨勢,推出非常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可以了解Intel產品與競爭對手的實際差異,讓使用者在採購零組件時可以做為參考依據。


Cooler Master



介紹自家的電競周邊產品。


bequiet!



介紹自家的電源供應器及散熱產品,另外針對台灣區保固也延長為5年喔!!


福利時間

































Show GirlsMEGA打包下載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PENTAX系統跳入SONY家已有一段時間,從NEX5到之前使用的NEX-7+E24,這樣的搭配真的是NEX系列的高規格選擇(除了對焦及可用ISO略輸NEX-6),用起來相當順手的一個組合,平常也幾乎把E24當鏡頭蓋使用,所以其他鏡頭就很少使用,想到既然很少使用,放著也是沒用到所以就先把少用的Tamron E接環 18-200賣了,加上對全幅的畫質有點企(奢)求,發現SONY RX-1在日本購入大約60K出頭,焦段也是跟NEX-7+E24一樣,雖然是日文機,爬文之後網友的心得是用起來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出掉手邊的設備換起來只要貼一些,體積又更小點輕點,也不會想敗其他鏡頭了,就出掉NEX-7+E24這個組合,在今年7月敗了SONY DSC-RX1,就做個簡單的開箱分享,當然近期的SONY A7/A7R也是相當優質的機種,確實也相當吸引使用者的目光,索尼出招果然是又快又狠,不到45K的價位就有全片幅的機身,真是羨煞我也,不過還是先拉回今天ㄎ開箱的主題SONY DSC-RX1吧!!


外包裝
外箱

這次DSC-RX1是在今年7月請友人親戚從日本空運回台,也感謝老大的幫忙囉!!


出貨的廠商

A-PRICE。


內部包裝

移除防震的泡棉之後,可以看到RX1外盒了。



RX1外盒

沉穩的外觀視覺設計,也可發現RX1的外型。



產品的特色

外盒也有35mm FULL-FRAME CMOS的外觀標示。 


外盒側面



產品特色



35mm 全片幅 (35.8mm × 23.9mm) Exmor CMOS 感測器、卡爾蔡司 Sonnar T* F2及2400萬畫素等,還有相關配件的介紹。



內部包裝
深色系配色

可有效呈現產品的質感,另外也是採用一般高階產品分層式包裝。


相機收納層

相機本體以黑絨布包覆。


相機配件區



相機及相關配件

有SONY RX1、電池、背帶、說明書、保固書、清潔擦拭布、傳輸線及充電器等


充電器及傳輸線

SONY近期的相機都是採用Micro USB介面傳輸,也兼做充電使用。


充電器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閃燈是作為影像紀錄的一個好幫手,可讓使用者更大限度的進行影像記錄工作,SONY HVL-F60M閃燈比起舊的燈皇58閃,其擁有 GN 值 60 的閃光燈出力 (ISO100,105mm),承襲 HVL-F58AM 及HVL-F43AM 而來的快速變換反射系統,能夠快速的調整閃光燈角度,HVL-F60M 更具備 1/3 級數的手動出力控制與 LCD 液晶顯示螢幕,提供攝影師完美的閃燈控制,是進階閃燈的好選擇。採用新的新Multi 配件熱靴,一樣保留相當多的功能性,也加入防塵防滴的設計,整體的質感相當不錯,參考網路上給其的好評價及之前使用HVL-F43AM的經驗,近期入手的RX-1(RX-1R)都是很不錯的隨身DC(當然近期的A7/A7R也是超讓人想敗家,但嚴格來說定位是不同的喔!!),只是內閃不太給力外,受限於內閃結構也不能手動跳閃,閃燈在部分環境下還是用的到的,為了拍產品時有更好的相片品質,也可以紀錄家裡小公主的成長過程,就想說來敗新熱靴的SONY HVL-F60M 來搭配使用,所以就入手來當RX-1的好搭檔,以下是簡單的開箱文。

外盒
 
可以看出閃燈的外型、GN值及採用的新Multi 配件熱靴,當然是SONY自家的生產的閃燈。


產品特色
 
GN值為60、HVL-F60M 內建 LED補光燈 ( 最大照度1200lx/0.5m、 照射距離約2m、ISO3200、F5.6 設定時 )。


新的熱靴
 
採用的新Multi 配件熱靴。


閃燈使用方式及轉接
 
HVL-F60M 的快速變換閃燈系統可以快速的變換閃燈角度,另外也可以透過轉接頭 (ADP-AMA) 讓使用舊的熱靴的相機使用。


內容物介紹
 
HVL-F60M 隨附多樣的配件,如腳架、濾色片、柔光罩、閃燈轉接座、閃燈套等。


外盒背面
 

 
標示產地、規格及使用方式。


世界工廠製品
 


內包裝
 
保護算相當確實。


 HVL-F60M閃燈及配件 
 
HVL-F60M 隨附多樣的配件,如腳架、濾色片、柔光罩、閃燈轉接座、閃燈套及說明書等。


閃燈轉接座
 

 

 
熱靴轉接頭 (ADP-AMA) 可讓使用舊的熱靴的相機使用HVL-F60M。


LED濾色片、柔光罩
 


閃燈腳架
 


 HVL-F60M閃燈 
前視圖
 
外觀跟之前的閃燈產品有明顯不同就是多了LED補光燈。


LED補光燈
 
最大照度1200lx/0.5m、 照射距離約2m、ISO3200、F5.6 設定時,對光源較為昏暗需要錄影時,是很好用的補光工具,原廠也附有LED的濾色片。


抽出擴散片及反射片
 


外接電池連接埠
 

 
可讓閃燈回電速度更快。

電池室位置
 


電池室正負極標示
 
一樣明確標示電池正負極的放置位置。


固定閃燈的撥桿
 
壓下中間按鈕即可移動撥桿,向右是固定,向左則是鬆開。


LCD資訊螢幕
 


TTL
 
原廠閃燈的TTL模式就是相當好用的設定。


MODE
 
使用者也可自行設定需要的閃光模式及出力等。


設定細項
 



 HVL-F60M與HVL-F43AM對照 
HVL-F60M與HVL-F43AM對照
 


新舊熱靴接腳對照
 

HVL-F43AM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本使用NEX-7+E24真的是NEX系列的高效能組合(除了對焦及可用ISO略輸NEX-6),真的很好用的一個組合,也幾乎把E24當鏡頭蓋使用,所以其他鏡頭就很少使用,想到既然很少使用,放著也是沒用到所以就把少用的18-200脫手,加上對全幅的畫質有點企(奢)求,發現之前SONY RX-1在日本購入大約60K出頭,焦段也是跟NEX-7+E24一樣,雖然是日文機,整體用起來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出掉手邊的設備喚起來只要貼一些,體積又更小點輕點,也不會想敗其他鏡頭了,就出掉這個組合敗了RX-1。RX-1/RX-1R都是很不錯的隨身DC(當然近期的A7/A7R也是超讓人想敗家,但嚴格來說定位是不同的喔!!),只是內閃不太給力外,受限於內閃結構也不能手動跳閃,閃燈在部分環境下還是用的到的,為了讓出門時的配件更為簡便,就想說來敗新熱靴的SONY HVL-F20M 來搭配使用,所以就又有了這篇開箱文,以下提供給各位參考。


外盒
 
可以看出閃燈的外型、GN值及採用的新Multi 配件熱靴,當然是SONY自家的生產的閃燈。


閃燈使用方式及轉接
 
基本上直立就是開啟電源,下折就是關閉電源,另外也可以透過轉接頭 (ADP-AMA) 讓使用舊的熱靴的相機使用。


內容物介紹
 
基本上就是閃燈、閃燈座保護套加上攜行袋。


外盒背面
 
標示產地、規格及使用方式。


世界工廠製品
 


閃燈、配件、保證書及說明書
 
相當完整的配件,說明書也有繁體中文。


閃燈及攜行袋
 


 SONY HVL-F20M閃燈 
前視圖
 


後視圖
 
可以看到標示閃燈電源的記號及回電時的LED燈。


Multi 配件熱靴
  


跳燈切換開關
 


電池室
 
需要安裝4號電池2顆,也清楚標示電池的正負極,方便使用者安裝。


閃燈直打
 


跳燈
 


另一角度
 


 閃燈試用及對照 
跟自家的燈皇HVL-F60M體積對照一下
前視圖
 


後視圖
 


側視圖
 
可以發現體積迷你許多,當然也不像HVL-F60M有許多可以調整的控制鈕及多變化的使用角度。


試拍一下
 
請出女帝來示範,跳燈效果還不錯。


 結語 
小結:SONY HVL-F20M閃燈可藉由調整燈泡方向可打跳閃(向上約 75 度),提供使用者創作上或是需要補光時的支援性,也支援無線遙控功能,自動白平衡調校功能,加採用新的Mult i配件熱靴,對新的機型相容性最廣,畢竟這是未來主推的熱靴規範,當然體積迷你是它的最大特色,GN值為20也算夠用,比較不足也是受限於體積所以GN值只有20,也不像兩位大哥有更豐富的閃燈調整方向可以運用,也沒有防塵防滴的保護,不過SONY的閃燈價格其實都蠻實惠的,以上提供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位時代來臨,許多文件及資料都已慢慢可以使用數位方式進行儲存及備份,但隨著時間的累積,個人需要備份的資料也越來越多,其中也包含高品質的影音資料的儲存需求,外接式儲存設備中比較常見就是隨身碟跟2.5吋、3.5吋外接式硬碟,做為資料備份的外接式裝置來說,隨身碟具有FLASH特性,基本上耐震功力是最好的,相對的體積也相當迷你,最小的跟硬幣比也不為過,只是相對容量也比較低,如果要儲存大量的資料時如影音檔時,隨身碟的儲存空間通常是不太夠用的,所以2.5吋或是3.5吋的外接式大容量硬碟這時就派上用場了!!提供使用者比較高的儲存空間,不過若真的說要隨身,3.5吋的外接式硬碟,受限於功耗較高,通常需要外接變壓器,另外體積也相對比較大,以作為隨身的儲存裝置顯然較為不適合,但是3.5吋相較於2.5吋的外接式硬碟作為大容量儲存硬碟的角色就稱職許多,單位儲存成本更為低廉,採用USB3.0介面的外接式硬碟產品不僅傳輸速度跟內接的硬碟相去不遠,也具備外接式的特色,就是可以在您想連接的機器上作使用,相當便於使用者作資料備份、傳輸之用。儲存周邊大廠WD推出簡便、可靠的附加儲存設備My Book系列的USB 3.0外接式行動硬碟,並提供2TB、3TB及4TB等3種容量產品,具有高容量、造型小巧的設計,可大量儲存大量影音跟照片檔案,另外搭配WD SmartWare 備份軟體,可自動連續備份,WD Security 公用程式可為硬碟設定密碼保護與硬體加密,具有一定程度的資料備份安全性,以及 Acronis True Image WD Edition 軟體,提供系統層級備份,此次分享WD My Book系列最高容量的外接式硬碟產品WD My Book 4TB的應用、效能及表現吧!!


官網硬體介紹及規格
http://www.wdc.com/ch/products/products.aspx?id=870



外包裝及套件
WD My Book 3TB USB3.0外接式硬碟



採用精緻外盒包裝,斗大的My Book產品品牌LOGO,顯示產品形象,也可以發現外型有稍微更換,更類似精裝的書本造型。


產品訴求



提供目前單顆硬碟頂規的4TB容量規格,就目前個人使用需求上來說4TB的容量作為桌上型外接式備份硬碟,對一般使用者已算是非常大的儲存空間,若真不敷使用的話那就多敗幾顆吧!!簡單標示出產品採用的USB3.0傳輸介面及3年保固等特色。


產品特色

支援多平台的相容性,USB 3.0及USB2.0連接能力、造型輕巧的設計,搭載WD SmartWare 備份軟體,硬體加密及密碼保護功能。


產品外觀及使用介紹

可以發現安裝跟使用都非常的簡便。


支援Dropbox雲端及Acronis True Image備份

有多國語言簡介,加上有繁體中文產品介紹是值得肯定。


圖示產品

支援Win8及MAC等作業系統,採用USB3.0傳輸介面。


外盒底部

硬碟為泰國組裝的產品,並採用USB3.0傳輸介面。


外接式硬碟套件

含外接式硬碟本體、USB3.0傳輸線等配件,內部包裝採用塑膠軟殼作包裝保護,可有效減少硬碟於運送途中發生損毀之狀況。


外接式硬碟本體 
套件總成

外接式硬碟本體、說明書、變壓器及USB3.0傳輸線,算是相當基本的組合。


USB3.0傳輸線及變壓器



基本上3.5吋外接式硬碟單靠USB供電是沒辦法推動的,所以需要外接變壓器供電,原廠選用具備12V 1.5A輸出能力的變壓器,應該是相當足夠。



WD My Book 4 TB USB3.0外接式硬碟



WD My Book 4 TB USB3.0外接式硬碟為3年保固產品,屬於My Book外接式硬碟產品線,外盒殼以黑色為基底整體設計,並開有多處通風孔加強散熱,整體質感不錯,採用USB3.0傳輸介面。


外接硬碟底部

備有橡膠腳墊,提供產品一定的避震防滑能力,來自泰國組裝的硬碟產品。


後方USB3.0傳輸線及變壓器接孔

也備有防盜鎖孔。


外部通風孔



效能測試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平台部分
測試環境
CPU:INTEL Xeon E3-1240 V3
RAM:Kingston HyperX DDR3 2400 8G Kit
MB:ASRock Z87E-ITX
VGA:Nvidia GT520
HD:Kingston SSDNOW V300 120G (系統);My Passport Slim 1 TB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7 X64 SP1

HDTUNE
讀&檔案效能測試效能測試

受惠於使用USB3.0傳輸介面相較於採用SATA介面傳統硬碟,WD My Book 4TB整體傳輸表現還是相當不錯,讀取最高接近150MB/sec,平均也達到110MB/sec以上,作為外接式硬碟傳輸資料速度也是相當不錯。


IOPS測試&額外測試



AS SSD BENCHMARK

傳輸速度相當不錯,讀&寫大約都有140MB/sec以上的效能表現。


ATTO

效能表現,讀取最高有突破156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突破154MB/sec的效能表現。


CrystalDiskInfo

採用的硬碟為USB3.0介面,轉速5400rpm,採用3.5吋外接式硬碟是取其具穩定及高傳輸效能的選擇。


CrystalDiskMark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不錯,最快都能到145MB/sec的效能表現。


AIDA硬碟測試

WD My Book 4TB整體傳輸表現相當不錯,最高讀取達到144MB/sec。


AJA System Test

讀寫都能突破140MB/sec的效能表現。



結語 
小結:WD My Book 4TB整體傳輸表現相當不錯,原廠也提供2TB、3TB及4TB等3種容量產品可供選擇等不同容量以供消費者選擇,My Book系列具備USB 3.0高速連接介面,容量分別提供有2 TB、3 TB及和4 TB,適合儲存大量多媒體內容。加上個人重要資料也有可能遺失筆記型電腦或因感染感染病毒,或硬碟故障毀損或是不小心刪除是使用者都有可能遇上的情況,故做好個人資料的保全並持續做好備份工作,是有效避免重要資料不見的方法之一。透過WD SmartWare Pro自動備份軟件與Dropbox軟體整合,能將數據備份至雲端空間;而Acronis True Image WD版本能幫助使用者進行完整的系統備份以及安全刪除文件與及程式。效能實測部分讀寫速度平均能達到110MB/s以上,原廠也提供長達3年的保固,提供快速USB3.0傳輸介面,具有精巧的外觀的設計,儲存周邊大廠WD推出簡便、可靠的附加儲存設備My Book系列的USB 3.0外接式行動硬碟,具有高容量、外型精美的設計,可大量儲存大量影音跟照片檔案,另外搭配WD SmartWare 備份軟體,可自動連續備份,WD Security 公用程式可為硬碟設定密碼保護與硬體加密,可有效保護使用者資料之安全,,以上測試提供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喔!!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到儲存及備份好幫手,蠻多使用者都會選擇隨身硬碟,畢竟大量的資料時如影音檔時,以目前影音檔案隨著科技的演進提高畫質及音效規格,相對的檔案也越來越大,以藍光來說,動輒10G起跳的容量需求,或是像素越來越高的數位相機,對儲存空間的需求早已不能同日而語,因此隨身碟的儲存空間通常是不太夠用的(64G以上高容量的價位也算便宜),所以2.5吋或是3.5吋的外接式大容量硬碟這時就派上用場了!!可以提供使用者比較高的儲存空間,不過若真的說要隨身,3.5吋的外接式硬碟,受限於功耗較高,需要外接變壓器,造成體積也相對比較大,所以作為隨身的儲存裝置顯然較為不適合。USB3.0介面越來越普及,主流的主機板或是筆電大部都已經提供USB3.0連接埠,採用USB3.0介面的2.5吋外接式硬碟產品不僅傳輸速度跟內接的硬碟相去不遠,加上採用USB介面相當便於使用者作資料備份、傳輸之用。這也是硬碟機在面對SSD強力的挑戰下,仍能利用自身的容量價格比優勢,取得市場的青睞,目前固態碟價格仍屬高價位,需要大量儲存空間的使用者,各家硬碟廠當然會各以快取容量、處理器、保固年限、耗能、價格等特性來區別硬碟產品線,但以隨身硬碟而言,就總體效能表現及容量空間價格比來說,2.5吋的硬碟的CP值相對比較高,所以在市面上目前以500G以上的2.5吋隨身硬碟的產品較為常見,以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其中各有其訴求的產品特色,My Passport Slim具有薄型輕巧的設計,鋁合金金屬外殼、搭配硬體加密功能以及WD SmartWware Pro備份保護,256位元硬體加密、最高達2TB 容量超薄可攜式硬碟,是行動產品使用者隨身必備儲存裝置的優質選擇,並可與Dropbox結合(打造個人雲端),並支援第三方硬碟,硬體加密及密碼保護功能,以下分享WD My Passport Slim 1 TB的應用、效能及表現吧!!



官網硬體介紹及規格
http://www.wdc.com/ch/products/products.aspx?id=1130


外包裝及套件
外盒

採用精緻外盒包裝,斗大的My Passport Slim產品品牌LOGO,顯示產品形象。


My Passport Slim 1 TB USB3.0外接式硬碟



提供較為進階的1TB容量規格(也有更高容量的2TB),就目前個人使用需求上來說1TB的容量作為外接式備份硬碟,算是相當夠用的,簡單標示出產品採用的USB3.0傳輸介面及3年保固等特色。原廠提供金屬鋁原色供消費者使用、薄型輕巧的設計,搭載WD SmartWare Pro備份軟體可與Dropbox結合(打造個人雲端),並支援第三方硬碟,硬體加密及密碼保護功能。


支援Win8

支援Win8並且提供WIN8 APP。


外包裝可看出產品高度

因為採用2.5吋的硬碟規格,體積屬於輕巧迷你,使用USB3.0傳輸介面。


外盒背面及底部



有多國語言簡介,加上有繁體中文產品介紹是值得肯定,硬碟為菲律賓組裝的產品,並採用USB3.0傳輸介面。


外盒採用吊卡式設計



內部包裝

採用塑膠軟殼作包裝,可有效減少硬碟於運送途中發生損毀之狀況。


隨身碟本體 
套件總成

外接式硬碟本體、說明書、保護袋及USB3.0傳輸線及應用軟體(預載於外接式硬碟內)等。,算是相當基本的組合。


My Passport Slim 1 TB  USB3.0外接式硬碟

My Passport Slim 1 TB外接式硬碟為3年保固產品,屬於My Passport Slim外接式硬碟產品線,另外原廠在硬碟外殼部分採用鋁打造,整體質感不錯,採用USB3.0傳輸介面。


外接硬碟底部

備有4個橡膠腳墊,提供產品一定的避震防滑能力。


USB3.0傳輸線接孔



另一側

本體算是相當輕薄。


效能測試 
接下來就是上機實測囉

測試平台部分
測試環境
CPU:INTEL Xeon E3-1240 V3
RAM:Kingston HyperX DDR3 2400 8G Kit
MB:ASRock Z87E-ITX
VGA:Nvidia GT520
HD:Kingston SSDNOW V300 120G (系統);My Passport Slim 1 TB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空冷
作業系統:WIN7 X64 SP1


HDTUNE
讀&檔案效能測試效能測試

受惠於使用USB3.0傳輸介面相較於採用SATA介面傳統硬碟,My Passport Ultra 1TB整體傳輸表現還是相當不錯,讀取最高達到114MB/sec以上,平均也達到86MB/sec以上,作為外接式硬碟傳輸資料速度也是相當不錯。


IOPS測試&額外測試



AS SSD BENCHMARK

傳輸速度相當不錯,讀&寫分別有109及98MB/sec以上的效能表現。


ATTO

效能表現,讀取最高有突破116MB/sec左右的傳輸效能,寫入效能部分突破114MB/sec的效能表現。


CrystalDiskInfo

採用的硬碟為USB3.0介面,轉速為5,400rpm,算是2.5吋硬碟中具穩定及高傳輸效能的選擇。


CrystalDiskMark

效能表現也是相當不錯,最快都能到114MB/sec的效能表現。


AIDA硬碟測試

My Passport Ultra 1TB整體傳輸表現相當不錯,最高讀取達到111MB/sec,15.6ms左右搜尋時間也算是表現良好。


AJA System Test



PCMARK 7

效能分數達到1547,表現尚可。


應用軟體











































透過簡單軟體設定,可有效輕鬆備份使用者資料,並可設定密碼保全資料,另外原廠也提供WD SmartWare Pro備份軟體可與Dropbox結合(打造個人雲端),並支援第三方硬碟。軟體內也附有簡單的軟體說明,讓使用者能夠輕鬆上手。



結語 
小結:WD My Passport Slim 1TB,整體傳輸表現相當不錯,原廠也提供提供1TB及2TB等2種容量可供選擇等不同容量以供消費者選擇,讀寫速度平均能達到80MB/s以上,原廠也提供長達3年的保固,提供快速USB3.0傳輸介面,具有金屬外殼別緻的外觀、更為薄型輕巧的設計,搭載WD SmartWare Pro備份軟體可與Dropbox結合(打造個人雲端),並支援第三方硬碟。透過硬體加密及密碼保護功能,可有效保護使用者資料之安全,My Passport Slim具有薄型輕巧的設計,鋁合金金屬外殼、搭配硬體加密功能以及WD SmartWware Pro備份保護,256位元硬體加密、最高達2TB 容量超薄可攜式硬碟,是行動產品使用者隨身必備儲存裝置的優質選擇,,以上測試提供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喔!!


wingphoe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